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6課 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教學目標【時空觀念】按照時空順序了解中共八大確定的主要任務、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的提出、“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興起;知道國民經濟的全面調整、“文化大革命”的發起和結束、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了解王進喜、焦裕祿等先進人物的卓越貢獻。【史料實證、歷史解釋】通過史料歸納總結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失誤的原因和經濟建設的成就,培養辯證分析歷史問題和借鑒歷史的能力;通過對十年內亂過程的思考,培養高度概括歷史問題的能力。【家國情懷】認識到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是一個長期、曲折的過程;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涌現出來的先進人物,是中華民族的脊梁,是我們學習的楷模;認識到民主與法制建設的重要性。重點難點【重點】社會主義探索時期的幾次失誤和成就;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涌現的先進人物。【難點】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失誤的原因和教訓。教學過程【自主學習】1.中共八大召開的時間是什么?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務是什么?2.1958年總路線的內容是什么?3.“文化大革命”的起止時間是什么?期間最大冤案是什么?4.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涌現出了哪些英雄模范人物?體現了什么精神?【新課導入】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國家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起來,中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歷史階段。面對充滿期待和前所未有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始了艱辛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在探索過程中也有過曲折和失誤。社會主義建設是怎樣展開的?建設成就又有哪些?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6課,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請大家打開課本第27頁。【合作探究】知識點一 在探索中曲折前進 首先我們來學習第一個子目:在探索中曲折前進的第一個知識點——中共八大。 請同學們閱讀課文,找到與中共八大有關的內容,完成表格的填寫。 中共八大召開的背景是: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已經在我國建立起來的新形勢。時間是1956年。地點北京。其內容是分析了當時國內的主要矛盾,指出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把我國盡快從落后的農業國變成先進的工業國。其影響是中國開始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是探索中的良好的開端。 請同學們思考,為什么說中共八大是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呢?這里有鄧小平的一段話,我們一起看一下。從這段話可知,鄧小平對于八大的這個路線是肯定的。 那么八大為什么他的路線是正確的?為什么能作為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呢?主要是:第一,正確的分析了國內的主要矛盾,即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同落后生產力之間的矛盾。第二,他指出了當下我國的主要任務,就是盡快的從落后的農業國變成先進的工業國。 有這樣一個良好的開端,是否社會主義道路建設就一帆風順呢?事實上,在我們的社會主義道路建設過程當中并不是一帆風順。中共八大提出了良好的開端之后,在1958年的八大二次會議上,中共中央提出了社會主義建設的總路線。 這是一條怎樣的總路線呢?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設社會主義。什么叫做多快好省?多是指的數量多,快是速度快,好則是質量好,省是用料省。在這四者當中,最強調的又是什么呢?1958年6月的人民日報社論指出,用最高的速度來發展我國的生產力,實現國家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的是總路線的基本精神。因此可以說,速度是總路線的靈魂。 如果對比1958年的總路線和1956年的八大方針,你們能發現怎樣的變化呢?從強調穩變成了強調快。一個快字實際上反映了中國廣大人民群眾迫切希望把我國落后的經濟文化狀況改變的普遍愿望。但是由于社會主義的建設時間短暫,面對新的復雜情況,部分黨和國家的領導人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所以八大既定的正確方針在實踐當中未能堅持下去。 在總路線的指導下,全國掀起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總路線、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被稱為三面紅旗。 所謂大躍進,就是指生產力在短期內有快速的提高,增加產量。在工業上,為了追求高的生產能力,出現了以鋼為鋼、大煉鋼鐵的現象。為了完成指標,全國近億萬人上陣,大搞小高爐、土辦法的群眾運動。當年的七月份,小高爐有三萬多座,但是到了十月份的時候,居然有幾百萬座參與投資建設的人居然達到6000多萬人。真的是廣大人民群眾全情投入,參與建設,結果如何呢?經過幾個月的苦干和蠻干,到12月19日,冶金工業部宣布,今年全國已生產鋼1073 萬噸,但合格的鋼實際上只有800萬噸。 觀察大煉鋼鐵的過程,同學們,你們能發現什么問題嗎?