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1人的認識從何而來 學案【課標要求】1.了解人的實踐活動的特性和作用,理解社會生活的實踐本質;2.闡明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3.闡述認識運動的辯證發展過程。【學習目標】1.準確理解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區別與聯系,準確理解實踐的含義與特點。2.通過了解人的認識的來源,區分獲得認識的途徑,樹立實踐第一的觀點。3.結合理論產生與發展的過程,從四個方面理解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自覺樹立并遵循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新知導學】一、認識與實踐1.認識(1)含義: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____。(2)認識過程的兩個階段及其關系①階段:感性認識和____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兩種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認識過程的兩個不同階段。②表現形式:感性認識包括感覺、知覺和表象三種形式;理性認識包括概念、判斷和____三種形式。③關系:感性認識是認識的____,理性認識是認識的____,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深化為理性認識,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二者____、____,具有辯證統一關系。想一想:請各舉兩個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例子。2.實踐(1)含義:實踐是人們改造____的____活動。①凡是實踐,都是以人為主體、以客觀事物為對象的物質性活動。想一想:蜘蛛織網、燕子筑巢、人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是不是實踐活動?②作為一種直接現實性活動,實踐可以把人們頭腦中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2)基本的實踐活動形式:改造自然的____、變革社會的實踐、探索世界規律的________等。(3)特點①客觀物質性:實踐的基本要素包括實踐的____、實踐的對象和實踐的手段。它們都是客觀的。實踐活動的過程及其結果也具有____。②主觀能動性:實踐是人有目的、____的活動。議一議:實踐是人有意識、有目的的能動性活動,因而盲目的實踐是不是不存在?③社會歷史性:實踐是處在一定社會關系中的人的活動;人的實踐活動是歷史地發展著的。二、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的___ 在實踐活動中,人們借助一定的____同客觀物質對象發生關系,從而獲得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實踐是認識發展的__ ①認識產生于實踐的____ ②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____ ③實踐鍛煉和提高了人的____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____ 通過實踐,人們可以把自己頭腦中的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在這一過程中,人們把指導自己實踐的認識和實踐所產生的結果加以對照,從而檢驗認識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客觀事物實踐是認識的___ 認識從實踐中來,最終還要回到實踐中去。認識本身不是目的,____才是認識的目的議一議:實踐推動認識的發展,認識也推動實踐的發展。這一觀點對嗎?【閱讀導思】環節一:實踐的含義和特點材料: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12月29日,2022年營收3.57萬億元,是根據《公司法》規定設立的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獨資公司,是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能源安全的特大型國有重點骨干企業。公司以投資、建設、運營電網為核心業務,承擔著保障安全、經濟、清潔、可持續電力供應的基本使命,構建能源互聯網、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服務人民美好生活。國家電網取得的巨大成就,不是某個人、某些人的功勞,而是整個國家電網人共同努力的結果。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電力工業管理體制經歷多次變化,到1993年成立電力工業部,2017年,名稱變更為“國家電網有限公司”,2020年與百度、阿里、騰訊、華為等合作伙伴簽署戰略合作協議,2023年,公司發展史上首次有了司歌和司徽。對“最低調的國企巨無霸”的認識從何而來?結合材料,談談實踐有哪些特點。環節二: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材料1:國家電網專利超9萬多項,2022年入選《中國專利能力領先企業(2017-2021)榜單》,2022年11月,入選2022年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卓越組織名單。材料2:毛澤東說過:“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不是。是自己頭腦里固有的嗎?不是。人的正確思想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結合上述材料,說一說人的正確認識是從哪里來的?材料2:為了助力推動計量數字化轉型發展,進一步釋放計量數據效能,更好服務數字經濟發展和數字中國建設,2022年5月,市場監管總局批復同意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依托國網計量中心籌建國家計量數據建設應用基地。國家電網共有7位兩院院士,國網智研院作為國家電網的科研單位,科研人員四百余人,平均年齡36.4歲,為國家電網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結合上述材料,說一說是什么力量推動著國家電網的軟實力如此強大?