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統編版必修二 經濟與社會 必備知識清單第一課 我國基本經濟制度1.1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一、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前提物質資料生產物質資料生產離不開人的勞動和生產資料。1、勞動物質財富的源泉,也是價值的唯一源泉(人的勞動)。2、生產資料是創造物 質財富和價值的條件(生產資料)。二、我國基本的經濟制度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 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①地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②意義: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為科學指引,在堅持基本經濟制度的基礎上,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三、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1、地位:以公有制為主體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會主義經濟物質制度的基礎。2、內容:公有制經濟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3、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①為國家建議、國防安全、人民生活改善作出了突出貢獻,是社會主義經濟物質制度的基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輝煌成就,離不開公有制經濟。②以公有制為主體是促進生產力發展的根本要求。生產資料公有制適應社會化大生產要求,是社會主義國家對社會生產和經濟發展進行宏現調控的根本制度基礎,有利于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③以公有制為主體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生產決定分配,不同的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不同的分配制度。生產資料公有制決定了社會主文國家必領采取按勞分配制度,體現了人們在生產資料占有上的平等關系,能防止兩極分化,有利于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實現共網富裕。4、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1)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會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這是就全國新言,有的地方、有的產業可以有所差則。(2)公有資產占優勢,要有量的優勢,更要有質的提高。(3)國有經濟起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①對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必須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領域,可以通過資產重組和結構調整,以加強重點,提高國有資產的整體質量。②國有企業是國有經濟最主要的實現形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推進國家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5、在我國現階段的非公有制經濟(1)含義非公有制經濟包括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非公有制成分。①個體經濟含義:是指由勞動者個人或家庭占有生產資料,從事個體勞動和經營的經濟。②私營經濟含義:是指以生產資料私有和宿傭勞動為基礎的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私人成分。③外資經濟含義:是指外國投資者根據我國法律法規在我國境內設立的獨資企業以及中外共同設立企業的外商投資部分。港澳臺地區在內地(大陸)的投資參照外資。(2)地位: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 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3)作用:改革開放以來,非公有制經濟不斷發展壯大,成為穩定經濟增長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創業就業的主要領域、技術創新的重要主體、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政府職能轉變、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國際市場開拓等發揮了重要作用。6、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的關系:(1)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的,而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共同發展,統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之中。(2)現階段,我們不能實行單一公有制,更不能搞私有化。(3)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有利于形成各種所有制之間的市場競爭關系,調動不同經濟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效利用各方面的資源,取長補短,激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活力,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1.2 堅持“兩個不動搖”一、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一)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1、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必須發展壯大國有經濟。要求(1)發展壯大國有經濟,要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為標準,以提高國有資本效率、增強國有企業活力為中心,全面推進依法治企,加強和改進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2)發展展壯大國有經濟、要服務于國家戰略目標,把國有資本更多投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重點提供公共服務、發展重要前瞻性戰略性產業、保護生態環境、支持科技進歩、保障國家安全。(3)發展壯大國有經濟,要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混合所有制經濟通常采用的是股份制形式。2、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必須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要求:(1)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要鞏固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和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2)要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集體經濟運行機制。3、 堅持基本經濟制度不動搖,必須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前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非公有制經濟是在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和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的前提下,在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鼓勵和支持下發展起來的,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二 ) 如何 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1 ) 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要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和依法監管;要貫徹落實包括市場準入、企業融資等在內的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形成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和社會氛圍。(2)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要支持和幫助非公有制企業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完善管理體制機制,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和研發能力,從而不斷提高企業的效率和市場競爭力。(3)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要推動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做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非公有制經濟人士要堅持愛國敬業,堅持守法經營、誠信經營,堅持回報社會、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樹立企業的良好社會形象。