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必備知識:近代中國艱辛探索歷程;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關鍵能力:通過分析史實材料,明確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堅定對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二、核心素養政治認同: 理解共產黨成立的意義;形成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社會主義是歷史的必然,人民的選擇的堅定信念;理解新中國成立的重大意義,增強國家觀念。科學精神:理解中國革命的基本規律,科學分析為什么資本主義道路救不了中國,理解中國革命兩階段論的科學性。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的三樣法寶及其內在聯系。公共參與: 增強學生的家國情懷,自覺結合自身實際承擔歷史所賦予的責任,在實踐中樹立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中華民族復興面臨的兩大歷史任務2.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正確道路3.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為中國所做的貢獻4.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教學難點:學會運用歷史分析法分析新民主主義革命能夠取得勝利的原因,分析為什么資本主義制度在中國走不通,培養科學精神。四、教學過程1、導入新課第一課主要學習了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接下來開始學習社會主義與中國的淵源,首先學習第二課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2、【學習過程】總議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議題1:悲愴的歷程——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探究與分享一:展示圖片與文字信息: 1842年南京條約簽訂、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圖見PPT)情景探究:結合圖中與所學史實,談一談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表現和近代中國人民的處境?交流展示:學生交流并回答。教師總結:1.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近代兩大歷史任務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探究與分享二:播放視頻:《1840-1911中國的歷史》資料補充: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為了挽救民族危亡、實現民族振興,中國人民和無數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尋找適合國情的政治制度模式。辛亥革命之前,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成成變法、義和團運動、清末新政等都未能取得成功。辛亥革命之后,中國嘗試過君主立憲制、帝制復辟、議會制、多黨制、總統制等各種形式,各種政治勢力及其代表人物紛紛登場,都沒能找到正確答案,中國依然是山河破碎、積貧積弱,列強依然在中國橫行霸道、攫取利益,中國人民依然生活在苦難和屈辱之中。情景探究:中國人民進行的各種嘗試和斗爭為什么沒能改變自己的悲慘命運?交流展示:學生交流并回答。教師總結:這是因為這些嘗試缺乏先進階級力量的領導和正確理論的指導;沒有找到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沒有先進的革命政黨,沒有充分發動人民群眾。探究與分享三:展示資料: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體,結束君主專制制度。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響力推動了中國社會變革。情景探究: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革命為何也未能挽救舊中國?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結論?交流展示:學生交流并回答。教師總結:原因:由近代中國基本國情決定:封建勢力同帝國主義相勾結;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弱小,具有軟弱性和妥協性;帝國主義決不允許中國通過走資本主義道路強大起來。結論: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近代中國,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②為了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必須另辟新路。議題一總結:悲愴的歷程——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近代中國的處境和歷史任務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的結論和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的原因議題2:勝利的征程——新民主主義革命探究與分享一:視頻展示:《動漫了解中國近百年的歷史》情景探究:看視頻并結合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史實說說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指導思想、開端、領導力量、歷程?交流展示:學生交流并回答。教師總結: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指導思想1917年11月7日,俄國十月革命爆發,中國先進分子從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真理中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五四運動特點: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國強國真理的進步性;各族各界群眾積極參與的廣泛性。意義:推動中國社會進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為新的革命、革命文化、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和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具有里程碑意義。3.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力量:中國共產黨1921年,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偉大覺醒中,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緊密結合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從此,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就有了主心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途徑:中國共產黨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經歷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這四個階段。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標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極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辭舊)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迎新)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極大地改變了世界的政治力量對比,鼓舞和推動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對外)6.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豐功偉績:在革命斗爭中,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對經過艱苦探索、付出巨大犧牲積累的一系列獨創性經驗作了理論概括,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1正確革命道路,創立了毛澤東思想,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指明了正確方向。探究與分享二:展示材料:我們現在干的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民主主義的革命,我們所做的一切,不超過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的范圍。現在還不應該破壞一般資產階級的私有財產制,要破壞的是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這就叫做資產階級性質的民主主義革命。但是這個革命,資產階級已經無力完成,必須靠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的努力才能完成。——毛澤東《青年運動的方向》情景探究:材料表明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是什么?交流展示:學生交流并回答。教師總結:新民主主義革命性質: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如何認識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從社會性質和主要矛盾看中國革命仍然是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從時間看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使中國革命屬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議題追問:既然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由無產階級領導的,為何不追隨俄國十月革命的腳步直接進行社會主義革命?交流展示:學生交流并回答。教師總結:中國革命分兩步走的必要性(1)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分為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步驟:第一步,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使中國社會變成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的社會。第二步,使革命向前發展,建設社會主義社會。(2)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 必然趨勢。只有完成前一個革命才能完成后一個革命,這兩個革命階段必須相互銜接。知識拓展1: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法寶和兩個基本武器三個法寶: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兩個基本武器:統一戰線、武裝斗爭知識拓展2:新民主主義革命新在哪?領導階級新——由無產階級領導;革命前途新——建立聯合專政,最終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革命范疇新——屬于無產階級革命;知識總結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程:1919.5.4五四運動爆發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爆發1921.7.1中國共產黨成立1924-1927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第一次國共合作)1927-1937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十年內戰)1937-1945 全面抗日戰爭(第二次國共合作)1946-1949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解放戰爭)1949.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知識總結2: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原因:擁有革命主心骨:中國共產黨。堅持正確指導思想: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堅持群眾路線: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持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最后奪取全國勝利堅持革命三大法寶: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議題二知識點總結:勝利的征程——新民主主義革命1.指導思想2.開始標志3.領導力量4.歷程5.勝利的標志6.性質7.道路8.新在何處9.中國革命的兩個步驟10.豐功偉績11.勝利的原因課堂總結:2.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