材料3:2011年11月,發改委宣布上調銷售電價和上網電價,把居民每個月的用電分成三檔,并增加了針對低收入家庭的免費檔。階梯電價的實施糾正了長期以來我國低電價體制,推動節能減排的同時,確保對低收入群體的公平。結合上述材料,我們可以得到什么啟示?材料4: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12月29日,2022年營收3.57萬億元,是根據《公司法》規定設立的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獨資公司,是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能源安全的特大型國有重點骨干企業。公司以投資、建設、運營電網為核心業務,承擔著保障安全、經濟、清潔、可持續電力供應的基本使命,構建能源互聯網、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服務人民美好生活。從國家電網的責任,我們能看出實踐和認識是什么關系?【習題導練】易錯提醒1.實踐是人類特有的活動,人的一切活動都是實踐活動。2.實踐是具有社會歷史性的活動,單個人的實踐活動是不存在的。3.實踐是獲得認識的唯一途徑。4.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科學的理論可以檢驗認識的真理性。5.實踐是客觀見之于主觀的活動。6.認識的根本目的是透過現象看本質。理性四選一考向一 認識過程的兩個階段[學科素養:科學精神]1.(2022·山東高考)習近平深刻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生動實踐,對人民民主的性質、內涵、目的、特色、評價主體和評價標準進行了深邃思考和系統闡釋,創造性地提出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明確民主是要用來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的。材料體現了( )①感性認識以理性認識為基礎和指導②理性認識是對感性認識的概括和提煉③從思維具體到思維抽象的認識過程④感性認識是達到理性認識的必經階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考向二 實踐的特點[學科素養:科學精神]2.(2023·全國乙卷)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回答并指導解決問題是理論的根本任務。今天我們所面臨問題的復雜程度、解決問題的艱巨程度明顯加大,給理論創新提出了全新要求。這一論述的認識論根據是( )①發展著的社會實踐不斷向認識提出新的課題②社會實踐為認識發展創造了越來越優越的條件③滿足社會實踐的需要是認識的根本目的和歸宿④社會實踐為驗證認識正確與否提供了客觀標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考向三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學科素養:科學精神]3.(2023年全國新課標卷)據中國科學院發布的嫦娥五號月球科研樣品研究成果,月球最“年輕”玄武巖年齡為20億年,表明月球在20億年前仍存在巖漿活動,比以往月球樣品限定的巖漿活動時間延長了約8億年。該成果深化了人類對月球演化歷史的認識,可見( )①科學研究是推動認識發展的強大動力②認識的發展是一個不斷推翻前人認識的過程③在繼承基礎上不斷超越是真理發展的客觀規律④科學理論在一定條件下也能夠檢驗認識的真理性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考向四 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學科素養:科學精神]4. (2021·遼寧高考)氣象觀測經歷了從經驗積累到科學觀測的不同階段。20世紀以來,隨著天氣雷達、氣象衛星等技術不斷發展,監測和預警能力不斷增強。人們通過對氣象目標的探測、識別與評估,能夠有效規避危險。這表明( )①對氣象的認識是人類建構與自然關系的開始②氣象觀測技術的發展源于人類對自然的好奇③氣象觀測技術的進步為探究自然提供先進的手段④氣象觀測設備作為工具是人類器官的延伸和加強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考向五 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學科素養:科學精神]5.(2022·全國甲卷)2022年2月27日,以某高校學生為主研制的遙感衛星“啟明星”發射升空,學生可以根據需要給衛星發指令獲得地球觀測數據,用來驗證自己的創意是否合理可行。通過研制衛星,學生鞏固了專業知識,極大地提升了專業能力。由此獲得的啟示是( )①認識的目的全在于從實踐中獲得真理②親身參與實踐獲得的知識才是可靠的知識③間接經驗同直接經驗相結合能夠深化認識④只有通過實踐才能驗證認識的客觀真理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導學案參考答案【新知導學】一:1(1)能動反映;(2)①理性認識;②推理;③初級階段,高級階段,相互滲透,相互包含想一想答案:感性認識是人憑借感覺器官(如眼睛看、耳朵聽等)獲得的認識,例如看到太陽東升西落、水往低處流等。理性認識是對感性認識的概括、總結與升華,如萬有引力定律,總結出新陳代謝的規律等。2(1)客觀世界,物質性;想一想答案:不是。實踐是人類特有的活動,不同于動物的本能活動,蜘蛛織網、燕子筑巢是一種動物的本能活動。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而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是改造主觀世界的表現,因此不是實踐活動。生產實踐,科學實驗活動;①主體,客觀性;②有意識議一議答案:不是。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沒有意識參與的實踐是不存在的,但并不意味著盲目的實踐不存在。盲目的實踐是錯誤的認識指導下的實踐。二: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在實踐活動中,人們借助一定的手段同客觀物質對象發生關系,從而獲得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①認識產生于實踐的需要 ②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 ③實踐鍛煉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通過實踐,人們可以把自己頭腦中的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在這一過程中,人們把指導自己實踐的認識和實踐所產生的結果加以對照,從而檢驗認識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客觀事物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認識從實踐中來,最終還要回到實踐中去。