第二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1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一、市場調節1、為什么社會必須對資源進行合理配置?(1)人類的需要是多種多樣、不斷發展變化的,而在一定時期和范圍內,社會能夠加以利用的資源又是相對有限的。(2)在資源總量一定的前提下,用于生產某種產品的資源增加,用于生產其他產品的資源就會減少。(3)為了更好滿足人類的多方面需要,社會必須對資源進行合理配置,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投入生產盡可能多的產品、獲得盡可能大的效益。2、計劃和市場是配置資源的兩種基本手段。(1)計劃經濟體制:計劃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改革開放以前)(2)市場經濟體制: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改革開放以后)3.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1)在市場經濟中,生產什么、如何生產、產品如何分配,主要通過價格、供求、競爭等機制來調節。(2)市場機制就像一只“看不見的手”,引導和調節著資源在全社會的配置。4、市場機制的優點:在的經濟生活中,市場價格及其波動,能夠反映供求狀況及其變化,市場供求的變化也會影響市場價格。市場競爭能夠引導資源流向效率高的領城和企業,推動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進步,實現優勝劣汰。二、市場體系1、 市場體系形成:(1)在我們的生活中,既有每天都要打交道的商品和服務市場,又有各種各樣的生產要素市場,如勞動力市場、土地市場、金融市場等。(2)每類市場都是由交易雙方、交易對象、交易價格等基本要紫組成的。 這些市場相互作用,形成有機聯系的市場體系。2、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的意義:(1) 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2) 要加快形成企業自主經菅、公平竟爭,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現代市場體系,提高資源配置資源效率和公平性。3、建設現代市場體系要建立的原則(1)建設現代市場體系要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2)良好的市場運行需要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來維護。①要實行統 一的市場準入制度;要實行行統一的市場監管,反對地方保護,反対壟斷和不正當競爭。②要建立健全社會征信體系,褒揚誠信,懲戒失信;要健全優勝劣,市場化退出機制,從而實現市場準入暢通、市場開放有序、市場競爭充分、市場秩序規范。(3)建設現代市場體系要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凡是能由市場形成價格的都交給市場,政府不進行不當干預。政府定價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業、公益性服務、網絡型自然壟斷環節等方面。政府定價要提高透明度,接受社會監督。4、市場調節的缺陷(1)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①國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給不能由市場來調節,②槍支、彈藥、爆炸物等特殊物品的制造和流通也不能由市場來調節,③教育、醫療等與民生息息相關的重要服務不能完全由市場來調節,否則就不能保障國家安全、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人民生活,嚴重影響社會安定(2)市場調節有局限性,它存在著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等弊病。在市場經濟中,為了自身不正當利益和眼前利益,生產經營者可能會損害社會的公共利益和長遠利益,甚至可能會損害國家利益。由于生產經營者不可能完全和及時掌握市場上所有的信息,因而其決策必然帶有一定的盲目性。由于從價格形成、價格信號傳遞到生產的調整有一定的時間差,市場調節往往具有滯后性。(3)總之,單靠市場調節,會影響資源配置效率,導致資源浪費;會導致經濟運行大起大落,社會經濟不穩定;會產生不正當競爭、壟斷,損害社會公平;會導致收入差距拉大。2.2 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特征1、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一個重要特征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3、根本目標:促進全體人民實現共同富裕4、內在要求: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二、我國政府的經濟職能和作用主要包括內容1、通過制定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和規劃,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2、通過實施宏觀經濟政策,保持宏觀經濟穩定;3、通過實施產業政策,促進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增強國民經濟競爭力;4、通過實施區域政策和環境政策,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5、通過加強市場監管,規范市場秩序,保障公平競爭,彌補市場缺陷6、 通過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三、政府的經濟職能之一(科學的宏觀調控),科學的宏觀調控的目標、意義和常用的手段1、宏觀調控含義:指國家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對經濟總量進行調節和控制,2、宏現調控的主要目標是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 支平衡。3、為什么要進行科學的宏觀調控?科學的宏觀調控是政府的主要經濟職能之一。宏觀調控可以彌補市場調節具有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不足。4、宏觀調控最常用的經濟手段: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1)國家通過財政收人與支出政策,通進公開市場業務、存款準備金、中央銀行貸款等貨幣政策工具,調節社會總需求,實現國民經濟平穩運行。(2)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按照政策力度的不同,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在不同的經濟形勢下,政府可選擇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不同組合,實現宏觀調控目標。四、經濟運行中政府和市場的關系1、通過持續推進簡政放權、創新監管、高效服務改革,重塑政府和市場的關系2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綜合探究一一、遵循市場在配置資源中起決定性作用這一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1、市場:(1)加快完善要素的市場化配置,(2)加快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3)加快完善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推動資源配置依據市場規則、市場價格、市場競爭達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的目標。2、政府:(1)要堅決破除制約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體制機制弊端;(2)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調整優化政府機構職能,合理配置宏觀管理部門職能;(3)深入推進簡政放權完善市場監管和執法體制;(4)改革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管理體制;(5)完善公共服務管理體制,全面提高政府效能,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二、企業活力是企業的創新和競爭力之源1、企業內部:要合理分配收入,建立良好的激勵機制:建立和健全權責清晰、分工明確、有 效溝通、反應及時、管理科學的管理體制機制,要培育有利于激發和保持活力的企業文化。2、企業外部:必須具備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秩序還要通過降低企業的稅費負擔,增強企業的創新活力和投資積極性。3、誠信意義及措施(1)誠信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礎。(2)要切實加強社會誠信建設,建立健全社會征信體系, 褒揚誠信,懲戒失信,在全社會形成守信光榮、失 信可恥的氛圍。三、科學的宏觀調控①目標:主要是促進經濟增長,保持物價穩定、增加就業、實現國家收支平衡。這些目標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經濟繁榮時經濟增長速度較快,就業率提高但可能伴隨較高的通貨膨脹率;經濟不景氣時,雖然物價穩定,但經濟增長率可能會下降,失業率會上升。②實施科學、適度的宏觀調控意義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發揮國家發展規切的戰略導向作用,健全財政、貨幣產業,區域等經濟政策協調機制,增強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協同性。第二單元 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第3課 我國的經濟發展一、堅持新發展理念(一)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1、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含義就是把實現人民幸福作為發展的目的和歸宿,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1)發展為了人民,就是要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2)發展依靠人民,就是要把人民作為發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不斷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3)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使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逐步實現共同富裕。