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8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與發展》教學設計“九河民謠”歌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學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設計思路 本課以天津學子為授課對象,改革開放后中國的變化為主題,結合天津“泰達精神”及改革開放以來天津的發展展開設計。深挖并充分結合天津鄉土資源,從天津人民的視角見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與發展。一方面,引導學生身臨其境,感悟家鄉歷史,并透過天津看中國;另一方面,通過引導學生分析史料,幫助學生增強時空觀念,提高學生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的能力,激發學生家國情懷。內容主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后,天津緊跟改革開放的時代步伐,在農業、工業和外貿等領域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逐漸形成“開放、開拓、求實、求新”的“泰達精神”,在它的指導下,天津人民經過不斷努力,讓天津在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層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泰達精神”也成為了改革開放“開拓創新、勇于擔當、開放包容、兼容并蓄”精神結合天津實際情況的最好體現。教學背景分析課題及教學內容分析本節教學內容出自《中外歷史綱要》(上)第十單元《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主要講授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中央在進行全面的撥亂反正的同時進行了農村、城市經濟體制改革與對外開放,通過中共十二大以來思想上的擘畫,最終確定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總目標。20世紀80年代提出“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促使港澳回歸,促進兩岸關系進一步向好發展。本課位于本單元開篇部分,引出本單元內容,即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的重大成就。聯系緊密且自然,有利于幫助學生理清歷史脈絡。第一子目偉大的歷史轉折,主要結合邢燕子、王永臣等天津籍歷史人物的案例,全面撥亂反正期間天津的史料,講解十一屆三中全會與全面撥亂反正歷程。第二子目改革開放進程,以天津海河為軸線,首先講述海河上游靜海大邱莊的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其次講述了中游山海關汽水廠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最后再講到入海口對外開放的整體歷程。結合海河沿岸發展中的時間節點,繪制出時間軸,講述黨中央的思想擘畫歷程。第三子目“一國兩制”與祖國統一大業,講述“一國兩制”構想的提出,并將港澳臺與天津合作發展經濟的案例融入其中,進而講到港澳臺與內地的協作發展。根據教材,并將天津“泰達精神”產生、發展、成熟歷程作為引導,我將本課整合成以下三個子目:1.求真求實尋道路2.開放包容闖道路3.開拓求新建道路學生情況分析本課的授課對象為天津市高一學生,本課內容在義務教育階段部編版八年級下冊的第三、四單元已有所涉及,高一學生對十一屆三中全會、撥亂反正、農村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外開放歷程、黨中央的思想擘畫歷程、“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港澳回歸、兩岸關系發展等內容已有基本的了解。課前學生通過學案進行預習,對本課引入的天津鄉土資源,例如:邢燕子與王永臣的故事、靜海大邱莊、山海關汽水、天津濱海新區、天津港、天津泰達、天津積極與港澳合作往來等有了基本的認知。除此之外,教師以“泰達精神”作引入和線索,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開辟和發展進程中天津取得的成就,如:大邱莊、山海關汽水廠、天津濱海新區在改革開放中取得的成就作為實際案例,引發學生對家鄉情感的共鳴,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適當取舍,以小見大,幫助學生深入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開辟與發展的全過程。教學目標通過本課的教學,幫助學生了解真理標準問題討論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歷史意義,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各個領域取得的成就、綜合國力及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升,“一國兩制”對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重大意義等知識。利用課本、學案、多媒體等教學工具,引用具有地方特色的史料,輔以情景設置法、討論法在內的多種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提高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的能力,培養學生時空觀念。最終激發學生愛國愛家的家國情懷以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偉大的歷史轉折,天津改革開放的歷程,黨中央的思想擘畫歷程,和平統一與“一國兩制”。教學難點南方談話的歷史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意義。