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選擇性必修1-當代國際政治與經濟-必備知識清單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選擇性必修1-當代國際政治與經濟-必備知識清單

資源簡介

選擇性必修1《當代國際政治與經濟》必備知識清單
第一課 國體與政體
考點一 國體與政體
1.民主與專政的辯證關系
民主 專政
區別 實質是在統治階級范圍內,按照多數人的意志,實現國家職能 就是統治階級憑借國家權力,強制被統治階級服從統治階級的意志
聯系 民主與專政相互依存,凡實行民主制度的國家, 必然包括一定階級的民主,同時也包括對其他階級的專政
2.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特點
表現 表明
新型的 專政  絕大多數人對極少數敵對分子實行專政 社會主義國家不同于一切剝削階級國家
新型的 民主  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是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 社會主義民主優于資本主義民主
3.馬克思主義國家觀
從國家的 產生看  國家是一種歷史現象,不是從來就有的;國家是在原始社會瓦解、私有制出現、階級形成以后產生的,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和表現
從國家的 性質看  國家的性質,就是國家的階級本質。它表明國家政權掌握在什么階級手中,什么階級是統治階級,什么階級是被統治階級。統治階級的性質決定著國家的性質
從國家的 本質看  所有國家都是一定階級對其他階級的專政
4.國體與政體的辯證關系
國體 政體
區別 即國家性質,反映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 即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也就是國家管理形式
聯系 (1)國體決定政體,政體體現國體,一定的政體服務于一定的國體。掌握國家政權的階級為行使政治統治職能和社會管理職能,必然要采取某種形式組織政權機關。統治階級為維護其根本利益,總是力求采取最有效的政權組織形式。 (2)政體具有相對獨立性 ①一個國家的政體不是一成不變的,這種變化既包括隨著國體的變化而發生的根本性變化,也包括隨著經濟、政治、文化等條件的變遷,在內容和形式上的不斷變化。 ②世界上沒有任何兩個國家的政體是完全一樣的。除了國體對政體的決定作用外,地理環境、歷史淵源、文化傳統、社會習慣、發展程度等,都是影響政體的因素
5.政體及其劃分標準
劃分標準 政體類型 主要表現 典型國家
國家權力機關和國家元首的產生方式及其職權范圍 民主共 和制  國家權力機關和國家元首一般經由選舉產生 美國、德國、意大利、巴西等
君主立 憲制  國家元首由世襲的君主擔任,但在憲法框架內,君主的權力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英國、日本、荷蘭、西班牙等
立法機關與行政機關的關系 議會制 政府總攬國家的行政權力,向議會負責。政府以議會為基礎產生。政府接受議會的監督,定期向議會報告工作 英國、日本、德國、意大利、荷蘭、西班牙等
總統制 總統既是國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腦。總統不僅是國家的象征和代表,而且直接行使國家最高行政權力??偨y獨立于議會之外,由選民直接選舉或間接選舉產生,只對選民負責,不對議會負責 美國、俄羅斯、巴西等
6.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偉大創造,是中國人民在人類政治制度史上的偉大創造。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采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政權組織形式,是人民的選擇、歷史的必然。
(2)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權組織形式,決定著國家的其他具體制度。它是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途徑和最高實現形式,是中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載體。
(3)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符合中國國情和實際、體現社會主義國家性質、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保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好制度。我們要繼續堅持和完善這一根本政治制度。
考點二 政黨與利益集團
1.政黨與階級的關系
(1)馬克思主義認為,政黨是在階級的基礎上產生的,是階級斗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2)列寧和毛澤東都曾明確指出,政黨是階級的領導者。
(3)在現代國家的政治體系中,以掌握政權、統治國家為目標的政黨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2.政黨
(1)目標:政黨是有組織的政治團體,通常以執政為主要目標。也有一些政黨不謀求執政,但積極致力于推廣某種政治思想、維護某種政治利益。
(2)主要手段:在代議制政體下,政黨爭取執政的主要手段是參加選舉。
(3)有政綱或黨章:政黨通常有特定的政治目標和意識形態,對國家大政方針和社會議題有明確的態度和主張,這些往往體現在其政綱或黨章中。
3.利益集團
含義 是指具有共同利益,向政府或社會提岀訴求,或以合法手段施加壓力,借以影響公共政策,以爭取其團體利益及其成員利益的社會團體
地位 是現代政治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標 不以取得政權或改變政權為目標,而是在既有政治體制內進行完全合法的活動
途徑 游說、宣傳、助選、集會游行、司法訴訟等
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會起到緩和社會矛盾的作用,但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不同階級之間的矛盾
第二課 國家的結構形式
考點一 主權統一與政權分層
1.國家主權的重要性
(1)國家主權是現代國家得以存在的法理依據,它是統一的、不可分割的,是一個國家對其管轄區域所擁有的至高無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權力。
(2)國家主權是一種自主自決的最高權威,沒有任何其他權力主體可以對其加以否決或駁回。獨立自主的對外交往是國家主權的重要體現。國家主權通常以法律形式在憲法中加以規定,對外則表現為國家之間的相互承認。
