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8課 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教學目標】時空觀念掌握九一八事變的經過、結果;東北人民的抗日斗爭;西安事變的背景、經過;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及意義。史料實證、歷史解釋通過對九一八事變或西安事變的講述,培養學生講述歷史事件的能力。通過探討東北迅速淪亡的原因,培養學生閱讀歷史材料的能力。通過討論中國共產黨為什么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家國情懷通過介紹九一八事變,使學生認識到九一八事變使中華民族陷入嚴重危機,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成為中華民族的歷史責任,從而激發起學生對日本帝國主義野蠻侵略中國的仇恨和對蔣介石不抵抗政策的義憤,樹立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責任感。通過對中國共產黨從民族利益出發,提出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方針學習,向學生進行熱愛共產黨的教育,同時培養學生主動探究歷史的意識。【教學重難點】重點:九一八事變、一二九運動、西安事變。難點: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及其歷史意義。一、創設情境 激情導入人體約70%是水,這個結論要怎么去驗證呢?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課下去搜索干燥實驗,這對很多人來講是知識,對我們中國人來講卻是歷史。同學們應該聽說過731部隊。之前有所謂的科普博主出來科普說731部隊蒸干中國人,測量人體含水量的實驗是謠言,然后被新浪軍事甩出的證據狠狠打臉。俄羅斯媒體于2020年12月發布了紀錄片《日本731秘密部隊——生化戰爭起源地》。該紀錄片采訪了數個曾工作于731部隊的日本老兵,他們親口講述了自己參與過的暴行。這位就是前731部隊的實習生清水秀夫,他是講述者之一。日本的罪名又何止一個731部隊呢?單是南京大屠殺就已經成為了每個中國人永恒的傷疤。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保存的每一份證據文件,都滴著中國人的血。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第18課,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去回顧這段沉重的歷史。二、聚焦主題 合作探究(一)九一八事變首先我們來看本節課的第一個探究問題:日本為什么要發動九一八事變呢?這個問題是有點難度的,同學們可以結合老師出示的這幾則材料,開展小組討論,給大家五分鐘時間。我看到有的小組已經躍躍欲試了,三組剛剛討論的很激烈,你們組來回答一下。日本對中國的侵略蓄謀已久,1927年,日本內閣召開了東方會議,提出先奪取“滿蒙”(此處的滿蒙指的是中國的東北、內蒙古以及外蒙古地區),后奪取整個中國,進而吞并亞洲,稱霸世界的大陸政策。此外日本將我國東北視為其生命線,對東北早有打算。1904年到1905年,日本和俄國為了爭奪在中國東北的利益,爆發了日俄戰爭。日本獲勝后,不但控制了俄國在中國東北修建的南滿鐵路,而且在中國東北駐扎軍隊,后來組建了關東軍。找的很好,請坐還有沒有其他原因。哪個小組來補充一下?第一組你們來,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發生,席卷整個資本主義世界,日本經濟遭受沉重打擊,陷入極端困境并導致政治危機。為了擺脫經濟和政治困境,日本急于發動一場侵略中國的戰爭,借以轉移日本民眾的視線,緩和國內矛盾,并依靠掠奪中國東北的豐富資源,以緩解經濟危機。這是一個重要的推動因素,請坐,找的很準確。但是只有外部因素嗎,中國當時在做什么 哦,四組你們想要說嗎 你們來,嗯對,第一次國共合作已經破裂了,當時中國還處于國共內戰時期,蔣介石積極內戰,使得日本有機可乘。大家總結分析的很準確,老師為你們點贊。為了給侵略戰爭制造借口,欺騙世界輿論。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關東軍炸毀沈陽北郊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的一段鐵路。日軍炸了鐵路后,誣陷是中國軍隊所為。為掩蓋真相,欺騙輿論。他們將三具穿著中國士兵服裝的尸體偽裝成所謂的兇犯。以此為借口,日軍突然襲擊了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炮轟沈陽城。第二天清晨占領了沈陽,這就是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序幕。從此中國人民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抗戰。日本在占領了沈陽后,迅速占領了整個東北三省。短短四個月,一百多萬平方千米國土淪喪。