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3課 五四運動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課標要求:了解五四運動的基本史事,理解五四精神的內涵,認識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1.【唯物史觀】運用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有關理論來評價五四運動,培養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2.【時空觀念】使學生認識五四運動所處的特定時空環境,抓住其特定時空背景和階段特征。3.【史料實證】通過閱讀大量文字資料和提取《五四運動》《上海商人罷市游行》等圖片中的信息,引導學生掌握五四運動的爆發、擴大、勝利和意義。4.【歷史解釋】引導學生運用本課教材中文獻資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認識五四運動成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起點,培養學生有效解讀材料、自主分析歸納知識的能力。5.【家國情懷】通過教學讓學生認識五四運動時中國人民的覺醒與抗爭,培養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和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二、教學重點與難點1. 重點:理解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分析它對中國革命所產生的深遠影響。2. 難點: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是本課的難點,需從五四運動的性質、主力、領導階級和影響四個方面來分析。三、教學過程【新課導入】咱們在今天的正式學習之前,先來聽一首歌曲。我們剛才聽到的這首歌就是中國共產黨青年團的團歌。在團歌中有這樣的一句歌詞:五四的火炬喚起了民族的覺醒。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什么是五四的火炬?它又是怎樣喚起民族的覺醒的?請大家翻開課本第13課,五四運動,去回顧那個令無數青年熱血沸騰的時代,探尋先鋒足跡,體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講授新課】一、弱國無外交——五四運動的背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戰爭的雙方是以英、法、俄為首的協約國,還有以德奧為首的同盟國。1917年,中國加入協約國集團,派出了十幾萬勞工遠赴歐洲戰場。那么他們負責什么呢?挖戰壕、修掩體、救傷員,排除地雷,運送輜重。所有幾乎戰地后勤的苦活累活、危險的活兒都由他們來干。因此有很多的中國勞工呢犧牲在了歐洲戰場上。據不完全統計,三萬余名中國勞工,最終客死他鄉,長眠異國,中國勞工的巨大付出,為一戰協約國的勝利做出了貢獻。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協約國集團的勝利而結束,中國也是戰勝國之一。這一消息傳來國內,舉國歡騰。1919年1月到6月,戰勝國在法國的巴黎召開所謂的和平會議。作為戰勝國的中國,也派出了由陸征祥、顧維鈞等人組成的中國代表團。可以看出來中國民眾對于這次巴黎和會給予了極大的期望。在巴黎和會上,中國代表團也是據理力爭。你們看一下課本,中國代表團提出提出了哪些正當合理的要求?黎鳴,你來說。取消帝國主義在華特權,廢除二十一條,收回青島主權。中國代表團的這些要求有沒有被合理對待?中國有沒有迎來一個公理戰勝強權的新時代?沒有。課本告訴我們,這些要求都遭到了列強的拒絕,并且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特權全部轉讓給日本。這一消息傳到國內,群情激憤,這也讓沉浸在一戰勝利喜悅中的中國民眾猛然驚醒,一場狂風暴雨即將到來。所以我們說五四運動的導火線是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同學們請思考這個問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中國也是戰勝國,為什么仍然擺脫不了國家主權被侵犯的命運呢?因為當時的中國綜合國力仍然很弱;北洋政府對內獨裁,對外依靠帝國主義;帝國主義列強在華仍有許多特權;中國的社會形勢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而這些說到底,關鍵還在于中國的綜合國力很弱。我們都知道這個道理:弱國無外交。二、青年有熱血——五四運動的爆發1919年5月3日晚,北京大學及北京各學校的學生代表上千人,在北大的法科禮堂集會,由京報主筆邵飄萍報告中國外交失敗的情況,群情激憤。