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3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導學案(附帶答案)【學習目標】1.結合生活中的具體事物,理解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理解矛盾的含義及其基本屬性。2.通過對矛盾相關觀點的理解,增強對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認同。3.理解矛盾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論、矛盾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論,理解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4.運用矛盾問題的精髓說明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成功依據,能夠運用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分析具體問題,提高辯證思維能力。5.理解主次矛盾關系、矛盾的主次方面辯證關系原理,并學會用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統一的方法認識事物、解決問題。6.把握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依據,說明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意義。7.培養學生堅持唯物辯證法的矛盾觀,反對形而上學的觀點,會運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周圍的人和事。【新知導學】一、矛盾的含義:矛盾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內部的對立統一關系。矛盾就是____。想一想:你能列舉出現實生活中體現對立統一關系的矛盾雙方嗎?二、矛盾的基本屬性:同一性和斗爭性1.矛盾的同一性(統一屬性)(1)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雙方____、____的屬性和趨勢。(2)它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矛盾雙方____,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為前提,雙方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二是矛盾雙方____,即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條件下可以____。想一想:蚯蚓切斷后,頭變成了尾,說明了什么哲學道理?2.矛盾的斗爭性(對立屬性)(1)內涵:是指矛盾雙方____、____的屬性。(2)體現:它體現著對立雙方相互分離的傾向和趨勢。3.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的關系: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對的,矛盾的斗爭性是絕對的。(1)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脫離斗爭性而存在,矛盾雙方的同一是____中的同一,是包含著差別的同一。(2)矛盾的斗爭性也不能脫離同一性而存在,斗爭性____同一性之中,并為同一性所制約。(3)矛盾雙方的對立統一推動事物的____、____和發展,由此構成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議一議:“絕對的光明和絕對的黑暗一樣”“上坡路和下坡路是同一條路”分別包含了什么哲學道理?三、矛盾的普遍性及特殊性1.矛盾的普遍性(1)含義: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____有矛盾;矛盾貫穿每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即____有矛盾。議一議:事事有矛盾,就是任何事物之間都存在矛盾嗎?(2)方法論要求:承認矛盾的____是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前提。我們要敢于承認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____矛盾,積極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2.矛盾的特殊性(1)含義: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____。(2)表現:一是____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二是____事物在發展的不同過程和階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兩個____也各有其特殊性。(3)方法論要求: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①含義: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指在矛盾____原理的指導下,具體分析矛盾的____,并找出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②地位:________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原則,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③重要性: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正確認識事物的____,也是正確解決矛盾的____。想一想:試著列舉違背矛盾特殊性的成語、典故。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1.關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即共性和個性、絕對和相對的關系。(1)相互聯結①普遍性____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②特殊性____普遍性,在特殊性中包含著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沒有的。(2)相互轉化(在一定條件下)在一定場合為普遍性的東西,在另一場合則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場合是____的東西,在另一場合則是普遍性。2.重要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原理,是關于事物矛盾的問題的____。3.方法論要求:要求我們從____出發,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________相結合。同時分析和解決問題時要堅持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共性與個性具體的歷史的統一。五、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1.