(3)國家主權是國家最重要的構成要素,國家主權的喪失意味著國家的解體或滅亡。
2.國家選擇國家結構形式的原因
(1)必要性:當今世界,大部分國家不可能通過唯一的中央政府進行直接的、簡單化的、事無巨細的管理。國家之內的行政區劃, 通常是為了管理上的便利和有效而產生的。
(2)影響因素:行政區劃的界線和分層,往往需要考慮民族、宗教、歷史、地理、文化、經濟、軍事等諸多因素。
3.主權國家依據國際法享有的基本權利
基本權利 含義
獨立權 主權國家擁有按照自己的意志處理內政、外交事務而不受他國控制和干涉的權利
管轄權 主權國家對其領域內的一切人和物具有管轄的權利
平等權 主權國家不論大小、強弱,也不論政治、經濟、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有何差異,在國際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
自衛權 主權國家擁有保衛自己的生存和獨立的權利
4.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權力的劃分
(1)中央政府與地方各級政府各自行使自身在法定范圍內的權力。中央政府與地方各級政府的權力劃分,往往通過國家憲法加以規定。
(2)一般而言,中央政府主要負責國家秩序與整體發展、軍事、外交等國家級事務,地方各級政府主要負責各自區域內的經濟發展、社會治安等地方性事務。
5.我國中央與地方的關系
在我國,中央和地方各級國家機構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劃分職權。一方面,地方利益是國家整體利益的一部分,地方必須服從中央;另一方面,在保證中央統一領導的同時,必須考慮地方特殊利益,充分發揮地方的主動性、積極性。
考點二 單一制和復合制
1.單一制與聯邦制
類型 單一制 聯邦制
組成 單位 按地域劃分的普通行政區域或自治區域 享有相對主權的完整政治實體
中央 與地 方政 權的 關系 ①中央享有最高權力;地方政權被置于中央政權的統一領導下,只能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限范圍內行使職權。②根據其權力集中的不同程度,單一制國家可以劃分為中央集權型單一制國家和地方分權型單一制國家 國家整體與其組成部分的權限范圍由聯邦憲法規定,都在各自的權限范圍內享有最高權力并直接行使于人民,相互間不得任意干涉
特征 全國只有一個中央政權、一部憲法、一種法律體系 聯邦各組成單位的權力并非由聯邦整體所授予,而是它自身作為政治實體所固有的
2.國家結構形式的影響因素
(1)一個國家采用何種國家結構形式,是階級、民族、歷史、文化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2)無論采取什么樣的國家結構形式,人口、領土、政權和主權始終是國家存在和發展的基本條件,也是選擇國家結構形式時必須面對的基本問題。
[拓展延伸]國家結構形式的相對獨立性
(1)國家的結構形式是相對穩定的,不宜輕易變動,否則可能會引發一些不穩定因素,進而影響國家的長治久安,甚至危及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2)合理的國家結構形式,有利于國家政令統一,能夠提高管理的便利和效率,促進國家整體發展和地區平衡發展,維護社會穩定;不合理的國家結構形式,在一定條件下可能嚴重阻礙地區平衡和國家整體發展,需要適時地、慎重地進行調整。
第三課 多極化趨勢
考點一 世界多極化的發展
1.經濟全球化與世界多極化
經濟全球化 世界多極化
區 別 是指商品、勞務、技術、資金在全球范圍內流動和配置,是各國經濟日益相互依賴、相互聯系的趨勢;它是從經濟角度反映當今世界相互聯系、依賴加強的趨勢 是相對兩極格局和單極世界而言,世界正在形成若干個政治經濟力量中心,各種力量相互制衡的趨勢日益明顯;它是從政治角度反映當今世界相互依賴加強的趨勢
聯 系 (1)經濟全球化給世界各國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同時又給發展中國家帶來嚴峻挑戰,這些矛盾只能在世界多極化發展趨勢的過程中,通過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來解決。 (2)多極化的發展趨勢,促使不同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進一步加強合作,從而推動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2.全面認識世界多極化
表現 國際格局向多極化發展
原因 世界各種力量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中出現新的分化和組合,大國之間的關系經歷著重大而又深刻的調整
意義 世界向多極化發展,是建立在多種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基礎上的,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趨勢 (1)世界多極化的發展將是一個漫長曲折的充滿復雜斗爭的演變過程,單極與多極的矛盾,將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存在。 (2)在世界多極化加速推進過程中,傳統國際體系正在發生深刻變革與調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大國力量逐漸增強,國際政治中的權力關系正在經歷變化,國際關系朝著民主化方向發展
3.世界主要力量的發展
(1)美國:冷戰結束后,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擁有最強大的經濟、軍事力量,并且極力維護其世界唯一超級大國地位。
(2)中國、歐盟、俄羅斯和日本成為多極化國際格局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3)新興國家:進入21世紀以來,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新興國家不斷壯大,推動國際格局向多極化發展。
4.發展中國家的作用
(1)發展中國家是反對世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力量。
(2)廣大發展中國家成為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主力軍。
考點二 國際關系
1.正確認識國際關系
含義 指國家之間、國際組織之間以及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的關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系
主要問題 主要聚焦于主權國家之間的戰爭與和平、沖突與合作等問題
內容 政治、經濟、文化、軍事關系等
主要交 往方式 國家間的貿易往來,文化、科技、 教育、醫療等方面的交流,外交磋商,領導人互訪,締結條約或協定,等等
