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5.3社會歷史的主體 導學案(含答案)-2023-2024學年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四哲學與文化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5.3社會歷史的主體 導學案(含答案)-2023-2024學年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四哲學與文化

資源簡介

5.3社會歷史的主體
說明:①本導案以框題為單位,由學習目標、預學案、探究案、檢測案、參考答案5個部分組成。②學習目標用于統領本框學習,預學案由學生在課前自主完成,探究案用于課堂討論(分組討論或同桌討論)并展示和評價,檢測案用于課堂后檢測,參考答案附后單獨成頁。③本導學案根據2023年1月統編版教材整理,主要用于新課教學。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 核心素養
1.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2.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1.政治認同:堅定歷史唯物主義立場,認同人民群眾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堅持群眾史觀,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2.科學精神:理解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反對唯心主義歷史觀。 3.公共參與:在生活和實踐中自覺堅持歷史唯物主義,以自覺的堅持群眾觀點,走群眾路線。
【預學案】
任務1:梳理知識-根據課本自主完成填空-根據填空自主批注課本
三、社會歷史的主體
(一)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
1.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
社會歷史是由人的 活動構成的,每個人都是歷史活動的參與者,但人們在歷史發展中所起作用的 和 是不同的。唯物史觀從 、 的基本觀點出發,強調社會發展的歷史首先是 的歷史,是 創造的歷史。
2.人民群眾的概念
人民群眾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起 作用的人們,既包括 ,也包括 。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歷史時期,人民群眾具有不同的內涵,但不論怎樣變化, 都是人民群眾的主體部分。在我國現階段,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和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者,都屬于人民群眾的范圍。
3.如何理解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
(1)人民群眾是社會 的創造者
①人民群眾作為 的承擔者和 的體現者,創造了人們吃、穿、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資料。
②人民群眾的 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③人民群眾是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 。
(2)人民群眾是社會 的創造者
①人民群眾的 是一切精神財富形成和發展的源泉。
②人民群眾的 為精神財富的創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
③人民群眾還 創造了豐碩的社會精神財富。
(3)人民群眾是 的決定力量
①人民群眾在任何時期都是社會變革的 。
②在階級社會中,生產關系的變革、社會制度的更迭,都是通過 的革命實現的。
③人民群眾通過推動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斷創造和改變 ,從而不斷推動社會歷史進步和發展。
(二)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1.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必要性
在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都堅持依靠人民。 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永葆青春活力和戰斗力的重要傳家寶。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最重要的就是靠堅持 、密切聯系 。
2.群眾觀點的內容和地位
我們黨的群眾觀點的基本內容是:相信人民群眾自己 自己,全心全意為人民 ,一切向人民群眾 ,虛心向人民群眾 。群眾觀點是無產階級政黨的 和 ,是黨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 。
3.群眾路線的內容和地位
我們黨的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是:一切 群眾,一切 群眾,從 中來,到 中去。群眾路線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的 和 ,是我們黨的 和 。黨的根基在 、血脈在 、力量在 。失去了人民擁護和支持,黨的事業和工作就無從談起。
4.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要求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以 為中心,堅持 主體地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必須發揮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權益,更好地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 的根本利益。
任務2:易混易錯知識自主糾偏
1.人民群眾是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源泉。
2.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領導力量。
3.群眾觀點是黨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出發點。
4.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因此決定社會歷史的性質。
5.人民群眾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6.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7.人民群眾創造的精神財富來源于傳統文化藝術。
8.人民群眾為群眾財富的創造提供了物質條件。
9.勞動群眾是歷史的主體。
10.群眾路線是無產階級政黨根本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
任務3:根據提示自主學習本框欄目內容
1.課本P66閱讀與思考:誰是歷史的創造者
問題提示(多讀理解)
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
拓展閱讀: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的對立,在歷史創造者問題上表現為群眾史觀與英雄史觀的對立。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以前,占統治地位的歷史觀是英雄史觀。英雄史觀從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的基本前提出發,否認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抹殺人民群眾的歷史作用,宣揚少數英雄人物創造歷史的觀點。與英雄史觀相反,群眾史觀認為歷史的創造者不是個別英雄,而是人民群眾。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在創造歷史中起決定性的作用。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2.課本P67第一個閱讀與思考: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
問題提示(多讀理解)
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的物質生活資料,是以勞動群眾為主體的人民群眾通過自己的勞動創造的。在物質生產活動中,勞動群眾不斷積累經驗,改進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生產方式的變革。人民群眾的生產活動是社會存在的發展的基礎。
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關于人民群眾的論述:“40年來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更不是別人恩賜施舍的,而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用勤勞、智慧、勇氣干出來的!我們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在中國人民手中,不可能成為了可能。我們為創造了人間奇跡的中國人民咸到無比自豪、無比驕傲!”
