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單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 人的由來(七下P2—P17)(一)人類的起源和發展1.現代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2.人類的發展(二)人的生殖1.生殖系統的組成性別 結構 功能男性 睪丸 產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輸精管 輸送精子女性 卵巢 產生卵細胞,分泌雌性激素輸卵管 輸送卵細胞,精子與卵細胞結合的部位子宮 胚胎發育的場所陰道 月經流出,胎兒由此產出2.發育過程3.胎兒與母體的物質交換注意:胚胎發育過程中初期營養由卵細胞提供,之后胚胎通過胎盤、臍帶從母體中獲得。4.試管嬰兒:用人工方法讓卵細胞和精子在體外受精,并進行早期胚胎發育,然后植入母體子宮內發育而誕生的嬰兒。(三)青春期身心變化1.青春期形態發育的顯著特點:身高和體重迅速增長。2.神經系統以及心臟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顯增強。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體發育和智力發展的黃金時期。3.青春期發育的突出特征:性發育和性成熟。性器官迅速發育,男孩出現遺精,女孩出現月經。(四)解讀青春期身體變化曲線1.圖A信息:女孩身高突增的年齡比男孩早1—2年。2.圖B信息:進入青春期,男孩的睪丸和女孩的卵巢都迅速發育,睪丸的發育速度更快。3.A、B兩圖:表明女孩進入青春期比男孩早。(五)健康成長:要注意青春期的生理衛生、心理衛生和營養供給。第二章 人體的營養第一節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七下P18—P25)1.食物中的營養物質:(1)六大營養物質:糖類、脂肪、蛋白質、水、無機鹽和維生素等。(2)人體的“第七類營養素”:膳食纖維,芹菜、玉米或比較“老”的蔬菜含量多。2.糖類、脂肪、蛋白質:(1)糖類、脂肪、蛋白質都是組成細胞的主要有機物,并且能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2)糖類是人體的主要供能物質,葡萄糖、蔗糖、淀粉都屬于該類物質。(3)蛋白質也能為人體生命活動提供能量,是建造和修復身體的重要原料,人的生長發育以及受損細胞的修復和更新都離不開它。(4)脂肪是人體重要的備用能源物質,含能量最多。3.水的作用:(1)水是人體細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營養物質以及尿素等廢物溶于水中才能運輸。(2)人體的各項生命活動離開水都無法進行。4.無機鹽:無機鹽的種類 缺乏時的癥狀含鈣的無機鹽 兒童缺鈣易患佝僂病(雞胸、X形或O形腿);中老年人特別是婦女缺鈣,易患骨質疏松癥含磷的無機鹽 厭食、貧血、肌無力、骨痛等含鐵的無機鹽 缺鐵性貧血(乏力、頭暈等)含碘的無機鹽(微量) 地方性甲狀腺腫,兒童的智力和體格發育出現障礙含鋅的無機鹽(微量) 生長發育不良,味覺發生障礙注意:有的有機物分子含的鐵是紅細胞的重要組成成分,缺鐵會影響紅細胞的形成。5.維生素:(1)維生素特點:比較簡單的有機物,大多數是人體自身不能制造的,不用消化就能吸收,不是構成細胞的主要原料,不能為人體提供能量,含量小,但對維持人體正常生長發育等生理活動有重要作用。(2)常見種類及缺乏癥:維生素的種類 缺乏時的癥狀維生素A 皮膚干燥、夜盲癥(夜晚看不清東西)、干眼癥等維生素B1 神經炎、腳氣病、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維生素C 牙齦出血、壞血病、抵抗力下降等維生素D 佝僂病、骨質疏松癥等(3)相關知識:只有動物體內才含維生素A,植物性食物不含維生素A,含胡蘿卜素,胡蘿卜素在人體內可轉化成維生素A。6.實驗知識:(1)在實驗探究過程中,有的問題可能不需要作出假設。(2)作出假設需要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來進行。針對不同問題作出的假設是不同的。(3)實驗測得的數據存在誤差,需設置重復組,也就是同一個實驗在相同的條件下要重復做幾次。如果實驗數據十分相近,則排除了偶然因素的影響。實驗結果應當取各重復組的平均值。第二節 消化和吸收 (七下P26—P31)1.