調整規則 國際法
2.全面認識影響國際關系的因素
(1)國家之間出現分離聚合、親疏冷熱的復雜關系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這些因素包括國家利益、國家實力、宗教、文化和歷史等。
(2)國家利益:是影響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國家利益歸根結底是該國統治階級意志和利益的體現。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而利益對立則是引起國家沖突的根源。
(3)國家實力:是影響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之一。維護國家利益的有力保障是強大的國家實力。國家實力通常用一國的綜合國力來衡量。國家實力衰弱不利于國家利益的實現。
(4)國家性質:各國的國家性質不同,利益追求、對外政策也不同,這使得國際關系復雜多變。
3.堅定地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
原 因 ①國家利益是影響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之一,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②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利益與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就是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
要 求 國家:①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增強核心競爭力,提升國家實力。②堅定地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我國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③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④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終不渝地走和平發展道路
公民:①要樹立國家觀念、民族意識,增強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②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素質。③努力維護國家安定、社會穩定的政治局面。④自覺履行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的政治性義務,同一切損害國家利益的行為作斗爭
第四課 和平與發展
考點一 時代的主題
1.兩個“問題”和兩個“主題”
兩個“問題” 兩個“主題” 聯系
和平問題:維護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戰爭的問題 和平成為時代主題: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國際形勢總體穩定,和平因素的增長超過了戰爭因素的增長,爭取較長時期的和平的國際環境具有了現實可能性 都是講和平與戰爭問題,前者是問題本身,后者是問題的現狀
發展問題:世界經濟的發展問題,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經濟的發展問題 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在相對和平的國際環境中,世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發展的規模和速度超越了以往任何時期 都是講經濟問題,前者是問題本身,后者是問題的現狀
2.和平與發展的關系
和平是發展的前提 ①人類社會的共同發展,需要國際社會保持持久和平的環境,為各國正常發展和政治經濟的往來提供保障。②世界經濟的發展得益于相對和平的國際環境,戰亂和沖突是經濟發展的重大障礙,各國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爭端,是世界發展的重要前提條件 ①和平與發展是彼此聯系和相互影響的。發展需要和平,和平離不開發展。②在和平中求發展,以發展促和平,這是人類社會走向美好未來的重要保證。③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
發展是和平的基礎 ①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只有釋放各國發展潛力,實現世界各國的共同發展,才能夠為國際社會的持久和平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②經濟的發展有助于消除貧困,減少地區沖突的產生,消除不穩定的因素,為維系持久和平提供動力
3.促進和平與發展的因素
因素 表現
經濟全球化發展加深了各國相互依賴程度 國家間日益增強的貿易往來,增進了彼此間的交流。各國相互依賴程度不斷加深,經濟上的共同利益不斷擴大,共同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意愿不斷增強
不同力量中心之間相互制衡 發展中國家力量不斷增強,新興經濟體實力提升,壯大了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力量??茖W技術的進步,極大地改變了國際關系和戰爭面貌
談判與對話成為解決沖突的主要手段  隨著國際協調機制的不斷完善和多邊主義的深入發展,國家間交流與合作的機制日趨成熟, 越來越傾向于選擇和平的方式解決國家間的沖突
考點二 挑戰與應對
1.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主要障礙
障礙因素 表現 影響(本質)
霸權 主義、 強權 政治 個別大國常常打著“自由”“民主”“人權”的幌子,侵犯別國主權,干涉別國內政 將本國利益凌駕于其他國家的合理利益之上,憑借本國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優勢,或利用國際舊秩序不合理的制度設計,對其他國家進行控制、干涉或者侵略,在損害他國利益的同時,造成世界的動蕩不安
貧富 懸殊 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全球發展的最突出問題是南北發展不平衡 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還在損害著發展中國家的利益。發展中國家比較普遍地存在貧窮和饑餓現象。落后、貧困、危機等揮之不去的陰影仍然與人類相伴隨
