資源簡介 第5課 《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中國狂潮》教學設計【教材分析】《2022年歷史課程標準》要求:知道甲午中日戰爭的主要戰役和《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 初步認識《馬關條約》與中國民族危機加劇的關系。本課共三個子目,即:“甲午中日戰爭”“《馬關條約》的簽訂”和“瓜分中國狂潮”,主要講述了甲午中日戰爭的主要過程及影響。甲午中日戰爭后列強侵華進入以“資本輸出”和“瓜分”中國為主要特征的新階段,中國半殖民化的程度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戰爭具有承上啟下的意義。此后,實業救國、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等各種救亡圖存的抗爭活動迅速高漲,中華民族具有群體意義的覺醒由此開始。甲午中日戰爭無疑是中國近代史的一個重要分水嶺。【教學目標】1.通過自主學習,知道甲午中日戰爭的主要戰役,了解左寶貴、鄧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跡;知道《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三國干涉還遼和“門戶開放”政策的提出等基本史實。2.通過研讀教材和史料,理解《馬關條約》的簽訂與我國民族危機加劇、“瓜分”中國狂潮之間的關系;掌握美國“門戶開放”政策的實質和影響。3.認識到抗擊外來侵略、捍衛民族尊嚴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認識到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維護國家統一,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義不容辭的責任。【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甲午中日戰爭的概況;《馬關條約》的內容。【教學難點】《馬關條約》對中國的影響;“門戶開放”的實質和影響。【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展示19世紀的亞洲全圖,對比中日兩國發展狀況,意識到中日甲午中日戰爭的在所難免。展示陳獨秀《說國家》:“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國家是什么東西,和我有什么關系呢?到了甲午年,才聽見人說有個什么日本國,把我們中國打敗了....此時我才曉得...我們中國,也是世界萬國中之一國,我也是中國之一人。我生長到20多歲,才知道有個國家,才知道國家乃是全國人的大家,才知道人人有應當盡力于這大家的大義。”引入第5課——《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中國狂潮》。(設計意圖)展示地圖,對比中日19世紀發展狀況,培養學生時空觀念。展示2022年課程標準和本節課核心素養【講授新課】一、甲午中日戰爭(一).背景展示材料分析甲午中日戰爭爆發的時代背景:19世紀中葉,日本經過明治維新,建立起中央集權的近代天皇制國家。……在各種因素政策下,日本走上軍國主義道路,建立了裝備精良的近代軍隊,確立了對外侵略擴張的“大陸政策”,企圖吞并中國、朝鮮等周邊大陸國家。——《日本大陸政策史》Flash動畫展示大陸政策展示史料:促成中日沖突,實為當前之急務,為實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日本外相陸奧宗光過渡到朝鮮東學黨起義,圖文史料展示相關內容(設計意圖)通過史料分析讓學生掌握“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歷史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獲取關鍵詞,從材料中歸納總結關鍵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的歷史核心素養。(二).經過1. 閱讀課本,結合地圖,梳理甲午中日戰爭主要戰役,完成表格。(設計意圖)學生自主學習完成表格,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能力,表格梳理主要戰役,培養學生時空觀念。2.梳理甲午中日戰爭重要戰役3.展示鄧世昌英勇事跡,感受民族英雄誓死抵抗的精神,激發學生愛國之情。4. 【合作探究】甲午中日戰爭中,涌現出許多奮勇殺敵的愛國官兵,也擁有近代化的海軍力量,為什么還以清政府失敗而告終?