從群眾開始的熱情高漲,到變成苦干和蠻干,卻造成了人力的巨大浪費。而辛辛苦苦生產出來的鋼產品卻質量不合格,這實際上是對鐵資源的浪費。此外,為了煉鋼,廣大人民群眾還砍樹、燒炭,對當時的生態環境也造成了嚴重的破壞。以上是大躍進在工業生產方面的表現。 那在農業生產上又是怎樣的表現呢?農業方面,以糧為綱、大辦農業,當時也制定了糧食生產指標。我們通過左邊的柱狀圖可以發現,58年的生產指標幾乎快是57年的兩倍。這樣的高指標,人民日報社論如此解釋:地的產量是由人的膽量決定的,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結果如何呢?我們看一下1958年各地的畝產報道:從六月底江西的畝產兩千多斤,到9月份的時候廣西已經有地方畝產超過13萬斤了。這是當時的照片報道,照片中三個姑娘坐在了畝產12萬斤的稻谷上。除了照片,當時還出現了許多漫畫,其中的一幅漫畫是這樣的。漫畫中,一頭豬身上坐著兩個很小的孩子,旁邊的文字內容是:肥豬賽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殺一口,足夠吃半年。 對此,同學們,你們又能發現什么問題嗎?通過之前的圖片、文字、漫畫等等,我們可以發現在農業生產的過程當中出現了虛報浮夸的現象,嚴重脫離了當時的客觀實際和經濟規律。這也給我們帶來了一個經驗教訓,那就是在解決困難的時候,我們不能盲目夸大人的主觀能動性,而應該尊重客觀規律。以上是大躍進在工業和農業方面的表現。 如果說大躍進是在生產力一方面的變革,那人民公社化運動就是在生產關系方面的變革。剛剛漫畫里出現的社就是指的人民公社。什么是人民公社呢?它的特點有兩個,一為大,二為公。一大是指公社規模大,二公指的公有化的程度高。 結合所學并觀察圖片,你們能在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過程當中找出問題嗎?人民公社化運動錯誤的認為,社會主義的所有制形式是越大越高越好。在生產關系的變革上盲目的求快求純,錯誤的要提出向共產主義過渡,大刮共產風,不切實際,并且搞平均主義。這對農民參與社會主義建設的積極性是一個很大的打擊。而當時農村的生產力水平也不能滿足人民的需要,人民公社化運動超越了歷史的發展階段。 綜合性來講,人民公社化運動和大躍進合起來有四個特點: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和共產風。 由于對社會主義建設經驗不足,對經濟發展規律和中國經濟基本狀況認識欠缺,所以在社會主義探索的過程當中也出現了一些困難。我們通過一幅曲線圖了解一下。從1959年到1961年,國民生產總值指數迅速下降,加上三年自然災害,蘇聯撤銷援助等,廣大人民的生活狀況不斷下降,饑荒嚴重,食品緊缺。當時出現了三年經濟困難。 為了克服困難局面,1961年,中共中央開始調整國民經濟,提出了八字方針,哪八個字呢?調整、鞏固、充實、提高。 經過調整發生了什么變化呢?我們回到剛剛看的國民生產總值指數圖,國民經濟從1962年開始好轉。同年,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了7000人大會。毛澤東在會上做了自我批評并承擔了責任,說凡是中央犯的錯誤,直接的歸我負責,間接的我也有份,因為我是中央主席。在毛澤東的帶動下,不少同志在大會上也做了自我批評。 會議比較系統的初步總結了,大躍進以來經濟跟這個工作當中存在的基本經驗教訓。請大家看看書本,觀察一下7000人大會的參會人數和與會代表的身份有何特點,這樣做的用意何在?從7000人大會參會的人數眾多和與會代表來自各級,能夠反映基層的情況來看,本次大會在面對已經出現的困難和失誤,黨和國家能夠抱著實事求是的態度,民主廣泛的開展自我批評。 這也給全黨以鼓舞,增強了全黨團結奮斗、克服困難的信心。這次大會對推動國民經濟全面調整起到了積極作用。到1965年,國民經濟調整的任務基本完成,工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呈現出物價穩定、市場繁榮的新面貌。 知識點二 “文化大革命” 不幸的是,這一良好發展勢頭被文革打斷。1966年,為防止資本主義復辟,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文化大革命爆發,在經濟上,由于停工、停產、鬧革命,從1966年到1968年,國家工業總產值、國家財政總收入連年下降。整個文革期間,我國的國民經濟總損失約5000億元,這個數值相當于建國30年以來全部基建投資的80%,超過了建國30年以來全部固定資產的總和。可見,放棄前一階段的經濟建設路線來搞政治運動,損失是巨大的,代價是沉重的。從中我們也能夠得出許多啟示。首先,當時的國家工作應該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其次,為了避免重蹈覆轍,應該加強民主與法制建設,依法治國。 在文革期間,周恩來、鄧小平進行了整頓,中央政治局執行黨和人民的意志,先后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團和江青反革命集團。1976年,四人幫被隔離審查,結束了這十年浩劫。知識點三 建設成就 縱觀社會主義建設的這20年,由于建設的時間短暫,歷史不長,黨和國家缺乏相關建設的經驗,對社會主義建設的復雜性、長期性和艱巨性預估不足。所以在探索的過程當中走了一些彎路,但是也克服重重困難,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們現在賴以進行現代化建設的物質技術基礎,很大一部分是在這個期間建設起來的。全國經濟、文化建設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們的工作經驗,大部分也是在這個期間培養和積累起來的。這是這個期間黨的工作的主導方面。 在這20年間,黨致力于建設或者基礎和培養骨干力量,為建設成就的取得付出了巨大努力。 接下來我們首先談談1958年至1965年所奠定的物質技術基礎。武漢鋼鐵基地和包頭鋼鐵基地分別于1958、1959年投產。他們是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籌建的重點建設項目,是中國三大鋼鐵基地之一。今天的武鋼是我國最大的鋼鐵生產基地,而包鋼是我國最主要的稀土生產基地。1959年,大慶油田第一口探井洗出原油。之所以叫大慶油田,是因為出油的時候處于建國十年大慶前夕。在建國前,我國只有幾個小油田,國家所需的石油產品幾乎全部依賴進口的洋油。到了1965年,我國實現了原油和石油產品的全部自給。交通方面,修建了蘭新、蘭青、包蘭等鐵路,水利建設也取得很大成就。此外,新興的電子工業、原子能工業、航天工業也從無到有的發展起來。 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國一窮二白,百廢待興。