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光現象光的傳播1、光源:自身能夠發光的物體,比如太陽、螢火蟲、水母等,月亮不屬于光源。2、光源分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自然光源:太陽、螢火蟲、水母、燈籠魚等;人造光源:點燃的蠟燭、發光的手電筒、發光的電燈等。3、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例子:影子,日食、月食、手影、皮影戲、日晷等。4、生活中用光的直線傳播解釋的現象: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晷、激光準直、射擊瞄準、木工檢查木塊是否平直、垂柳成蔭、手影、日食、月食、立竿見影、用太陽傘遮陽、隊列看齊、探照燈光柱等。5、光線:我們用一條帶有箭頭的直線表示光線;箭頭表示光的傳播方向,直線表示光的路徑。6、小孔成像:①孔的大小遠遠小于物體的大小;②小孔成像特點:倒立的實像;③像的大小與物體到小孔的距離、光屏到孔的距離有關;④物體靠近小孔,光屏遠離小孔,像變大;物體遠離小孔,光屏靠近小孔,像變小;⑤像的形狀與物體相同,和小孔的形狀無關;⑥小孔成像原理: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7、光速:光的傳播速度,用字母c表示,①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為 c= 3x108 m/s②光在水中的速度約為③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約為④光速大小順序:V真空= V空氣>V水> V玻璃8、聲音的傳播與光的傳播的比較:是否需要介質 傳播的快慢 傳播的路線 空氣中傳播的速度聲音的傳播 是 較慢 可以繞過障礙物 約340 m/s光的傳播 否 非常快 同種均勻質中沿直線傳播 約3x 10 8 m /s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需要介質;光能在真空中傳播,不需要介質光年:光在一年的時間里傳播的距離,是長度單位。第二節 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光射到物體表面(或兩種介質的界面)時,有一部分的光又返回到原來的介質中傳播,改變了方向2、生活中光的反射現象:水中倒影、波光粼粼的水面、鏡中花水中月、晚上的月光、平面鏡成像、自行車尾燈,潛望鏡等。3、 入射光線:對著界面入射的光線; 反射光線:遠離界面的光線;法線:過入射點且垂直于界面的虛線; 入射角:入射光線和法線的夾角;反射角:反射光線和法線的夾角; 入射點:入射光線和界面的交點。4、對反射定律的理解:①一條入射光線只對應一條反射光線;②因果關系:先有入射光線和入射角,后有反射光線和反射角;③反射光線隨著入射光線的變化而變化;④反射角隨著入射角的變化而變化;⑤三線合一:當入射光線垂直界面入射時,反射光線沿原路徑返回,此時入射角=反射角=0°;⑥光在發聲反射時,光路是可逆的,方向不可逆的;⑦法線是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的夾角的角平分線。5、光的反射定律:光在發生反射時,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6、光的反射定律的應用—作圖:過程:①找法線(過入射點且垂直于界面的虛線);②根據反射角=入射角,確定反射角的大小;③過入射點畫反射光線。7、光的反射分為: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8、鏡面反射:平行光線射向光滑的平面,反射光線也是平行的;漫反射:平行光線射向粗糙的平面,反射光線不平行,射向各個方向。9、驗證光的反射定律的實驗:(1)將平面鏡放在水平面上,將可轉折的紙板垂直立在平面鏡上;(2)實驗中,可轉折的紙板的作用:①顯示光的傳播路徑;②驗證反射光線、入身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③顯示反射角隨入射角的變化情況;(3)實驗時向前或向后轉動O F,則找不到反射光線,說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4)驗證"在反射現象中光路可逆"的方法:使光線沿反射光線入射時,可看到反射光線沿原來的入射光線射出;(5)如果只做一次實驗就得到結論是不可靠的,應多次改變入射角進行多次實驗,使實驗結論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6)兩角相等: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意:因存在因果關系,所以只能說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倒過來。