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地理期中復習知識點第六章 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第一節 位置和范圍1、①半球位置:亞洲大部分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②經緯度位置: 亞洲大致位于 11°S—81°N、26°E--170°W之間。③海陸位置:東臨太平洋、北臨北冰洋、南臨印度洋亞洲西與歐洲相連,分界線:烏拉爾山-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西南隔蘇伊士運河與非洲為鄰,東北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東南隔海與大洋洲相望。2、世界第一大洲:亞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的洲。七大洲按面積大小排列: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3、亞洲分為 6個地區:東亞、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和北亞各區重要國家:東亞 東南亞 南亞 西亞 北亞 中亞中國、蒙古、朝鮮、韓國、日本等 泰國、老撾、越南、新加坡、印尼等 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國等 土耳其、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 俄羅斯的亞洲部分 哈薩克斯坦4、亞洲不同地區居民生活差異:A、生活在印度尼西亞達雅克人居住的高腳屋長達200米——氣候濕熱B、東西伯利亞的亞庫特人居住木屋,身穿毛皮衣服,狗拉雪橇——氣候嚴寒C、沙特阿拉伯的貝都因人居住帳篷,身穿寬大袍子,過著游牧生活一一熱帶干早,人們過著游牧生活D、南亞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人,以捕魚為主,交通工具是船一一降水豐富第二節 亞洲自然環境1、地形:高原、山地為主地勢:起伏大,中部高,四周低 。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位于亞洲中部)2、河流分布特點:發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狀流向周邊的海洋主要河流及注入海洋:北冰洋 太平洋 印度洋 沒有注入海洋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 黃河、長江、湄公河 恒河、印度河 塔里木河、阿姆河、錫爾河3、亞洲的世界之最 P84、氣候特點:①復雜多樣;②大陸性氣候分布廣;③季風氣候顯著5、①復雜的氣候:亞洲地跨寒帶、溫帶和熱帶亞洲各地氣候差異:北冰洋沿岸 馬來群島 阿拉伯半島 地中海沿岸 青藏高原寒帶氣候 熱帶雨林 氣候 熱帶沙漠 氣候 地中海氣候 常綠硬葉林 世界上最大的 高原山地 氣候區②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廣:亞洲廣大內陸地區。特點: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溫暖、降水較多(主要在夏季)原因:深居內陸距海遙遠,水汽無法到達;亞洲以高原、山地為主,受高大山脈的阻擋。③季風氣候顯著:亞洲東部和南部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風氣候區原因: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6、季風氣候的影響:季風氣候雨熱同期,有利于農業生產,但是(夏季風強弱不穩定導致)降水很不穩定,容易發生旱澇災害。第七章我們鄰近的地區和國家第一節 日本1、自然環境(1)海陸位置:東鄰太平洋,西北鄰日本海,西南隔朝鮮海峽與朝鮮半島相望,是東亞的島國。(2)領土組成:由四個大島及附近的一些小島組成,四個大島自北向南依次是北海道島、本州島、四國島和九州島,首都是東京(3)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面積狹小。河流短急,水能豐富(4)多火山、地震:位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活躍,最著名的一座活火山是富士山,是日本的象征,也是全國的最高峰。(5)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季風氣候顯著,帶有海洋性的特征2、經濟(1)日本經濟的特點:進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業制成品,這種經濟模式的劣勢是對外依賴嚴重(2)日本經濟發展的條件①有利條件:多優良港灣,海運便利;科技發達;勞動力素質高②不利條件: 國土面積狹小;資源貧乏,國內供給嚴重不足(3)日本的工業區分布:(臨海型)集中分布在太平洋和瀨戶內海沿岸3、民族和文化: 大和民族占絕對優勢,日本文化是東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第二節 東南亞1、范圍: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中南半島是因位于中國以南而得名。2、自然環境(1)緯度位置:大部分位于赤道和北回歸線之間,以熱帶為主。(2)海陸位置:地處亞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間的“十字路口”馬六甲海峽位于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是從歐洲、非洲到東南亞、東亞各港口最短航線的必經之地。(3)氣候:中南半島大部分屬于熱帶季風氣候,特征是全年高溫,降水分早雨兩季 ;馬來群島大部分屬于熱帶雨林氣候,特征是全高溫多雨。這兩種氣候具有全年高溫、降水豐沛的共同特征,有利于水稻和熱帶經濟作物的生長。