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9課 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教學設計【教學目標】:時空觀念1.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能說出盧溝橋事變和南京大屠殺的歷史事實,講述中國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正確認識南京大屠殺的歷史史實。史料實證、歷史解釋1.通過對歷史資料的分析、歸納,學會分析、歸納史料的方法。圍繞日軍南京大屠殺的暴行與當前日本政府不敢正視歷史和國內右翼勢力極力否認歪曲歷史的態度,搜集資料,培養學生正確分析時事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發現歷史與現實的聯系,初步掌握史論結合的方法。2.通過小組的合作交流,體驗合作探究,勇于自我展示的樂趣。家國情懷:1.通過學習盧溝橋事變中愛國將領和軍民英勇抗戰的事跡,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情感,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2.通過南京大屠殺的學習,了解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野蠻侵略行徑,認識軍國主義的本質及危害,樹立反對戰爭、爭取和平的信念。【教學方法】:講解法、合作探究法、史料結合法【教學重點】:七七事變、第二次國共合作、淞滬會戰、南京大屠殺【教學難點】:正確認識南京大屠殺。【課 時】:1課時【教學過程】:導入新課 : 我們先來聽一首歌曲。同學們知道這首歌曲描繪的是哪一歷史事件嗎?沒錯,這首雄渾悲憤的《盧溝橋歌》,所反映的正是盧溝橋事變。歌詞中為什么會說國家存亡在此橋?這句男兒墳墓在此橋又出自什么典故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第19課,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咱們來一探究竟。講授新課 :一、全面侵華——七七事變1.學生自學課本七七事變的內容,完成表格。小組合學展示。名稱 時間 地點 借口 結果 影響七七事變 (盧溝橋事變)2.易錯易混點辨析:對比七七事變和九一八事變,使學生正確區分局部抗戰與全民族抗戰的區別。3.釋疑解惑:我們先來看七七事變。七七事變也叫盧溝橋事變。請同學們閱讀這張地圖,思考日軍為什么要在盧溝橋制造事端?我們一起來看,北平的北面、東面、南面都已經被日軍和偽軍所包圍。北平和外界的唯一聯系只剩下平漢鐵路。而平漢鐵路必須要經過宛平城外的盧溝橋,如果日軍占領盧溝橋,切斷平漢鐵路,北平就是一座孤城。一旦日軍占領了北平,便可長驅直下,占領華北,實現將華北變成第二個東北的險惡目的。所以對于中國來說,盧溝橋的得失關系到北平的存亡,北平的得失關系到華北的存亡,華北的得失關系到整個中華民族的存亡。我們來看看七七事變的基本概況,請大家把這些內容在書本上找出來。事變名稱:七七事變也叫盧溝橋事變;地點:北平城外盧溝橋附近。哪位同學來說一下七七事變的簡單經過?1937年7月7日晚,日軍在北京南郊緊靠盧溝橋的中國守軍駐地附近演習。日軍聲稱演習中有一名日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國駐軍的拒絕。日軍突然炮擊宛 非常好,請坐。七七事變的影響是什么?七七事變標志著全民族抗戰的開始,在書上把它畫下來。這個士兵真的失蹤了嗎?我們來看兩則材料,一起去探究歷史真相。材料一:失蹤的士兵叫志村菊次郎,七七事變后被遣送回家鄉。1941年,重新入伍。材料二:1937年6月,日本軍界盛傳“七夕晚上,華北將重演和柳條湖一樣的事件”從這兩則材料中我們可以看來,日本士兵失蹤是不是一個突發事件?不是,日本對這場戰爭蓄謀已久。七七事變后,二十九軍司令部就下達了這樣一條命名:盧溝橋即是爾等之墳墓,應當與此橋共存亡。但是盧溝橋最后有沒有守住呢?沒有。1937年7月底,北平和天津相繼失陷。大家在書上把這個時間畫出來。北平保衛戰異常的激烈,在北平保衛戰中涌現出的民族英雄,一位是第二十九軍副軍長佟麟閣,另一位是第132師師長趙登禹,他們英勇抵抗,壯烈犧牲,用鮮血和生命捍衛了祖國的尊嚴。抗日戰爭勝利后,北京市政府分別設立了趙登禹路和佟麟閣路,他們以另一種方式繼續守護著北平的人民。過渡:七七事變后日軍進一步擴大侵略步伐,國土步步淪陷。7月29日北平淪陷,7月30日天津淪陷,8月13日日軍進攻上海,發動了八一三事變,意圖威脅南京,逼迫蔣介石投降,中華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中華兒女該如何選擇?