2、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意義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反映了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的內在要求,彰顯了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確立了新發展理念必須始終堅持的基本原則。(二)貫徹新發展理念1、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的意義:(1)理念是行動的先導,一定 的發展實踐是由- -定的發展理念來引領的。(2)新時代需要新發展理念。要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2、新發展理念“新”的體現(1) 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原因:發展動力決定發展速度、效能、可持續性,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堅持創新發展,要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求: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2) 協調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原因:協調發展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是發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統一。要求:堅持協調發展,要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不斷增強發展的整體性。(3) 綠色發展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原因:綠色發展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要求:堅持綠色發展,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4) 開放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原因: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要求:堅持開放發展,要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人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5) 共享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原因: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共享發展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要求:堅持共享發展,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堅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漸進共享,使全體人民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3、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的關系(1)新發展理念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主要內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是具有內在聯系的集合體,要統- -貫徹,不能顧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2)要增強貫徹落實的全面性、系統性,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3.2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一、國家強經濟體系必須強(一)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含義、主要內容、意義1、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含義、主要內容、相互關系含義:現代化經濟體系,是由社會經濟活動各個環節、各個層面、各個領域的相互關系和內在聯系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主要內容:(1)它包括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統-開放、 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2)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3)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4)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5)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經濟體制。2、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意義(1)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經濟增長動力的迫切要求。(2)只有形成符合中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經濟體系,才能更好順應現代化發展潮流,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為其他領城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為實現人民對類好生活的向往打下堅實而強大的物質基礎。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如何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1、必須建設好現代化經濟體系必要性: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建設好現代化經濟體系。2、(如何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1)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要求:實現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使科技創新在實體經濟發展中的貢獻份額不斷提高,現代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不斷增強,人力資源支撐實體經濟發展的作用不斷優化。(2)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必須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營造腳踏實地、勤勞創業、實業致富的發展環境和社會氛圍。(3)建設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要求:實現區域良性互動、城鄉融合發展、陸海統籌整體優化,培育和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加強區域優勢互補,塑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4)實施鄉村振興戰咯原因: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要求: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5)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要求: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加快發展,強化舉措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發揮優勢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創新引領率先實現東部地區優化發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6)建沒多元平衡、安仝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發展更高層次幵放經濟,推幼開放朝著優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特変。(7)著力發展開放型經濟,提高現代化經濟休系的國際競爭力。要求:要更好利用全球資源和市場,繼續積極推進“一帯一路”框架下的國國際交流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共同推劫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第四課 我國個人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一、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1、現階段分配制度:我國現階段必須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個人收入分配方式決定因素: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分配方式。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這就決定了我國現階段必須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3、按勞分配的含義: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分配原則,是由生產資料公有制決定的。