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2運動的規律性 教學設計【教材結構】【核心素養】【政治認同】通過對運動現象的分析,把握運動的哲學概念,把握運動的規律性,認同馬克思主義運動觀點的科學性。【科學精神】通過對規律的學習,尊重規律,按照規律辦事。同時要善于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發揮主觀能動性,把二者相結合。【公共參與】在學習和生活中,堅持唯物主義,克服主觀想象,堅持無神論,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腳踏實地,實事求是。【教學重點】1.物質與運動的辯證關系2.規律的含義及特點3.人的主觀能動性4.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教學難點】1.規律的含義及特點。2.客觀規律和人的主觀能動性辯證關系3.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教學方法】合作探究法與講授分析法相結合【教學過程】導入:學生活動:看視頻并結合教材討論回答議題一:大學生運動會的“運動”與哲學“運動”的關系?教師總結: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引導、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規律是客觀的運動1.運動的含義哲學上的運動是指宇宙間一切事物、現象的變化和過程。【拓展】2.物質和運動的關系①物質是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脫離運動的物質。錯誤傾向:離開運動談物質的形而上學的不變論。注意: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是運動。學生活動:看視頻并結合教材討論回答議題二:運動能否離開物質?教師總結: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引導、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②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載體(承擔者),不存在脫離物質的運動。錯誤傾向:離開物質談運動的唯心主義觀點【原理1】學生活動:看視頻并結合教材討論回答議題三:物質運動是否是雜亂無章的?教師總結: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引導、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二)物質運動是有規律的1.規律的含義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即學即用】2.規律的特性①規律是客觀的:它的存在與發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它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②規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在其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中,都有其固有的規律。沒有規律的物質運動是不存在的,沒有規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議的。【原理2】學生活動:看視頻并結合教材討論回答議題四:神州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為什么能圓滿成功?教師總結: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引導、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二、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1.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自覺選擇性和主動創造性。它不僅可以認識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能夠把握深藏于事物內部的本質和規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之物,沒有不可認識之物。注意:意識活動不同于動物的本能活動,動物的活動是無目的本能的活動,也不同于動物的適應性活動。2.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意識能夠通過實踐,把觀念的東西變成現實的東西,創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觀事物。注意:①意識不能直接引起客觀事物的變化(間接性),而是通過指導人們的實踐才能引起物質形態的變化,正確的意識促進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阻礙事物的發展。②意識的指導作用創造的是物質的具體形態 ,意識不能創造物質。【原理3】3.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意識的能動作用是巨大的,但不是無條件的。意識的能動性受到客觀規律的制約,尊重客觀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條件。①符合客觀規律的正確意識,才能有效發揮意識的能動作用,正確指導人們的實踐,達到改造世界的預期目標;(符合客觀規律的正確意識促進事物的發展)②違背客觀規律的錯誤意識,會導致實踐的失敗,會對事物的發展產生阻礙作用。(違背客觀規律的錯誤意識阻礙事物的發展)【原理4】學生活動:看視頻并結合教材討論回答議題五:我國登月計劃為什么要“三步走”,不是“一步到位”?教師總結: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引導、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三、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1.含義(是什么)做事情要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經過調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作為我們行動的依據。2.為什么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①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決定意識,必須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②物質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普遍的、客觀的,要求我們必須尊重客觀規律,按規律辦事。3.怎樣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①我們做事情要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經過調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作為我們行動的依據。(尊重客觀規律)②要求我們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發揮主觀能動性)③把發揮主觀能動性與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把高度的革命熱情同嚴謹踏實的科學態度結合起來。(兩個結合)④既要反對夸大意識能動作用的唯意志主義,又要反對片面強調客觀條件,安于現狀,因循守舊,無所作為的思想。(兩個反對)【原理5】【原理總結】【易錯易混】【小結】《唯物論》思維導圖【隨堂練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