全球 性問 題更 加突出  局部動蕩頻繁發生,糧食安全、能源資源安全、網絡安全、貿易摩擦、恐怖主義等 世界和平面臨諸多難題和挑戰,世界人民爭取和維護世界持久和平的任務依然十分艱巨
2.國際關系民主化
內容 世界的命運必須由各國人民共同掌握,世界上的事情應該由各國政府和人民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共同商量著辦
本質 追求公平正義,要求各國主權平等,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國際關系民主化已經成為我們所處時代的本質要求之一。只有實現國際關系民主化,才能尊重國際社會多樣化的事實,保護和尊重各國在文化傳統、生活方式、社會制度和價值觀念上的差異性
作用 國際關系民主化是世界和平的重要保證
要求 國家不分大小、貧富,都是國際社會的平等一員。各國的事應由本國政府和人民決定,國際上的事應由各國政府和人民平等協商
措施 國際社會應該旗幟鮮明地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共同推動建立適應國際力量對比新變化的全球治理體系,更好保障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權益,更好維護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正當利益,共同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
3.解決和平與發展問題的途徑
為了推動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世界各國應該共同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核心的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第五課 中國的外交
考點一 中國外交政策的形成與發展
1.國際關系、國家利益、國家性質和外交政策的關系
(1)國家利益決定國際關系。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制定和推行對外政策的依據。
(2)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國家的外交政策。國家性質決定外交政策的性質,國家利益決定外交政策的內容。外交政策是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在國家對外關系上的反映。
(3)國家利益的變化導致主權國家外交政策的改變,從而使國際關系發生相應變化。同時,國際關系的變化會影響國家利益的實現。
2.全面把握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點
(1)基本立場:獨立自主。在國際事務中堅決捍衛國家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自主地決定自己對國際問題的態度和對策。
(2)宗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這一宗旨符合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時代的要求,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3)基本目標:維護我國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①從國內來說,維護我國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就是維護我們國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
②從國際來說,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這符合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
(4)基石、基本準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①內容: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構成一個有機整體。
②重要性:它成為國家間和平共處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條件,成為發展國際關系和解決國際爭端公認的基本準則。只有堅持這一原則,才能保證國際關系的正?;H新秩序,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促進世界發展。
3.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導意義
習近平外交思想為進入新時代的中國外交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同時也為探索解決當今世界各種復雜問題指明了方向。
考點二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1.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落實
(1)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國際和平事業、完善全球治理體系、構建全球公平正義的新秩序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2)就全球治理來講,我們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
(3)就推動經濟全球化而言,我們提出了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發展方向。
(4)就國與國關系來說,我們提出了堅持正確義利觀的外交理念,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
(5)就全球安全來看,我們提出了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
(6)在積極推進國際合作方面,我們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并付諸實踐,取得積極成效。
(7)一系列中國智慧、中國主張,反映中華民族協和萬邦的處世之道、天下大同的高遠理想,不斷充實著人類文明的思想寶庫。
2.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領域 目標 措施
政治上 堅持對話協商,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 要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堅決摒棄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