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一)教學資源 課本、學案、多媒體。(二)教學方法 教法: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設置情景進行教學;進行啟發式教學;通過討論法、比較法進行教學。學法:與教法相對應的,學生通過情境體驗,加之圖文史料具有直觀性的特點,能從多角度了解歷史現象,指導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過程中學習歷史探究方法,解決歷史疑問,提升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板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三則材料導入材料一: 材料二:天津開發區很好嘛,已經創出了牌子,投資環境有所改善,外國人到這里投資就比較放心哩!——《鄧小平語錄》材料三: 教師提問:請各位同學觀察左側這副書法做品,它 的內容是什么呢?教師講授:接下來我們看一下這段材料,這是改革 開放之初,鄧小平在視察天津新港和剛剛建成的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看著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時發出的感慨。我們再看一下這張海報,這是2021年,濱海新區為慶祝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37周年所制作的慶祝海報,上面寫著“開放、開拓、求實、求新”,這就是“泰達精神”。請同學們思考,自改革開放以來,天津的發展總趨勢是什么呢?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帶著這個疑問,一起以改革開放期間天津的實際案例為切入,并通過天津改革開放的進程,感悟天津發展總趨勢,感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與發展! 學生回答教師提問:是由鄧小平同志所寫的“開發區大有希望”。 通過對鄧小平同志書法作品、《鄧小平語錄》內容和天津泰達精神海報三則材料導入,提出疑問,引導學生對“改革開放以來,天津的發展總趨勢”這一問題進行思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一、求真求實尋道路 過渡:1976年10月6日,以江青為首的“四人幫” 反革命集團被粉碎,十年“文革”就此結束。正當中國發展迎來重大轉機之時,1977年2月7日,《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題為《學好文件抓住綱》的文章,其內容表述如下:凡是毛主席做出地決策,我們都堅決擁護;凡是毛主席做出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這就是“兩個凡是”的思想。這篇文章的發表,嚴重違背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基本原則,更表明,此時黨內思想固化嚴重,對黨員開展一場思想大解放的必要性日益凸顯,中國共產黨求真求實尋找新道路的歷程即將展開。教師講授:我們來看一下這張圖,有沒有同學知道,圖中的女孩是誰?沒錯,她就是“最美奮斗者”邢燕子。1958年,中學剛畢業的她沒有選擇回到天津市區工作,而是回到老家——偏僻貧窮的寶坻縣司家莊村務農。她帶領婦女組成“邢燕子突擊隊”,開墾出560畝荒地,讓村里多收獲了幾萬斤糧食。空閑時間,她和隊友捕魚、編蘆葦,三個月時間為村里創造了3000多元的副業收入。1978年12月18日,37歲的她走進人民大會堂,參與了一場在新中國歷史上具有轉折性意義的大會。多年過去了,如今的燕子大姐在回憶起那段經歷時依然感慨到:“這場會議是我記憶里最深也是最難忘的一件事。”教師提問1:請同學們看書告訴老師,是什么會議,讓燕子大姐如此難忘呢?教師提問2:接下來,請大家閱讀課本,總結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教師提問3:通過這些內容我們不難看出,這場會議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接下來,請同學們根據鄧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講話的部分內容,結合課本,試概括并總結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歷史意義。材料四:要搞四個現代化,把社會主義經濟全面的轉移到大生產的技術基礎上來......現在我們的經濟管理工作,機構臃腫,層次重疊,手續繁雜,效率極低......如果現在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鄧小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教師講授:我們從這段史料中的“如果現在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可以看出,這次講話,是解放思想,開辟新時期新道路的宣言書,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也由此成為了黨和國家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即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在上一課中我們學到,文化大革命期間:許多地方出現造反派組織的打砸搶事件,學校停課,工廠停工,黨政機關受到沖擊,大批領導干部和知識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社會和生產秩序陷入混亂。古人云:“亡羊補牢,為時不晚。”“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如今我們已經看到了“羊圈”上的窟窿,認清了曾經犯下的錯誤,如何“補牢”,如何處理歷史包袱成為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改革開放以前最棘手的一件事。我們來看一下這段視頻。