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第七章第1節《力》教學反思本節課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第七章力學的第一節課,本節課包含:什么是力、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示意圖、力的相互作用一系列相關的內容,起著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讓學生認識到力的概念是物理學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學好力學知識的基礎。然而力的概念十分抽象,要使初中學生真正建立起力的概念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我采取了以下幾點措施:一、用生活中的實例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興趣力的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學生對力的作用效果有豐富的感性認識,所以在教學中,要盡可能的使學生從熟悉的生活場景中學習新知識。為激發學生的學生興趣,我播放了“押加”比賽視頻引入新課,接著通過生活中的實例:人推車、人踢球、人提水、推土機推土、壓路機壓路、磁鐵吸引鐵釘等實例,充分啟發、引導學生思考、探究,引導學生得出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然后提出三個問題,讓學生思考:1、一個物體能否產生力的作用?2、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是不是一定能產生力的作用?3、不接觸的物體能不能產生力的作用? 通過觀察用礦泉水瓶、彈簧做的小實驗,和三個足球運動的視頻,引導學生得出力的作用效果。通過觀看滑板上的人推墻后退視頻和講解,得出力的作用特點: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這些生活中的小實驗和視頻,既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二、引導學生積極探究,體驗成功的快樂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這一節的新課教學中,要注重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以學生為主體,盡可能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體驗成功的快樂。在講解力的作用效果時,利用身邊實物:礦泉水瓶、彈簧做實驗,先讓學生探究交流,得出結論。在講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時,讓學生參與拍課桌體驗手是否痛。讓學生在參與中體驗,在創新中發展,學生不僅獲得知識,而且獲得獲取知識的能力。通過讓學生利用身邊小器材結合自己已有的認識去總結歸納力的作用效果,這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同時也讓學生從中獲取成功的喜悅。三、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上下功夫本節內容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力的概念,比較抽象,教學要求不宜過高、過急。本節課的重點是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同時也是教學的難點。要使學生初步建立起力的概念,能抽象出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教學中要引導了學生舉例、分析、討論,概括出以下三個有關力的實質性的內容:(1)力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2)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力所產生的效果: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和改變物體的形狀。在力的作用效果中,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是教學中的難點。為突破難點,我通過播放踢足球的視頻向學生提供比較直觀的感性材料,讓學生總結得出:力可以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從而突破難點。四、不斷更新教學理念,與學生共同成長本節課雖已實現教學目標,但仍然存在許多不足,也讓我得到了一些新的感悟,比如:1、教學設計應更加嚴密、更科學。對于實驗的設計要提前思考好去很好的展現實驗效果。尤其要留出學生活動的時間。 2、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學素養,提高自己教學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整堂課在一種歡快的氣氛中學習新知識。3、在教學中,要讓學生自主探究,為學生學習物理提供一個廣闊的空間,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的實踐能力和探索精神,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養。讓學生在操作中思考,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獲取新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積極性。反思讓我進步,反思讓我成長。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我深刻地體會到只有不停地汲取教學成敗的養分,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才能在今后的教學中揚長避短,精益求精,與學生共同成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