3.課本P67第二個閱讀與思考: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
問題1提示(多讀理解)
《格薩爾王傳》這部世界上最長的史詩來源于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實踐,是在民間文學作品基礎上創作的,是由人民大眾口耳相傳保存下來的。《格薩爾王傳》是在藏族古老神話、傳說、故事、歌謠、諺語等民間文學作品的基礎上集體創作而成的,其內容是對藏族歷史的真實反映,反映了古代高原的社會生活。
問題2提示(多讀理解)
《格薩爾王傳》的創作和流傳說明了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
拓展:歷史上許多藝術家的偉大作品和科學家的赫赫成就,是直接對勞動群眾所創造或提供的素材加以整理和提高而形成的。這里所說的勞動群眾,也包括人數眾多的從事腦力勞動的不知名的知識分子。
4.課本P68第一個閱讀與思考: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問題提示(多讀理解)
40多年改革開放的實踐充分證明了人民是改革的主體,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發展壯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能夠不斷前進,正是因為依靠了人民。謀劃發展,最了解實際情況的,是人民群眾;推動改革,最大的依靠力量,也是人民群眾。
改革開放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開放中每一個新生事物的產生和發展,改革開放每一個領域和環節經驗的創造和積累,無不來自億萬人民的智慧和實踐。
沒有人民支持和參與,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只有充分尊重人民意愿,形成廣泛共識,人民才會積極支持改革、踴躍投身改革。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發揮群眾首創精神,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開放。
人民群眾是一個集合概念,它包括千千萬萬的具體個體,社會的發展變革凝結著無數個體的奮斗和奉獻,這其中包含著一些先進個人,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社會變革的一員。
5.課本P68相關鏈接:恩格斯關于無數個力的平行四邊形產生合力創造歷史的論述
提示(閱讀了解)
唯物史觀立足于整體的社會歷史過程來探究誰是歷史的創造者。社會歷史發展過程雖然離不開個體的人的活動,但整體的社會歷史并非個體的歷史的簡單堆砌。
“無論歷史的結局如何,人們總是通過每一個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覺預期的目的來創造他們的歷史,而這許多按不同方向活動的愿望及其對外部世界的各種各樣作用的合力、就是歷史。”
就每一個人而言,他在一定意義上“創造”了自己的“歷史”,即通過自己的人生譜寫了自身個體的“歷史”,但這并不能與創造社會歷史畫等號。
社會歷史就其整體而言,是一定的群體(集體、階級、民族乃至全人類)的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及其產物的演進過程,是以一定的物質生產方式為基礎的社會形成和演進過程。
6.課本P68第二個閱讀與思考:毛澤東關于群眾路線的論述
問題1提示(多讀理解)
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要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奪取民主革命勝利的重要保證,是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勝利并成功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保證,也是推動改革開放不斷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
問題2提示(閱讀了解)
可參考群眾群眾路線的內容理解。
我的預學疑惑
【探究案】融入情境/小組合作/按主觀題要求寫出探究成果/展示與評價
1.探究情境:
責州省責陽市創新社會治理,以實干作答,用實績交卷。2022年,責陽市集中精力打造統一的網格工作平臺,實行“一網統管”。961家市縣鄉三級職能部門,10個區(市、縣)、147個鄉(鎮、街道)、1670個村(社區)、12390個網格共同使用一個平臺,實現“縱向貫通、橫向聯通”。目前已妥善處置十大重點行業領域突出問題326個,有效處理疫情問題9萬余個。創新社會治理,社區網格員變身居民“大管家”。戰疫時堅守在“疫”線,站崗、代購,平時活躍在大街小巷,聽訴求、解疑難。創新社會治理,群眾關心的事協商來辦。“家門口的議事會”聽民聲、解民憂,“信訪超市”讓老百姓遇到問題有地方“找說法”。從“抗疫共同體”到“治理共同體”,黨組織書記作為“頭雁”帶起來、居民群眾跟上來、退伍軍人站出來、志愿者動起來、物業服務企業和業委會聯起來、共建共治共享建起來。
探究任務: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結合情境說明貴陽市創新社會治理是如何貫徹群眾路線的。
2.探究情境:
2021年3月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時,聽到政協委員建議,向廣大青年學子講好抗疫這堂“大思政課”,將抗疫的鮮活案例融入教材。習近平總書記頷首贊許:“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未講。”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大江南北聞令而動、共克時艱。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實現經濟正增長,中國交出了一份令世界矚目的答卷。習近平總書記感嘆道:“這不僅是一時之運,還有我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現在這一代年輕人,也在變化之中,他們的心態、思想也在改變。”“70后、80后、90后、00后,他們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國已經可以平視這個世界了,也不像我們當年那么‘土’了”。習近平總書記接著說:“‘大思政課’我們要獸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鮮活的思政課素材,正是億萬中國人已經書寫和正在書寫的時代篇章。那里,有人民的英雄,有英雄的人民,有“第二個百年”新征程上的闊步向前。
探究任務:結合情境,運用社會歷史的主體的知識,談談對書寫時代篇章“有人民的英雄,有英雄的人民”的理解。
3.探究情境:
2023年3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并發表題為《攜手同行現代化之路》的主旨講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類社會發展進程曲折起伏,各國探索現代化道路的歷程充滿艱辛。為此,他提出要堅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現代化方向的人民性。“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會有正確的發展觀、現代化觀。”現代化道路最終能否走得通、行得穩,關鍵要看是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現代化不僅要看紙面上的指標數據,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政黨要錨定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順應人民對文明進步的渴望,努力實現物質富裕、政治清明、精神富足、社會安定、生態宜人,讓現代化更好回應人民各方面訴求和多層次需要,既增進當代人福祉,又保障子孫后代權益,促進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