它的基本內容和要求是:有勞動能力的社會成員必須參加勞動;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勞動者提供的勞動(包括勞動數量和質量)為尺度對個人進行分配,多勞多得、少勞少得。4、實行按勞分配重要意義(1)勞動者的個人收人與其付出的勞動數量和質量直接聯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勵勞動者努力學習科學技木、提高勞動技能,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2)實行按勞分配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等分配的社會地位。5、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按勞分配和要素參與收入分配(1)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除了公有制范圍內的按勞分配,與多種所有制經濟相適應,還存在多種分配方式,讓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等要素參與收入分配。意義:這有利于讓一切要素的活力競相進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動資源優化配置,促進經濟發展。(2)我國現階段的個人收入分配制度,使我國居民收入來源多樣化。從個人獲取收人的途徑看,居民收入主要包括勞動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勞動性收入,是指通過勞動所獲得的收人,包括工資、獎金、津貼等。財產性收入,是指通過自己所擁有的各類財產獲得的收人,包括銀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注意:居民收入除勞動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還包括經營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比生產經營活動所獲得的收入。轉移性收入指國家、單位、社會團體對住戶的住戶之間的經常性收入轉移,包括養老金、社會救濟和補助、政策性生產補貼。6、要弘揚勞動精神意義:(1)勞動是財富的源泉,我們獲取的任何收入歸根結底都來自勞動創造。(2)要弘揚勞動精神,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3)要鼓勵全體勞動者通過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致富。7、完善個人收入分配原因及措施原因: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為此,必須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理順國家、企業和個人三者的收入分配關系。措施:(1)完善個人收入分配,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堅持按勞分配原則,完善按要素分配的體制機制,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在再分配方面,要完善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2) 完善個人收入分配,要堅持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提高。(3)完善個人收入分配,要規范收入分配秩序,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增加低收人者收人,調節過高收人,取締非法收入。(4)完善個人收入分配,必須堅持消除貧因。①消除貧困的原因:貧困是經濟發展過程中難以避免的社會現象,是全世界面臨的共同難題。消除貧困是保障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體現。②措施: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把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做到脫真貧、真脫貧。第二節:我國的社會保障一、社會保障的含義P50國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會承擔主要責任的社會保障。(主體:國家,方式:依法 主要責任:政府和社會承擔 )二、社會保障制度的形式和內容(社會保險 社會救助 社會福利 社會優撫)1、社會保險(對象:公民 地位:核心地位內容: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方式: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2、社會救助(地位:是歷史最悠久的社會保障形式,內容:保障最低的生活水平,方式:政府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對象:無法維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3、社會福利(地位:最高層次的保障,內容:社會化服務、實物供給、福利津貼方式:政府實施 對象:全體社會成員)4、社會優撫(地位:特殊的社會保障,內容:物質照顧生活安置精神撫慰的褒揚性補償性、優待性、綜合性特殊社會保障,方式:政府實施 ,對象:現軍人、復員退伍、軍人軍烈屬)三、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意義1、社會保障制度是市場經濟社會的“減震器”。 通過防范化解社會成員的生存危機,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權利,能夠有效維護社會生活秩序的穩定2、社會保障制度是通過國民經濟再分配,能調節不同群體之間的利益關系,化解社會矛盾和沖突,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3、社會保障制度通過分擔與責任共享,充分發揮社會互助的功能推動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四、如何不斷完備的我國社會保障體系?1、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公平對待每個公民并確保其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障權益。(1)要建立起覆蓋全民城鄉統籌的社會保障體系形成沒有漏洞的“安全網”。(2)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更多地維護好弱勢群體的利益,縮小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和諧發展。2、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要堅持社會公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只有建立起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保障適度的社才能使社會保障持續發展。3、社會保障體系要做到權責清晰。(1)享受社會保障是社會成員的一項法定權利,也是現代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2)社會保障資金的籌集涉及政府、企業、個人和其他單位的經濟利益,需要各方合理分擔責任。(3)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必須明確各方的權利與責任,嚴格依法監管綜合探究二一、弘揚勞動精神與投身創新就業1、勞模精神的含義: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精神。2、 在全社會弘揚勞動精神(1)勞動最光榮。中華民族是勤于勞動、善于創造的民族。正是因為勞動創造,我們擁有了歷史的輝煌;也正是因為勞動創造我們擁有了今天的成就。(2) 勞動模范是勞動群眾的杰出代表,是最美的勞動者。3、態度和做法:在前進道路上我們要始終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匯聚強大正能量。廣大勞動群眾要立足本職崗位誠實勞動。無論從事什么勞動,都要干一行、愛一行。4、創業者應具備哪些素質(1)最重要的能力是持續創新能力(2)具備較強的風險承擔能力(3)具備卓越的判斷能力和決策能力(4)卓越的組織指揮和協調能力5、如何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1)對創業者的要求:必須遵守法律法規,遵守、商 業道德,誠實守信,接受政府和社會公眾的監督,承擔社會責任。(2)對企業的要求:既要追求經營利潤,又要堅持原則;既要追求經濟效益,又要承擔社會責任;既要實現自身發展,要堅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二、樹立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觀總體要求:(1)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2)創建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和綠色社區。對消費者的要求:要做理智的消費者,踐行正確的消費原則(1)即堅持量入為出,適度消費(2)避免盲從,理智消費(3)保護環境,綠色消費(4)勤儉節約,艱苦奮斗三、推動實現精準脫貧和共同富裕1、必要性:(1)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 ..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2)打贏脫貧攻堅戰,是促進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實現共同富裕的 重大舉措是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標志。2、要求(1)既強化政府的責任,又鼓勵社會各界的參與;(2)要鼓勵先富幫后富,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相互補充與協作的大扶貧格局。(3)實現共同富裕的根本措施:歸根結底要大力發展生產力, 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建設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分配體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