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2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 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必備知識:闡述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歷史軌跡。理解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及其原則,鑒定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闡述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實踐的歷史軌跡。關鍵能力:在全球視野中,比較各國發展道路,探究歷史進程的統一性和多樣性,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道路自信。二、核心素養1.政治認同: 通過學習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樹立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認同馬克思主義歷史發展觀和社會主義終究要取代資本主義這一歷史趨勢。2.科學精神:通過認識無產階級只有在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下,才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理論到現實、從一國實踐到多國實踐的歷史性飛躍,弘揚科學精神。正確認識工人階級自我解放的途徑;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遵循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3.公共參與: 學生了解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樹立共產主義而奮斗的理想,積極參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條件、理論基礎,以及誕生標志;如何認識《共產黨宣言》的歷史意義;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特點;十月革命的意義,社會主義的未來。教學難點《共產黨宣言》的歷史意義、資本主義為社會主義所代替的歷史必然性四、教學過程1、導入新課播放視頻《中國式現代化與科學社會主義》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引出本課內容即1.2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2、【學習過程】總議題: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議題1: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條件探究與分享一:視頻展示: 播放視頻《19世紀空想社會主義》充資料補充:這一變革將把世界上那種舊的、不合適的,以及散播無知、貧窮、個人競爭、內哄和民族戰爭的丑惡制度連根鏈除并徹底消滅。將以合乎理性的社會制度來代替它,在這種制度下,競爭、糾紛和戰爭將永遠終止,人們從最早的幼年時起,就養成為人謀幸福的習慣。創立這一制度可以用說服的方法,使政府相信建立這一制度的原則完全是真理。——歐文《人類思想和實踐中的革命或走向理性社會》情景探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上述材料中“丑惡制度”指的是什么 作者認為與之相對的理想狀態是什么 為什么人們會產生對這種生活的向往?你認為作者的愿望能夠實現嗎 為什么 這些思想客觀上有何歷史意義?交流展示:學生交流并回答。教師總結:資本主義制度/空想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日益顯現出激烈的矛盾。一些先進分子逐漸認識到資本主義并不是理想的社會,于是抨擊并提出對未來社會的構想。(空想社會主義產生的背景)/不能/為什么:①根本原因:設想的生產關系與當時的生產力發展狀況不匹配;②空想社會主義者僅從理性、正義等原則出發,揭露資本主義的弊端,設計未來社會的美好藍圖。③主張階級調和,反對階級斗爭,看不到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無產階級的力量,沒有找到消滅資本主義社會和建立新社會的強大力量,也沒有找到進行社會變革的正確途徑。/歷史意義:看到了資本主義的弊端,揭露和批判了資本主義,表達了對未來理想社會的訴求,成為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空想社會主義是人們對未來社會的美好向往與憧憬,同時也是一種缺乏現實力量和正確途徑方法的理論設想或空想的學說。(注意:每個問題的答案用/分隔開)探究與分享二:展示材料:德國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1844年6月4日,德國西里西亞歐根山麓兩個紡織村鎮彼特斯瓦爾道和朗根比勞,爆發了紡織工人反對資本家的剝削和壓迫的自發的起義。起義導火線是爭取提高工資被拒絕,起義工人擴大到3000人,工人們發出了反制的呼聲,他們高唱《血腥的屠殺》戰歌,痛斥工廠主殘酷剝削。工人們搗毀工廠主的住宅和機器,焚燒了票據、帳簿和倉庫,以簡陋武器迎戰前來鎮壓的包括騎兵和炮兵的政府軍,展開了搏斗,表現得十分頑強、勇敢,堅持到6月6日,起義被鎮壓。英國憲章運動:憲章運動雖然失敗了,但它在英國歷史及國際工人運動歷史上仍具有重要意義。憲章運動是世界上第一次工人階級的獨立的全國性政治運動,它所取得的經驗和教訓,對以后國際工人運動起了很大的借鑒作用;憲章運動的經驗,對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科學共產主義理論產生了重要影響:促進《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憲章派的斗爭也為英國工人階級爭取到一些勝利,為了避免憲章運動的重演,后來的資產階級政府不得不對工人階級的斗爭作出一些讓步:憲章運動失敗后,運動的參加者中有一部分人遷居美國、澳大利亞或新西蘭,他們把民主思想的種子傳播到這些地方,為這些地方民主運動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法國里昂工人起義:法國里昂工人起義是19世紀30-40年代歐洲著名三大工人運動之一,法國歷史上第一次工人武裝起義。該起義失敗的原因在于沒有先進的政黨和正確的革命理論的指導,但他們的起義具有重大意義。他們獨立地提出本階級的要求,并為之進行斗爭,標志著無產階級開始成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情景探究:工人能夠通過起義的方式與資本家斗爭說明了什么?其歷史意義是什么?三大工人運動的失敗有什么教訓?交流展示:學生交流并回答。教師總結:意義:三大工人運動標志著工人階級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工人運動的興起,是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前提教訓:無產階級的斗爭迫切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探究與分享三:展示資料:材料一 里昂是法國絲織業中心,在工場主和包買商殘酷剝削下,絲織工人和手工業者生活極為困苦。1831年初,里昂工人掀起一場以要求提高工價為主要內容的運動,工人多次舉行集會、請愿、游行。成功與包買商談判達成最低工價協議,但隨后包買商撕毀協議。1831年11月21日工人舉行抗議示威,與軍警發生沖突,轉為自發的武裝起義。起義者提出“不能勞動而生,毋寧戰斗而死”的口號。經過 3天戰斗,工人一度占領里昂城。起義很快被政府調來的軍隊所鎮壓。材料二 1834年4月9日里昂再度爆發絲織工人起義。起義的直接原因是政府逮捕和審判罷工領袖,發布禁止工人結社集會的法令。這次起義具有更鮮明的政治性質,不僅提出經濟要求,還提出廢除君主制度,建立共和政體的口號。起義者在旗幟上寫著:“我們為之斗爭的事業是全人類的事業。”工人組織互助社和小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組織人權社、進步社的成員組成總委員會領導這次斗爭。起義群眾同政府軍在里昂郊區和市內進行6天激戰,終因力量懸殊被政府軍鎮壓。情景探究:1.兩次里昂工人起義有何不同?2.這反映了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階級斗爭哪些形式?交流展示:學生交流并回答。教師總結:第一次里昂工人起義,主要是爭取提高工資的經濟斗爭。第二次里昂工人起義,除了經濟斗爭外,更有推翻資本主義國家政權的政治斗爭。不同的斗爭目的,反映了工人思想覺悟和斗爭水平的提高斗爭形式:經濟斗爭:搗毀機器、經濟罷工、游行示威政治斗爭:政治罷工、游行示威、議會斗爭、武裝起義和革命、戰爭(最高)思想理論斗爭:宣傳革命思想、社會意識形態領域的反對斗爭議題一總結-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條件1.思想來源:空想社會主義(進步性、局限性)2.