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春江花月夜匯報人:XXX 時間:202X.XX花城版六年級上冊音樂課件新課導入01新課講解02課堂小結03拓展延伸04目錄CONTENTSPART 01新課導入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是中國一首古典樂曲, 原是一首琵琶曲,名《夕陽簫鼓》,后被改編成民族管弦樂曲。樂曲以優美流暢的旋律,巧妙細膩的器樂組合,形象地描繪了“夕陽”、“漁舟”、“暮鼓”、“花影”等春江迷人的景色,盡情贊頌江南水鄉的風姿異態 。全曲有八部分組成:引子與江樓鐘鼓、月上東山、花影層臺、水深云際、漁歌唱晚、洄瀾拍岸、欸乃歸舟、尾聲。全曲就象一幅工筆精細、色彩柔和、清麗淡雅的山水長卷,引人入勝。作 品 簡 介“春江花月夜”原本是一首琵琶獨奏曲,原曲名為《夕陽簫鼓》,20世紀20──30年代,上海的一些音樂家將這首曲子改編為絲竹合奏,取名為“春江花月夜”,并組合若干段落,每個段落都加有形象生動的小標題。請同學們打開書,劃下各個小標題:江樓鐘鼓、月上東山、風回曲水、花影層疊、水深云際、漁歌唱晚、洄瀾拍岸、橈鳴遠瀨、欸乃歸舟及尾聲。新中國成立以后,音樂家們又在絲竹合奏曲的基礎上,將此曲編配為民族管弦樂合奏曲。PART 02新課講解樂器知識簡介曲式結構(具有中國特色的變奏曲)有8段組成春江花月夜引子與主題六次變奏尾聲江樓鐘鼓月上東山花影層臺水深云際漁歌唱晚洄瀾拍岸欸乃歸舟尾聲江樓鐘鼓聽音樂,思考。1、樂曲由哪些樂器演奏?分別描繪了什么 情景?2、請找出樂曲的主題部分。音樂描寫了夕陽映江面、熏風拂漣漪的優美景色。引子及主題呈示聽、唱、背思考:這段旋律有何特點?結構特點一:魚咬尾江樓鐘鼓返回引子及主題呈示(請注意最后一句旋律)這是整首樂曲的基礎,首先由琵琶清脆的彈挑音模擬鼓聲,由慢漸快,簫和古箏奏出輕巧的波音,刻畫了夕陽映江面,微風拂漣漪的動人景象。然后,樂隊合奏出令人贊嘆的主題,揭開整首樂曲的序幕。思考:以下三部分音樂有什么相同與不同之處?月上東山(第一變奏)優雅如歌的旋律、典雅協調的色彩,形象地描繪了夕陽西下一輪明月從東山升起,在云層中游移出沒的情景。(請注意最后一句旋律)返回花影層臺(第二變奏)樂曲描寫了陣陣清風吹皺一江春水,蔥蔥花木掩映月色朦朧的畫面,岸邊簇簇鮮花倒映在江水中,增添了江山秀麗的色彩。(請注意最后一句旋律)返回水深云際(第三變奏)這是一段富于動態的音樂,是在主旋律的基礎上變化而成的。樂曲中二胡在低音區奏出渾厚的曲調,忽而琵琶在高音上彈出透明的泛音。刻畫了月光映入水中,水天一色、云深不知處的壯觀景象,令人心曠神怡。(請注意最后一句旋律)結構特點二:換頭合尾《春江花月夜》由引子和主題、主題的六次變奏和尾聲組成。盡管前面部分旋律多變,但每段結尾基本相同,將樂曲的多個畫面融為一體。這是中國傳統音樂常用的一種創作手法——換頭合尾。返回 它能充分發揮各種樂器的作用,從各個不同的角度揭示樂曲的意境,深化主題。漁歌唱晚首先由簫主奏如歌的旋律,表現了漁歌四起,由遠而近,漁翁們在歸途中悠然自得地邊搖櫓邊唱著豐收的歌謠。然后音樂突然變快,樂隊合奏,把人們興奮、歡樂的心情描寫得淋漓盡致。返回(第四變奏)洄瀾拍岸(請注意最后一句旋律)返回(第五變奏)聽音樂,思考 1、這段音樂與前面幾段音樂在情緒、力度、 速度上有什么不同? 你認為表現了怎樣的畫面?2、請給這個音樂取個小標題。琵琶用輪掃有力的彈奏,似漁舟破水。古箏劃奏,大鼓滾奏,似波濤拍岸,樂曲速度不斷加快,旋律氣勢磅礴。PART 03課堂小結欸乃歸舟(請注意最后一句旋律)返回(第六變奏 高潮部分)音樂開始,樂隊奏出起伏不斷的旋律,那是對劃船動作的描寫。箏始終模仿水聲由低而高劃奏,當加快速度、增強力度,把音樂推向高潮后,即轉慢速。生動地刻畫了歸舟破水的意境。PART 04拓展延伸尾聲二胡和簫先后奏出悠揚的主題,自由的曲調再現了引子特征。結尾處速度漸慢,力度漸弱,直至消失。表現了歸舟遠去,春江更加寧靜,令人回味無窮。(請注意最后一句旋律)春江花月夜匯報人:XXX 時間:202X.XX花城版六年級上冊音樂課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