事實上,相比較日軍,當時中國東北軍是占著明顯的人數上的優勢的。那為何東北會迅速淪陷呢?在九一八事變前后,蔣介石采取妥協退讓政策,強調了不抵抗的方針。張學良正是執行了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把十幾萬東北軍撤到山海關內,日本用了僅僅四個月零18天就占領了東北三省。大家知道日本對東北三省實行了怎樣的統治嗎?日本侵略者攻陷東北后,建立了偽滿洲國,企圖把東北從中國分裂出去。日本在東北屠殺無辜人民,掠奪戰略資源,推行奴化教育。在老師展示的圖片上我們可以直觀感受到,日軍鐵蹄之下,三千萬同胞過著屈辱的亡國奴生活。難道真的沒有反抗嗎 當然不是,九一八事變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抗日怒潮,東北的各族民眾和愛國官兵組成東北抗日義勇軍,中國共產黨也派楊靖宇等人在東北組織游擊隊,開啟了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與日軍戰斗在白山黑水之間。結合課本內容,我們來召開一個小型故事會,來講述一下你所知道的東北軍民的反抗斗爭以及楊靖宇等民族英雄的故事。嗯好,老師看到同學們講的都很好。同學們,九一八事變使中國陷人嚴重的民族危機,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是中華民族的歷史責任,在國家危難之時,正是有像楊靖宇這樣許許多多愛國的人犧牲自我,與日軍斗爭,才換來我們如今安平快樂的生活。(二)華北危機與一二九事變教師過渡: 但是同學們,九一八事變只是國殤之始,日軍又怎么會滿足呢?在日本占領東北后,又將侵略的魔爪伸向華北。華北包括五省二市,五省指的是河北、山東、山西、察哈爾、察哈爾是舊省名,今天是指河北和內蒙古的一部分。綏遠,綏遠也是舊省名,今天是內蒙古的一部分;兩市指的是北平、天津。華北是一片廣袤而富饒的大地,與東北相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1935年,日本策動所謂的華北自治運動,妄圖使華北五省脫離中國版圖,這是日本帝國主義為其日后侵略中國做準備。此時的蔣介石正對紅軍進行圍剿,對日本采取了妥協的政策。1935年,華北危亡,迫在眉睫。北平的大街小巷布滿了日本的崗哨。郊區經常有日軍進行大規模軍事演習。各大學準備搬遷,民族危亡的烏云籠罩在華北上空。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1935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駐共產國際代表團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和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名義,發表了《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即“八一宣言”。我國家,我民族,已處在千鈞一發的生死關頭,抗日則生,不抗日則死,抗日救國,已成為每個同胞的神圣天職。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政治主張提出了。1935年年底,中共中央召開會議,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1935年12月9日,中國共產黨領導北平學生掀起聲勢浩大的抗日救亡運動,即“一二九”運動。風華正茂的青年學生義無反顧的成為了救國的主力軍。愛國學生們提出了什么要求呢?請同學們在書上找一找。對,同學們提出了這些口號: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華北自治,停止內戰,一致抗日。這是危亡之際的迫切呼聲,學生們舉行游行,向國民政府遞交請愿書。而反動軍警卻用大刀、木棍鎮壓手無寸鐵的學生。一二九運動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全中國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三)西安事變1936年12月12日,西安古城發生了一件震驚中外的大事。12月12日凌晨,駐守西安的國民黨將領張學良、楊虎城派兵包圍正在西安的國民政府領導人蔣介石的住所。蔣介石從臥室窗戶跳出,摔傷后背,躲在一塊大石頭后面,被發現后扣押。這件事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是什么原因促使張學良、楊虎城做出了這樣驚天動地的舉動?我們還是要聯系當時國內的抗日斗爭形勢。隨著日本侵華步步加劇,中華民族危在旦夕,中國共產黨提出了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決策,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掀起高潮。但蔣介石頑固堅持壤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就是把重心放在內戰打共產黨上,將抗日放于次要位置。張學良連續幾天反復勸諫蔣介石停止內戰,但是沒有效果,怎么辦?一個大大的問號擺在了國民黨將領張學良和楊虎城面前,難道就眼睜睜看著中華民族走向災難的深淵嗎?