視頻中,鄧小平同志通過為劉少奇同志平反提出了“實事求是,有錯必究”的原則,根據這一原則,針對歷史包袱的撥亂反正全面展開。教師提問4:請同學們閱讀課本并告訴老師,實事求是的撥亂反正有哪些內容?教師講授:在“兩個凡是”的錯誤思想遭到否認后,許多人開始思考:究竟應該用什么樣的態度對待毛澤東思想?判定歷史實踐的是非標準到底是什么?1986年6月召開的十一屆六中全會給出了我們答案。圖中是1981年6月《天津日報》發表的一篇題為《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問題的決議》。全會通過的《決議》首先肯定了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和指導作用,并總結了新中國成立32年來的歷史,對統一全黨思想,開啟改革開放新征程打下重要的思想基礎。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民主法制遭到嚴重破壞,憲法的內容具有時代滯后性。以天津為例,文化大革命期間,多所法院、檢察院被取消,就連身為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法官的王永臣也被扣上了右派的帽子,下放到工廠做工。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和國家以“實事求是,有錯必究”為原則,將平反工作提上日程。據統計,在文革期間,天津全市判處的3077件反革命階級報復案中,維持原判的僅有400件,其他大多數被平反。平反工作于1987年基本完成。 由此可見,完善民主法制十分重要。1982年底,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增加了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規定,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進入新階段。 學生回答1:十一屆三中全會學生回答2:①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口號,做出把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②確立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③恢復黨的民主集中制。④審查解決了歷史上遺留的一批重大問題和一些重要領導人的是非功過問題。學生回答3: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學生回答4:十一屆六中全會的召開、平反冤假錯案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修訂。 通過引入有關天津的史料,引起學生共鳴,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了解“偉大的歷史轉折”的含義,達到培養學生史料實證能力、愛國意識和家國情懷的目的。二、開放包容闖道路 1. 過渡:我們看一下這張圖,九河之水從上游涓涓流淌而來,最終在三岔河口匯聚,形成浩浩蕩蕩的母親河——海河。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同時為海河沿岸帶來了新的希望。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看一下這個視頻,欣賞一下海河的大美風光! “滔滔不絕海河水,生生不息人世間”,從九河之源到“河海之門”,從改革開放初啟到中共百年華誕,它流淌流四十余年,早已成為了天津改革開放的見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正如海河水奔流向海,不斷發展向前。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乘坐歷史的郵輪,以海河為時代見證,看天津如何開放包容闖道路。教師講授:1978年11月24日,安徽鳳陽小崗村18位農民簽下“生死狀”,將村內土地分開承包,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之先河,農村改革的序幕就此拉開。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得到推廣,位于海河上游的靜海大邱莊,就是代表之一。同學們看一下這張圖,這是上世紀70年代的大邱莊,當時的大邱莊,地勢低洼、土地鹽堿、旱澇災害頻發,加之農民生產積極性差,使這里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窮村”,甚至有民諺道“寧吃三年糠,有女不嫁大邱莊”。在當地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大邱莊抓住改革時機,到1992年,這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業產量提高,百姓安居樂業,“天下第一莊”“華夏第一村”的美譽由此產生。大邱莊的改革是天津市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寫照。我們看一下這張《天津市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前后對比表》,從1978年到1983年,天津市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從153元增長到412元,增長1.69倍,年增長21.9%。由此可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在天津取得重大成就。順流而下,從農村來到城市,一覽改革為這里帶來的變化。我們看一下這張圖,相信大家對它都不陌生,沒錯,這就是陪我們一代代海河兒女度過酷暑的山海關汽水。但在改革開放前,和大多數國企一樣,生產力低下,管理滯后,成為了山海關汽水發展的最大阻力。改革開放后,山海關汽水廠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它打開大門,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生產技術,并同美國可口可樂公司展開合作,不斷創新,不斷發展壯大。