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營養的合理調配第一節 食物的營養分析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 常見食物的分類 各類食物具有的營養素2、方法與過程 從日常的家庭和社會生活中了解和掌握食物種類以及其他走訪調查的方法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從本地常見食物類型進一步熟悉家鄉,激發學生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為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做貢獻的思想感情教學重點:五大類食物各自的營養素教學難點:各類食物所含營養素及其理解教學內容及過程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如果想獲得健康的美食,就一起走進烹飪的王國吧!問:同學們每天吃的各種食物都含有哪些營養素呢?總結學生回答,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我們日常食物的類別和它們含有的主要營養素。一、常見食物的類別及營養分析1、谷類及薯類食物常見的這種食物包括米、面、雜糧和馬鈴薯、甘薯、木薯等,是人體熱量的主要來源,同進提供B族維生素和多種礦物元素。2、動物類食物這類食物包括肉、禽、魚、蛋、奶等。主要提供人體所需要的動物蛋白質脂肪和維生素A、D、E等3、豆類及其制品這類食物包括黃豆、蠶豆、綠豆等各種豆類用制品(如豆腐、豆干和豆漿告等)。主要提供人體所需的植物蛋白質,還含有豐富的脂肪和B族維生素。4、果蔬類食品包括新鮮青菜、白菜、蘿卜、胡蘿卜、芹菜、菠菜、冬瓜、茄子、辣椒等蔬菜和桔子、蘋果、梨子、柚子、枇杷等水果。主要提供人體正常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膳食纖維、維生素B、C和胡蘿卜素等。5、油、糖、鹽油類包括動物油、植物油,主要提供人體所需的熱量、維生素E和脂肪酸,還能促進對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糖和鹽對人體是必需的,但要少吃。二、實踐活動學生每2人一組,寫出本地特色的食物,分別屬于哪種類別并含有哪些營養素?推選學生上臺講。三、課堂練 有關本課問題的解答1、我們常見的食物有哪些類別 它們含有哪些主要的營養素 答:常見食物的類別有谷薯類食物、動物類食物、豆類及其制品、果蔬類食品和油糖鹽五大類別。這些食物或食品一般含有七大類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無機鹽、水和膳食纖維。2、下列幾種具體的食物分別屬于五大類中的哪一類?紅薯、高梁、大米、西蘭花、布林、菠蘿、食鹽答: 紅薯、高梁、大米屬于谷薯類食物。西蘭花、布林、菠蘿屬于果蔬類食品。食鹽屬于油糖鹽調味品。3、豆類及其制品為我們提供哪些營養素?答:豆類及其制品為我們提供以下營養素:(1)植物蛋白質,(2)脂肪,(3)B族維生素4、你知道食用油糖鹽時要注意哪些問題嗎?答:油糖鹽的攝入量要嚴格控制,盡量少吃。具體是:食用油每人每天的攝入量不超過25克,過量則容易導致肥胖,增加患高脂血癥、高血壓和冠心病等的機率。食鹽的攝入量應保持在1.25克至8克之間,低量或超量均可能誘發心血管疾病。四、知識拓展本課可讓學生作為課外常識記憶的知識為P4的“百寶箱”欄目的“營養之最”:(1)含蛋白質最多的植物類食品是黃豆,每100克黃豆中含蛋白質達37.9克。(2)含蛋白質最多的動物類食品是雞肉,每100克雞肉中含蛋白質23.0克。(3)含鐵最多的是黑木耳,每100克黑木耳中含鐵量達0.185克。(4)含熱量最高的是豆油、花生油,每100克豆油花油中熱量達1900千卡。教學反思:1、勞動技術是一門綜合實踐活動課和必修課,其基本目標是使學生獲得積極的勞動體驗,形成良好的技術素養;使學生獲得從事基本的勞動和技術活動的能力和終身進行技術學習的能力。這對培養學生成為未來的合格勞動者、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技術素養、促進經濟社會的全面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勞動技術課程沒有考試任務不需要考試,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學生對它學習的熱情和投入度。根據多年的教學經歷和體驗,只要適當加以引導,絕大多數學生還是能在既定提時間內安心學習本學科知識的。3、每類食物都含相近的營養素,這正是五大類食物分類的標準,教材雖然沒有講樣,但實際暗含著這樣意思,教師務必把握這一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