安全上 堅持共建共享,建設一個普遍安全的世界 要堅持以對話解決爭端、以協商化解分歧,統籌應對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
經濟上 堅持合作共贏,建設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 要同舟共濟,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文化上 堅持交流互鑒,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 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
生態上 堅持綠色低碳,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 要堅持環境友好,合作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3.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關鍵在行動
(1)加強自身建設: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以共建“一帶一路”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2)推動國際合作:支持多邊貿易體制,促進自由貿易區建設,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第六課 走進經濟全球化
考點一 認識經濟全球化
1.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表現
生產全球化 貿易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
含義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生產領域的國際分工與協作不斷深化、加強,世界各國的生產相互聯系、相互協作,各國的生產活動成為世界生產鏈條中的一個環節 隨著對外開放程度的提高和國際分工的深化,世界各國都被卷入國際市場交換之中,對國際貿易的依賴度不斷提高 伴隨著生產和貿易全球化,國際金融市場迅速擴張,形成了以國際金融中心為依托的全球性金融市場
表現 許多商品雖然品牌是某個國家的,但其生產則是由許多國家共同協作完成的 國際貿易的規模迅速擴大,參與交換的商品種類越來越多,除了商品,服務、資本、技術、勞務也進入了交易范圍并迅速發展 通過信息網絡運行的、全球統一的、不受時空限制的、國內外金融市場相互貫通的、無國界的全球性金融市場
聯系 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歷史大勢。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是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表現;三者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三者都需要依托跨國公司這一重要載體
2.影響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根本因素 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物質技術基礎 高科技的發展,特別是信息技術發展
根本動因 世界各國對本國、本民族利益的追求
體制基礎 市場經濟體制
主要載體 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的迅速擴張,起了推動作用
3.跨國公司
含義 是指以母國為基地,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設立分支機構或子公司,從事國際化生產、銷售和其他經營活動的國際大型企業
地位 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載體
目的 為了實現最大利益
領域 遍及全球生產、流通和消費等各個領域
影 響 積 極 影 響 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到處奔走,推動著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深入發展與國際分工的深化,把國際分工發展為跨國公司的內部分工,把國際貿易發展為跨國公司的內部貿易,形成了以公司內部分工和貿易為基礎的國際經濟體系,促進了全球資源配置的優化和全球的科技合作與進步
負 面 影 響 跨國公司的發展也會給世界經濟帶來負面影響,如不考慮母國或東道國的國家利益,實行跨國行業壟斷、破壞國際市場的公平競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落后產能和環境污染等
考點二 日益開放的世界經濟
1.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1)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對世界經濟既存在積極影響,也存在消極影響,但不管影響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每個國家都無法把經濟全球化拒之門外,既不能放松保護國家經濟安全的警惕,也不能拒絕融入國際社會。
(2)經濟全球化的大方向是正確的,同時也存在著發展失衡、不確定性和風險加劇等問題。這些是前進中的問題,需要正視并設法解決。
(3)發達國家具有經濟和科技上的優勢,掌握著推動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現代信息技術,主導著世界市場的發展,左右著國際經濟的“游戲規則”。因此,對發達國家是利大于弊,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則受益不多,甚至被邊緣化,在帶來一定機遇的同時,面臨著更大的挑戰,甚至危及經濟安全和國家主權。
2.如何讓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力
(1)要適應經濟全球化,引導好經濟全球化走向,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讓不同國家、不同階層、不同人群共享經濟全球化的好處。
(2)要建設創新型世界經濟,開辟增長源泉;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拓展發展空間;要建設聯動型世界經濟,凝聚互動合力;要建設包容型世界經濟,夯實共贏基礎。
(3)要完善全球治理。
3.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需要多元共治
