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 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唐太宗和“貞觀之治”、女皇武則天、唐玄宗的主要策略及“開 元盛世”基本史實,通過分析唐太宗、唐玄宗的執政措施和政績,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唯物 主義觀點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利用表格歸納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治國的具體措施,比較治國方略的相似之處。啟發 、引導學生思考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引導學生對唐太宗、武則天進行簡單的評價,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 唯物主義觀點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從唐朝的強盛中,增強民族自豪感,樹立為今天中華民族的振興而奮發讀書的 決心;在評價歷史人物的活動中,認識到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是我國古代杰出的政治 家,體會杰出人物對歷史發展所起的推動作用。二、教學重點與難點教學重點:“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教學難點:正確評價唐太宗和武則天。三、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多媒體展示圖片,今天在古都西安,位于西安城南的大唐芙蓉園,完全仿照唐代皇家園林式樣重新建造的,是中國最大、第一個全方位展示盛唐風貌的大型皇家園林式文化主題公園,大唐芙蓉園分別從帝王文化區、詩歌文化區等十四個景觀文化區,集中展示了唐王朝輝耀四方的精神風貌,無以倫比的文化藝術,以及它睥睨一切的雄渾大氣。現在就讓我們進行一次夢回大唐之旅,來了解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這三位唐朝前期的杰出的皇帝,共同感受大唐在他們的統治時期是怎樣進入開放的、強盛的盛世局面的。新課講授板塊一:預習導航認真閱讀教材回答:1.唐朝的建立者?時間?都城?(618年,李淵推翻隋朝,在長安稱帝,建立唐朝,他就是唐高祖。)2.唐朝有哪幾位有作為的國君?(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3.列表格歸納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的統治措施。板塊二:探究新知一、夢回大唐:第一站 貞觀廣場1. 簡介唐太宗繼位,多媒體播放視頻短片:唐太宗2. 多媒體出示問題:為什么唐太宗統治時期出現“貞觀之治 ”的盛世局面?(1)史料解讀:讀下列材料,說說材料反映了唐太宗的什么治國思想或措施?材料一:唐太宗教戒太子諸王:…(隋煬帝)宮中美女珍玩,無院不滿。…窮兵黷武,百姓不堪,遂至之滅。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靜,使天下無事。舟比人君,水比庶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貞觀政要·教戒太子諸王》(吸取隋亡教訓,勤于政事)材料二:“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虛心聽取他人意見)材料三:朕常欲賜天下之人皆使富貴,今省徭賦,不奪其時,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則富矣……令天下皆然,朕不聽管弦,不從畋(tián )獵,樂在其中矣!”(輕徭薄賦,發展農業)材料四:唐太宗說:“吾為官擇人,惟才是與。茍或不才,雖親不用,襄邑王神符是也;如其有才,雖仇不充,魏征等是也。”(善于用人)(2)歷史劇表演:唐太宗與魏征的故事(3)分析治國措施①用人方面:唐太宗任用賢能,廣納賢才,有敢于直言的魏征;房玄齡善于謀略,杜如晦敢于決斷,他們都是貞觀時期著名的宰相。②政治方面:進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減省刑罰;增加科舉考試科目,鼓勵士人報考,進士科逐漸成為最重要的科目;嚴格考查各級官吏的政績。③經濟方面: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4)(多媒體展示材料,結合下列材料與課文,說一說唐太宗時的治國成效?)材料:(經過唐太宗一段統治后)天下大稔(糧食豐收),流散者咸(都)歸鄉里,米斗不過三四錢,終歲斷死刑才二十九人。……皆外戶不閉,行旅不赍糧,取給于道路焉。—《資治通鑒·唐紀》答案提示:(唐太宗統治期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增強,文教昌盛,歷史上稱之為“貞觀之治”。 )3. 釋疑解難:總結“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1)唐太宗從隋朝的興亡中吸取了深刻的教訓,調整了統治措施。(2)隋朝創建的一系列重要的制度和經濟的繁榮為唐朝中央集權的加強和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條件。(3)唐太宗的個人才能。(4)廣大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為經濟繁榮、社會發展奠定了基礎。4. 如何評價唐太宗?唐太宗是我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訓,任用賢良,虛懷納諫,進一步調整了統治政策,采取了加強中央集權和發展社會生產的政治經濟措施,出現了“貞觀之治”局面。5. 動腦筋:你知道 “文景之治”、 “開皇之治”與“貞觀之治”有什么相同之處嗎?二、夢回大唐: 第二站 女皇廣場1. 多媒體展示武則天畫像,播放視頻,講一講你知道的武則天?概要:武則天成為皇后以后,與唐高宗共掌朝政。高宗去世后,武則天相繼廢掉兩個已經做了皇帝的兒子,自己取而代之, 改國號為周。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2. 治國措施:打擊敵對官僚貴族;大力發展科舉制,創立殿試制度,親自面試考生,不拘一格選拔人才,擴大了統治基礎;繼續推行貞觀以來減輕人民負擔的政策和措施,重視發展生產。3. 歷史影響:她在位期間,社會經濟得以持續發展,人口持續增長,邊疆得到鞏固和開拓。