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3課 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教學設計1.唯物史觀:通過對秦朝統一的條件分析,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要性與偶然性。了解古代皇帝制度的創立是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形成的根本條件和重要特征,皇權是封建專制國家的權力中心。掌握秦朝中央官制的特點、郡縣制建立的史實,能夠比較郡縣制與分封制的異同。認識到中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長時期的特點,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對秦朝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要一分為二地評價。2.家國情懷:通過認識秦朝統一在中國歷史上的作用,培養維護國家統一的家國情懷。3.史料實證:通過多媒體出示秦暴政的史料與實物,如驪山陵墓的修建、阿房宮的建造、萬里長城的修筑,人民遭受苛法的折磨等情境和圖片,增強歷史的真實感,感同身受,真切體會人民的生產生活狀況,深刻體會政權的成敗,不僅要有先進的體制,更要有一套符合實際且行之有效的政策,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不斷進行調整。4.時空觀念:通過學習秦末農民起義,學生了解其過程,分析秦的速亡原因,提高學生比較概括和思考歷史問題的能力。重點:秦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難點:秦朝實現統一的原因和條件,秦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作用和影響。1.教師利用教科書及其他相關備課資料進行前期課前準備。2.學生課前預習,查閱相關背景資料,搜集有關資料。3.多媒體、粉筆、教科書。【新課導入】【師】長期戰亂給社會帶來巨大災難,人民渴望安定統一。各地域經濟的發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帶來的阻礙。請同學們通過思維導圖了解秦朝發展的時間線索。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感受秦朝統一的條件、為鞏固統一采取的政治制度以及走向滅亡的原因。【新課講授】秦的統一【師】秦順應歷史發展潮流,建立了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有力地促進了各地區、各民族政治、經濟、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通過教材學習秦朝統一的歷史條件?1.條件生:(1)客觀條件:政治上,長期戰亂給社會帶來巨大災難,人民渴望安定統一;經濟上,各地的發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帶來的阻礙。(2)主觀條件①經濟上:秦地理位置優越,物質基礎雄厚。【師】通過地圖回顧秦國的地理位置。秦“據殽函之固,擁雍州之地”。②政治上:數代秦王廣納賢才,吏治較為清明;商鞅變法后,秦尊奉法家,獎勵耕戰,為秦的統一莫定基礎。【師】請同學們思考促使秦完成統一的原因還有哪些 生:③民族融合:春秋以來各民族的初步融合,為秦的統一創造了條件。④外交政策:秦采用“遠交近攻、合縱連橫”的策略,有效的摧毀了六國的統治。⑤思想條件:韓非子的法家思想受到重視,客觀上有利于秦的兼并戰爭。⑥個人條件:秦始皇的雄才大略是秦實現統一的重要條件。【師】通過教材分析秦統一的過程。2.過程(1)時間:公元前230——前221年。(2)策略:遠交近攻。(3)結果:滅掉六國,建立秦朝。【師】“遠交近攻”的含義是什么,小組討論。生:“遠交近攻”是范雎提出的策略,先把斗爭的重點放在離秦國較近的韓、趙、魏三國,同時應該與地理位置較遠的齊國等國保持良好關系,破壞東方諸侯國的“合縱”策略。【師】秦統一后,采取了一系列鞏固中央集權的統治措施。請同學閱讀材料,思考問題。材料一 陰歷一月古時本來又叫“政月”,這是因為古代的皇帝都要在一年的第一個月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并決定一年的政事。到了秦朝,由于秦始皇在一月出生,取名“贏政”,就把“政月”改為“正月”。“正月”的“正”不再讀“政”而讀作“征”了。材料二 “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于上。”“朕為始皇帝。后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之無窮。——《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師】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問題?生:皇權至高無上,皇帝獨尊的地位。【師】通過教材回答三公是哪三公?他們各自的職責是什么?他們之間的關系怎么樣?九卿的職責又是什么?生:三公及其職責為:丞相,承受皇帝之命,輔助皇帝掌管天下行政的官;太尉,掌管軍事的最高官吏;御史大夫,代替皇帝接受百官奏事,主要職責是管理國家圖冊、典籍,下達皇帝詔命等。三公之下設九卿,作為中央行政機關分管具體行政事務,如祭祀、禮儀、軍事、行政、司法、文化教育等。具體包括:奉常,掌管宗廟禮儀,地位很高,屬九卿之首;郎中令,掌管宮殿警衛;衛尉,掌管宮門警衛;太仆,掌管宮廷御馬和國家馬政;廷尉,掌管司法審判: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務;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務;治粟內史,掌管租稅錢谷和財政收支;少府,掌管專供皇室需用的稅及官府手工業。【師】秦始皇通過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鞏固中央的統治,為加強對地方的管理采取了什么制度?通過所學總結歸納,完成下列表格。3.鞏固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統治措施措施 內容確立皇帝制度 皇帝對國家事務擁有至高無上的決定權設立三公九卿 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為主要輔佐大臣;九卿泛指分掌具體事務的諸卿推廣郡縣制 設立郡、縣兩級行政機構,其主要官員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師】補充郡縣制的特點、作用。