對經濟全球化這把“雙刃劍”的作用要認真對待。正確的選擇應是充分利用一切機遇,合作應對一切挑戰,引導好經濟全球化走向,讓經濟全球化進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續。
(1)要努力讓經濟全球化更具包容性。建設包容型的世界經濟,才能逐步減少南北差距,貧富鴻溝。
(2)要努力讓經濟全球化更具可持續性。這要求各國都要努力倡導并建設開放型經濟,推動經濟全球化發展,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
(3)要努力讓經濟全球化更具普惠性。發達國家及新興經濟體應承擔更多義務,在多邊貿易體系中給予發展中國家更多幫助,加強國際援助交流合作,提高發展中國家的能力建設水平。
第七課 經濟全球化與中國
考點一 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
1.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的原因
(1)是適應經濟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2)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
(3)有利于促進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的措施
(1)在新時代,我國繼續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打開國門搞建設,更加主動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不斷壯大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
(2)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推動開放朝著優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轉變,著力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要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拓展對外貿易,推進貿易強國建設。
(3)要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放寬市場準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要創新對外投資方式,促進國際產能合作,加快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3.實行對外開放必須堅持的原則
(1)我國實行對外開放,必須始終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中國是人口眾多的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任何時候都不能依賴別人搞建設,必須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作為自己的出發點,這也是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奮斗基點。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閉關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自身發展的基礎上實行對外開放。
(2)獨立自主是指自己擁有處理本國事務(包括經濟事務)的權力,不受任何外來勢力的干涉。自力更生是指主要依靠本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利用本國資源發展本國經濟。這就是說,我國在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必須把立足點放在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從本國的實際出發,主要依靠本國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充分發揮自身的潛力和優勢來發展自己。鄧小平同志說:“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我們的立足點。”
4.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與對外開放的關系
(1)我國實行對外開放,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更好地把自力更生與對外開放結合起來,維護經濟主權和經濟安全,維護國家的根本利益。
(2)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是自主發展的根本基點。自主掌握經濟命脈,才能實現社會經濟獨立,才能在發展對外經濟關系中抵御各種經濟風險,維護國家的經濟安全。
(3)對外開放,利用國外的市場、資金、技術,可以促進經濟發展,增強自力更生能力。
考點二 做全球發展的貢獻者
1.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
我國緊緊抓住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積極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沖擊和挑戰,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贏得了良好的國際環境,促進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健全,推動了開放型經濟水平的提高,帶動了國內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提高了人民群眾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2.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貢獻者
(1)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始終敞開胸襟、擁抱世界,積極作出中國貢獻。
(2)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的生活得到極大改善,從短缺走向充裕、從貧困走向小康,數億貧困人口成功脫貧,占同期全球減貧人口總數的大多數。這本身就是對世界發展的巨大貢獻,也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有益啟示。