山海關汽水廠的新生是城市改革的縮影。大家看一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前后對比表》,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天津市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總資產從1978年的155億增長到2004年的5653億,增長36.4倍;而國家所有者權益也從1993年的22億增長到2004年的1976億,增長8.9倍。這組數據充分顯示了,天津的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取得顯著成效。而山海關汽水的新生也啟示著我們,童年,它并不僅是我們的回憶,更是將“泰達精神”由理論變成現實的一大步,成為了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見證!在農村、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如火如荼的建設之時,開放也在大踏步向前邁進。讓我們繼續把船駛入海河入海口,共看對外開放以來天津取得的成績。1980年,四個經濟特區成立,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開端。1984年,國家又設立了包括天津在內的14個沿海開放城市,對外開放格局逐漸形成。同年,天津新港和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相繼開始建設。天津港也由此發展為全國最大的人工港,成為聯通中外的交通樞紐。而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從改革開放起,就不斷吸引外資,截至今天,已有3300多家外商企業在天津落戶,總投資額超過150億美元,綜合實力在全國57個國家級開發區中排名第一!到了1994年,天津市決定在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港保稅區的基礎上設立濱海新區。自此,天津人民“求實、求新”,將“開放、開拓”進一步落到實處,推動天津的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教師提問1:“東達滄海,西引太行,南通江淮,北拱神京”。海河是軸,我們以小見大,回顧了改革開放期間天津在實踐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為何會取得這些重大成就呢?那就是黨中央的思想擘畫。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學習一下黨中央是如何保持如海河浪潮波濤滾滾般的氣勢,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助力我國改革開放,在探索中創新,在創新中探索!教師講授:在這里老師有一個疑問,為什么說“南方談話”為中共十四大做出了思想理論準備呢?我們看一下這張漫畫,“不管黑貓白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這就是著名的“白貓黑貓論”。教師提問2:這里的白貓黑貓分別指什么呢?讓我們帶著問題,結合初中所學知識,一起來回憶一下南方談話的背景。教師講授:這兩件事,使原有的兩極格局發生傾斜,社會主義國家如何發展成為新問題。面對嚴峻的國際形勢,黨內也展開了一場關于姓“資”還是姓“社”的大討論。為消除全國人民的疑慮,1992年,鄧小平前往深圳、珠海等地進行視察,并發表重要講話。我們看鄧小平同志說的這樣一段話,仔細思考后我們發現,鄧小平同志所言即是,無論是計劃經濟還是市場經濟,都是資源的配置手段。資本主義可以有計劃經濟,社會主義也可以用市場經濟。只要能發展生產力,都可以去實踐。說到這里,老師剛剛提出的那個小疑問也就有了答案,白貓黑貓指的是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而捉到老鼠指的是生產力的發展。進而,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被首次提出。在不久后的中共十四大上,黨中央正式將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定為我國發展的總目標。南方談話成為了又一個轉折點,即為中共十四大上的召開做出了重要的思想理論準備。教師提問3:接下來請同學繼續總結一下。【學生回答】同年,中共十四大上,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總目標是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000年,中共十五屆五中全會召開,提出了“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開放戰略。教師講授:時光飛逝,正如海河之水奔流東去,轉眼間我們進入了21世紀,改革開放向著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穩步推進。左側圖中反應的是2001年12月中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的簽字儀式,這標志著中國更深層次的參與到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參與到國際規則的制定之中。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為天津發展帶來了更多機遇。2006年,天津濱海新區升格為“國家級新區”,其發展前景一片光明。2015年,天津自貿區正式掛牌成立,它輻射三北地區,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是北方最重要的對外開放平臺。同年,在天津市委發表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中對天津有了全新的定位——“改革開放先行區”,這充分激發了天津的潛能,天津改革開放駛入快速路!到今天,津濱雙城協作發展,吸引大量外資,已將天津打造成了一座同時擁有港口、機場、自貿區、保稅區的繁華雙核心城市。