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9張PPT)探究社交網絡平臺項目八—合理合法使用信息系統在本項目中,我們將通過對社交網絡平臺使用現狀的研究,了解使用社交網絡平臺所要遵守的相關道德準則和法律法規,探討如何合理合法地使用社交網絡平臺。完成本項目學習,需回答以下問題:社交網絡平臺的功能有哪些?如何使用社交網絡平臺負責任地發布、使用與傳播信息?信息社會需要公民自覺遵守哪些道德準則和法律法規?學習目標情景導入人類的社會交往由來已久,原先的社會交往多靠血緣、地緣,以及學習和工作的緣分等傳統紐帶將人們連接在一起。進入互聯網時代,所有個體可以使用計算機或移動終端,通過社交網絡平臺隨時隨地進行交流信息、傳遞資料、開展討論、交友等社會活動,社交的范圍得到前所未有的擴大。如今,社交網絡平臺已成為人們生活、工作和學習不可或缺的社會交往工具,如圖4-1所示。社交網絡平臺的廣泛使用在給社會帶來時空便捷的同時也引發了不少問題,如有些人沉迷于虛擬的網絡社交,對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漸漸產生恐懼;社交網絡平臺出現欺騙、詐騙、網絡欺凌等違法犯罪現象……如何負責任地、合理合法地使用社交網路平臺,成為信息社會每一位公民必須認真思考和面對的問題。圖4-1 社交網絡1.了解社交網絡平臺的種類與功能社交網絡平臺屬于社會型網絡服務,專指旨在幫助人們建立社會性網絡的互聯網應用服務。它突破了傳統人際交往的時空界限,已發展成為各類擁有相同興趣與活動的人群的在線社區。目前,社交網絡平臺種類很多,如即時通信、博客和論壇等(圖4-2、圖4-3、圖4-4、圖4-5)。它們的表現形式多樣,有的是網站,有的是應用軟件,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還涌現了許多面向社交網絡服務的移動APP。社交網絡平臺實現了人與人在更大范圍、更多層面的社會交往、情感交流和社會幫助。圖4-2QQ群圖4-3學習論壇圖4-2微信訂閱號圖4-2微博社交網絡平臺的功能在不斷發展,不僅具有實時通信功能,還具有分享信息、網上學習、網上娛樂、電子商務等其他應用功能(圖4-6、圖4-7),現已發展成為人們學習、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工具。圖4-6共青團中央為青年人搭建的社交網絡平臺圖4-7通過社交網絡平臺發布信息、提供服務思考與討論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社交網絡平臺出現了哪些新的變化?與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相比,基于社交網絡平臺的“虛擬社交”具有哪些特點?活動8.1 本校學生社交網絡平臺使用情況調查。收集資料,了解當前主要的社交網絡平臺。整理它們提供的主要功能和服務,并對它們進行分類。調查本校學生利用社交網絡平臺的情況:使用過哪些社交網絡平臺?利用社交網絡平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例如,獲取信息、結交朋友、娛樂、輔助學科學習,或發展課外興趣愛好2.發現網絡社交廣泛應用引發的問題伴隨著互聯網技術和移動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社交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一個全新的網上社會正在初步形成。網絡社交的廣泛應用也引發了許多問題,如有些人過分依賴網絡社交,淡化了現實生活中與社會及他人的交往;社交網絡平臺上的巨量信息不僅真假難辨,還搶占用戶的大量碎片化時間……如圖4-8、4-9所示,這些問題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和思考。圖4-8漫畫:熱衷虛擬社交,淡漠現實關懷圖4-9我國網絡社交類應用用戶的社交網站使用頻率思考與討論你對社交網絡平臺的使用有何困惑?發現過哪些問題?對這些問題有何意見和建議?社交網絡平臺對人們的生活、人際交往模式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活動8.2分析:本校學生使用社交網絡平臺整體情況怎樣?具有哪些特點?存在哪些問題?討論:對于中學生規范使用、有效利用社交網絡平臺有何建議?8.3 利用社交網絡平臺建立班級學習群。按學科規劃班級學習群,明確班級學習群的目的,確定群名、管理員等。根據規劃和實際情況選擇一種社交網絡平臺,創建班級學習群,填寫表格4-1。邀請學科教師加入班級群。制定學習群使用規范。例如,不發布與學習無關的消息、用語文明、樂于分享等。群名 目的 平臺 管理員表4-1 班級學習群3.管理好自己的數字足跡數字足跡(digital footprint)是人們在使用信息技術時留下的信息痕跡,包括所處的位置、IP地址、網頁瀏覽記錄、在搜索引擎中搜索的信息等。在社交網絡平臺中發帖、點贊、評論、轉發、聊天等行為也構成了一個人在網上的數字足跡。數字足跡不僅包含很多個人信息,也體現了個人在網絡虛擬世界中的形象。思考與討論信息社會中,哪些行為會留下數字足跡?這些數字足跡包含哪些信息?“數字足跡”有哪些用途?如何有意識地善用數字足跡來塑造和提升自我形象?數字足跡管理不當會引發哪些問題?伴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和互聯網的不斷普及,個人信息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的地位日益凸顯,為商業發展、技術創新以及政府管理帶來好處。但與此同時,數字足跡的形成使得個人信息更容易被他人獲取,濫用他人個人信息的現象也隨之出現(圖4-10、圖4-11)。若被不法分子利用,則會給社會秩序和公民利益帶來危害。合理利用和有效保護個人信息,已成為個人、企業和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為盡量避免個人信息泄露帶來的危害,我們可以從自己做起,如不輕易發送銀行賬戶、密碼等個人隱私信息,不瀏覽不明網站等。圖4-10對商家的“推送服務”,有人感覺“貼心”,有人認為是“騷擾”圖4-11公民個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活動8.4 關注自己的數字足跡,尋找保護個人信息安全的方法。