消化系統的組成及功能:(1)食物的消化是靠消化系統來完成的,該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組成。(2)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等器官。(3)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臟、胰腺等器官以及分布在消化道壁內的小腺體胃腺、腸腺。(4)消化腺的功能是分泌消化液消化食物。(5)消化系統示意圖:(如下圖)2.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1)實驗過程:(2)實驗過程分析:①將試管放在37℃水中的原因(目的)37℃時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消化能力最強(模擬口腔的溫度)。②將試管放在溫水中5—10分鐘的原因:充分消化饅頭中的淀粉,實驗效果明顯。③1號與3號對照,1號模擬了口腔中的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④1號2號對照的結論是:唾液能消化淀粉。⑤2號與3號不能形成對照實驗的原因是變量不唯一。3.食物的消化:(1)概念:食物在消化道內分解成可以被細胞吸收的物質的過程。(2)消化過程:①物理性消化:將食物切斷、磨碎、攪拌與消化液充分混合。膽汁只能進行物理性消化。②化學性消化:食物中大分子有機物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為能被細胞吸收的小分子有機物。4.化學性消化過程:5.營養物質的吸收:(1)部位:①吸收部位:主要的吸收場所是小腸。②只有消化沒有吸收功能的部位是口腔;只有吸收沒有消化功能的部位是大腸;既有消化又有吸收功能的部位是胃和小腸。(2)吸收過程:①葡萄糖、氨基酸以及大量的水和無機鹽等營養物質,被構成小腸絨毛壁的一層上皮細胞所吸收,然后轉運到小腸絨毛腔內的毛細血管中,隨著血液運往全身各處。②小腸吸收的營養物質大多數會經血液匯集到肝臟。在此處可以將暫時不用的葡萄糖合成為糖原貯存起來,以備需要時利用。還可以將一些有毒物質轉化為無毒物質。6.小腸的結構與消化和吸收功能相適應的特點:(1)小腸與消化相適應的結構特點是:①長:小腸長約5—6米;②大:小腸的內表面積大,有環形的皺襞和小腸絨毛;③多:消化液種類多,小腸中有腸液、膽汁、胰液。總量最大。(2)小腸與吸收相適應的結構特點是:①長:小腸長5—6米。②大:有環形皺襞和小腸絨毛,小腸內表面積大。③薄:小腸絨毛內有豐富的毛細血管,且小腸絨毛壁、毛細血管壁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組成,因此營養物質進入血液只通過兩層細胞,有利于營養物質的吸收。7.必會知識:(1)水、無機鹽、維生素等小分子物質能夠直接通過細胞膜被細胞吸收,而淀粉、蛋白質和脂肪等大分子有機物經過消化才能被細胞吸收。(2)酶是活細胞產生的促進物質發生變化的有機物。8.解讀曲線圖:上圖中的曲線分別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質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1)圖中各字母(A—E)表示的消化器官分別是:A口腔;B咽和食道;C胃;D小腸;E大腸。(2)圖中Y曲線表示脂肪的消化過程,淀粉在消化道的口腔(部位)開始被消化,蛋白質在消化道的胃(部位)開始被消化,脂肪在消化道的小腸(部位)被消化。(3)D中含有的消化液有腸液、胰液、膽汁,含消化糖類、蛋白質、脂肪的酶。第三節 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 (七下P32—P37)合理營養:(1)概念:合理營養是指全面而平衡的營養。(2)特點:①“全面”是指攝取的營養素(六類營養物質和膳食纖維)種類要齊全。②“平衡”是指攝取的各種營養素的量要合適(不少也不多,比例適當),與身體的需要保持平衡。(3)營養要求:①提倡城鄉居民按“平衡膳食寶塔”進食,以避免營養不良或營養過剩。②為了保持身體健康,必須保證每日三餐、按時進餐。③每日攝入的總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應當分別占30%、40%和30%左右。第三章 人體的呼吸第一節 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 (七下P40—P44)1.