材料一: 黃海海戰中日雙方兵力對比表項目 軍艦 平均航速 總噸位 總兵力 火炮/速射炮中 10艘 15.5海里 31366噸 2000余人 173/0日 12艘 16.4海里 40849噸 3500余人 268/97材料二:日艦以突襲方式有備而來,中方臨時應戰,散成人字雁型陣隊,機動性較差……同時中方沒有做好與日軍大決戰的準備……各艦攜帶彈藥不多。再次,軍隊的舊式軍制無法適應現代化海戰,定遠艦失去指揮能力后,北洋各艦就陷入各自為戰…… 戰時北洋艦隊孤軍奮戰,南洋等水師等則袖手旁觀。——摘編自張海鵬《簡明中國近代史讀本》材料三:在太后心中,頤和園比海軍更重要,因此每年“由海軍經費內騰挪三十萬兩”以建造頤和園……這年恰逢慈禧六十大壽……不顧大敵當前,一意粉飾太平,李鴻章不愿忤逆意……“消極防御”致使軍隊錯失戰備良機……由于海軍分屬不同洋務官僚,為其政治資本。北洋海軍在奮戰,李鴻章求援南洋水師,被張之洞拒絕。——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學生回答略。教師總結:內因:統治腐朽,制度落后(根);清政府避戰求和政策(重);未能充分動員民眾;官兵臨陣脫逃;武器裝備落后外因:日本蓄謀已久,且制度先進;西方列強對日本的支持.(設計意圖)通過分組討論合作的方式對史料進行細致分析,培養學生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唯物史觀的核心素養。二、《馬關條約》的簽訂1895年,清政府代表李鴻章和日本代表伊藤博文在馬關議和,雙方簽訂《馬關條約》。表格梳理《馬關條約》內容知識拓展:臺灣人民反割臺斗爭(三)《馬關條約》的影響圖文史料展示甲午戰前,日本棉紗在中國的市場占有率為2.5%,甲午戰后,1898年飚升至 18.7%, 1900年更達到33.1%。——萬峰《日本資本主義研究》1894年日本對華資本輸出額為 881萬余日元,1897年增至2132萬日元, 1903年更是增至6499萬日元以上, 十年左右大約增加了6倍以上。——守屋典郎《日本經濟史教師總結:積極性: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進程。(設計意圖)通過史料的分析,使學生深入了解《馬關條約》的影響,提高學生從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史論結合的歷史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的歷史核心素養。【合作探究】《馬關條約》中清政府被迫允許外國在中國投資辦廠,而今天中國同樣允許外國在中國投資辦廠,這二者有什么不同?教師總結:清政府允許外國在中國開設工廠是被迫的,便利了列強對中國的侵略;而今天我國的招商引資,允許外國在中國投資辦廠是主動的,有利于我國經濟發展。(設計意圖)通過分組討論,進行古今對比,使學生認識到近代開放是被迫的、屈辱的,培養學生時空觀念、歷史解釋、唯物史觀的歷史核心素養。譚嗣同詩歌過渡到瓜分中國狂潮:三.列強瓜分中國狂潮(一)三國干涉還遼(設計意圖)通過對史料分析,使學生認識到帝國主義之間既相互勾結、又相互斗爭,提高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培養學生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唯物史觀的歷史核心素養。瓜分中國狂潮1.教師梳理瓜分中國狂潮的政治經濟表現政治:搶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經濟:爭相成為中國債主;搶奪路權、工礦利權。2.表格展示列強劃分勢力范圍漫畫《時局圖》,分析中國被瓜分的現狀“門戶開放”政策(設計意圖)通過對史料分析,使學生認識到“門戶開放”政策反映出美國與其他帝國主義國家在侵華政策上的矛盾,培養學生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唯物史觀的歷史核心素養。【本課小結】【布置作業】從兩次鴉片戰爭到甲午中日戰爭,列強都是從海上開始入侵中國的。中國放棄和喪失了制海權,是導致戰爭失敗的主要戰略原因,也為后人提供了前車之鑒。請同學們說說加強海洋防衛的重要性。【板書設計】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中國狂潮一、甲午中日戰爭二、《馬關條約》的簽訂三、瓜分中國狂潮【家國情懷】黃海海面的隆隆炮聲已經遠去了,這場日本以朝鮮東學黨起義為契機而蓄謀發動的侵華戰爭給中國留下的創傷和反思卻始終被歷史銘記。消極避戰、落后挨打、腐敗誤國無一不刺激著先進中國人的覺醒。此后,實業救國、變法改良、革命救國的形勢逐漸高漲。今天,我們有幸生活在日益強大的當代中國,在加強中外友好交流的同時,不要忘卻那段屈辱的歷史,以史為鑒,理性愛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