(4)中南半島的地形、河流與城市分布①地形與河流的分布特點: 山河相間、縱列分布②地勢:北高南低,河流自北向南流③中南半島上城市分布與河流的關系: 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④河流對城市分布的影響:有利影響是河流沿岸地形平坦,為城市建設提供用地;淡水資源豐富,提供充足的水源;便利的水運等。不利影響是河流容易發生洪澇災害;污水排放,生態環境惡化;過度取水,使水源枯竭等3、經濟(1)農業①農作物:主要的糧食作物是水稻。是天然橡膠、棕櫚油、椰子、蕉麻纖維的最大產地。泰國、越南是重要的稻米出口國②東南亞種植水稻的有利條件:氣候高溫多雨;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種植歷史悠久,經驗豐富;需求量大(2)旅游業熱帶自然風光、熱帶海島、獨特人文景觀等旅游資源豐富。緬甸大金塔、柬埔寨吳哥窟、越南下龍灣、泰國水上市場、印度尼西亞的巴厘島、花園城市新加坡(3)東南亞是華人華僑分布最集中的地區。第三節 印度(1)位置:東鄰孟加拉灣,西臨阿拉伯海,南臨印度洋,是南亞面積最大的國家。(P31鄰國)(2)地形:分為三大部分——北面是山地:高大的喜馬拉雅山脈、中部平原:恒河平原、南面是高原:低矮的德干高原。(3)河流:“母親河”“圣河”是恒河。(4)氣候: 印度絕大部分地區位于熱帶和亞熱帶,氣候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特征全年高溫,分早雨兩季(5)南亞的西南季風不穩定與旱澇災害。時間 盛行風向 對降水的影響 季風不穩定與旱澇災害6~9月 西南季風 雨季 西南季風來得早退得晚或風力強盛引發澇災10月至次年5月 東北季風 旱季 西南季風來得晚退的早或風力弱引發旱災2、人口:印度的人口數量居世界第二,人口眾多的優勢有勞動力資源豐富、消費市場廣等,但給資源和經濟發展帶來壓力。印度的首都是新德里3、經濟(1)農業: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麥,影響糧食作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和降水。水稻分布:恒河中下游平原和沿海平原,降水大多1000毫米以上,氣溫較高小麥分布: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平原,降水一般1000毫米以下,氣溫稍低(2)服務外包產業: 印度利用本國勞動力成本較低、英語普及、信息技術發展較早等優勢,發展了信息技術服務外包產業,被形象地稱為“世界辦公室”。服務外包產業具有技術含量高、利潤大、資源消耗少等特點。班加羅爾是印度軟件外包產業的發源地第四節 俄羅斯1、自然環境(1)位置:俄羅斯橫跨亞歐大陸的北部,東臨太平洋,西瀕波羅的海,北臨北冰洋。大部分位于五帶中北溫帶,緯度較高。(P37鄰國)(2)范圍:地跨亞洲和歐洲(是世界唯一地跨兩大洲和東西兩半球的國家)。俄羅斯屬于歐洲國家(p38原因),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3)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氣候特征是冬季寒冷而漫長,夏季溫暖而短促,氣溫年較差大,年降水量少,集中在夏季。(4)地形和河流①地形:俄羅斯西部以平原為主,東部多高原、山地。地勢南高北低,東高西低,河流多注入北冰洋。(P37四大地形區及界限、鄰國)②河流: 除了母親河伏爾加河外(歐洲第一長河),河流航運價值都不高主要原因是:俄羅斯大部分地區緯度高,河流結冰期長2、經濟(1)自然資源:總量豐富,種類齊全,主要有礦產、森林、水能等,為俄羅斯發展工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石油、天然氣等能源大量出口,被稱為“世界加油站”(2)工業特點:重工業較發達,輕工業較薄弱。航空航天工業、核工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3)俄羅斯工業分布規律:靠近內陸礦產資源豐富的南部地區。(p39四大工業區分布及特點)3、鐵路:歐洲部分鐵路網比較密集,以莫斯科為中心呈放射狀;亞洲部分比較稀疏。亞歐大陸橋西伯利亞大鐵路是世界最長的鐵路沿南部山區修建是因為: 南部地區氣候較溫暖、資源和工業分布集中、人口和城市密集4、人口和城市:人口城市集中分布在歐洲部分,首都是莫斯科。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北冰洋沿岸的不凍港摩爾曼斯克。太平洋沿岸港口符拉迪沃斯托克。第八章東半球其他的地區和國家第一節 中東1、位置和范圍(1)位置:中東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東西方交通要沖,它聯系亞洲、歐洲、非洲三大洲,地處紅海、黑海、里海、地中海及阿拉伯海五海之間,被稱為“三洲五海”之地。(2)范圍:包括阿富汗之外的西亞及非洲的埃及(國家)。中東=西亞-阿富汗+埃及2、水資源匱乏:中東地區沙漠廣布,大部分地區屬于熱帶沙漠氣候,河流稀少。3、石油資源(1)分布: 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2)輸油路線①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大西洋;目的地西歐、北美洲②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太平洋;目的地東亞③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目的地西歐、北美洲4、文化(1)中東是基督教、伊斯蘭教和猶太教的發源地,耶路撒冷(城市)被稱為“三教圣城”(2)中東大多數居民為白種人,信仰伊斯蘭教5、中東地區頻繁的沖突、戰爭,給這里的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其長期成為世界關注熱點的四大原因: ①東西方交通樞紐,“三洲五海”之地,戰略位置重要②水資源匱乏③石油資源豐富④民族文化差異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