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8.1法治國家 教案課題名稱 《法治國家》 課時 40分鐘 課型 新授課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是必修3《政治與法治》第三單元“全面依法治國”中的第八課“法治中國建設”第一框的內容,講述“法治國家的內涵及其基本特征,闡明建設法治國家的要求、具體措施和重大意義”; 本框題包含兩目,第一目是法治國家的內涵,主要對法治國家的內涵和具體特征進行分析,增進學生對法治國家的理解。第二目是建設法治國家,具體闡述了如何建設法治國家,同時讓學生體會建設法治國家的重大意義。學情分析 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了憲法常識,初步了解了個人成長和參與社會生活必備的基本法律常識。日常生活中,在依法治國方略和理念的引領下,高中生進行法治教育不能僅僅停留于法律知識的講解灌輸上,而應同時傳遞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維,使高中生不限于學習和記憶法律條文、概念,而明白法律“是什么”“為什么”,并關注法律規范承載的價值理念,這是本節課教學中需要予以關注和提升的地方。依據調查結果,了解學生對建設法治國家的認識不足和誤區,通過針對性教學設計,讓法治意識、法治思維、法治精神在學生頭腦中“自然而然”生成、發自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教學目標 政治認同:學習法治國家的基本特征,掌握全面依法治國的要求,增強對國家法治建設的政治認同,增強建設法治國家的信心; 科學精神:明確建設法治中國是一個系統工程,體會我國法治建設的漸進性和科學性; 法治意識:幫助學生認識法律在國家治理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明確建設法治國家,增強學生法治意識; 公共參與:在日常生活中,自覺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為建設法治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法治國家的內涵和基本特征 教學難點:建設法治國家的要求措施。教學方法 教法:案例教學法;講授法;情境教學法 學法:合作性學習法;討論法。教具、 參考書 PPT多媒體;黑板;《政治與法治》教師用書教 學 過 程 及 內 容 【新課導入】: [視頻導課]觀看視頻。 通過欣賞視頻《中國之治》節選,讓學生感受我國不斷推進法治國家建設,開啟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新時代。(板書) 【講授新課】: 一、法治國家的內涵 議題一:什么樣的國家是法治國家 議題情境:觀看視頻《繪就良法善治新畫卷》新聞報道。議題問題: 1、“遇事先找法”。請結合法治國家的內涵說說對此話的理解。 2、制定《補償安置指導意見》應遵循法治國家的那些基本特征 學生活動:學生分組合作探究問題,組織答案,學生代表發言,其他同學隨時補充。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發言,引導學生補充,歸納知識點。 知識點: 1、法治國家的內涵:法治國家,就是實行依法治國、依憲治國、依法執政、依憲執政的國家。在現代社會,法治國家意味著國家權力依法行使,國家各項工作依法開展。 2、法治國家的基本特征 (1)堅持憲法法律至上。 表現:憲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內容,即憲法法律應是社會治理的最高準則,任何個人和組織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權。 原因:法律是通過民主程序制定出來的,反映了民眾的意愿,符合民眾的利益,體現了社會共同理想和信念,應該得到全社會的尊重和遵從。 (2)堅持良法之治。 內容:良法應內容合理,符合社會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會公平正義的理念;良法應體系完備、規范系統、類別齊全、協調統一。 要求: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國家。 (3)尊重和保障公民權利。 原因:在法治國家,公民的權利和尊嚴應得到法律的確認,并通過執法和司法加以保障。 (4)規范國家權力的運行。 要求:為了規范權力的運行,就需要通過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 二、建設法治國家 議題二:怎樣建設法治國家 議題情境:觀看視頻《新當選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憲法宣誓》,并閱讀材料;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部分內容。 議題問題:我國建設法治國家有哪些要求 學生活動:學生分組合作探究問題,組織答案,學生代表發言,其他同學補充。 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發言,引導學生補充,歸納得出知識點。 知識點:建設法治國家的措施(1)推進憲法實施。 要求: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落實憲法解釋程序機制;推進合憲審查工作;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依法撤銷和糾正違憲違法的規范性文件。 (2)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 原因:完備的法律體系是法治國家的制度前提。 要求:在憲法之下,要不斷建立和完善各項法律制度;形成一個部門齊全、層次分明、結構協調、體例科學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實現國家治理有法可依。 (3)完善法律實施機制 原因:已經制定的法律需要得到有效實施。 要求:政府部門:依法履行法定職責,提供優良公共服務; 社會公眾:自覺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司法機關:嚴格公正司法,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 議題三:推動建設法治國家有什么重要意義 議題情境:觀看視頻《民法典--守護權利守護你》。 意圖:了解民法典和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理解法律保護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對每個人有著重大的意義,我們每個人是生活都離不開法律,推動依法治國意義重大。 議題問題:推動建設法治國家有什么重要意義 學生活動:學生分組合作探究問題,組織答案,學生代表發言,其他同學補充。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發言,引導學生補充,歸納得出知識點。 知識點:建設法治國家的意義:通過建設法治國家,能夠有效規范權力運行,保障公民合法權益;能夠推動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實現長治久安。 【情感升華】: 欣賞視頻《法治中國第一集:奉法者強》片段,感悟法律的力量。明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意義,堅定社會主義法治的信心。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如何讓法治成為全民信仰 這就需要像這句古語一樣,讓“奉法者強”。作為領導干部和立法、司法、執法者,一定要首先在實踐中貫徹法治思維,做到知行合一、鐵面無私。習近平同志強調,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人民群眾的法治信仰,就是建立在這種“守法者得利,違法者受罰”的司法、執法過程中,建立在這種管用有效、已定必行的法制體系上。 【小結作業】: 課后請大家完成基礎訓練的課后習題,本堂課就到此結束,下課。板 書 設 計 含義 法治國家的內涵 特征 法治國家 總要求 建設法治國家 意義課 后 總 結 與 評 議 自 我 反 思 楊老師能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使學生融入當時的情境,為學習知識做了很好的鋪墊,但注意不能用多媒體字幕代替板書;教學思路清晰,教學實施恰當,教學效果較好;能利用例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能讓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課堂實施效果較好。但要注意大部分同學的聽課狀態,深入到學生當中,激發大部分同學參與課堂教學之中。本 組 同 學 評 議 楊老師教學設計思路較清晰,課堂教學能根據教學設計,基本達到教學目的;能利用案例分析進行教學,特別是切合學生學習、生活實際的案例,讓學生結合自身實際進行討論,使學生不由自主參與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可以說教學設計較好,倘若教學基本技能再提高一些,則課堂效果將更好;如果能充分聯系學生實際生活,豐富多媒體內容,課堂會更精彩。實 習 學 校 指 導 教 師 意 見 楊老師教態自然,語言清晰;能通過設置問題情景,引發學生思考、討論,促進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效率;教師激勵評價學生語言精練、親切、得體,過渡自然,能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解決新問題。能創設例情景,引發學生思考討論,促進師生互動,但應留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動手、動腦,訓練基本技能及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景,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簽名:劉景鳳 2023年 4月10日學 院 指 導 教 師 意 見 楊老師精心設計了課堂的導入,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有較好的教學效果;教授語言生動,課堂氣氛活躍,有較強的課堂掌控能力;教態親切和藹,與學生互動好,啟發式、討論式恰到好處。教學重點突出,課堂容量適當。課件制作有效到位,幫助學生更好學習;能利用例引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并引發討論、鼓勵學生主動發言,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學語言需進一步簡煉,節奏感需進一步增強,課堂把握能力、組織能力需進一步提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