登錄并瀏覽社交網絡平臺,記錄社交網絡平臺上包含的個人信息,分析其中哪些屬于隱私信息,該如何保護。收集如何保護個人信息安全的資料,總結技術方法。了解世界各國對個人信息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制作演講文稿,在班級內交流展示如何保護自己的個人信息。4.了解網絡社會的道德規范與法律法規社交網絡平臺是一個開放的平臺,用戶可以自由發表意見,發布信息。在我們的日常交流中,語言文明不僅代表一個人的基本修養,也是道德規范的基本要求。但在虛擬化的社交網絡平臺中,由于用戶多采用匿名方式進行交流,有些人以為無人知道自己的真實身份,于是肆意發泄情緒,粗俗羞辱他人,或者隨意發表、轉發不負責任的言論。一些不法分子也利用社交網絡平臺惡意實施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如圖4-12所示。圖4-12社交網絡平臺中違反信息社會道德準則和法律法規的現象因此,個人在使用社交網絡平臺的時候如何加強自律、自護,國家如何通過法律法規加強對網絡社交的管理,都成為信息社會面臨的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如圖4-13所示。圖4-13我國加強對網絡社交平臺的監督力度活動8.5 分組討論如何在網絡社交中遵守道德規范及法律法規。收集媒體報道的有關個人隱私遭泄露,被不法分子利用的案例。采訪周圍親朋好友,了解在使用社交網絡平臺過程中,發現過哪些不文明現象,是否遭遇過違法行為,他們是如何應對的。收集資料,了解與社交網絡平臺信息發布、利用有關的法律法規。整理、歸納手機到的資料,以小組為單位撰寫課題為《如何做網絡社交平臺上遵守文明禮儀、遵紀守法的好公民》的報告。知識鏈接社交網絡平臺存在的信息安全問題及常用防范措施1.信息安全問題隨著社交網絡平臺的廣泛使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使用社交網絡平臺的同時有可能泄露個人信息。事實上,社交網絡平臺通常會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可能威脅到用戶的隱私安全:(1)社交網絡平臺可以記錄用戶登錄后的所有活動,定位網頁瀏覽者的個人信息,并有可能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將用戶的個人信息推送給第三方。(2)數據挖掘技術的應用也可能存在潛在的危險。例如,當用戶進行“點贊”操作時,社交網絡平臺可能會自動把用戶個人喜好信息傳向與其合作的企業。企業通過數據挖掘技術分析用戶喜好,給用戶發送廣告(3)移動終端中使用社交網絡平臺更易泄露隱私。例如,由于移動終端的便捷性,用戶隨意分享個人信息;移動終端使用開放的Wi-Fi容易導致信息被盜;移動終端更容易被定位等。(4)社交網絡平臺擁有大量的用戶,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發布在該網絡平臺上,一些網絡平臺被計算機病毒入侵,用戶的個人信息很有可能被黑客竊取。2.防范措施社交網絡平臺的用戶主要可以通過下列措施來保護自身信息安全:為每個賬戶創建單獨的“超強”(不易被他人猜測)密碼。謹慎分析,不分享私密信息(如位置信息)等。確保使用的任何一臺聯網計算機都擁有良好的安全保障措施,如安裝最新的防病毒軟件等。盡量不使用開放的Wi-Fi登錄社交網絡平臺,避免賬號信息被盜。不下載不安全的軟件。信息社會道德準則信息社會道德是指在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儲、傳播和利用等信息活動各環節中,用來規范其間產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道德意識、道德規范和道德行為的總和。它通過社會輿論、傳統習俗等,使人們形成一定的信念、價值觀和習慣,從而規范自己的信息活動行為。加強思想道德修養,自覺按照社會主義道德的原則和要求規范自己的行為。依法律己,遵守“網絡文明公約”。凈化網絡語言,堅決抵制網絡有害信息和低俗之風,健康合理科學上網。信息社會相關法律法規隨著信息社會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犯罪、網絡犯罪越來越引起大家的重視。國家先后頒布了許多信息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如《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涉及國家秘密的通信、辦公自動化和計算機信息系統審批暫行辦法》《計算機信息系統國際聯網保密管理規定》《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管理辦法》等。另外,在國家的一些法律中也專門針對信息系統犯罪屎定了相應的條款。例如,針對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程序、工具;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如發布銷售違禁物品信息、實施詐騙等;對網絡服務瀆職,如傳播違法信息,泄露用戶信息等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進行界定并制定了相應處罰規定。2016年國家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針對網絡運行安全、網絡信息安全等制定了相關法律規定。2017年,為了遏制個人信息非法收集、濫用、泄露等亂象,最大程度地保障個人的合法權益和社會公益利益,國家又制定了《信息安全技術個人信息安全規范》,規范個人信息控制者在收集、保存、使用、共享、轉讓、公開披露等信息處理環節中的相關行為。2021年11月1日,我國開始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感謝觀看Thanks for Watching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