甚至北大有一位同學當場咬破中指,撕斷衣襟,血書“還我青島”四個大字,全體學生更加激憤。第二天,也就是5月4號,五四運動爆發了。接下來,我們來看一段簡短的視頻,了解五四運動的基本概況。這個視頻告訴我們很多信息。哪位同學來分享一下?(視頻旁白)1919年上半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取勝的協約國在巴黎舉行“和平會議”。會議拒絕了中國的合理要求,把德國在山東的特權全部轉讓給日本。北洋軍閥政府迫于列強的壓力準備在合約上簽字。消息傳到國內,中國人民積聚已久的憤怒,終于像火山一樣爆發了。5月4日,北京學生高呼還我青島,取消21條,外爭主權,沖破反對軍警阻撓,從四面八方匯聚到天安門前,舉行抗議集會,震驚中外的五四運動爆發。時間是1919年的5月4日。地點,北京天安門前;參與者:對,是北京的三千多名學生。大家通過觀看視頻,找到了哪些代表性的口號呢?對,比如,外爭主權,內除國賊。誓死力爭,還我青島,廢除21條,拒絕在合約上簽字等口號。學生們還要求嚴懲親日派賣國賊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我們重點分析外爭主權,內除國賊這個口號。這個的主權向誰爭呢?向帝國主義列強,所以它體現的是反帝的要求。國賊指的是北洋軍閥政府的人,所以內除國賊,體現的是反封建。通過對這個口號的分析,我們發現五四運動是一場什么性質的運動?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我們前面也學習類似的斗爭?比如,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但是相對于五四運動他們都不夠徹底,所以我們定義五四運動的性質是一場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通過學生提出的這些愛國口號以及剛才播放的視頻,我們來思考一個問題:你覺得這些反映出學生怎樣的精神?愛國,憂國憂民。外爭主權,說明他們在維護國家主權。還我青島,是在捍衛國家主權;而且不畏犧牲,抗爭到底。憂國憂民,不畏犧牲,不屈不撓、敢于斗爭的愛國主義精神。那我們接著再往下面看,學生現在齊聚在天安門前,但不是只是聚集在這里吧?而是按照計劃,學生準備從天安門出發,準備上哪去呢?最開始準備去哪?看地圖。最開始準備去東交民巷使館區抗議、請愿、示威。可是遭到了警察的阻擋,相持了兩個小時仍然無法通過,所以學生不得不改道去了趙家樓胡同的曹汝霖。居所。而當時章宗祥正好也在曹汝霖的府上。他們兩個聽說學生要過來的消息之后,都慌忙各自躲了起來。而學生進入這個曹汝霖住所之后,尋找曹汝霖無果,一氣之下火燒趙家樓。那么在起火的時候,章宗祥慌忙從他的躲的那個屋子里面逃出來了,正好給學生逮到了。這學生不是有氣沒處撒嘛。?抓住章宗祥痛打一頓。隨后,大批的軍警就敢來了,有32名尚未撤退的學生被捕。面對著北洋政府的殘酷的鎮壓,學生奮起反抗,而且他的這些愛國行動震動了全國。第二天,北京學生舉行了總罷課。他們組成了演講團,分組上街進行愛國演講,要求釋放被讀的學生。而且還發起了抵制日貨,提倡國貨的運動。這里有一個活動需要大家一起完成。假設你就是當時這個演講團中的一員。現在你要上街去做愛國演講,你的目的是為了激發民眾的愛國心。目的是為了壯大我們的隊伍,給誰施加壓力?北洋政府,要求他們釋放被捕的學生。大家想一想,如果是你要上街去做演講,你該如何組織言語,醞釀情緒?(小組討論)經過如此激烈的抗爭,結果如何呢?北洋政府出動軍警鎮壓,逮捕了三十多名愛國學生。第二天,北京學生舉行了總罷課。一群熱血青年為了祖國的前途,國家的命運,走上街頭,卻遭遇了這樣的對待,愛國何罪!北京學生的愛國斗爭得到了社會各階層人士的廣泛支持和擁護。陳獨秀親自起草了《北京市民宣言》,并上街散發傳單,號召北京的學生、商人、勞工要奮起斗爭,勇敢的對社會進行根本反抗。面對學生的正義抗爭,日本又做了什么?日本帝國主義在多地集結軍艦,脅迫北洋政府取締學生的愛國運動。日本的挑釁行為進一步激起了中國人民的反日情緒。全國200多個城市的學生一致罷課,支持北京學生的反帝愛國斗爭。6月3日,當北京學生再次走上街頭的時候,又遭到了軍警的鎮壓,先后有八百多名學生被捕。三、國民有擔當——五四運動的擴大6月5日,上海工人為聲援北京學生舉行了大罷工的示威游行。首先開始的是日資紗場的工人,總罷工的人數達到了2萬人。隨后,電車工人、清潔工人、船務工人、建筑工人,還有火車上路工人也進行了罷工。在學生罷課、工人罷工斗爭的帶領之下,6月5日當天,上海的商界也舉行了罷市。大家來看,這是上海的街頭掛起的愛國的標語。叫做:寧為救國死,不作亡國奴,愿我同胞一致力爭,海枯石爛此仇不忘。我們可以看到各個階層興起來,為了挽救民族危亡而做出的斗爭,這種堅決的決心。在三罷斗爭的影響之下,全國150多個城市也相繼的開展了學生罷課、工人罷工和商人罷市。那通過剛才老師的描述,同學們會發現,從6月5日起,五四運動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我們一起來總結一下。