(3)中國的發展為世界各國的發展提供了機遇。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為世界各國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更充足的資本、更豐富的產品、更寶貴的合作機會,為全球經濟的穩定和增長提供了持續強大的推動力。中國同一大批國家的聯動發展,使全球經濟發展更加平衡。中國改革開放持續推進,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動力。
3.我國應對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措施
(1)推動經濟發展方式和對外貿易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使經濟發展更多依靠內需拉動,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驅動。
(2)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用高新技術提升傳統產業,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升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
(3)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
(4)在追求貿易平衡的基礎上合理控制進出口規模及增長速度,減少貿易摩擦。
(5)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規避貿易保護主義壁壘。
(6)堅持市場多元化戰略,鞏固傳統國際市場,積極開拓新興國際市場。
(7)堅持平等互利原則,通過平等的、富有誠意的對話和協商,積極推進自由貿易區建設,拓展我國對外經濟活動的空間,并積極解決國際貿易中存在的問題。
(8)學會用世界貿易組織原則和機制解決爭端,維護本國的經濟安全和合法的經濟利益。
第八課 主要的國際組織
考點一 國際組織概述
1.國際組織的分類及主要特點
劃分標準 類型 主要特點
成員的 性質  政府間國際組織 成員是主權國家或地區的政府
非政府間國際組織 成員主要是團體或個人
地理范圍 世界性國際組織 向全世界開放
區域性國際組織 成員限于某一特定的地域范圍
職能范圍 一般性國際組織 職能范圍廣泛,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
專門性國際組織 具有專業職能,主要開展科技、文化、教育、衛生等方面的專門技術性活動
2.政府間國際組織與非政府間國際組織作用的主要區別
(1)政府間國際組織的作用主要側重于促進主權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開展交流、協調、合作,調停和解決國際政治沖突和經濟糾紛,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
(2)非政府間國際組織的作用
①從事咨詢和信息活動,向國際社會提供有關特定專業領域的、技術的、法律的以及政治等方面的專門知識。
②對政府間國際組織的條約、承諾、計劃和項目的落實進行監督,促使各國政府遵守其在國際上作出的承諾。
③影響政府間國際組織的決策過程。
④在不同的利益沖突角色之間促成協調和妥協。
3.國際組織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 積極作用 局限性和消極作用
國際社會的重要成員 國際組織可以促進國際社會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開展交流、協調、合作,調停和解決國際政治沖突和經濟糾紛,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 國際組織參與國際事務受諸多因素制約,有其局限性。個別大國倚仗實力,力圖控制國際組織,使之成為其推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工具
4.中國參與國際組織活動
(1)我國廣泛參加各種國際組織,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終堅持平等互利的原則,從不屈服于任何外來壓力,也決不附加任何其他條件。
(2)我國廣泛參加各種國際組織,其目的和宗旨是維護國家的根本利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共同發展,致力于公正、合理、公平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建立。
(3)我國廣泛參加各種國際組織,致力于建立伙伴關系、合作關系以及友好關系等各種形式的關系,但決不是結盟關系,更不是軍事同盟關系。
考點二 具體的國際組織
1.《聯合國憲章》倡導的國際關系基本原則
主權 國家 權利方面 各會員國主權平等
義務方面 各會員國應履行憲章規定的義務
解決國際 爭端方式 各會員國應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各會員國必須避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不侵害別國的領土完整或政治獨立
主權國 家與聯 合國的 關系 各會員國對于聯合國依憲章規定而采取的行動,應盡力予以協助
聯合國不得干涉在本質上屬于任何國家內政的事務
2.歷史地、辯證地理解聯合國的作用
(1)堅持歷史的觀點
既要看到聯合國在其發展過程中曾經走過的彎路,也要立足于現實,肯定其在當今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時要著眼于未來,正確認識聯合國改革的必要性。
(2)堅持辯證的觀點
既要看到聯合國曾經取得過輝煌的業績和成就,又要看到其局限性和不足,對許多世界焦點問題的解決顯得軟弱無力,有待于更多地參與全球性事務并采取更有力的措施。
(3)明確在國際事務中應發揮聯合國的主導作用。聯合國的作用只能加強,不能削弱。
3.歐盟的宗旨
歐盟的宗旨是實現各成員國的共同目標:促進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確?;緝r值標準,加強國際合作。
4.歐盟與其他國家、中國的關系
(1)歐盟與其他國家:歐盟與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并力爭在重大國際問題和地區熱點問題上有所作為。
(2)歐盟與中國:1975年5月,中國與歐洲經濟共同體建立正式關系。中歐各具經濟優勢,互補性強。四十多年來,中歐關系發展迅速,歐盟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2003年,中歐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雙方政治互信不斷深化,經貿聯系日益密切,人員交流持續頻密。