呼吸系統的組成:(1)人體的呼吸系統由呼吸道和肺組成。(2)呼吸道:氣體進出肺的通道,由骨或軟骨做支架,不僅能保證氣體順暢通過,而且還能對吸入的氣體進行處理,使到達肺部的氣體溫暖、濕潤、清潔。不過,呼吸道對氣體的處理能力是有限的。(3)肺: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內,是氣體交換的主要場所,由許多肺泡組成。2.呼吸道對吸入氣體的處理:(1)溫暖:鼻腔黏膜中分布著豐富的毛細血管。(2)濕潤:①鼻腔內表面的黏膜可以分泌黏液形成鼻涕。②氣管和支氣管管腔表面有腺細胞,分泌黏液。黏液中含有抵抗細菌和病毒的物質。(3)清潔:①鼻腔前部生有鼻毛;鼻腔內有黏液粘住灰塵。②通過氣管內壁上的纖毛擺動將塵粒、細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過咳嗽排出,這就是痰。3.重要結構: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喉部有會厭軟骨,吞咽時蓋住喉口,以免食物進入氣管。聲音是由喉部的聲帶發出的。第二節 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 (七下P45—P49)1.吸入與呼出氣體成分比較:氣體成分 氮氣 氧氣 二氧 化碳 水 其他 氣體在大氣中的含量(%) 78 21 0.03 0.07 0.9在呼出氣體 中的含量(%) 78 16 4 1.1 0.9呼出的氣體中氧氣含量明顯減少,二氧化碳和水含量明顯增加。含量明顯減少的氣體進入人體內,在細胞的線粒體中參與了呼吸作用(生理活動),釋放能量,供人體生命活動的需要。2.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方法:肺有節奏地呼氣和吸氣,一分鐘大約呼吸16—18次。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主要與呼吸肌和肋骨運動有關,所以是通過呼吸運動實現的。3.呼吸肌、肋骨、胸腔變化與吸氣、呼氣:狀態 肋骨間的肌肉 膈肌 膈頂部 肋骨 胸腔容積 肺內氣壓吸氣 收縮 收縮 下降 向上向外運動 擴大 下降,低于大氣壓呼氣 舒張 舒張 回升 向下向內運動 縮小 上升,高于大氣壓4.膈肌運動與吸氣、呼氣關系示意圖:5.演示實驗: 如圖所示裝置,玻璃罩模擬胸廓,玻璃管模擬氣管、支氣管,氣球模擬肺,橡皮膜模擬膈。 一手拿著圖示的模型,另一只手向上推橡皮膜,氣球回縮(填“回縮”或“脹大”),模擬的是人體在呼氣(填“吸氣”或“呼氣”),此時膈肌舒張。 此實驗裝置還存在不足,因為它無法模擬胸廓的前后徑和左右徑的變化。6.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1)原理:CO2和O2進出肺泡壁通過氣體擴散實現的。(2)過程:①氣體出入肺泡:吸入的氣體,順著氣管、支氣管進入支氣管末端的肺泡,反之亦然。②肺適于氣體交換的主要特點:肺泡數目極多,增大氣體交換的面積;肺泡外面包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是一層扁平的上皮細胞。有利于肺泡中氧氣與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氣體交換。③氣體運輸:進入血液中的氧,通過血液(循環)輸送到全身各處的組織細胞處,同時二氧化碳也通過血液運出。7.呼吸全過程圖解:8.肺活量:人盡力吸氣后再盡力呼氣所能呼出的氣體量(取最大值)。用于衡量人的肺功能。9.在運動中的人體,呼吸頻率加快,呼吸深度加大,這樣才能提供足夠的氧氣進行呼吸作用,釋放足夠的能量。第四章 人體內物質的運輸第一節 流動的組織——血液 (七下P50—P55)1.血液:(1)加入抗凝劑的血液離心或靜置一段時間后分層;如不加抗凝劑就形成血清和血塊。 (2)血液的成分與功能:2.必會知識:(1)血漿:約占血液總量的55%,含有許多與凝血、抵御疾病等相關的血漿蛋白,血漿中蛋白質占7%—8%。葡萄糖、氨基酸、無機鹽等占3%,水的量最多,約占90%。(2)血細胞(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細胞分化形成的):①紅細胞(無核):數量少或血紅蛋白少叫貧血。a.壽命不會很長,一般只能生存120天左右,但其數量不會減少,是因為骨髓能不斷產生新細胞來補充。b.