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5張PPT)《鋼琴奏鳴曲op.49 No.2》第二樂章匯報人:XXX 時間:202X.XX花城版六年級上冊音樂課件新課導入01新課講解02目錄CONTENTSPART 01新課導入 姓名: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生日:1770年12月16日 星座:射手座 出生地:萊茵河畔距法國不遠的城市--波恩 地位:德國作曲家,鋼琴家資料貝多芬生平介紹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萊茵河畔距法國不遠的小城—波恩。他出生于夫拉芒家族,一個音樂世家。他的祖父叫魯特維克,是波恩宮廷樂團的樂團長,父親是一個酗酒的男高音歌手。他的母親是一個女仆,一個廚子的女兒。貝多芬自幼便已顯露出他的音樂天分,父親急于把他培養成為一個像莫扎特那樣的神童,從小就把他一人和提琴關在家里,或整天逼在羽管鍵琴旁邊練習。八歲時他已開始在音樂會上表演并嘗試作曲,但是,他在這段時期中所受的音樂教育一直是非常零亂和沒有系統的。貝多芬在波恩時期(1782-1792)的創作,大都是一些小型的鋼琴曲、重奏曲和歌曲等,這一時期可以說他還只是處于創作的準備階段。他在維也納最初十年(1792-1802)的創作,比較著名的作品也只有《悲愴》、《月光》鋼琴奏鳴曲和“克羅采”小提琴奏鳴曲及第三鋼琴協奏曲等。但在這期間,他對社會與政治諸問題又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也能意識到他要努力探尋的目標。1802-1812年,他的創作進入了成熟時期,這段時間后來成為他的“英雄年代”。波恩時期貝多芬生活道路非常坎坷,晚年失聰;他從1796年26歲時開始便已感到聽覺日漸衰弱,但直到1801年,當他確信自己的耳疾無法醫治時,才把這件事情告訴給他的朋友。但是,他對藝術的愛和對生活的愛戰勝了他個人的苦痛和絕望--苦難變成了他的創作力量的源泉。在這樣一個精神危機發展到頂峰的時候,貝多芬以堅強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難他開始創作他的樂觀主義的第三“英雄”交響曲。“英雄”交響曲標志著貝多芬的精神的轉機,同時也標志著他創作的“英雄年代”的開始。英雄年代PART 02新課講解貝多芬公認最像貝多芬的畫貝多芬在維也納的后一階段,由于歐洲正經歷著嚴重的政治反動時期,即梅特涅的反動統治特別的猖獗的時期,他的創作也暫時呈現頹勢(1813-1817)。從1818年起,在貝多芬一生的最后十年當中(1818一1827),他在耳朵全聾、健康情況惡化和生活貧困,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況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創作了《第九“合唱”交響曲》,總結了他光輝的、史詩般的一生并展現了人類的美好愿望。后十年逝世貝多芬于1827年3月26日在維也納辭世;死時沒有一個親人在他身旁,但是在同月29日下葬時卻形成了群眾性的一個浪潮,所有的學校全部停課表示哀悼,有兩萬群眾護送著他的棺樞,他的墓碑上銘刻著奧地利詩人格利爾巴采(1791-1872)的題詞:"當你站在他的靈柩跟前的時候,籠罩著你的并不是志頹氣喪,而是一種崇高的感情;我們只有對他這樣一個人才可以說:他完成了偉大的事業……’’貝多芬著名音樂作品賞析貝多芬的作品《第九合唱交響曲》、《第五命運交響曲》、《第六田園交響曲》、《第三、第四、第五皇帝鋼琴協奏曲》、《月光曲》、《悲愴鋼琴奏鳴曲》、《莊嚴彌撒曲》,《命運》等等,這些都是擺脫古典主義、展現自由、熱情奔放的美麗樂章。第五鋼琴協奏曲“皇帝”降E大調第五鋼琴協奏曲,本曲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所有的鋼琴協奏曲作品中,規模最為龐大的一部,故常被人稱為“皇帝”協奏曲。而事實上,本曲也確實具有堂堂王者風范。但是“皇帝”這一標題并不是貝多芬自己命名的,也不可能和某一位特定的“皇帝”有關,公認的說法是由于本曲在當時被譽為無可爭議的“協奏曲之王”,故此得名,并沿用至今。在本曲中,作曲技巧爐火純青的貝多芬,又設計出眾多嶄新的思路,整部作品在工穩的結構中蘊含著壯闊的波瀾、變化無窮的旋律,尤其以主奏鋼琴的花奏開始的第一樂章,一開始便給聽眾以極端宏偉、華麗的印象。《鋼琴奏鳴曲op.49 No.2》第二樂章匯報人:XXX 時間:202X.XX花城版六年級上冊音樂課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