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0課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一、教學目標時空觀念:按照時間順序,了解和掌握鄧小平提出的“四項基本原則”、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南方談話以及鄧小平理論的形成、確立的基本史實;史料實證、歷史解釋:深化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形成、確立的理解和認識,培養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歸納分析問題和按時序梳理歷史知識的能力。家國情懷:認識鄧小平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新發展,激發學生對總設計師的敬愛之情,逐步確立為祖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二、教學重點: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三、教學難點:鄧小平理論的形成、確立四、教學方法:小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五、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通過前幾課的學習,我們了解到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和接力探索中,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哪些主要的指導思想?他們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開始今天的學習,請同學們翻開課本第10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二)出示學習目標,讓學生充分明白本課所要達到的學習要求。(三)前置性作業——自主學習:自主學習:快速閱讀教材內容P48-50,根據下面提綱預習新課。(10分鐘)1.四項基本原則是: 。2.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 。3.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發展三步走戰略部署的第三部目標是: 。4.組內交流:班級展示:把你們組的學習成果拿到講臺上展示。(四)講授新課一、鄧小平理論指導地位的確立1、1980年,中央決定興辦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四個經濟特區。興辦經濟特區,最初是作為一個嶄新的事業,這都說明了什么?我們黨在進一步探索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實踐的初步成功,使中共中央對于如何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多,底子薄的國家開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了越來越深入的認識。1982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鄧小平在大會上致開幕詞。他是怎么說的呢?“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中共十二大以后,改革開放全面開展。1984年,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中心環節是增強企業活力,改變同社會生產力發展不相適應的僵化的模式。同時,對外開放也邁出新步伐。中國進一步開放14個沿海城市。1985年開辟沿海經濟開放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不斷推進,迫切需要黨在深刻分析基本國情、總結實踐經驗基礎上,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以及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本路線,從理論和實踐上進一步作出明確的回答。198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同學們,請從教材第46頁找一找中共十三大的重要決策是什么?中共十三大系統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明確概括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怎么理解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呢?它包括兩層含義。第一,我國社會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我們必須堅持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第二,我國的社會主義還處在初級階段,我們必須從實際出發,而不能超越這個階段。這一理論能幫助我們正確認識我國社會現在所處的歷史階段,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首要問題,是黨和國家制定和執行正確的路線和政策的根本依據。中共十三大以后,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深化改革開放,經受住復雜的國內外形勢的嚴峻考驗。當時,鄧小平已不再擔任中央政治局常委職務。但他仍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關注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在第8課,經濟體制改革的學習中,我們曾經講到,20世紀80年代末,國內有些人提出了姓資還是姓社的疑問。在這個重要關頭,1992年初,鄧小平到南方視察,并發表一系列重要談話。現在讓我們通過一段視頻進一步認識鄧小平的態度與立場。同學們,視頻最后鄧小平要求浦東和深圳回答一個什么問題?姓社不姓資。這就明確表明,鄧小平認為我們國家要走什么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再結合教材看一看南方談話還有哪些精辟的論斷和闡述。鄧小平強調,黨的基本路線要怎樣?黨的基本路線要管100年,動搖不得。社會主義的本質是什么?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計劃和市場都是什么?都是手段。改革開放要怎么做?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于適應,要抓住時機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發展才是硬道理。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開。高度評價了鄧小平的南方談話,提出必須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還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精神指引下,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呈現出快速穩定增長的勃勃生機。同學們,結合教材,你能談談鄧小平對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作用呢?對,鄧小平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國各黨各族人民創立了鄧小平理論,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理論闡明了在中國建社會主義、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新階段,引導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不斷前進。199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江澤民在大會上做了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的報告。大會通過的黨章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個決策有什么重要意義嗎?是的,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要意義。它表明中央領導集體和全黨把鄧小平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推向前進的決心和信念,同時反映了全國人民的共識和心愿。同學們,從老師出示的大事年表看,大家覺得鄧小平理論形成和發展具有怎樣的特點?鄧小平理論是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從形成到最后確立是實踐——總結——提高——再實踐動態過程。這正是我們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真實寫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進一步發展中共十五大以后,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正確應對來自經濟、政治等方面的嚴峻挑戰,取得了巨大的建設成就和一系列重大斗爭的勝利,綜合國力顯著增強。2000年底,我國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了小康水平。大家看左側照片小車上,寫的是什么呀?寫的是“解放新榮德,建設大西北。”為什么豎起這樣的標語呢?進入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提出并實施了,科教興國、可持續發展、西部大開發、對外開放、走出去等多項戰略。豎起的標語反映了人們對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支持。之前我們還講到,經過長達15年艱難曲折的談判歷程,2001年,我國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這些都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跨世紀發展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同時,中國共產黨科學分析自身建設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積極探索和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接下來我們來看中共十六大到中共十九大,這幾次重要會議做出了哪些重要決策,讓我們用表格的方式進行整理。會議 十六大 十七大 十八大 十九大時間主題重大 理論 成就2002年,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江澤民在會上做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報告。這次大會作出了什么重要決策?