天津是改革開放中中國的縮影,同時它為國家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大家看一下這張圖:這是1978年改革開放之初全球國民生產總值(GDP)排名,中國十分靠后。而到了2018年,改革開放40年,中國GDP已躍升世界第二,趕超日本,直追美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們再來看一下這兩個可愛的小家伙,這就是即將到來的北京冬奧會的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得力于改革開放的重大成就,再過不到100天,北京這座“雙奧之城”將再次張開雙臂,擁抱世界。 學生回答1:1982年,中共十二大召開,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重大命題。1987年,中共十三大召開,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并確立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為中共十四大的召開作出重要的思想理論準備。學生回答2:上個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際社會形勢有了新變化,那就是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學生回答3:同年,中共十四大上,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總目標是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000年,中共十五屆五中全會召開,提出了“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開放戰略。 本子目最大的亮點在于,巧妙的以天津海河為導入,將其與天津改革開放進程相結合,把改革開放、思想擘畫很好的串聯在了一起。在講清改革開放過程的同時,將其與天津改革開放史實完美結合,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三、開拓求新建道路 1. 教師提問1:接下來請同學們跟老師看一下這兩張圖,從這兩張圖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呢? 教師講授:香港澳門問題可謂是中國近代以來兩個重大的歷史遺留問題。如今,我們以開放求新的精神尋找到中國發展的新道路,并闖過一個又一個難關,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框架,時機終于成熟,在這樣的框架下,我們開拓求新,在處理如港澳這樣的歷史遺留問題上,開辟出了一條新道路,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完成國家統一大業做出貢獻!教師提問2:1979年,鄧小平指出:只要臺灣回歸祖國,我們將尊重那里的現實和現行制度。請大家結合課本內容告訴老師,到了20世紀80年代,為更好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大業,鄧小平進一步提出怎樣的的構想?這一構想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呢?教師提問3:這一構想的提出,雖然最初是為了解決臺灣問題,但卻首先被用在了解決香港問題和澳門問題上。請同學們閱讀課本第172頁內容并完成連線題。教師講授: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下面兩段視頻。 從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1997年6月30日23時42分,中英兩國政府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在香港會展中心順利舉行,7月1日0時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奏起雄壯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一起徐徐升起。經歷了百年滄桑的香港回到祖國的懷抱,中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問題的解決,為澳門問題的解決提供借鑒,不久后的1999年12月20日,澳門也順利的回歸到祖國的懷抱。至此,港澳結束了流離的生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了他們有力的依靠。教師提問4:學到這里請大家結合材料告訴老師,港澳回歸的歷史意義有哪些呢?材料一:1997年7月1日,中國正式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人民解放軍進駐香港,香港終于回到了偉大祖國的懷抱。祖國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國恥。——《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一》材料二:香港、澳門的回歸,使“一國兩制”從科學構想變為現實,標志著祖國統一大業向前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回歸祖國后,香港、澳門作為直轄于中央政府的特別行政區,重新納人國家治理體系。中央政府依照憲法和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對香港、澳門實行管治,與之相應的特別行政區制度和體制得以確立。香港、澳門同祖國內地的聯系越來越緊密。面對亞洲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和國際經濟環境變化的不利影響,在中央政府的有力支持下,特別行政區政府沉著應對,各界人士攜手努力,妥善處理一系列經濟和社會問題,保持了香港、澳門經濟和社會的穩定與繁榮。事實充分表明,“一國兩制”是解決歷史遺留的香港、澳門問題的最住解決方案,也是香港、澳門回歸后保持長期繁榮穩的最佳制度安排。——《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師講授:港澳順利回歸了,如何促進港澳與內地共同發展成為了新問題。