張學良、楊虎城意識到,靠和平的勸誡已經無法扭轉惡化的局勢。兩人商量后,決定實施兵諫,以逼蔣介石實行聯共抗日的新方針。于是就有了1936年12月12日凌晨,驚心動魄的一幕。西安事變發生后,國內外各主要政治力量。從各自利益出發,對事變做出了不同的反應。國內有的主張立刻出兵討伐張學良,楊虎城,置蔣介石于死地;有的主張保全蔣介石,和平處理,不要激化矛盾。此時的日本政府極力挑撥國民政府與西安方面的關系,企圖挑動擴大中國內戰。時局呈現出錯綜復雜而又緊張的狀態。同學們,假設你是當時的一名學生,你會支持殺蔣、放蔣還是囚蔣呢 同學們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辯論,我們一會請小組代表來展示辯論結果,給大家五分鐘時間。老師看各小組辯論都很激烈啊,有哪個小組愿意說一下你們的想法。一組你來,嗯一組主張的是要殺蔣,認為蔣介石冥頑不靈,除去之后國共合作就沒有阻礙了,請坐。還有別的組有不同意見嗎 三組你來,嗯好,三組同學與一組不同,認為直接殺蔣過于冒進不如囚蔣手段溫和,請坐。第五組你們來說,嗯好,五組同學認為,最好的做法是讓蔣介石認識到民族主要矛盾,主動進行國共合作,而且蔣介石也是將領之才,不可多得好,請坐,同學們說的都很有道理。那歷史上是如何做的呢 中國共產黨在對國際國內的政治形勢進行分析之后,確定了力求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基本方針。同學們思考一下,為什么要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因為如果激化矛盾,勢必國內會爆發更大規模的內戰,將給日本帝國主義進一步侵略中國提供機會。中華民族正處于危亡的時刻,只有通過和平談判的方式解決西安事變,爭取國共兩黨合作,化敵為友,把全國人民團結起來,才能打敗日本侵略者。可見,和平解決西安事變,是中國共產黨從中華民族利益出發的正確決策。應張學良和楊虎城的要求。1936年12月17日,中國共產黨派周恩來、葉劍英、秦邦憲三人組成中共中央代表團,赴西安參加談判,提出在國民政府團結抗日的基礎上,保證蔣介石的安全,促進事件和平解決。經過和平談判,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合抗日的主張。12月26日,蔣介石獲得釋放,回到南京。至此,歷時14天的西安事變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打破了日本希望中國發生新的內亂,以便趁火打劫的如意算盤。長達十年的內戰基本結束了,對國共兩黨再度合作起了重大推動作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中國人民的抗日熱情受到了極大的鼓舞。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四、總結梳理 整合提高1.歌訣小結:歷史歌謠:九一八事變三一年,日占東北我們家園;中共要建統一戰線,張楊二將實行兵諫;共產黨派周去斡旋,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基本結束十年內戰,初步形成統一戰線。課堂小結同學們,我們今天學了第18課,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吞并東北,繼而染指華北。華北危機,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威脅。面對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機,抗擊侵略、救亡圖存成為中華民族的共同使命。一二九運動促進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中國共產黨審時度勢,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號召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并力促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同學們,我們這節課就上到這里。我們要做的是銘記,而不是高呼“勿忘國恥”的口號,月圓更懷強國志,知恥長謀福安康。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死者的血,生者的淚,提醒每一位中國人銘記歷史的屈辱,并在銘記中奮進!在奮進中崛起!【】在教學知識過程中,比較注重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性,對九一八事變和西安事變兩大知識點進行前后梳理。還通過小組討論學習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習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入理解、分析,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和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