大會提出的奮斗目標是:在本世紀頭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經過這一階段的建設,在繼續奮斗幾十年,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在這次大會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我們怎樣理解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呢?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內容為:“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的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中共十六大以后,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戰勝各種困難和風險,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這里舉兩件老師印象深刻的大事,大家能夠根據畫面猜出來嗎?對,2003年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另一件事是,2006年青藏鐵路全線通車,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也是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成果。200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中共十七大的主要內容是什么?提出了什么新思想?胡錦濤在會上做了《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的報告。大會提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思想。大家知道什么是科學發展觀嗎?科學發展觀是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對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要問題做出了新的科學回答,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方法論的集中體現。中共十七大對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作出了全面部署。經過艱苦努力,我國應對成功應對了各種挑戰。大家來看這兩張照片上的場景,熟悉嗎?對,左邊是2008年我國成功舉辦了第29屆夏季奧運會。右側的呢?2008年神舟七號載人飛船深入太空,航天員成功進行了中國人的第一次太空漫步。這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奮勇前進的五年,成就還有很多。2012年,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中共十八大作出了什么重要決策?在中共十八大上,科學發展觀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大會提出了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基本要求,確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對新的時代條件下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作出了全面部署,對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提出了明確要求。同學們可以閱讀教材第50頁的相關史事,進一步了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依據、總布局和總任務。中共十八大選舉產生了新一屆中央委員會。在中共十八屆一中全會上,習近平當選為中共中央總書記。同學們,我們再來回顧一下,中共十六大、中共十七大、中共十八大的主題和報告有什么關鍵詞?第一個關鍵詞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共十六大提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中共十七大和中共十八大提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什么是旗幟,旗幟能指引前進的方向。第二個關鍵詞是小康社會。中共十六大、中共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到了中共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都表明我們堅定不移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且不斷推向前進。201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這次大會的主題是什么?中共十九大的主題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什么是初心?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在這次會議上,習近平作了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報告。報告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中共十九大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結合教材,我們一起來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斯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本課小結同學們,有一部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老師看了很有感觸,想推薦給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他的片頭。大家是否能從視頻中感受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也是在新中國成立后持續探索中走出來。我們黨僅僅依靠人民,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最后布置作業。一道拓展題: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結合中國近現代歷史,談談你對這段話的認識(五)即時反饋:(1).選擇題①我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產生的兩大理論成果是( )A.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 B.舊三民主義和新三民主義C.新三民主義和毛澤東思想 D.新三民主義和鄧小平理論②一位企業家,曾經很動情地說道: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很正確,沒有鄧小平指引的這條路,就沒有中國的今天。”這條路是在哪次會議上首次提出來的?( )A.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③下列哪一項不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內容( )A.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B.堅持改革開放C.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D.分三步走的戰略部署④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是( )A.毛澤東 B.鄧小平 C.江澤民 D.胡錦濤⑤“一九九二年又是一個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 ”。“ 一九九二年”特指( )A.十一屆三中全會 B.黨的改革開放C.鄧小平南方視察 D.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提出⑥被稱為“帶來改革開放的第二個春天”的時間是( )A.中共十六大召開 B.1992年鄧小平南方視察C.開發與開放上海浦東 D.海南成為經濟特區⑦對中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通過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決議B.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C.形成了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D.高度評價了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確立了它在全黨的指導地位⑧1997年鄧小平逝世后,黨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是( )A.江澤民 B.胡錦濤 C.溫家寶 D.習近平⑨鄧小平是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以下與鄧小平有關的是 ( )①建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②指揮百團大戰③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④強調發展才是硬道理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⑩毛澤東開創的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與鄧小平開創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兩者最根本的相同點( )A.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道路 B.堅持走群眾路線C.實事求是,從中國國情出發 D.借鑒蘇聯的成功經驗(2).材料題:江澤民《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指出:一個世紀以來,中國人民在前進的道路上經歷了三次歷史性的巨大變化、產生了三位偉人,經歷了兩次歷史性的飛躍。你知道這三次歷史性的巨大變化、三位偉人、兩次歷史性的飛躍分別指的是什么嗎?(六)課堂小結同學們,有一部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老師看了很有感觸,想推薦給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他的片頭。大家是否能從視頻中感受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也是在新中國成立后持續探索中走出來。我們黨僅僅依靠人民,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最后布置作業。一道拓展題: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結合中國近現代歷史,談談你對這段話的認識。六、教學板書一、鄧小平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二、鄧小平理論指導思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