探究任務:結合情境,運用“社會歷史主體”的知識,說明中國共產黨“堅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現代化方向的人民性”的原因。
4.探究情境: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發表重要講話并指出,要進一步把握歷史發展規律和大勢,始終掌握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歷史主動。要教育引導全黨胸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樹立大歷史觀,從歷史長河、時代大潮、全球風云中分析演變機理、探究歷史規律,提出相應的戰略策略,增強工作的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同時也要教育引導全黨深刻認識黨的性質宗旨,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推動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把14億中國人民凝聚成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
探究任務:結合情境并運用“尋覓社會的真諦”的知識,說明黨如何做才能把握住歷史發展規律和大勢,去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去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5.探究情境:
2023年2月2日是第27個世界濕地日,今年的主題是“濕地修復”,強調恢復濕地刻不容緩。《濕地公約》秘書長穆松達·蒙巴呼吁,現在迫切需要提高全球對濕地重要性的認識,阻止和扭轉濕地的快速喪失。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在涵養水源、調節氣候、改善環境、維護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功能。自1992年加入《濕地公約》以來,中國積極履行公約義務。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引領下,中國把濕地保護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大力保護修復濕地生態和水環境,從踐行“兩山”理念,合理利用濕地資源、發展生態旅游等產業,給人民帶未更多實惠,到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出臺《濕地保護法》,一系列務實舉措推動中國濕地保護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為建設地球生命共同體貢獻了中國方案。2022年中國濕地面積達5635萬公頃,以占全球4%的濕地,滿足了世界1/5人口對濕地生產、生活、生態和文化等需求。“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中國正在譜寫的濕地保護新篇章,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潤澤子孫,惠及世界。
探究任務:結合情境,運用“尋覓社會的真諦”的知識,說明中國濕地保護方案蘊含的哲學智慧。
【檢測案】
1.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堅持人民至上、不斷造福人民,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到各項決策部署和實際工作之中。這是基于()
①堅持群眾觀點是成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保證
②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與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是一致的
③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引導者
④人民群眾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一路走來,我們黨團結人民一同穩經濟促發展、戰貧困建小康,讓中國從吃不飽穿不暖的一窮二白走到了今天的神舟飛天、北斗指路、高鐵馳騁、5G無邊…....無數成績有目共睹,這背后是億萬人民的智慧和汗水。這佐證了()
①人民群眾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變革社會的決定力量
②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是黨的事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③中國共產黨是決定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
④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實事求是、調查研究成為黨和國家的基本工作方法。新一屆政府加強自身建設,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總理李強強調:“坐在辦公室碰到的都是問題,深入基層看到的全是辦法。高手在民間。”要求各級干部多到一線去,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向人民群眾學習,真正幫助基層解決實際問題。材料體現的哲理有()
①一切從實際出發有利于做到主觀與客觀的真正統一
②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要堅持群眾觀點、群眾路線
③實踐決定于認識,深入調研堅持了實踐第一的觀點
④解決問題和問題解決的轉化依賴于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荒地“換顏”,建成生態停車場;庭院“變身”,變成微田園景觀帶;河湖“四清”,河水清起來潤起來……近年來,仙桃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視民生福祉,以看得見的變化回應群眾期盼。從政治與法治的角度看,市政府這樣做的根本原因在于()
A.人民民主是全民的民主
B.廣大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
C.社會主義民主是最真實的民主
D.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5.為進一步強化宗旨意識,踐行初心使命。2022年5月27日,湖北省浠水縣召開全縣黨員干部“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動員部署會,縣委書記付宇出席會議并作動員講話。他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面落實湖北省委、黃岡市委關于開展“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動員大會精神,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群眾,辦好民生實事、解決矛盾問題、推動改革發展,保持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國泰民安的社會環境和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通過實踐活動著力解決全縣老百姓最急、最難、最愁、最盼的緊迫問題。該縣的做法()
