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湯圓鬧元宵》教案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 了解元宵節的由來和習俗。2. 掌握制作湯圓的步驟和方法。過程與方法:1. 能夠合作參與小組活動,展示團隊合作和互助精神。2. 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 培養學生對傳統節日的尊重和熱愛。2. 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互助精神。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了解元宵節的習俗和制作湯圓的步驟。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學情分析:學生對于元宵節的傳統習俗和制作湯圓的方法可能不太熟悉。他們在小組合作中能夠積極參與,但在團隊合作和互助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培養。因此,本節課的設計旨在通過互動和實踐的方式,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元宵節的文化內涵,掌握制作湯圓的步驟和方法,并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和互助精神。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1. 創設情境:教師與學生互動,詢問學生對上節課學習的內容是否還記得。例如,教師可以問:“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哪個節日呢?”2. 引入新課:教師介紹本節課的主題《湯圓鬧元宵》,并與學生分享元宵節的一些有趣的事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可以說:“今天我們要學習制作湯圓,一起來體驗元宵節的樂趣吧!”二、講解元宵節的由來和習俗1. 教師通過圖片或視頻展示元宵節的慶祝活動和習俗,引導學生了解元宵節的起源和意義。例如,教師可以展示元宵節花燈的照片,解釋花燈的寓意和制作方法。2. 講解元宵節的傳統習俗,如賞花燈、猜燈謎、舞龍舞獅等,讓學生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教師可以與學生互動,詢問他們是否參與過這些習俗活動,鼓勵他們分享自己的經歷和感受。三、制作湯圓的步驟和方法1. 教師向學生介紹制作湯圓的原料和工具,并展示制作過程。例如,教師可以展示糯米粉、水、餡料等材料,并演示攪拌、揉面、包餡的步驟。2. 分組活動:將學生分成小組,每個小組由3-4名學生組成。每個小組分配一份材料和工具,進行實際操作。教師可以提供簡單的食材和工具,讓學生親自動手制作湯圓。3. 學生按照教師的指導,依次進行攪拌、揉面、包餡等步驟,制作出自己的湯圓。教師可以與學生互動,鼓勵他們相互幫助和交流經驗。制作湯圓的步驟和方法如下:① 準備材料和工具:- 糯米粉- 水- 餡料(可以是花生、黑芝麻、紅豆等)- 碗和勺子- 溫水- 筷子或手套(用于攪拌和揉面)② 攪拌糯米粉和水:- 將一定量的糯米粉倒入碗中。- 慢慢加入適量的水,一邊加水一邊用筷子或手套攪拌,直到形成一個柔軟的面團。- 注意不要一次性加入太多水,以免面團變得過于濕潤。③ 揉面:- 將揉好的面團放在案板或平坦的表面上。- 用手掌將面團向前推,然后用手掌的底部向下壓,重復這個過程。- 揉面的目的是使面團更加柔軟和有彈性。④ 包餡:- 將面團揉成長條狀,然后將其切成小塊。- 將每個小塊搓成圓形,然后用手指在中間按下,留出一個小坑。- 將適量的餡料放入坑中,然后將面團合攏,搓成圓形。⑤. 煮湯圓:- 將一鍋水煮沸。- 將制作好的湯圓放入沸水中,輕輕攪拌,防止粘連。- 等待湯圓浮起并變得透明,表示煮熟了。- 用漏網撈出湯圓,放入溫水中漂洗,以去除表面的粘性。⑤ 上桌享用:- 可以將煮熟的湯圓撈出,放入甜湯或糖水中,也可以直接食用。- 湯圓可以單獨食用,也可以與家人或朋友一起分享。四、小組展示和分享1. 每個小組展示他們制作的湯圓,并分享制作的過程和體會。教師可以邀請學生逐一展示自己的成果,讓其他小組成員觀摩和品嘗。2. 教師引導學生互相欣賞和評價,鼓勵他們分享團隊合作和互助的經驗。例如,教師可以提問:“你們在小組合作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是如何解決的?”五、總結與拓展1. 教師與學生一起總結本節課所學的內容,強調元宵節的重要性和制作湯圓的意義。教師可以提問:“制作湯圓的過程中,你們有什么收獲?”2. 提出拓展問題:學生可以回家與家人一起制作湯圓,體驗傳統的家庭活動。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分享自己在家中制作湯圓的經歷,并在下節課進行交流和展示。板書設計:湯圓鬧元宵內容:- 元宵節的由來和習俗- 制作湯圓的步驟和方法教學反思:本節課通過師生互動、實際操作和小組合作,讓學生全面了解了元宵節的文化內涵和制作湯圓的過程。學生在小組活動中積極參與,展現了團隊合作和互助的精神。然而,教學過程中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分享,以促進他們的思維和表達能力。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通過增加互動環節和拓展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創造力。同時,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好相關的教學材料和工具,確保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