認識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認識的目的議一議答案: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推動認識的發展,但只有正確的認識才能推動實踐的發展。【議題導思】環節一答案:(1)認識來源于實踐,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2)①國家電網以投資、建設、運營電網為核心業務,承擔著保障安全、經濟、清潔、可持續電力供應的基本使命,構建能源互聯網、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服務人民美好生活,體現了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②為完成輸電、供電所需要的因素有人、供電技術設備,電流等,表明實踐的主體、手段、對象都是客觀的,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③國家電網的責任是構建能源互聯網、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服務人民美好生活。說明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④國家電網取得的巨大成就,不是某個人、某些人的功勞,而是整個國家電網人共同努力的結果,體現了實踐具有社會性;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電力工業管理體制經歷多次變化,到1993年成立電力工業部,2017年,名稱變更為“國家電網有限公司”,2020年與百度、阿里、騰訊、華為等合作伙伴簽署戰略合作協議,2023年,公司發展史上首次有了司歌和司徽,說明實踐具有歷史性。環節二答案:材料1、2答案: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在實踐活動中,人能借助一定的手段,同客觀物質對象發生關系,從而獲得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材料2答案:國家電網不斷發展的實際需要;先進的科研場地和設施;高素質的人才等推動國家電網的發展,而這些因素都與實踐有關。材料3答案:實行階梯電價正確與否,需要實踐來證明。材料4答案:①實踐是認識的目的:認識從實踐中來,最終還要回到實踐中去。認識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認識的目的。②如果有了正確的認識,卻脫離實踐,不為實踐服務,那么這種認識就喪失了它的實際意義。【習題導練】(一)易錯提醒答案:1.糾正:實踐是人類特有的活動,并不意味著人的一切活動都是實踐,只有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才是實踐活動。2.糾正:實踐不是單個人的孤立的活動,而是處在一定社會關系中的人的活動,離開了他人和社會的純粹個人的實踐活動是根本不存在的,但是單個人的實踐活動是存在的。3.糾正: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但獲得認識的途徑有兩個,即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4.糾正: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不能把科學理論作為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5.糾正: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是主觀與客觀相互聯系的橋梁和紐帶。6.糾正:認識的根本目的是指導實踐,認識的根本任務是透過現象看本質。(二)理性四選一答案1.答案 C解析 理性認識以感性認識為基礎,故①錯誤。習近平通過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實踐的總結和對人民民主的思考,提出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說明了理性認識是對感性認識的概括和提煉,感性認識是達到理性認識的必經階段,故②④符合題意。材料強調的是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關系,并且認識過程是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故③排除。故本題選C。2.答案B詳解①:今天我們所面臨問題的復雜程度、解決問題的艱巨程度明顯加大,給理論創新提出了全新要求,這表明發展著的社會實踐不斷向認識提出新的課題,①正確。②:社會實踐為認識發展提供越來越先進的認識工具,提升了人的認識能力,推動認識的發展,因此說社會實踐為認識發展創造了越來越優越的條件有其道理,但是材料強調的是社會實踐的發展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推動人們去認識去研究,②不符合題意。③:“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回答并指導解決問題是理論的根本任務”表明滿足社會實踐的需要是認識的根本目的和歸宿,③正確。④:材料沒有涉及社會實踐的檢驗標準的功能,④排除。故本題選B。3.答案 B解析 ①科學研究是實踐的形式之一,推動認識的發展。③認識的發展是一個揚棄的過程。因此①③符合提議。②選項“推翻前人的認識”說法錯誤。④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4.答案 D解析 對氣象的認識有利于人類建構與自然的關系,但不是二者關系的開始,故①不選。氣象觀測技術的發展源于人類實踐,而不是源于對自然的好奇,故②不選。材料表明氣象觀測技術的進步為探究自然提供先進的手段,氣象觀測設備作為工具是人類器官的延伸和加強,故③④入選。故本題選D。5.答案 D解析 實踐是認識的目的,①錯誤。親身參與實踐獲得的知識不一定就是正確可靠的,②排除。通過研制衛星,學生鞏固了專業知識,極大地提升了專業能力,這說明“間接經驗同直接經驗相結合能夠深化認識”,③正確切題。學生可以根據需要給衛星發指令獲得地球觀測數據,用來驗證自己的創意是否合理可行,這說明“只有通過實踐才能驗證認識的客觀真理性”,④正確切題。故本題選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