①堅持維護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
②調動了人民群眾變革社會的積極性
③踐行了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④旨在鞏固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為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金融需求,切實解決貸款貴問題,2022年2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出臺這一意見的歷史唯物主義依據是()
①改革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直接動力
②生產力決定于生產關系,要主動調整生產關系
③物質決定意識,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④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持續深化供銷社綜合改革,從過去傳統單一的日用品、農資經營,向土地托管、電子商務、農村合作金融等為農服務轉變,成為健全服務農民生產生活的綜合平臺,促進鄉村振興。從哲學上看,持續深化供銷社綜合改革,是因為()
①部分影響整體,要實現要素功能的最大化
②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要與經濟基礎相適應
③人民群眾的利益和訴求是制定決策的重要依據
④發展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事物的量變可以引起質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正確的決策離不開調查研究,正確的貫徹落實同樣也離不開調查研究;調查研究是獲得真知灼見的源頭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的哲學意義在于()
①調查研究是防止主觀主義的根本途徑
②調查研究就能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③調查研究是堅持群眾路線的有效辦法
④調查研究要用綜合的思維方式來認識事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努力解決好“看病難”“看病貴”這一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的必然要求。這主要體現了()
A.相信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
B.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C.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
D.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
我的學習收獲
參考答案
【預學案】任務1
三、社會歷史的主體
(一)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
1.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
社會歷史是由人的實踐活動構成的,每個人都是歷史活動的參與者,但人們在歷史發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質和大小是不同的。唯物史觀從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生產方式決定社會發展的基本觀點出發,強調社會發展的歷史首先是物質生活資料生產的歷史,是人民群眾創造的歷史。
2.人民群眾的概念
人民群眾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起推動作用的人們,既包括普通個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歷史時期,人民群眾具有不同的內涵,但不論怎樣變化,勞動群眾都是人民群眾的主體部分。在我國現階段,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和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者,都屬于人民群眾的范圍。
3.如何理解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
(1)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
①人民群眾作為物質生產的承擔者和社會生產力的體現者,創造了人們吃、穿、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資料。
②人民群眾的生產活動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③人民群眾是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
(2)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
①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實踐是一切精神財富形成和發展的源泉。
②人民群眾的實踐為精神財富的創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
③人民群眾還直接創造了豐碩的社會精神財富。
(3)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①人民群眾在任何時期都是社會變革的主力軍。
②在階級社會中,生產關系的變革、社會制度的更迭,都是通過人民群眾的革命實現的。
③人民群眾通過推動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斷創造和改變社會關系,從而不斷推動社會歷史進步和發展。
(二)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1.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必要性
在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都堅持依靠人民。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永葆青春活力和戰斗力的重要傳家寶。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最重要的就是靠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密切聯系群眾。
2.群眾觀點的內容和地位
我們黨的群眾觀點的基本內容是:相信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群眾觀點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立場和根本觀點,是黨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出發點。