紅細胞呈紅色,富含血紅蛋白(紅色含鐵的蛋白質),具有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與氧結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又容易與氧分離的特性,這一特性使紅細胞具有運輸氧的功能。②白細胞(有核,可變形):數量比較少,但體內的白細胞的數量高于(填“高于”或“低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體有了炎癥。白細胞是個體最大的血細胞。③血小板(無核):能釋放與血液凝固有關的物質,其數目過少,可能造成血流不止,是個體最小的血細胞。(3)血液作用:不僅具有運輸作用,而且還具有防御、保護和調節體溫等作用。第二節 血流的管道——血管 (七下P56—P59)1.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2.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3.血管的比較:血管特點 動脈 靜脈 毛細血管管壁、 較厚、 較薄、 非常薄,由一層①上皮細胞構成彈性 彈性大 彈性小管徑 小 ②大 最小,只允許③紅細胞單行通過血流速度 快 慢 最慢血流方向 從心臟送到身體各部分 從身體各部分運回心臟(分支到主干) 連通最小動脈和最小靜脈圖示4.必會知識:(1)如果靜脈瓣膜老化失去功能,血流變慢,血液在靜脈中滯留,靜脈就會膨脹,這種情形叫靜脈曲張。(2)輸液時針刺入的是手、足和頭部的靜脈;動脈出血從近心端止血。第三節 輸送血液的泵——心臟 (七下P60—P68)1.心臟結構:(1)心臟壁:主要由肌肉組織構成,其中心房壁薄,心室壁厚,其中左心室壁最厚。(2)心臟瓣膜:包括房室瓣和動脈瓣,防止血液倒流。2.心臟功能:(1)心臟:①心臟的肌肉發達,是一個中空的器官,能夠強有力地收縮,將血液泵至全身。②心臟的內部有一道厚厚的肌肉壁將心臟分成左右不相通的兩個部分。左心房收集來自肺部的血液,將這些血液最終泵至全身組織細胞;右側收集來自肺以外的血液,并將這些血液泵至肺。③心臟其實是由左右兩個“泵”同時協同工作的。一次心跳包括了心臟的收縮和舒張兩個過程。(2)心臟四腔的工作過程:①左右心房收縮,血液被壓出心房,通過房室瓣分別進入左心室和右心室。②左右心室收縮,房室瓣關閉,動脈瓣打開,左心室的血液流向全身各處,右心室的血液流向肺部。③全心舒張(心房和心室均舒張),動脈瓣關閉,房室瓣打開,肺部的血液經肺靜脈流入左心房;全身各處的血液經上、下腔靜脈流入右心房。(3)瓣膜的功能:防止血液倒流①房室瓣只向心室開,保證血液只能從心房流向心室。②動脈瓣只向動脈開,保證血液只能從心室流向動脈。③注意:血液只能從心房到心室到動脈。只有四肢靜脈中有靜脈瓣,動脈中無瓣膜。3.血液循環的途徑:(1)血液循環圖解:(2)體循環:①作用:a.為全身組織細胞運輸來氧氣和營養物質。b.將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帶走。②血液變化:血液由含氧豐富、顏色鮮紅的動脈血,變成了含氧較少、顏色暗紅的靜脈血。(3)肺循環:①作用: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進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氣進入血液,完成氣體交換。②血液變化:血液由含氧較少、顏色暗紅的靜脈血,變成了含氧豐富、顏色鮮紅的動脈血。(4)冠狀循環:①途徑:血液由主動脈基部的冠狀動脈→心肌內部的毛細血管網→靜脈→右心房。②作用:給心臟自身輸送氧和營養物質并運走心臟組織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③冠心病:冠狀動脈發生病變(如動脈硬化、管腔變窄等)致使心肌缺血,就會引起該病。如果冠狀動脈發生梗塞,就會危及生命。4.必會知識:(1)體循環和肺循環兩條循環路線是同時進行的,并在心臟處連通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血液循環途徑,體循環與肺循環血量相同。(2)心臟左側及其相連血管流的是動脈血,心臟右側流的是靜脈血;肺動脈中流的是靜脈血,肺靜脈中流的是動脈血。5.探究心率與運動的關系:(1)心率:指每分鐘心臟跳動的次數。(2)脈搏:隨心臟節律性的收縮和舒張,動脈血管壁出現相應的擴張與收縮。(3)脈搏與心率的關系:脈搏是因心臟跳動而產生的,一分鐘內脈搏的次數與心率是一致的。(4)一般地,運動時心率快,心輸出量變大,安靜時相反。6.血壓與測量:(1)血壓:指血液對血管壁的側壓力,可以用血壓計在上臂肱動脈處測得。