含義: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于____地位、對事物發展起____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指處于____地位、對事物發展不起決定作用的矛盾。2.二者關系: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____、相互貫通,并在一定條件下____。六、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1.含義: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處于支配地位,起著主導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____決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處于被支配地位,不起____的方面。議一議:有人認為,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決定的。你如何看待這一觀點?二者關系: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賴,又相互貫通,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七、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統一的方法1.含義(1)堅持兩點論,就是在認識復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既要看到____,又要看到____;在認識某一矛盾時,既要看到矛盾的____,又要看到矛盾的____。(2)堅持重點論,就是在認識復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要著重把握____,“牽牛要牽牛鼻子”;在認識某一矛盾時,要著重把握矛盾的____,要抓住主流。2.關系:辯證法的兩點論是有重點的兩點論,而不是____;重點論是看到兩點中的重點,而不是____。想一想:“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與“個別黨員的腐敗”體現了什么哲學道理?對我們有何啟示?【閱讀導思】環節一:矛盾的基本屬性材料1:2023年5月8日,中國外長秦剛在北京會見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時表示:自“無人飛艇事件”以來,中美關系來之不易的積極勢頭被美方一系列錯誤言行破壞,兩國關系再遇寒冰。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表示:“美國已經準備好與中國對話,希望在兩國政府之間建立起更好和更深層次的溝通渠道。用哲學基本屬性的知識,來說明中美之間既合作又沖突的外交關系。材料2:中美兩國是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兩國在社會制度、歷史文化、發展階段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50年前,中美兩國開啟了正常化的交往,半個世紀過去了,兩國關系時有磕磕碰碰,卻并未完全脫鉤,而是一直在合作和摩擦中向前發展。結合材料,運用教材37頁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的辯證關系,分析中美關系為何磕磕碰碰卻又未完全脫鉤?環節二:矛盾問題的精髓材料1:請找出圖中11處不合理之處。(2)請說出不合理的原因。材料2:八九十年代的生活水平高低可以通過當時各式各樣的生活用品總結概括出來。這些玩具、文具、電器、自行車雖然各有特征,但都能展現出八九十年代的生活水平。這些東西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隨處可見,具有普遍性。但是,在當代,卻很稀罕,堪稱古董。你可以悟出什么道理?環節三: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材料1:結合圖片和教材40頁材料二,說說在遼沈戰役中存在哪些敵我矛盾?為什么把首攻地點選在錦州?遼沈戰役的勝利在哲學上說明什么問題?材料2:在遼沈戰役中,我軍集中了優勢兵力攻打錦州,但同時也派出了一部分兵力對長春、沈陽之敵進行包圍,對黑山、大虎山之敵進行阻擊。我軍為什么這樣做?體現了什么哲學道理?材料3:遼沈戰役中,共損失人員約6.9萬人,其中陣亡1.4萬人。但是,沈戰役作為為解放戰爭首場戰略決戰,在特定作戰域中爭得了先機,在戰略指導、戰役指揮和戰術運用方面蘊含著極為豐富的軍事財富。它的勝利還造就了一支強大的戰略機動力量,并在東北地區建立了可靠的戰略后方,為后續決戰解放全國奠定了雄厚基礎。上述材料說明了什么哲學道理?【鞏固提升】易錯提醒1.任何事物都包含著兩個方面,即優點和缺點。2.斗爭性和同一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輔相成的兩種基本屬性。3.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所以制造的矛盾越多就越有利于事物的發展。4.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爭性之中,并為斗爭性所制約。5.承認矛盾的特殊性是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前提。6.解決矛盾就是消除矛盾。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關于矛盾問題的精髓。8.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包含特殊性。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多數與少數、整體與部分的關系。10.“牽牛要牽牛鼻子”說明要學會抓矛盾的主要方面。11.重點論就是抓重點。習題導練考向一 矛盾的含義[學科素養:科學精神]1.(2021·河北高考)《史記·滑稽列傳》記載,戰國時楚軍攻打齊國,齊威王派淳于髡(kūn)前往趙國搬救兵,解了被圍之困。齊威王大喜之下請淳于髡喝酒。淳于髡說:“酒極則亂,樂極則悲,萬事盡然。”齊威王接受了勸誡,決意改掉徹夜飲酒的習慣。下列選項與淳于髡的話蘊含哲理一致的是( )①水滿則溢,月盈則虧②相生相克,相輔相成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④萬物有度,過猶不及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考向二 矛盾的基本屬性[學科素養:科學精神]2.(2022·湖北高考)下圖漫畫描繪了插秧的勞動場景。該漫畫表明( )①“后退”與“前進”沒有明確的界限②“后退”的表象蘊含著“前進”的規定③“后退”與“前進”相互排斥、相互對立④“后退”與“前進”具有相互聯結的屬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考向三 同一性與斗爭性的關系[學科素養:科學精神]3. (2022·山東高考)中國農歷是一種“陰陽合歷”歷法。陰歷反映的是月球繞地球公轉的規律,能反映潮汐,可指導海事活動;二十四節氣則是反映太陽周年視運動的“陽歷”,能反映四季交替和氣候特征,可指導農業生產。通過設置閏月協調回歸年與朔望月之間的天數,使得一年的平均天數與回歸年的天數相符,“陰陽”和諧,融為一體。中國歷法智慧所蘊含的哲理是( )①正確認識是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相統一的基礎②人對世界的認識活動具有自覺選擇性和能動創造性③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是規律起作用的前提條件④要在斗爭性中把握同一性,在同一性中把握斗爭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考向四 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學科素養:科學精神]4.