3.群眾路線的內容和地位
我們黨的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群眾路線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擁護和支持,黨的事業和工作就無從談起。
4.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要求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必須發揮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權益,更好地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預學案】任務2
1.辨析: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實踐是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源泉。
2.辨析: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但不等同于領導力量。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當時的領導階級是當時社會變革的領導力量。
3.辨析:√。
4.辨析:生產方式決定社會歷史的性質和面貌。
5.辨析: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6.辨析:√。
7.辨析:人民群眾創造的精神財富來源于實踐。
8.辨析:人民群眾的實踐為群眾財富的創造提供了物質條件。
9.辨析: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
10.辨析:√。
【探究案】
1.①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要求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②貴陽市心系人民群眾,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聽取群眾的意見建議,密切聯系群眾;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充分發揮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2.①人民群眾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起推動作用的人們,既包括普通個人,也包括杰出人物、英雄人物。那些抗疫英模為抗疫成功作出了杰出貢獻,他們身上所體現出來的抗疫精神,又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人努力為國家作出貢獻。因此,書寫時代篇章“有人民的英雄”。
②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新冠肺炎疫情當前,全國各族人民齊心協力,共克時艱,是取得抗疫勝利奇跡的創造者,也是我們書寫時代篇章的力量源泉。因此,書寫時代篇章“有英雄的人民”。
3.①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物質財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要求我們堅持群眾觀點、群眾路線。
②人民是推進現代化最堅實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中國式現代化要堅持發展為了人民,錨定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發展依靠人民,調動廣大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積極性;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注重保障基本民生和發展社會事業,讓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4.①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反作用于社會存在。黨根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提出因應的戰略策略,增強工作的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
②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是在任何社會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規律。黨應根據我國甚至全球生產力和經濟基礎現狀,及時調整我國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推動我國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以便有足夠的國家力量去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③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黨必須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把14億中國人民凝聚成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
5.①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有促進作用。我國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引領下,踐行“兩山”理念,中國濕地保護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②上層建筑反作用于經濟基礎,當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時,會促進經濟基礎的鞏固和發展,當上層建筑為先進的經濟基礎服務時,它就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推動社會進步。我國遵守《濕地公約》,積極履行義務,適時出臺《濕地保護法》,讓濕地保護法治化,以法治推進濕地保護。
③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要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我國在濕地保護過程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合理利用濕地資源,挖掘濕地的價值,滿足人們對濕地生產、生活、生態和文化等方面的需求。
【檢測案】
ACCDA BDB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固始县| 综艺| 四平市| 松江区| 牡丹江市| 定襄县| 黑龙江省| 长寿区| 阿坝县| 临武县| 冀州市| 华池县| 桑日县| 东城区| 沈丘县| 县级市| 漳州市| 县级市| 宁明县| 平罗县| 深泽县| 乡宁县| 诸城市| 长岭县| 江源县| 康马县| 高要市| 宁波市| 新乐市| 桐乡市| 长宁县| 交城县| 灵川县| 手游| 万载县| 黔西县| 鄂托克前旗| 巴南区| 城口县| 盐边县| 阳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