(2)高血壓和低血壓:高血壓指血壓持續高于18.7/12千帕,低血壓指血壓持續低于12/6.7千帕。【點撥】1.易混知識:(1)肺泡內的氧氣濃度最高,二氧化碳濃度最低;組織細胞內的氧氣濃度最低,二氧化碳濃度最高。(2)血流、血液變化規律:體循環中,動中動,靜中靜(血液、血管一致)。肺循環中,動中靜,靜中動(血液、血管不同)。2.正確區分動脈和靜脈、動脈血和靜脈血:動脈:血液由心臟→全身各處(主干→分支)。靜脈:血液由全身各處→心臟(分支→主干)。與營養物質無關第四節 輸血與血型 (七下P69—P71)1.血量及血量穩定的意義:(1)血量:成年人體內的血量大致相當于本人體重的7%—8%。 (2)意義:體內血量的穩定,對于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具有重要意義。如果一次失血超過800—1000毫升,就會出現頭暈、心跳加快、眼前發黑和出冷汗等癥狀;如果一次失血超過1200—1500毫升,就會發生生命危險,需要及時輸血。 2.血型及輸血(1)ABO血型:有四種,分別是A型、B型、AB型、O型四種。(2)輸血原則:①基本原則:安全輸血應以輸同型血為原則。②異型輸血:在沒有同型血可輸而且情況緊急時,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緩慢地輸入少量的O型血;AB型血的人,可輸入少量O型血、A型或B型血。但大量輸血時,仍需實行同型輸血。③成分輸血:某些病人只是因為血液中缺乏某些成分而需要輸血,可根據病人的需要,以“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選擇性地輸入某一成分。3.無償獻血:(1)無償獻血制度:從1998年起,我國實行無償獻血制度,提倡18—55周歲的健康公民自愿獻血。(2)健康成年人每次獻血200—300毫升是不會影響健康的。第五章 人體內廢物的排出 (七上P72—P77)1.排泄和排遺:(1)排泄:指人體將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無機鹽等代謝終產物排出體外的過程。(2)食物殘渣排出體外稱為排遺。2.泌尿系統的組成:(1)腎單位:①概念:腎臟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②組成:每個腎單位由腎小球、腎小囊和腎小管等部分組成。每個腎臟由大約100萬個腎單位組成。a.腎小球:是血管球,腎小球兩端都是動脈血管,均流動脈血。b.腎小囊:套在腎小球的外面,下接腎小管。c.腎小管:細長而曲折,周圍纏繞著大量的毛細血管。(2)腎小囊和腎小管組成“漏斗狀”結構。3.尿的形成:(1)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過濾作用:當血液流經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時,除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以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都可以經過腎小球過濾到腎小囊中形成原尿。人體每天形成原尿大約180升。(2)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無機鹽等被腎小管重新吸收,進入包繞在腎小管外面的毛細血管中,剩下的水、無機鹽、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人體每天排出約1.5升。4.血漿、原尿和尿液的分析比較:取某健康人腎動脈中的血漿、腎小囊中的液體(原尿)和尿液進行分析比較,得到如下數據。請分析這些數據。主要 成分 血漿 (克/100毫升) 原尿 (克/100毫升) 尿液 (克/100毫升)水 90 98 96蛋白質 8 0.03 0葡萄糖 0.1 0.1 0無機鹽 0.72 0.72 1.1尿素 0.03 0.03 1.8(1)血漿和原尿比較:原尿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質。原尿和尿液比較: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尿液和血漿相比,尿液中沒有大分子蛋白質、葡萄糖;尿液與原尿相比相對含量明顯增加的是無機鹽和尿素。(2)排尿主要排出的物質是水、無機鹽、尿素。