特點:郡縣制打破了分封制的宗法血緣政治關系,打擊了血緣貴族政治;其次它使地方絕對服從中央,保證了權力的高度集中;第三郡縣長官由皇帝任命,有一定任期,打破官位世襲制,確立官僚制度。作用:郡縣制的實行,使國家權力集中到黃帝一人手里,保證了權力的高度集中,也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郡縣制的全面推行,也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郡縣制的全面推行,對中央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和管理,鞏固國家統一,促進社會經濟與文化的發展,都起了重大作用。郡縣制奠定了中央集權制度的基礎,是中國古代國家制度的一大進步。【師】通過表格對比分封制與郡縣制。分封制 郡縣制相同點 實質 都是中國古代社會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 都是為了鞏固統治階級的統治作用 都在維護國家統一、鞏固統治方面發揮過或發揮了積極作用不同 經濟基礎 土地國有制 封建土地私有制前提 周王室勢力強大 國家大一統基礎 與宗法制相聯系,以血緣關系為基礎 打破血緣關系,以地域為基礎權力 被分封者的爵位和領地都是世襲的,有相對獨立的政治、經濟、軍事大權 郡縣長官都是由君主任命,官位概不世襲,官吏只有俸祿,沒有封地與中央的關系 諸侯國相對獨立,容易發展為割據勢力,威脅中央統治 中央控制地方行政機構,有利于中央集權和國家統一【師】除了采取鞏固中央集權的統治措施外,秦朝還大規模推行鞏固統一的措施,通過下面表格找出秦鞏固統一的措施。4.鞏固統一的措施措施 內容經濟方面 統一車軌、貨幣和度量衡;修馳道、直道;編制戶籍政治方面 頒行法律;遷徙六國貴族豪強到關中、巴蜀等地;整頓社會風俗文化方面 統一文字軍事方面 南征越族,加強了對云貴一帶西南夷的控制;北擊匈奴,修筑萬里長城里耶秦簡戶籍簿【師】秦朝統一的影響有哪些?5.影響(1)秦朝確立的這套政治體制影響深遠。(2)統一中央集權國家的形成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也是客觀需要。(3)空前統一的封建國家促進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動了統一多民族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的發展。【師】秦朝確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長期沿用,影響深遠。閱讀史料,學習歷代王朝對秦始皇統一和秦制的評價。“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史記·李斯列傳》“并吞戰國,海內為一,功齊三代。”——《漢書·主父偃傳》“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李白《古風·其三》“秦之所以革之者,其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其一己之威也,私其盡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柳宗元《封建論》“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李贄《藏書》【師】秦統一后只存在了十幾年的時間,秦的速亡與秦的暴政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閱讀教材找出秦暴政的表現。二、秦朝的暴政內容 表現 影響秦始皇 經濟 大興土木,建造宮殿、陵墓;修馳道、直道等工程 征發繁重,百姓不堪重負軍事 開拓邊疆和修筑長城政治 出外巡游、封禪;刑法嚴苛文化 “焚書坑儒” 摧毀許多先秦珍貴文獻,影響惡劣秦二世 殘忍昏庸,實行嚴刑峻法,加重人民負擔 階級矛盾和統治階層內部矛盾尖銳化阿房宮秦長城三、秦末農民起義與秦的速亡【師】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行途中死去,秦二世繼位。他殘忍昏庸,實行嚴刑峻法,加重人民負擔,致使階級矛盾和統治階層內部矛盾尖銳化,人民再也無法忍受下去,最終一場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爆發了。通過教材學習農民起義的原因、經過、結果、影響。1.秦末農民起義(1)原因①主要原因:秦朝的暴政②直接原因:戍卒遇雨誤期,按律將被處死。經過①時間:公元前209年②領導者:陳勝、吳廣。③建立政權:“張楚”【師】《史記·陳涉世家》記載,陳勝占領陳后,“數日,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三老、豪杰皆曰:‘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陳涉乃立為王,號為張楚”。《史記·項羽本紀》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思考為什么建立的政權稱為“張楚”?教師解答:“張楚”的意思是發揚張大楚國。陳勝、吳廣及其部下多是楚國人。“張楚”政權的名稱有利于增強起義軍的凝聚力,號召農民積極參加反秦斗爭。結果:秦朝滅亡——公元前207年,劉邦的軍隊進占咸陽,秦朝滅亡。影響: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師】陳勝、吳廣起義軍聲勢浩大,但由于力量分散,再加上秦軍勢力強大,起義很快失敗了,陳勝、吳廣也先后被殺。陳勝、吳廣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喚醒了各地的農民起義,他們接過陳勝、吳廣反秦的大旗,繼續進行斗爭,其中最著名的具有相聚、劉邦領導的起義軍。2.楚漢戰爭(1)劉邦勝利:“約法三章”,廢秦苛法,善于用人,聽取諫言,指揮得當。(2)項羽失敗:剛愎自用,不善用人,賞罰不明,燒殺擄掠,加之分封政策失當,缺乏穩固的根據地。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知道了秦王朝雖然強大,但由于其實行暴政短命而亡。秦朝雖然滅亡,但其實行的中央集權制度卻在此后的兩千多年的歷史中,為中國歷史王朝所沿用。他開創的“大一統”局面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秦的統一秦朝的建立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中央集權制度的影響清朝的暴政表現影響秦末農民起義與秦的速亡原因經過結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