這為后來“開元盛世”局面的出現奠定了基礎。4. 知識拓展:公元705年,中國歷史上執政15年的女皇帝武則天病逝了。她的墓碑,通高7.53米,寬2.l米,厚1.49米,她的墓碑中不見唐代所刻一字,史稱“無字碑”,根據武則天的所作所為推測一下,她為自己立這塊異乎尋常的空白石碑,用意何在?分析三種看法。5. 評價女皇帝武則天:(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也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武則天的統治,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對唐朝穩定持續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為唐朝全盛時期的到來奠定了基礎。因此我們對武則天的統治應予以肯定。)三、夢回大唐:第三站 開元廣場1. 簡介唐玄宗2. 詩歌鑒賞:杜甫的《憶昔》說一說:詩中的“開元”是誰的年號?詩中描繪了開元時期什么樣的情景?“全盛”表現在哪些方面?3.唐玄宗時期出現什么盛世局面?為什么會出現?學生分組討論,歸納原因(1)唐太宗、武則天時期奠定了基礎;(2)唐玄宗的個人才能;(3)唐玄宗勵精圖治,重用賢能(姚崇、宋璟),實行了一系列改革:①政治上:整頓吏治,裁減冗員②經濟上:發展經濟,改革稅制。③文化上:注重文教, 編修經籍。4. 唐玄宗統治前期的影響:當時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國庫充盈,民眾生活安定,唐朝的國力達到前所未有的強大,進人了鼎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四、拓展延伸:1.歸納科舉制的創立與完善。正式創立:隋煬帝設進士科完善:唐太宗時增加考試科目武則天時開創殿試和武舉唐玄宗時把詩賦作為進士科的重要內容。2.想一想,唐太宗、武則天和唐玄宗在治國方面有哪些共同點?唐朝興盛的原因是什么?你認為要使國家繁盛,其中有哪些做法值得借鑒?共同點: 改革內政、重用人才;重視發展生產;完善科舉制度等原因:國家統一;統治者勵精圖治;善于用人;重視農業生產,發展經濟等借鑒: 1)重視維護國家統一;2)重視農業生產,發展經濟;3)要善于用人;4)統治者的個人作為至關重要等(三)課堂總結夢回大唐之旅讓我們深入了解了自唐朝建立,從唐太宗到武則天再到唐玄宗,都勵精圖治,使唐朝政治清明,經濟繁榮,文化發達,達到封建社會前所未有的盛況,使唐朝不僅在中國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史上也有極為深遠的影響。由此可見,適當的符合國情的政策,是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杰出的歷史人物推動了歷史的發展。(四)課堂練習1. 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孟憲實,在《百家講壇》作了“太宗繼位”“魏征進諫”“以民為本”等系列講座。由此推知他所講的主題是(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興C.貞觀之治 D.開元盛世2.后人基本上對武則天的統治給予肯定,主要是因為( )A.她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她幫助有病的唐高宗處理國政C.她善于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D.她統治期間,社會經濟繼續發展3. 武則天時期,科舉考試中新增加的科目是( )A.文科 B.武科 C.進土科 D.殿試4. 房玄齡富于謀略,杜如晦善斷大事,唐太宗重用他們做宰相,這表明唐太宗( )A.重視發展生產 B.推行開明的民族政策C.注重任用賢才 D.提倡節儉5. 思想決定行為,下列觀念中決定了唐太宗注意減輕人民負擔的是( )A.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B. “為政之要,惟在得人”C. “官在得人,不在員多"D. “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6.貞觀之治、開皇之治、開元盛世出現的共同因素是( )①得人而用,政治清明 ②重視農業,發展生產③勤于朝政,勵精圖治 ④裁汰僧尼,禁建新寺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五)課后作業1.“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你能舉出歷史上載舟,覆舟的例子嗎?由此你得到怎樣的啟示 2.查找資料,評價唐玄宗。(六)板書設計唐朝建立(唐高祖李淵)→貞觀之治(唐太宗李世民)→貞觀遺風(女皇武則天)→開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附:歷史劇表演劇本故事一大臣:殿下,東宮有個官員,名叫魏征,曾經參加過李密和竇建德的起義軍,李密和竇建德失敗之后,魏征到了長安,在太子建成手下干過事,還曾經勸說建成殺害您。秦王:來人,馬上把魏征找來。隨從:報告殿下,魏征帶到。秦王:(板著臉生氣責問),你就是魏征?你為什么在我們兄弟中挑撥離間?魏征(神態自若,不慌不忙地):可惜那時候太子沒聽我的話。如果皇太子早聽我的話,肯定不會落到今天這樣的下場。秦王低頭思考,小聲自言自語道:此人說話直爽,很有膽識,令人欽佩,聽說他才華出眾,如果為我所用-----秦王和顏悅色地說:這已經是過去的事,就不用再提了。旁白:不久,李世民委任魏征為諫議大夫,以后又提拔他當宰相。建國之初,唐太宗勵精圖治,經常召見魏征,與他討論治國施政的得失。魏征胸懷大志,膽識超群,以實事求是的精神大膽進諫。故事二唐太宗問魏征:歷史上的人君,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魏征:多聽聽各方面的意見,就明智;只聽單方面的話,就昏庸。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夠采納下面的意見,那末下情就能上達,他的親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唐太宗(連連點頭):你說得多好啊!唐太宗:我看隋煬帝這個人,學問淵博,也懂得堯、舜好,桀、紂不好,為什么干出事來這么荒唐?魏征:一個皇帝光靠聰明淵博不行,還應該虛心傾聽臣子的意見。隋煬帝自以為才高,驕傲自信,說的是堯舜的話,干的是桀紂的事,到后來糊里糊涂,就自取滅亡了。唐太宗點頭:你說得對,朕以后一定多注意,如果朕有什么失誤,希望你及時提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