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名稱 7.2 正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 課型 新授課課程標準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要求圍繞中華傳統文化,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辯證看待傳統文化,領會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重要意義,弘揚民族精神。教材分析 本課時內容多但較簡單,開展教學要充分聯系學生實際,家國情懷與理論學習并重,哲學與文化相結合,以提升學科核心素養為目標。選取立足中國、繼承傳統、著眼特色并貼近生活實際的素材,引導學生立足當代中國,發現與探尋文化實質,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堅定文化自信,提升參與文化建設的自覺性和能力。學情分析 高二年級的學生,初步具備分析社會現象的能力,能夠通過搜集資料對比、歸納總結、歸因分析等方法對社會現象作出基本評價和理解。但是缺乏思維的廣度和深度,需要教師通過情境材料的選取,知識的建構,問題的啟發,思辨能力的培養等方式幫助學生深度學習。教學設計主要用新鮮有力度的現實素材,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進而激活學生情感與價值共鳴。教學目標 政治認同 理解“碇步橋火出圈”的文化實質,認同源遠流長與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堅定制度自信與文化自信。科學精神 利用中華傳統文化的知識分析“碇步橋火出圈”這一文化現象及其文化實質,辯證看待中華傳統文化,進而正確對待并科學把握中華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公共參與 主動學習、弘揚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主人翁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法治意識 運用法律手段加強取締腐朽文化,了解政府加強對各類文化節目審查的意義所在。教學重點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及特點、正確對待中華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教學難點 中華傳統文化具有雙重屬性;正確對待中華傳統文化。教學策略 探究法,講授法教學用具 PPT板書設計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備注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通過圖片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的多種多樣,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 閱讀材料:教材P94“閱讀與思考” 材料一:優秀傳統文化圖片展示 材料二:教材P95“相關鏈接” 閱讀材料:教材P95“閱讀與思考” 閱讀材料:教材P97“閱讀與思考”。 閱讀材料:教材P96“閱讀與思考” 課堂總結 討論問題:這些燦爛的文化是誰創造的呢?又是如何發展的? 引入本節課的主題:文化講授新課 問題思考:中華傳統文化是怎樣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1)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勤勞智慧、自強不息創造得來的。 (2)中華文化是我國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鋒中發展起來的。 (3)中華文化是在與世界各國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鋒中發展起來的。 問題:結合材料,概括總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 核心思想理念——包括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 (2)中華傳統美德——包括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 (3)中華人文精神——包括促進社會和諧、鼓勵人們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內容等。 (1)為什么這些國家政要會對秦始皇陵兵馬俑發出如此贊嘆? (2)根據所學知識,想一想中華文化能夠延續至今從未中斷說明了什么? (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2)中華文化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連續性。 (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也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 問題1:傳統文化對現實生活而言是財富還是包袱?請用事例說明你的觀點。 問題2:為什么中華傳統文化存在陳舊過時的內容呢? 問題3:如何正確對待中華傳統文化? (1)傳統文化對現實生活而言是財富還是包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可一概而論。 (2)中華傳統文化主要產生于中國封建社會,是對中國古代社會經濟、政治的反映,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當時人們的認識水平、時代條件、社會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約和影響,因而也不可避免地存在陳舊過時或已成為糟粕性的東西,如封建特權思想、等級意識等。 (3)在當代中國,學習、研究、應用傳統文化,既是一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改造傳統文化的過程,也是一個“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的過程。今天,我們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批判地予以繼承,努力用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問題思考:結合材料,說一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有哪些當代價值。 (1)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標識,涵養著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觀。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激發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進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的安全和統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諸如革故鼎新、與時俱進的思想,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能夠為解決當代中國和世界發展中的許多問題提供有益借鑒。 (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調求同存異、和而不同、和平發展,這些思想觀念有助于正確認識和處理國際關系,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形成和發展,知道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和特點,知道了如何正確對待中華傳統文化,感受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能夠更好的樹立文化自信,培養政治認同。 本探究活動以史實為材料,體現了材料之真實可靠,引導學生初步了解中國人民共同創立了多樣和諧的中華傳統文化,明確中華文化的形成和重要地位。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 通過探究活動,有利于學生體會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文化自信,從而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健康向上的價值觀念;有利于教師成為學生錘煉優良品格的引路人。 探究活動通過外國政要、學者對秦始皇陵兵馬俑的 贊美,展現中華文化的輝煌成就,幫助學生體會中華優秀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之美,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化自豪感、民族認同感。 通過此次討論活動,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傳統文化,辯證地看待傳統文化。在討論甚至爭論中,學生們慢慢統一思想,樹立正確的傳統文化認同。 閱讀材料中主要是從經濟、政治、生態、教育、外交等方面闡述了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 課堂總結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在一節課的最后階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總結與展示。通過自主總結與展示,學生回顧了本課所學習的知識,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有利于把對知識的掌握內化為一種正確的情感與價值認同。在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探索與追求中,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進一步懂得了真善美。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