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黨的第一代領導核心集體,結合當時的國際形勢,為了維護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果斷的做出獨立自主研發兩彈一星的政治決策。 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使我國跨入核國家行列,加強了中國的國防力量。同年,中國自行設計制造的中進程導彈試驗成功。1965年,我國還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這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工合成的蛋白質。 文革期間,我國國民經濟雖然遭到了巨大損失,但仍然取得了一些建設成就。 交通運輸業:1960年建造的南京長江大橋于1968年通車。 石油業:1964年開發的大港油田和勝利油田于1974年建成投產。 原子能工業:氫彈于1967年試驗成功,這是中國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掌握氫彈技術的國家。 航天工業:1970年,我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衛星成功的國家。 生物工程:1973年,我國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強優勢的新型雜交水稻,它被外國人稱為東方魔稻。 縱觀這兩段時期的建設成就,請大家結合這幅地圖談談建設成就的特點?通過觀察可知,當時的建設成就分布在祖國的大江南北。從布局的角度來說比較合理,這是建設成就的第一個特點。 除此之外,建設成就還有別的特點嗎?大家可以結合課本,將地圖中的建設成就,分門別類的填進表格。 首先我們來看看這些成就能夠分為哪些類別。武鋼和寶鋼屬于鋼鐵工業,大慶勝利油田屬于石油工業,蘭新、蘭青等鐵路屬于交通運輸業。電子、原子能、航天、生物工程等屬于新興工業。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當時工業部門的種類非常豐富,這是建設成就的另一個特點。以上成就的取得,離不開各行各業英雄模范人物的艱苦奮斗。接下來就讓我們了解一下當時的骨干力量。大慶石油工人王進喜被稱為鐵人,為什么會有這個稱呼呢?我們通過幾段文字了解一下他的經歷。有人用“人拉肩扛”的辦法搬運和安裝鉆機,用“盆端桶提”的辦法運送鉆機用水。這又說明了什么呢?石油生產的條件非常落后,很多都要靠人力解決。當井噴的險情發生時,王進喜包括腿傷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制服了井噴,被譽為鐵人。這段材料談到的是在石油生產的過程中,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危險出現。王進喜是靠什么克服以上困難的?他的兒子回憶道:鐵人心甘情愿的吃那么多苦,做那么多事,根源,就是他對祖國的愛。是的,這樣不怕艱難困苦,默默奉獻的人,是對祖國的建設抱有極大熱情的。這樣的人還有解放軍好戰士雷鋒,他干一行愛一行,在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擔當革命的螺絲釘,默默無聞的為人民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今天,我們仍然在每年的三月份開展向雷鋒同志學習的活動。還有黨的好干部—焦裕祿。在得知自己身患癌癥后,仍然堅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這樣的人還有很多很多,我們可以從他們身上汲取哪些精神力量呢?有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無私奉獻的精神;有勇往直前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是他們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艱苦創業、奮發有為、英雄輩出的年代。時至今日,我們仍然需要從他們身上繼承和發揚這些精神,鑄造良好的社會風尚,為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當堂鞏固(1)請分別簡單介紹圖片中人物的突出貢獻。答案提示:略。(2)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什么精神?答案提示: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熱愛祖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3.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我國取得了哪些科技成果?答案提示:1967年6月,我國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氫彈;1970年4月,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強優勢的秈型雜交水稻。教師點撥:這些成就的取得是人民在抵制“文化大革命”的錯誤中堅持奮斗所取得的成果,并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課堂小結我們來回顧本節課所學。中共八大正確分析了國內的主要矛盾和任務,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一次成功的探索。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反映了廣大人民迫切要求改變經濟落后的普遍愿望,但忽視了經濟規律,是失誤和曲折。八字方針取得重要成果,國民經濟穩步增長。文革造成動蕩,阻礙經濟發展,直到文革結束,社會主義建設才重新回到正軌。最后,借用習近平主席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的一段作為今天新課程的結束。人世間沒有一帆風順的事業。綜觀世界歷史,任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發展,都會跌宕起伏甚至充滿曲折。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多難興邦,殷憂啟圣。失敗為成功之母。毛澤東同志也常說,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這是一切正義事業發展的歷史邏輯。板書設計 練習設計(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