(2021·全國乙卷)漫畫《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蛋得……》諷刺了一些人想問題、做事情( )①不敢發揮主觀能動性②否認事物發展的規律性③不善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④不懂得聯系的客觀性和條件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考向五 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統一[學科素養:科學精神]5.(2022·湖南高考)花色各樣的中國瓷器名揚四海,瓷器顏色主要由釉里所含的金屬元素決定。青瓷的釉里含有鐵元素,而白瓷的釉是單純的石灰釉,鐵的含量越少越好。青花瓷釉中則含有鈷元素。由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每一件瓷器都是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②不同顏色瓷器的特殊性寓于其普遍性之中③具體分析瓷器的普遍性才能區別不同顏色的瓷器④把握金屬元素的特殊性才能制造不同顏色的瓷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考向六 主次矛盾[學科素養:科學精神]6.(2022·浙江6月選考)隨著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不少曾經的扶貧工作隊隊長,無縫銜接擔任了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他們面臨從以前管好“每棵苗”到現在撫育“一片林”、從以前作答“客觀題”到現在應對“主觀題”、從以前“串門多”到現在“出門多”等一系列挑戰。從哲學上看,這是基于( )①發展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矛盾②主要矛盾發生變化③任何事物都是主觀與客觀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④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上升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考向七 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學科素養:科學精神]7.(2021·浙江6月選考)當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面臨點多面廣、涉農資金分散等問題。必須統籌整合涉農資金,在不忽視基本面的同時,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樣才能取得良好效果。這一工作思路( )①運用了量變質變辯證關系的原理②堅持了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③避免了發展過程中的曲折性和反復性④實現了自然觀、價值觀與方法論的融合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2023年北京卷16題)詩歌,是詩題和詩句的統一體,“先賦詩”和“先立題”分別代表了兩種不同的創作路徑。有些詩歌是即興而作,詩人有感而發,賦詩之后再為其立一標題,有的詩歌則是因題而起,詩人先定立詩題,然后圍繞題目構思詩歌的格律和內容,無論是“先賦詩而后立題”,抑或“先立題而后賦詩”,最終都指向詩題與詩句的契合。從哲學角度,分析“賦詩”和“立題”的關聯。導學案參考答案【新知導學】一:對立統一想一想答案:學習過程中的苦與樂、成功與失敗;每個人身上的缺點與優點、健康與疾病;社會生活中的善與惡、福與禍、自由和紀律;自然界中的排斥與吸引、遺傳與變異、陰電與陽電等等。二:1(1)相互吸引,相互聯結;(2)相互依賴,相互貫通,相互轉化想一想答案:頭和尾是一對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切斷”就是這種轉化的條件。2(1)相互排斥、相互對立;(2)弱點;3(1)對立;(2)寓于;(3)運動,變化議一議答案:“絕對的光明和絕對的黑暗一樣”說明矛盾的同一性離不開斗爭性;“上坡路和下坡路是同一條路”說明斗爭性離不開同一性,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為同一性所制約。三:1(1)事事,時時;議一議答案:事事有矛盾,不是說任何事物之間都存在矛盾。兩個毫不相干的事物,只有在一定條件下,它們共處于一個統一體,存在對立統一關系,才構成矛盾關系。(2)普遍性,分析;2(1)特點;(2)不同,同一,不同方面;(3)①普遍性,特殊性;②具體問題具體分析;③基礎,關鍵想一想答案: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千篇一律;生搬硬套;東施效顰;邯鄲學步;張冠李戴;抱薪救火;緣木求魚;不分青紅皂白;一刀切、一風吹……四:1.(1)①寓于;②離不開;(2)特殊性。2.精髓;3.中國國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五:1.支配,決定,從屬;2.相互依賴,相互轉化六:1.主要方面,主導作用;議一議答案:主要矛盾決定事物的進程,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七:1(1)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主要方面,次要方面;(2)主要矛盾,主要方面2.均衡論,一點論。想一想答案: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是主流,個別黨員的腐敗是支流,體現了矛盾的主次方面辯證關系原理。因此,我們要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保持黨的先進性。【議題導思】環節一答案:材料1答案:同一性——中美在許多重大問題分不開,這些問題包括維護世界和平,保護國際環境,管理全球經濟,反對恐布主義等等。斗爭性——中美又在人權、貿易不平衡、臺灣等問題上又出現沖突。材料2答案:①中美兩國在社會制度、歷史文化、發展階段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說明斗爭性是絕對的。兩國在氣候問題、反恐問題、公共衛生等領域有共同的利益,說明同一性是相對的。②中國擁有廣泛的市場和日益完善的產業鏈和供應鏈,掌握了絕大部分的中低端產業;而美國在科技等高端領域占有優勢,都是世界經濟體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說明同一性離不開斗爭性,是包含差別的同一。③兩國同處于自由經濟體系之中,隨著中國的崛起,美國認為自己在體系中的霸主地位受到威脅,因此處處針對中國。說明斗爭性離不開同一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為同一性所制約。④正是這樣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推動著中美關系既合作又競爭,不斷向前發展。說明矛盾雙方的對立統一推動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環節二答案:材料1(1)答案:材料1(2)答案:材料2答案:①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相互聯結: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另一方面,特殊性也離不開普遍性 。