第三節 學生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1、平面鏡成像特點(正立等大等距的虛像):①像和物大小相等; ②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③像和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④像和物左右相反; ⑤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用虛線畫; ⑥像和物關于平面鏡對稱⑦平面鏡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定律2、平面鏡成像實驗的考查點:(1)實驗中玻璃板要豎直放置,若不豎直放置,則水平面(或紙面)上的蠟燭無論怎么移動都無法與像重合;(2)選擇較暗的環境進行實驗,目的:實驗現象更加明顯;(3)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透明又具有反射性的玻璃板)的目的:便于確定像的位置;(4)選用兩支完全相同的蠟燭的目的:便于比較像和物的大小關系;(5)選擇薄的玻璃板進行實驗的目的:避免產生兩個像,出現重影,影響實驗觀察;(6)在觀察蠟燭成像時,眼睛應該在物體同側觀察;(7)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不能用光屏承接;(8)多次實驗的目的:是實驗結論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9)刻度尺的作用:便于測量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10)平面鏡的作用:①成像,②改變光路;(11)實驗用到的方法:①觀察比較法,②等效替代法;(12)玻璃板應選取透明且薄的,玻璃板應該垂直于紙面放置,在找像的位置的時候,應該拿未點燃的蠟燭在玻璃板后面來回移動,直至和點燃的蠟燭所成的像重合。3、判斷實像和虛像的方法:(1)由實際光線相交而成的像是實像,如小孔成像;由光的反向延長線相交而成的像是虛像,如平面鏡成像;(2)根據光屏判斷:能用光屏承接到的像是實像,承接不到的像是虛像。4、平面鏡成像作圖方法:(注意:畫法線時必須有直角符號)(1)方法一:根據光的反射定律特點作圖:步驟:①從發光點S向平面鏡引出兩條入射光線,畫出箭頭,與鏡面的交點即為兩個入射點;②在兩個入射點垂直作出兩條法線,標直角符號;③根據光的反射定律作出兩條反射光線,畫出箭頭;④作兩條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延長線的交點即為像點S’(2)方法二: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作圖:①過S點作平面鏡的垂線(虛線),交平面鏡于O點,即入射點O;②在另一側截取S’O=OS,S’即為S的像。5、球面鏡分類:凸面鏡和凹面鏡凸面鏡:反射面是凸面的球面鏡;凹面鏡:反射面是凹面的球面鏡6、對光的作用:凸面鏡使光發散,凹面鏡使光會聚:(1)凸面鏡發散光,所以從凸面鏡觀察到的范圍比大小相同的平面鏡觀察到的范圍大,比如汽車的觀后鏡、馬路拐彎處的大反射鏡等;(2)凹面鏡使光會聚于一點,即凹面鏡的焦點,比如太陽灶、手電筒、汽車頭燈、醫用反光鏡等。第四節 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發生偏折的過程2、折射過程中,若入射光線垂直入射,則光的傳播方向不變3、光的折射和光的反射通常是同時發生的,且光路是可逆的4、折射光線:過入射點穿過且遠離界面的光線5、折射角:折射光線和法線的夾角;垂直入射時,入射角=折射角=0°6、光線無論是從空氣斜射入水中,還是從水斜射入空氣中,都是空氣中的角大7、光的折射定律:光發生折射時,入射光線、折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入射光線和折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兩側,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始終是空氣中的角大8、生活中折射現象:筷子在水中彎折、水中折柳、池清水淺(所以淺水危險)、海市蜃樓(由于空氣密度不均勻形成的光的折射現象)、雨后彩虹、水中手指變粗等9、區分反射和折射:看光線是否在同一介質中,在同一介質中的是反射,不在同一介質中的是折射10、折射過程中形成的像是虛像,且像的位置比物體的位置高11、空氣和水的折射過程:第五節 物體的顏色1、光的色散:光通過三棱鏡折射后形成一條由紅、橙、黃、綠、藍、靛、紫等色光組成的光帶的現象。2、光的色散表明:白光不是單色光,是復色光(由不同顏色的光組成)。3、光帶最上面的是紅光,最下面的是紫光,即三棱鏡對紅光的折射能力弱,對紫光的折射能力強。4、光的三原色:紅、綠、藍;所有顏色的光混合后形成白色,所有顏色的光被吸收后形成黑色。5、物體分為透明物體和不透明物體。6、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透過的色光決定的,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的;黑色的物體吸收所有光,白色的物體反射所有光,其他顏色的物體只反射與它顏色相同的光。7、太陽光是由各種單色光組成的復色光,是白色的。8、(1)紅外線:在光譜的紅光外側,有一種看不見的光,叫紅外線;可用于搖控,且具有熱效應,可利用紅外線加熱物體,比如電視遙控器、紅外線電烤箱等。注意:①一切物體都在不停的輻射紅外線,且物體的溫度越高,輻射的紅外線越多;②人體也可以發出紅外線,故可利用這一點制作紅外線感應燈、自動門、潔具等。(2)紫外線:在光譜的紫光外側,有一種看不見的光,叫做紫外線;紫外線的化學作用、生理作用很強(比如殺菌效果),還有熒光效應;應用舉例額:紫外線殺菌燈,驗鈔機等。紫外線燈看起來是淡藍色,是因為他在輻射紫外線的同時發出少量的藍光和紫光。注:適當的紫外線照射對人體有益,過量則有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