在第一個階段的時候,主力是以學生為主,那么運動的中心還在北京,斗爭形式主要是以罷課為主,還有學生的示威游行。而從6月5日開始,運動的主力就變成了工人,運動的中心也從北京轉移到了上海,斗爭的形式從罷課發展成為了罷工、罷課、罷市三大斗爭。我們可以看到,五四運動最終發展成了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革命運動。在舉國上下愛國洶涌澎湃的浪濤之下,北洋政府不得不做出讓步。那么我們來看五四運動取得了哪些勝利的成果?首先釋放了被捕學生,這是5月7日釋放了北京高師的學生。那么六月份被捕的學生也相繼釋放。第二個罷免了曹汝霖等人的職務。第三個,中國的代表拒絕在巴黎和會的合約上簽字。五四運動的直接目標得到了實現,這是中國人民反帝斗爭的一次重大勝利。(4)民族有希望——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這場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革命運動,對中國歷史的發展有什么重要的影響?五四運動后期,工人階級的登上歷史舞臺,展示出偉大的力量。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干部上的準備;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和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那么什么是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呢?在整個中國近代史109年的時間里,1919年是比較特別的一年。這一年的五四運動,標志著工人階級登上了政治舞臺,也標志著中國從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進入到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那么這兩個時期主要區別在哪里呢?民主主義革命,其革命任務是反帝反封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革命任務,同樣是反帝反封建;而兩者的領導階級是有所不同的。舊民主主義革命是資產階級領導的,而新民主主義革命,則是無產階級領導。舊民主主義革命的革命方向,是資本主義社會,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方向是社會主義社會。二者的指導思想也不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指導思想是三民主義,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在五四運動當中所形成的五四精神又是什么內容呢?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他說:五四運動孕育了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主要內容的偉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愛國主義精神,愛國主義,就是五四精神的精髓。為了弘揚五四精神,在我們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碑座上嵌入了五四運動的浮雕。1949年12月,我國正式宣布5月4日為青年節。3. 課堂總結。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本節課我們學習的內容。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五四運動的背景、過程和影響。體現了我們國家從蒙昧到覺醒,從沉淪到奮起,從任人宰割到全民抗爭的奮斗歷程。五四運動雖然已經過去一百多年了,但五四精神卻日久彌新,不斷指引我們向前進。今天,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青年一代要如何去傳承和發揚五四精神呢?我們應該高舉愛國主義旗幟,發揚民主,崇尚科學,實現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習總書記曾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我們“生逢其時,也重任在肩”。今天,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青年一代要如何去傳承和發揚五四精神?這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認真去思考的課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