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9課 辛亥革命【課標要求】了解武昌起義的史實;認識辛亥革命的意義及局限性;【教學目標】時空觀念制作歷史大事年表,列舉辛亥革命志士的不懈努力與奮斗歷程的重大事件。2、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結合課文、利用圖片和歷史文獻等資料培養學生分析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并能從中識記辛亥革命的相關史實,并理解辛亥革命的過程、影響及作用。3、家國觀念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理解辛亥革命及一系列革命斗爭活動,學習革命先輩們勇于探索,立志奮斗,不斷積極進取的斗爭精神【重點難點】重點:辛亥革命爆發的起因、過程、結果。難點:認識和理解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一、創設情景 激情導入在武漢稅收博物館藏有一張特殊的土地稅票,當地稅關在辦理該項土地交易事務時,填寫的日期是宣統三年七月,也就是公元1911年的九月。宣統是中國末代皇帝溥儀的年號。但是只過了一個多月,該項事務辦結時,填寫的日期已經變成了黃帝紀元4609年(1911年),短短一個月發生了什么?為什么同一張土地稅票上會出現不同的紀年方式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第9課,辛亥革命,咱們來一探究竟。新課講授(一)革命的故事——革命的背景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在武昌發動革命起義并取得了成功,為了這一天的到來,革命志士們進行了長期的武裝斗爭,并付出了極大地犧牲,那段輝煌的歷史是一場前無古人的革命。無數英勇無畏的革命先烈不畏艱辛、頑強拼搏,前赴后繼,他們用生命照亮了中國人民心中前進的方向。同學們,你們了解他們的事跡嗎?下面請同學們觀察老師在大屏幕上出示的武昌起義前革命黨人發動的武裝起義的示意圖,并結合課本內容將表格填寫完整。了解這四次起義的時間,地點,過程以及意義。給大家五分鐘的時間。好的,時間到了,那我們找同學給大家說一下你找到的信息。你來說。1906年,同盟會會員劉道一、蔡紹南在江西的萍鄉、湖南的瀏陽和醴陵發動武裝起義。有三萬多人參加,奮戰一個多月后,因眾寡懸殊,起義失敗。萍瀏醴起義,是同盟會成立以后領導的第一次武裝起義。雖然失敗了,但是使同盟會的聲望大增。在1907年的7月,光復會成員徐錫麟組織籌劃暗殺安徽巡撫。起義軍經過4小時的激戰,眾寡懸殊,起義失敗,徐錫麟慷慨就義。秋瑾在浙江紹興地區創辦學堂準備策應。但被被叛徒出賣遭到清軍逮捕,慷慨就義。同年孫中山和黃興來到了越南河內,籌劃著對廣西鎮南關的起義。經過七晝夜的血戰,因為眾寡懸殊,當時彈盡糧絕,起義部隊被迫撤退,起義失敗。1910年的11月,孫中山同黃興、趙生、胡漢民等人商討,決定在廣州發動起義。1911年4月27日,隨著事態的急劇變化,黃興等人并未準備就緒,臨時舉事。他帶領100余民革命黨人沖進了當時的兩廣總督衙門。經過一夜的血戰,面對著強大的清軍,當時的起義隊伍最終撤退,黃興也是撤回香港。在這次起義中,以喻培倫、林覺民等一百多位革命戰士在此犧牲。當時清政府明令禁止,任何人都不準為革命者收斂遺骨。但是同盟會會員不顧清政府禁令,將收斂到的72具烈士遺骸,合葬于廣州城郊黃花崗,史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所以這場起義又被后人稱為黃花崗起義。相信同學們通過填寫表格,以及這位同學的講述,已經對革命黨人的英勇奮斗事跡有了初步了解。當然了,這些為革命而犧牲的英雄應當是有血有肉的,是鮮活的。他們不僅有為國家蒼生拼出一條路的勇氣,亦對家人也有自己的柔情。下面老師給大家布置一個艱巨的任務,大家仔細閱讀老師為大家出示的黃興絕命書,林覺民《與妻書》等材料,品味這字里行間,革命人士的對家的柔情與報國的決心,并且結合我們課本知識,全面認識革命人士。我們召開一個小型故事會,請同學們談談這四次起義中的故事,講講你眼中的他們,給大家五分鐘時間。好的,時間差不多了,老師看到有的同學已經躍躍欲試了,那請后面那位男生,你來講。這位同學講的是秋瑾的故事。1907年春天,秋瑾來到浙江紹興地區創辦學堂,并和徐麒麟共同相約創辦光復軍,在安慶和紹興兩地同時期起義,準備擴大革命浪潮。徐錫麟遇害后,秋瑾也被叛徒出賣。在得到清軍逮捕的消息之后,眾人都勸說他撤離紹興。他將革命志士安全的送走之后,決定獨守學堂。他說,革命的勝利必須要流血才行。于是面對清廷的逮捕,慷慨就義。好,看來這位同學了解的非常深刻。請坐。其他同學有想要講述的嗎?好,第一排這位女同學你來?這位同學講述的是林覺民的故事。林覺民的《與妻書》向我們展示了亂世中的愛情,傾訴了對妻子情深意重的感情,更道出一個革命者憂國憂民、勇于犧牲的大無畏精神。請坐。同學們,革命人士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老師希望你們課下也可以了解搜集,把他們的故事帶出課堂,講給身邊的人聽。也要讓他們知道革命黨人為國為民、敢于犧牲的奉獻精神。 下面請同學們認真看兩份革命先烈的家書。你能夠從革命家書中感受到怎樣的精神呢?我想我們可以感受到革命者不堪壓迫、敢于抗爭的革命精神;前赴后繼、視死如歸的犧牲精神;勇立潮頭、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二)革命的過程——武昌起義同學們,革命人士的奮斗犧牲并不是沒有意義的,革命也會迎來勝利的曙光。1911年革命黨人發動武昌起義,開啟了驚天動地的革命進程。下面請同學們閱讀老師出示的四則材料,開展小組討論。從政治、經濟、思想、組織幾個方面來分析一下武昌起義爆發的背景,給大家五分鐘時間。老師聽到同學們的聲音都漸漸小了下來,想必是有了答案了,有哪個小組可以來說一下,第三組,你們真活躍,那請你們派個代表講一下。好,這位同學分析的是政治方面的原因,當時的民族危機更加嚴重,再加上當時清末新政和預備立憲的失敗更是催化了起義的爆發,好請坐。還有小組來分享一下嗎 好四組來。四組分享的是組織方面的內容,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資產階級革命團體和政黨的建立。湖北革命黨人長期堅持艱苦深入的宣傳組織工作,使得客觀物質條件轉變為現實的革命力量。很好,請坐。還有別的小組要補充一下嗎 一組你們來講?