5.東盟、非盟
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 非洲聯盟(非盟)
國際組織類型 政府間、區域性、一般性國際組織
成員國 10個 55個
作用 成為推進區域合作和一體化建設的重要平臺 非盟成立后,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與日俱增,成為引領非洲國家聯合自強、共謀發展的一面旗幟,其領導權威得到非洲國家和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
與中國的 關系   在“10+1”和“10+3”合作、東亞峰會、東盟地區論壇等區域機制框架下,中國與東盟保持了良好的溝通和合作。2003年,中國與東盟建立了戰略伙伴關系。2010年,中國—東盟自貿區全面建成,中國現已成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2013年10月,中國倡議與東盟攜手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中國重視發展與非盟的關系,中國與非盟在氣候變化、“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等重大國際問題以及非洲熱點問題上保持溝通協調。非盟在涉及中國核心和重大利益問題上積極支持中國。中國向非盟機構能力建設、有關維和行動和非盟總部會議中心、非洲疾控中心等項目建設提供援助
第九課 中國與國際組織
考點一 中國與聯合國
1.中國在聯合國的地位
(1)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是國際政治經濟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2)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在事關和平與安全的重大事務上享有否決權,是聯合國中有重要影響的國家之一。
2.中國在聯合國的作用和主張
作用 (1)中國本著自身肩負的重大國際責任,尊重聯合國的權威地位,維護《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積極參加各項工作,在人類和平與發展事業中發揮著建設性作用。 (2)中國堅持以多邊主義實現共同安全。 (3)中國堅持以互利合作實現共同繁榮。 (4)中國是聯合國改革的最早倡導者和有力支持者之一
主張 中國主張改革應有利于堅持《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更好地發揮聯合國的作用,維護會員國的共同利益;應增加發展中國家代表權和發言權,切實維護其利益
考點二 中國與新興國際組織
1.二十國集團
(1)特點:二十國集團成員涵蓋面廣、代表性強,其構成兼顧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以及不同地域的利益。
(2)討論的問題:二十國集團主要討論全球重大經濟金融熱點問題。
(3)中國與二十國集團的關系:中國是二十國集團的創始國,也是二十國集團中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二十國集團已成為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重要平臺。
2.金磚國家
(1)金磚精神:金磚五國秉持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金磚精神,推動各領域務實合作不斷深入,深化了團結互信,增進了五國人民福祉,拉緊了利益和情感紐帶,為世界經濟企穩復蘇并重回增長之路作出了突出貢獻。
(2)中國與金磚國家:在金磚國家中,中國的經濟體量最大,作用相對突出。中國一直努力推動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的形成和不斷發展,順應歷史大勢,把握發展機遇,為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發揮建設性作用。
(3)作用:金磚國家不是封閉的俱樂部。金磚國家已成為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加強團結合作、維護共同利益的重要平臺。
(4)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開啟金磚合作第二個“金色十年”的要求
①致力于推進經濟務實合作。
②致力于加強發展戰略對接。
③致力于推動國際秩序朝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
④致力于促進人文民間交流。
3.上海合作組織
(1)“上海精神”
①內容:“上海精神”即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 它不僅是“上海五國機制”的基礎,也是“上海合作組織”的靈魂。
②重大作用:“上海精神”順應了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潮流;符合各成員國共同的發展利益;反映了新型的國家關系;體現了先進的文明交流形態。
③“四觀”核心:上海合作組織探索走出了一條新型區域組織合作之路,創立了以“上海精神”為核心的新安全觀、新合作觀、新發展觀、新文明觀。
(2)合作領域:上合組織自成立之初就將打擊“三股勢力”(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勢力)、維護地區安全穩定視為重要的合作領域。
4.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1)性質: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英文縮寫為“AIIB”)是中國倡議成立的多邊金融合作機構。
(2)投資方向:亞投行致力于亞洲地區的基礎設施投資,為能源、電力、交通、通信、農業基建、供水、環衛、城建和物流等工程項目提供資金支持。
(3)運作原則和目標:亞投行運作原則是公開、透明、獨立、問責,目標是精簡、廉潔、綠色。
(4)作用:亞投行在現行國際經濟金融秩序下運行,同其他全球和區域多邊開發銀行的關系是相互補充而非相互替代。
- 1 -
- 8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卓资县| 吴忠市| 冕宁县| 恭城| 根河市| 禹州市| 饶河县| 亳州市| 安达市| 茂名市| 安乡县| 德清县| 鹤岗市| 南投市| 黔西县| 三门峡市| 汝阳县| 青河县| 鹤壁市| 庄浪县| 荔波县| 五常市| 永定县| 华宁县| 尚义县| 盘锦市| 临江市| 北票市| 太和县| 磐安县| 三河市| 河东区| 调兵山市| 大丰市| 壶关县| 渭南市| 唐山市| 海林市| 鄱阳县| 泾川县| 夏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