(3)血漿和腎小囊中液體成分的變化,說明腎小球和腎小囊壁的作用特點是腎小球和腎小囊壁可以透過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等小分子物質,而很少透過蛋白質這樣的物質。5.排尿途徑: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體外6.排尿的意義:人體排尿不僅起到排出廢物的作用,而且可調節體內水和無機鹽的平衡,維持組織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7.排泄的途徑:(1)呼氣: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氣體形式通過呼吸系統排出。(2)排汗:部分水、少量無機鹽和尿素以汗液形式由皮膚通過汗腺排出。(3)排尿:大部分水、無機鹽、尿素以尿液的形式通過泌尿系統排出。8.汗腺:(1)組成:汗腺分為分泌部和導管。前者位于真皮或皮下組織內,產生的汗液經導管排到皮膚的表面。(2)作用:汗液的蒸發能帶走身體一部分熱量,因此汗腺還具有調節體溫的作用。【點撥】1.尿液的形成過程示意圖:2.成分的差異和存在的部位:第六章 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第一節 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 (七下P78—P86)1.眼球的結構2.視覺的形成過程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依次經過角膜、瞳孔、晶狀體和玻璃體,并經過晶狀體等的折射,最終落到視網膜上,形成物像。視網膜上對光線敏感的細胞將這些圖像信息通過視神經傳給大腦,在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形成視覺。3.耳的結構4.聽覺的形成聽覺的形成是外界的聲波經過外耳道傳到鼓膜,鼓膜的振動通過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了耳蝸內對聲波敏感的感覺細胞,這些細胞就將聲音信息通過聽覺神經傳給大腦的一定區域,人就產生了聽覺。5.對比視覺與聽覺的形成過程第二節 神經系統的組成 (七下P87—P90)1.神經系統組成填圖:2.神經元:神經元(1)神經纖維是由神經元的軸突(長突起)和外表套著的鞘組成。(2)神經末梢是神經纖維末端的細小分支。(3)神經是神經纖維集結成束,外面包有膜構成的。3.神經系統中除了神經元之外,還有數量龐大的神經膠質細胞,它們給神經元提供營養和支持等。第三節 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七下P91—P95)(一)反射1.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2.反射的概念:人體(包括動物)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發生的有規律的反應。(二)反射弧1.概念:反射活動的基礎結構。2.結構與功能:(1)①感受器,由傳入神經末梢組成,接受(感受)刺激,產生神經沖動。(2)②傳入神經,將神經沖動傳到脊髓中特定的神經中樞。(3)③是神經中樞,接受傳入的神經沖動后,再次產生新的神經沖動,并將它傳給傳出神經。(4)④傳出神經,將來自神經中樞的神經沖動傳到效應器。(5)⑤效應器,由傳出神經的神經末梢與相應的肌肉、腺體組成,接受神經沖動,作出反應。3.神經元(1)神經元又叫神經細胞,是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2)如圖為神經元的結構及神經元之間的相互聯系示意圖:神經元的功能是能夠接受刺激后產生興奮,并將興奮傳遞到其他的神經元。(三)反射類型1.簡單反射(非條件反射):概念:人生來就有的反射,不需要先經過大腦的分析和判斷,是遺傳物質控制的反射。2.復雜反射(條件反射;神經中樞是大腦皮層):(1)概念:長期生活經驗的積累,由大腦參與的反射。(2)人類特有的反射是與語言文字有關的反射,是最復雜的反射。如談虎色變,談梅止渴。(四)實驗與探究1.膝跳反射實驗:(1)方法步驟:①每兩位同學一組,兩人輪換進行實驗。②一位同學作為受試者坐在椅子上,一條腿著地,另一條腿自然地搭在這條腿上。③另一位同學用手掌內側的邊緣,迅速叩擊一下受試同學上面那條腿膝蓋下面的韌帶。(2)現象:小腿突然抬起(前伸)。(3)作用:檢測人體神經系統對刺激發生反應的狀況。