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4課 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課標要求了解解放區的土地改革,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中共七屆二中全會,知道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覆滅和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勝利的主要原因,以及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意義。一、時空觀念了解解放區的土地改革,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概括能力;簡述三大戰役、渡江戰役和國民黨統治的覆滅等史實,培養學生的識圖、歸納和制表的能力;理解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取勝的原因,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史料實證、歷史解釋通過土地改革的文件、圖片及影音資料,引導學生掌握土地改革的內容和意義;通過《三大戰役示意圖》、國共力量對比表格及影音資料,引導學生掌握三大戰役勝利的史實和意義,分析勝利的原因。家國情懷通過學習三大戰役的勝利,使學生認識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是無數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滲透愛國主義教育;通過學習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使學生認識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重點:解放區的土地改革;三大戰役。難點:解放戰爭勝利的原因。【導入新課】上課之前我們一起來讀一首詞。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毛澤東《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同學們知道這首詞描述的哪一歷史事件嗎?沒錯,就是渡江戰役。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橫渡長江,占領南京,標志著統治中國長達22年之久的國民黨政權垮臺。短短三年時間,人民解放軍就以摧枯拉朽之勢推翻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人民解放軍是如何取得解放戰爭的勝利的?解放戰爭能迅速取得勝利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請大家打開課本第24課,解放戰爭的勝利,讓我們通過本課的學習來一探究竟。【內容探究】一、解放區的土地改革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共產黨順應民意,為爭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國民黨卻堅持獨裁統治,發動全面內戰。為給人民謀取幸福,也為了能夠領導解放區軍民進行堅決反擊,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進行了土地改革。同學們先來看1947年農村土地占有情況餅狀圖和農民生活圖片材料,想一下當時土地制度合理嗎 農民生活狀況如何呢 第三排這位同學?這位同學談到通過圖標和圖片可以得知當時土地制度并不合理,土地占有情況不均衡,而農民的生活十分困苦,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共產黨改變了抗日戰爭期間減租減息的土地政策,改為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你分析的很深刻,請坐。那具體是如何進行土地改革的 頒布了什么綱領文件呢 同學們先來閱讀課本,用兩分鐘了解一下土地改革內容。(板書 內容)有同學分享一下你歸納的內容嗎 靠窗這位男同學。這位同學談到1947年在全國土地會議上通過了《中國土地法大綱》,要求沒收地主土地,廢除封建剝削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按照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制定土地改革的總路線為“依靠貧農,團結中農,有步驟地、有分別地消滅封建剝削制度,發展農業生產。”你歸納的很全面,請坐。看這張宣傳《土地法大綱》圖片,前面站著幾位農民在討論,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員,面對土地改革,你怎么想呢 找兩三位同學來為我們模擬一下對話場景,從他們對話中思考農民的心情,結合材料思考土改的意義。有誰自告奮勇嗎 這位男同學和第一排這位女同學,你們上臺為大家表演一下吧。感謝兩位同學的精彩表演,你們很有表演天賦,那有誰可以回答一下剛剛的問題,最后一排這位同學?這位同學談到通過兩位同學的表演可以看出土地改革使農民獲得了土地,他們心情是喜悅的,農村的階級關系和土地占有狀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鞏固了解放區;提高了農民革命、生產的積極性;翻身農民踴躍參戰,支持了解放戰爭,為戰爭勝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請坐。師過渡:那么,廣大人民群眾支持下的解放戰爭,又有哪些發展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前線戰況。二、三大戰役和南京解放為了使全國人民都像解放區的百姓那樣分得土地,獲得幸福,為了國家謀發展,永遠實現和平,告別戰爭,共產黨向國民黨發起了戰略反攻與決戰。通過1946年—1947年國共兩黨兵力對比圖可以得知,在1947年夏,戰略反攻時機成熟。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千里挺進大別山,解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隨后其他戰場解放軍相繼轉入進攻,先后殲滅國民黨精銳200多萬,迫使國民黨進入戰略防御。