——團結抗日!二、團結抗日——第二次國共合作我們接著來看七七事變后國共兩黨的態度。七七事變后,共產黨馬上向全國發出通電,號召實行全民族抗戰。全國上下團結起來,國共合作。再來看國民黨的態度。蔣介石發表廬山談話,明確,無論是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這反映了蔣介石對日本的態度由之前的不抵抗政策轉為決心抗日,可見,國民黨在抗日問題上逐漸有了堅定的態度和立場。這為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實現奠定了基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步伐進一步加快了。1937年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了《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蔣介石實際上承認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的合法地位,這標志著以國共合作為主體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國共團結御辱、全民族抗戰的局面開始形成。這是國共合作宣言的部分內容。這些內容能夠反映出中國共產黨怎樣的態度呢?在民族危亡的生死關頭,中國共產黨摒棄前嫌和成見,以極大的誠意加快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步伐,表明了中國共產黨以民族利益為重,堅定抗戰的決心。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內容有哪些呢?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紅軍長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葉挺擔任軍長。大家在書上把它畫出來。(了解)瓦窯堡會議時首次提出黨的任務是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到如今正式建立,同學們可以結合所學知識可以梳理梳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的過程。1935年瓦窯堡會議首提,1936年西安事變,初步形成。1937 年七七事變推動其形成,1937年9月的《國共合作宣言》和蔣介石的廬山談話標志著正式形成。前后聯系:(1).歸納國共兩次合作進行的兩次戰爭? 答:北伐戰爭與抗日戰爭。(2).抗日戰爭期間日本制造的三次侵華事變?答: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八一三事變。三、誓死抗爭——淞滬會戰1.自主學習:七七事變后,日本并沒有停止侵略的腳步。1937年8月9日,日軍一名軍官帶兵強行闖進上海虹橋機場警戒線,被中國守軍擊斃,日本卻以此為借口在上海挑起事端。1937年8月13日,中國軍隊奮起反擊,淞滬會戰爆發。在這次會戰中,日本調集30萬軍隊,中國出動兵力達70萬人,但結果如何呢?中國戰敗了。(簡單版)在這次戰役中涌現出兩位偉大的民族英雄。一位是守衛寶山的姚子青,另一位是保衛四行倉庫的謝晉元。(詳細版)抗日英雄姚子青奉命守衛寶山,早已抱定與寶山共存亡決心的姚子清吩咐:我死了,連長接替我指揮;連長死了排長接替;排長死了班長接替;班長死了,老兵接替;到時候不用請示報告,自動接替就行。姚子清率全營堅守寶山城,與日軍浴血奮戰,終因敵眾我寡,姚子清和全營官兵壯烈殉國,消息傳出,震驚中外。姚子清等五百余名壯士為了捍衛祖國的領土而不惜獻出生命,體現了中國軍人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氣節,極大的鼓舞了中華民族各界同胞的抗戰熱情。淞滬會戰中,著名的抗日英雄謝晉元率部駐防北火車站,與日軍對峙兩個多月。他率領官兵堅守蘇州河北的四行倉庫,掩護大部隊后撤。他沉著應戰,號召將士們要人在陣地在,誓與日軍血戰到底。謝晉元率部孤軍死守危樓,誓不投降的消息迅速傳遍上海,為國內外矚目,贊譽他們為八百壯士。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滬會戰結束。淞滬會戰歷時三個多月,擊斃日軍四萬多人,打破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也為中國民族工業內遷贏得了時間。2.