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沒有的。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場合可以相互轉化。環節三答案:材料1答案:(1)我軍與錦州之敵的矛盾,我軍與沈陽之敵的矛盾,我軍與長春之敵的矛盾。錦州是通向關內咽喉,又是敵軍關內外,陸海空聯結的總樞紐,還是敵軍唯一在陸上物資補給基地,是全殲東北守軍、解放東北的關鍵點。材料2答案:錦州之敵是主要矛盾,我軍集中優勢兵力攻打錦州,有利于集中主要力量解決主要矛盾,把握戰役主動權,同時也有利于次要矛盾的解決。對其他敵人進行包圍或阻擊是次要矛盾,使之不能馳援錦州之敵,有利于盡速消滅錦州之敵,解決主要矛盾。說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賴、相互貫通,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材料3答案:任何矛盾都包含著既對立又統一的兩個方面,并且這兩個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是不一樣的,其中有一面是主要方面,另一面是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鞏固提升】(一)易錯提醒答案:1.糾正:矛盾雙方是具體的、多種多樣的,不能把矛盾雙方簡單等同于優點和缺點。2.糾正:斗爭性和同一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兩種基本屬性。3.糾正:矛盾是客觀的,人為制造的矛盾只會阻礙事物的發展。4.糾正:矛盾的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為同一性所制約。5.糾正:承認矛盾的普遍性是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前提。6.糾正:矛盾具有客觀性,矛盾可以解決,但矛盾不能消除。7.糾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絕對和相對的關系,是關于事物矛盾的問題的精髓。8.糾正: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9.糾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與個性、一般與個別的關系,不是多數與少數、整體與部分的關系。10.糾正:“牽牛要牽牛鼻子”說明要學會抓主要矛盾。11.糾正:重點論就是在認識復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要著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認識某一矛盾時,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重點則是指在認識復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要全力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以帶動其他次要矛盾的解決。兩者不能等同。(二)習題導練答案1.答案 B解析 題干中淳于髡的話意思是酒喝多了就亂了心性,樂得過了頭就生悲,所有的事情都是這樣,蘊含的哲理是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水滿則溢,月盈則虧”蘊含的哲理是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①符合題意。“相生相克,相輔相成”,意思是雙方相互包含又相互克制,蘊含的是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②不符合題意。“繩鋸木斷,水滴石穿”蘊含的哲理是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③不符合題意。“萬物有度,過猶不及”蘊含的哲理是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④符合題意。2.答案 D解析 “后退”與“前進”二者有明確的界限,故①錯誤。“看似后退,實為前進”體現了矛盾的同一性,“后退”的表象蘊含著“前進”的規定,“后退”與“前進”具有相互聯結的屬性,故②④符合題意。矛盾的斗爭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對立的屬性。材料主要體現矛盾的同一性,沒有體現矛盾的斗爭性,故③排除。故本題選D。3.答案 D解析 實踐是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相統一的基礎,①錯誤。“陰歷”和“陽歷”反映的內容不同,指導的側重點不同,這說明人對世界的認識活動具有自覺選擇性和能動創造性,②正確切題。規律是客觀的,并不是因為人們尊重客觀規律,規律才發生作用的,③錯誤。 “陰歷”和“陽歷”反映的內容不同,指導的側重點不同,但可通過設置閏月協調,使“陰陽”和諧,融為一體,這說明要在斗爭性中把握同一性,在同一性中把握斗爭性,④正確切題。故本題選D。4.答案 D解析 漫畫主人公依據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自然規律而做出“種蛋”的荒謬行為,錯誤地發揮了能動性,而不是“不敢發揮主觀能動性”,①錯誤。他依據事物發展的規律性得出“種蛋得蛋”的結論,是沒有認清蛋和瓜、豆發展規律不同的體現,而不是否認事物發展的規律性,②錯誤。5.答案 B解析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故②錯誤。具體分析瓷器的特殊性才能區別不同顏色的瓷器,故③錯誤。故本題選B。6.答案 A解析 脫貧攻堅全面勝利前后,扶貧干部的角色不同,工作任務不同,從哲學上看這是基于發展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矛盾,主要矛盾發生變化,①②正確切題;真理是主觀與客觀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③說法錯誤;材料涉及的是扶貧實踐,不是認識,不體現認識的特點,④不選。故本題選A。7、答案 A解析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面臨點多面廣等問題,該工作思路逐一解決這些問題,運用了量變質變的辯證關系原理,①正確切題。材料強調在不忽視基本面的同時,集中力量辦大事,這堅持了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②正確切題。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發展過程中的曲折性和反復性無法避免,③錯誤。自然觀是對自然界的看法,價值觀是對價值的看法,材料并未體現自然觀、價值觀,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8.矛盾就是對立統一,同一性和斗爭性是矛盾的基本屬性。斗爭性是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對立的屬性。“先賦詩”和“先立題”分別代表了兩種不同的創作路徑;同一性是矛盾雙方相吸引、相互聯結的屬性和趨勢,無論是“先賦詩而后立題”,抑或“先立題而后賦詩”,最終都指向詩題與詩句的契合。矛盾雙方的對立統一推動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由此構成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詩歌創作要堅持詩題和詩句的有機統一,才能創作出優秀的詩詞作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