如圖所示,為了更好的進行特別行政區與內地之間的貿易往來,進而促進經濟的發展,港澳回歸后,相繼與內地簽署包括《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在內的多項協定,以天津與澳門為例:在2011年舉辦的津澳經貿旅游合作推介會上,雙方就簽署包括《關于進一步促進經貿交流合作備忘錄》在內的多部協議。 教師提問5:發展成效如何呢?我們看一下這幾張圖,請同學們根據圖中信息,用一句話概括“一國兩制”推行以來,澳門的變化。教師講授:我們以港澳為試驗田,充分印證了“一國兩制”制度的科學性和可行性,以港澳為借鑒,兩岸關系又有了新的發展!1979年元旦,《告臺灣同胞書》發表,推動大陸同臺灣同胞的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促進雙方人員往來;1992年,海協會海基會代表在香港會晤,達成“九二共識”;1993年,海協會會長汪道涵,海基會會長辜振甫在新加坡舉行會談,史稱“汪辜會談”。此后兩岸往來日漸頻繁,民間交往不斷擴大,經貿合作蓬勃發展;2005年,黨中央頒布《反國家分裂法》,體現了中央政府盡最大努力反分裂、遏臺獨、促統一的決心;2015年,兩岸領導人習近平、馬英九在新加坡會晤,翻開了兩岸關系歷史性的一頁。近年來,隨著民進黨的上臺,臺灣“主體意識”的發展趨勢逐漸顯現,加之西方反華勢力的強烈阻撓,成為了阻礙祖國統一的主要因素,反對“臺獨”的呼聲逐漸高漲。為什么我們一致反對“臺獨”呢?我們一起看一下這張表格,分析表格信息我們不難看出,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四十周年紀念會上曾指出:新時代是中華民族大發展大作為的時代,也是兩岸同胞大發展大作為的時代。前進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但只要我們和衷共濟、共同奮斗,就一定能夠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美好未來,就一定能夠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由此可見,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是不容外國干預的,臺灣回歸祖國懷抱是必然的,是不容懷疑的!只要我們和衷共濟、共同奮斗,就一定能夠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美好未來,一定能夠完成祖國統一大業! 學生回答1:天津人民慶祝港澳回歸。學生回答2:“一國兩制”構想。在一個國家的前提下,國家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臺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在國際上代表中國的,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學生回答3:學生回答4:①洗雪了港澳被侵占的百年國恥。②將一國兩制構想從理論變成現實,標志著祖國統一大業向前邁出重要一步。③確立了特別行政區制度和體制。④加強了港澳與大陸之間的聯系。④有利于維護香港和澳門地區經濟與政治長期的繁榮穩定。學生回答5:民生發展,經濟穩定。 通過對具有天津特色的圖片的引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發學生共鳴。通過對連線題、思考題的設置,讓學生更好的融入課堂。通過對文字史料的引入,增強學生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的能力。通過對圖表、時間軸的引入,讓歷史脈絡更加清晰,增強學生時空觀念。課堂小結 最后我們來看一個視頻。通過視頻我們可以看出,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正如習近平同志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所說: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一次偉大覺醒,正是這個偉大覺醒孕育了我們黨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改革開放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次偉大革命,正是這個偉大革命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飛躍!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時代創造中華民族新的更大奇跡!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改革開放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次偉大革命,正是這個偉大革命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飛躍。當今,我們應以怎樣的態度對待改革開放呢?習總書記為我們指明了方向,全族人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時代創造中華民族新的更大奇跡!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以上就是本節課的全部內容,讓我們一起來總結一下: 視頻總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話做總結,升華主題,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結構圖做總結,體系清晰明了。教學反思通過授課,我反思了如下內容:在設計上,教學設計要有主線。在授課過程中,首先在語速上,過渡部分和總結部分語速過快,學生未經反應便開始了新內容的講授。除此之外,對一些問題的設置難度較大,在學生回答出現偏差時,因為沒有及時反應而指正偏差,引導課程繼續進行。這些都是在日后教學過程中需要改正的地方。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