以練促學:(1)通過“姚子青”“寶山”等關鍵詞判斷所發生的歷史事件? 答:淞滬會戰(2)會戰持續3個多月,雙方出動近百萬兵力參戰,打破了日軍企圖三個月滅亡中國迷夢的歷史事件是? 答:淞滬會戰過渡:淞滬會戰后,上海淪陷。1937年日軍攻陷南京。出示南京的圖片,近代史上南京見證了中華民族的苦難,1842年在這里簽訂第一個不平等條約讓它滿是遺憾;1937年底發生在這里的大屠殺讓它再次血雨腥風------它就是南京,我們一同走進南京大屠殺。四、勿忘國恥——南京大屠殺日軍進攻上海后不久,就向南京進犯。隨著形勢的日趨緊張,國民政府遷往重慶,重慶成為戰時陪都。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日軍攻陷南京后對南京進行了長達六周之久的大屠殺,三十多萬手無寸鐵的中國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被殺害。這充分暴露了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的殘酷性和野蠻性。繁華的六朝古都,成為了血腥的人間地獄。我們來看一小段關于南京大屠殺的紀錄片,直觀感受日本侵略者的殘暴罪行。視頻播放完畢,看來大家現在的心情都比較沉重。(簡單版)八十多年過去了,我們一直沒有忘記這血淚的歷史,從 2014 年起每年的 12 月 13 日被確立為我國的國家公祭日,提醒我們銘記歷史,勿忘國恥。但是日本右翼分子卻篡改歷史教科書,拒不承認南京大屠殺的存在。今天我們應該怎樣看待這段沉痛的歷史?或者說從這段歷史中我們應該得到哪些啟示? 這是一道開放題,并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大家可以暢所欲言。哪位同學來說一下你的看法?第一排這位同學?好,請坐。日本在中國犯下的罪行罄竹難書,是中國人民永遠不能忘卻的傷痛,我們要銘記這段血淚的歷史。即使日本不正視這段歷史,歷史的真相也不會永遠被掩蓋。還有哪位同學想要說說你的想法?我們既要勿忘國恥,銘記歷史,也要樹立反對戰爭,捍衛和平的理念。日本右翼分子參拜供奉二戰戰犯的靖國神社、篡改教科書等事件都說明現在的日本政府并沒有深刻反省這段歷史,并不打算真誠地向受害國尤其是中國道歉。說實話,日本人在他們國內參拜靖國神社,用他們的教材馴化日本國民,我們似乎一點辦法都沒有。那我們應該怎么做呢?我們應該更崇拜、更敬重自己民族的英雄,更關心、更銘記我們的歷史。我們紀念自己的烈士和同胞越是莊重、越是隆重,才是對日本人參拜靖國神社,篡改歷史教科書最直接,最有震懾新的回擊。課堂小結:利用板書梳理知識框架,幫助學生理解事件的前后聯系,記憶更清晰明確。情感升華:我們來回顧本節課所學。七七事變后,蓄謀已久的日本發動了全面侵略中國的戰爭,開始了他試圖滅亡中國,稱霸亞洲的狂妄計劃。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中華民族奮起反抗,國共兩黨攜手共赴國難,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開啟了全民族抗戰的嶄新篇章。“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我們必須銘記日本在侵華戰爭中對中華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必須時刻警惕日本右翼勢力企圖掩蓋歷史真相,抹殺侵略事實的險惡用心。作業:假設你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一名義務講解員,請你寫一篇有關南京大屠殺的解說詞。我們下節課一起分享。【板書設計】第19課 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七七事變 第二次國共合作 淞滬會戰 南京大屠殺↓ ↓ ↓ ↓全民族抗戰開始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打破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30多萬【教學反思】本課要注重學生情感的升華,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多種資源,通過恰到好處的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體驗、思考,討論,讓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掌握知識,樹立對國家、民族正確的責任感以及人生正確的價值取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