中共認為戰略決戰的時機已經成熟,決定發動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接下來請同學們閱讀課本,用表格歸納出三大戰役時間,地點,戰略,結果等基本信息。(板書 二、三大戰役與南京解放)同學們已經歸納的差不多了,同學們在課下也搜集了三大戰役相關資料和故事,接下來老師想請三位同學作為戰地小記者分別為這三次戰役進行播報。有幾位同學已經躍躍欲試了,那就請你們三位分別上臺為我們播報吧。大家好,我是遼沈戰役的戰地小記者,接下來由我為大家播報此次戰役經過和結果。大家來看戰役形勢圖,1948年9月,遼沈戰役打響,林彪、羅榮桓指揮東北解放軍先攻占錦州,采取“關門打狗”戰略,切斷敵人向關內退路,隨后攻占長春,沈陽,解放東北全境,殲滅國民黨47萬余人,11月,遼沈戰役結束,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打響,接下來請我的同事繼續為大家措報;大家好,我是淮海戰役戰地小記者,由我來為大家措報戰役經過和結果,淮海戰役時間為1948年11月到1949年1月,由劉伯承、粟裕、陳毅、鄧小平、譚震林等指揮中原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在以徐州為中心的廣大地區發起,共殲滅國民黨軍55萬余人,通過這些圖片可以看到人民踴躍支持前線,用小推車向解放軍輸送物資,這次戰役勝利也被認為是人民用小推車推出來的,幾乎與淮海戰役同時,平津戰役發動,接下來由我的同事為大家播報。大家好,我是平津戰役戰地記者,下面由我為大家播報,戰役從1948年11月開始到1949 年1月結束。從形勢圖可以了解到,此次戰役由東北解放軍和聶榮臻指揮的花唄解放軍共同發起,分割包圍國民黨軍在北平,天津,和張家口等孤城,在武力占領張家口后威逼北平,為保護北平城市和文物,減少人員傷亡,北平國民黨總司令傅作義在中共爭取下,接受和平改編,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戰役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52 萬余人,平津戰役的勝利,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我的播報完畢。感謝三位同學的精彩播報。通過三位同學播報我們得知三大戰役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150多萬人,主力基本被消滅,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同學們可以看到現在出示的是人民解放軍強渡長江的圖片,三大戰役后人民解放軍乘勝追擊,兵分三路,橫渡長江,占領南京,最終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國民黨殘余勢力退往臺灣。三、不忘初心,砥礪前行——解放戰爭的勝利為國家謀發展,為了迎接最后的勝利,準備新中國成立,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開七屆二中全會,這是會址西柏坡圖片,會議的召開確定了各方面基本政策,轉變重心和確立奮斗目標,可以看出黨是為人民謀利益,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黨。那同學們閱讀材料,想一想人民解放軍勝利原因有什么?給大家三分鐘進行小組討論,大家討論聲音小了,三組剛剛討論最激烈,三組派代表來說一下,好,請坐,三組同學談到第一,中國共產黨決策英明,領導正確,抓住準確時機,發動戰略決戰,針對遼沈、淮海、平津三個戰場的不同情況制定出各具特點的作戰方針;第二,人民解放軍的英勇作戰。還有別的組要補充嗎 四組,四組認為解放區土地改革的完成,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翻身農民踴躍參軍參戰,人民群眾的支持為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根本保證。請坐,大家分析都很深刻。大家來看這組圖片南昌起義、井岡山會師、敵后戰場抗戰、解放戰爭勝利等等,自中國共產黨誕生以來,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為國家謀發展,為民族謀復興,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是真正為人民謀取利益的政黨。【課堂小結】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共產黨開始推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為了實現人民解放和國家統一,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解放軍,發動了戰略進攻,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直接威脅著國民黨的統治中心武漢和南京。三大戰役和渡江戰役的進行,基本上打垮了國民黨軍隊的主力,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解放軍能在三年多的時間里,打敗國民黨軍隊,用事實再一次向世人證明:得民心者得天下。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始終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信仰,如今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我們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人民有信仰,目光所至皆為華夏,紅星閃耀皆為信仰,山河無恙,國富民強,也希望同學們將責任置于肩上,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成為不負青春、不負自我、不負國家的新時代青年。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解放區土地改革《中國土地法大綱》土地改革總路線三大戰役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