歷史前提: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工人運動的興起(工人運動的意義)議題2: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探究與分享一:視頻展示:《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情景探究: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科學社會主義批判吸收了哪些理論?科學社會主義創立的理論基石: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的創立及其科學性和意義?交流展示:學生交流并回答。教師總結: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科學社會主義批判吸收了德國古典哲學(黑格爾的辯證法+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創立唯物史觀和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亞當·斯密把利潤歸結為對無酬的別人勞動的占有;大衛·李嘉圖堅信,由工人創造的全部勞動產品的價值是社會各個剝削階級一切收入的源泉……)創立剩余價值學說。唯物史觀:創立:馬克思、恩格斯通過研究社會歷史,批判地吸收了德國古典哲學的合理成分,徹底擺脫了唯心主義思想的束縛,創立了唯物史觀科學性:①揭示了人類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揭示了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作用,揭示了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發展中的巨大作用。②把人們對美好社會的追求建立在對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科學認識的基礎上。剩余價值學說:創立:馬克思、恩格斯通過剖析資本主義社會,批判繼承了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思想成果,創立了剩余價值學說科學性:從經濟學角度揭示了剩余價值的來源,揭示了資本家剝削工人、占有工人勞動的秘密,揭示了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利益的根本對立,找到了變革資本主義社會的堅定力量,為無產階級的斗爭指明了方向(3個“揭示”)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創立的意義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揭示了資本主義運行的特殊規律,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奠定了理論基石,使社會主義實現了由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探究與分享二:展示視頻:《共產黨宣言》情景探究:結合視頻和所學知識,請嘗試總結《共產黨宣言》闡明了哪些內容?《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有何歷史意義?交流展示:學生交流并回答。教師總結:《共產黨宣言》的內容:揭示社會發展規律:《共產黨宣言》分析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與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科學論證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必然性。對無產階級政黨做了闡述:《共產黨宣言》總結了工人運動的經驗和教訓,第一次系統論述了無產階級政黨的性質、特點、任務和策略原則,闡明了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必要性。闡述目標:闡述了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理想目標,激勵著人們不斷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共產黨宣言》發表的意義:①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②是第一次全面系統闡述科學社會主原理的偉大著作。③成為國際無產階級無比銳利的思想武器,指導工人運動。相關鏈接:馬克思主義的特征:①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創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②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第一次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③馬克思主義是實踐的理論,指引著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動。④馬克思主義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始終站在時代前沿。知識總結:科學社會主義從空想走向科學的過程議題二知識點總結: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1.創立者是誰?2.理論基石: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內容、意義)3.誕生的標志: 《共產黨宣言》(內容、意義)議題3:社會主義從一國到多國的實踐巴黎公社:摧毀了資產階級的國家機構,廢除了資產階級議會制,采取公職人員由民主選舉產生、限制公職人員等方式,防止社會公仆變為社會主人。僅僅存在72天,就在國內外敵對勢力的聯合鎮壓下失敗了。馬克思評價:“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將永遠作為新社會的光輝先驅而為人所稱頌”。探究與分享一:展示材料:1917年11月7日,以列寧為代表的布爾什維克黨領導無產階級通過革命斗爭,推翻了資產階級政權,建立了無產階級政權。確立了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十月革命的勝利開創人類歷史的新紀元,為世界各國無產階級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開辟勝利前進的道路。情景探究:俄國十月革命的意義? 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特點?交流展示:學生交流并回答。教師總結:十月革命的意義: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將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革命的理論變為現實,實現了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到現實的歷史性飛躍,開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特點:①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②消滅了人剝削人的制度,人們在生產過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關系;③個人消費品實行按勞分配探究與分享二:展示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社會主義在世界范圍內獲得大發展,實現了從一國實踐到多國實踐的歷史性飛躍。繼蘇聯之后,出現了一大批社會主義國家。情景探究:結合歷史知識,說說繼蘇聯之后,出現了哪些社會主義國家?交流展示:學生交流并回答。教師總結:繼蘇聯之后還有波蘭、民主德國、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中國、蒙古、朝鮮、越南等社會主義國家。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出現嚴重曲折社會主義實踐終將走向光明:從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看:社會主義終將代替資本主義是不可避免的從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看:共產主義一定要實現的信念是不可動搖的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實踐與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彰顯了科學社會主義強大的生命力。(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議題三總結:社會主義從一國到多國的實踐1.十月革命的歷史意義2.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特點3.社會主義實踐的歷程課堂總結:1.2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實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