2.測定反應速度:(1)方法:2—3人一組,一人手捏住一把尺子上刻度值大的一端。另一人將拇指和食指對準這把尺子上刻度值為0的一端,拇指與食指之間的距離保持在1厘米左右。在前者松手時,后者盡快用拇指和食指夾住這把尺子。此時夾住尺子處的刻度值大小就可以反映后者的反應速度。為了避免偶然性多測幾組求平均值。(2)結論:刻度值越大,反應速度越慢。(3)拓展:喝酒會影響反應速度。第四節 激素調節 (七下P96—P101)1.激素:(1)概念:由內分泌腺分泌的調節身體生長發育和生理活動的一類物質。(2)運輸:內分泌腺沒有導管,它們的分泌物激素直接進入腺體內的毛細血管,隨著血液循環送往全身各處。2.人體主要內分泌腺及其產生的激素:3.內、外分泌腺的比較:區別 外分泌腺 內分泌腺結構 有導管,如肝臟 無導管,如垂體分泌物的輸送方式 通過導管輸送到相應部位 通過血液輸送到相應部位分泌量 多 少【點撥】在內分泌系統中,垂體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分泌多種激素,其中有的激素還能調節其他內分泌腺(如性腺、甲狀腺)的活動,進而影響其他激素的分泌。4.人體內幾種主要激素的作用和異常癥:(1)垂體分泌生長激素的作用和分泌異常:①作用:調節人體生長發育。②幼年時期分泌不足導致侏儒癥。③幼年時期分泌過多導致巨人癥。④成年時期分泌過多導致肢端肥大癥。(2)甲狀腺激素的作用和分泌異常:①作用:可以促進代謝,促進生長發育,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②分泌過多:甲狀腺機能亢進(甲亢),動物發育提前。③幼年缺少:動物發育延緩或停止,人易患呆小癥。④碘是甲狀腺激素的重要成分,缺少碘,易患地方性甲狀腺腫(大脖子病),兒童易患呆小癥。(3)胰島素的主要作用和分泌異常:①作用:調節糖類在體內的吸收、利用和轉化,降低血糖濃度。②分泌不足,細胞吸收、利用和轉化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的能力減弱,導致血糖濃度超過正常水平,一部分血糖就會進入尿液,形成糖尿病。③糖尿病人可通過注射胰島素進行治療。只能注射不能口服的原因:胰島素是蛋白質,口服后進入消化道將被消化而失去作用。5.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的關系(1)實例:當情緒激動時,大腦皮層就會特別興奮,促使腎上腺分泌較多的腎上腺素等。這些激素促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使皮膚血管擴張而顯得面紅耳赤。在緊急情況下,腎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可以增加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使人體反應靈敏,還能充分調動人體的潛力,以應對緊急情況。(2)在神經系統的調節控制下,激素參與調節人體的生命活動。人體的生命活動主要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但也受到激素調節的影響。第七章 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 (七下P102—P114)1.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既有可能破壞環境,也可以保護改善環境。2.生物入侵:生物隨著商品貿易和人員往來遷移到新的環境中并對環境造成嚴重危害的現象。3.酸雨對生物的影響(1)酸雨的形成原因:主要是人為地向大氣中排放大量的酸性物質SO2造成的。(2)預防措施:通過凈化裝置,減少燃燒煤、石油等燃料時污染物的排放。4.其他環境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氣污染。5.模擬探究酸雨對生物的影響(1)提出問題:酸雨對生物有影響嗎 (2)作出假設:酸雨對生物有不利影響。(3)圖示過程:(4)變量分析:噴灑不同濃度食醋和清水構成一組對照實驗,變量是不同濃度的食醋。(5)現象和結論:pH不同的液體 高濃度食醋模擬的酸雨 低濃度食醋模擬的酸雨 正常雨水 清水發芽率 最小 較小 較大 最大(6)注意事項:選取多粒(25粒)顆粒飽滿的種子作為實驗對象,種子萌發既受環境條件的影響,又受自身條件的影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