一組同學提到了經濟方面,正是由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資產階級的力量才得以壯大,好請坐。還有小組想要補充嗎?好,最后一組?這組同學講述的是思想方面,在這一時期,民主革命思想廣泛傳播為革命提供了思想基礎,非常好,請坐。革命的條件已經具備,那如何點燃革命的導火索?我們來看看關于這個時期的一幅漫畫。這幅漫畫的名字叫盛來與端去。請同學們觀察一下畫面,思考盛來的是什么,而端去又什么意思?仔細關注,我們看到在漫畫上的標注,盛來的是當時外國的借款,而端去的則是中國的鐵路。清政府為了換取外國的貸款,出賣中國的鐵路修筑權,引起民眾的不滿。四川地區的民眾以保路為名,掀起了全省的暴動,而清政府決定派兵去鎮壓。當時四川地區,清朝守軍薄弱,所以要調集湖北新軍入川鎮壓。此時武昌城內守備薄弱,為武昌起義提供了契機。四川保路運動成為武昌起義爆發的導火線。武昌起義的過程可以概括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10月9日,共進會的負責人孫武在漢口俄租界地制造炸彈,不慎爆炸,孫武受傷,革命的名冊也被德租界的巡捕給搜去,而清政府正是拿著這個時期的革命黨人的名冊,在全城大肆的搜捕,形式十分嚴峻。在危急關頭,10月10日晚上,武昌城內的新軍工程營的革命黨人首先起義,奪取了楚望臺軍械庫,進攻了總理衙門,一夜之間占領了武昌全城。漢陽、漢口的也取得了成功,很快,武漢三鎮光復。10月11日,起義軍成立了湖北軍政府,并用手槍逼迫新軍將領黎元洪就任都督。武昌起義的槍聲震動了整個舊時期,振奮了人民群眾的革命精神。各省紛紛響應,到11月下旬,全國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獨立,至此,清朝的統治迅速瓦解。在武昌起義勝利后,各省紛紛響應,到十一月份,全國已經有了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獨立,支持革命。1911年是農歷的辛亥年,歷史上稱這次革命為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辛亥革命就是指爆發于1911年的武昌起義。廣義的辛亥革命則是指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為推翻清王朝,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而進行的一系列斗爭。三、革命的回音——影響辛亥革命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請同學們跟隨著老師的資料,認真閱讀材料,分析材料,找出關鍵詞,并且概括出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材料1.關鍵詞是清朝統治不復存在,君主國變成了一個共和國。可以得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大家注意,不是封建制度的終結。按照政權的更替,辛亥革命終結了清王朝;按照社會的進步,辛亥革命是中國社會轉型的標志性事件。材料2,我們會發現,梁啟超在強調不是中國人不能管中國人的事兒。這是中華民族的覺醒。是中國人都能管中國人的事兒,說明中國人有管理本國事物的權利了,這是民主。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材料3.我們認真分析本則材料可以得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而可以得出,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的解放,使得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推動了中國社會的進步,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歸納總結: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性質:中國近代歷史上一次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①政治:政體變化。它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政體,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權利。②經濟:推動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③思想: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④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小結作業】辛亥革命已經離我們遠去,革命人士也已經長眠,但是他們的理想,他們未盡的事業,在中國共產黨人的領帶領下已經實現了。我們要學習革命先輩的愛國主義精神,革命大無畏的犧牲精神,要勇于承擔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責任與使命,不斷開創未來。作業: 為了鞏固新知識,請大家根據這三幅圖片,楚望槍聲,鄂省舉義,全國響應,并結合課本的內容,幫助博物館整理一份有關武昌起義的解說詞。大家注意要包含時間、地點、人物、過程、結果等主要內容。【教學反思】在本次課堂教學中,設問的技術和提問的技巧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問題式教學的核心價值是自主、合作、探究,因此我認為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既要有學生個體的自主思考探究,又要有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探究。一般情況下我們會關注到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但是個體的自主思考就會忽視,或者說是教師不太相信學生,不敢放手,往往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很短,迫不及待的要提示學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