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外歷史綱要(上)》第四單元第15課 《明至清中葉的經濟與文化》教學設計教學背景分析(一)課題及教學內容分析本課選自《中外歷史綱要(上)》第四單元第15課。從單元來說,本課屬于第四單元的第3課,也是最后一課。在前面2課學習了明清兩朝的建立和明清時期的政治統治以及面臨的政治危機,而這一課則囊括了明清時期社會經濟與思想文化的重要變化,也暗含了面臨的危機,為第五單元《晚清時期的內憂外患和救亡圖存》的教學做鋪墊。從本課內容來說,包含4個子目,分別是社會經濟的發展與局限,思想領域的變化,小說與戲曲、科技。4個子目之間的邏輯關系:社會經濟領域出現的新現象和新發展,導致市民階層的出現和擴大,出現了適應市民需求的市民文化(小說、戲曲),也導致倡導個性自由的新思想的出現。同時,明清時期有一些總結性著作的出現和西方科技的傳入帶來的新因素。但總體來看,雖然出現了一些新的因素和變化,但依然沒有擺脫封建社會的桎梏。(二)課程標準了解明清時期社會經濟、思想文化的重要變化。(三)學生情況分析1.已有知識基礎學生通過前面2課的學習,學生對明清兩朝的建立和明清時期的政治統治已經有所了解;通過初中的學習,對明清時期的經濟與文化發展的基本史實也有所了解。缺乏的是沒有建構起思想文化與社會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也不能從宏觀上把握明清時期的總體特征。2.認知能力分析本節課的授課對象是高一年級的學生,經過初中三年的歷史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技巧,基本學會了分析材料的基本方法。高一學生思維水平逐步發展為以抽象思維為主,因此要避免與初中知識的簡單重復,在同一知識點上拓展思維的廣度與深度。教學目標基于以上對于課程標準、教材以及學情的分析,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制訂如下:(一)通過《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廣種植圖》《絲織工場圖》《明清時期著名商幫示意圖》、《明清時期的商業中心圖》、《盛世滋生圖》等圖片和文字材料,了解明至清中葉時期農業、手工業、工商業等領域出現的新現象。通過《盛世滋生圖》(局部)和文字材料,了解明至清中葉時期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局限性,理解社會發展背后蘊含的危機。(核心素養:史料實證、歷史解釋)(二)通過文字材料分析社會文化發展出現的原因,表格梳理其變化,理解一個時期的文化是一個時期政治經濟的反映。(核心素養:唯物史觀、歷史解釋)教學重點和難點(一)教學重點明至清中葉時期社會發展出現的新現象(二)教學難點明至清中葉時期社會發展出現的新現象背后蘊含的社會危機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一)教學資源教材、歷史圖片、視頻材料、文字材料(二)教學方法1.教學法:講授法、歷史情境(圖片)教學法;2.學法指導:閱讀材料法、材料分析法。板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視頻導入:教師播放介紹清代女科學家王貞儀的視頻,指出王貞儀出生于乾隆年間和王貞儀的科學文化成就,引出本課的教學。 觀看視頻,思考。 視頻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出教學內容。一、金陵女史:社會經濟的發展 過渡:王貞儀出生于1768年,她生活在怎樣的成長環境之中,時代又會給她的成長帶來什么影響呢?1.教師呈現《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廣種植圖》和文字材料,引導學生分析明清時期農業領域出現的新現象。2. 教師呈現《絲織工場圖》局部和文字材料并結合教材,引導學生分析明清時期手工業領域出現的新現象。3. 教師呈現《明清時期著名商幫示意圖》、《明清時期的商業中心圖》、《盛世滋生圖》等圖片和文字材料并結合教材,引導學生分析明清時期工商業領域出現的新現象。 結合教師所給的材料和教材內容,思考并問答教師的提問。 通過地圖和示意圖等圖片材料,直觀感受,利于學生理解。引導學生分析文字材料,有利于突破重點。涵養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素養。二、“貫通中西”:——社會文化發展 王貞儀的成長和成就,離不開成長環境和家學傳統的影響,也離不開社會文化氛圍的熏陶。1.明清思想變化教師給出表格,引導學生根據教材內容完成表格,并分析其特點以及通過文字材料分析思想領域的變化給社會發展帶來的影響。2. 明清文化的發展(1)教師呈現文字材料,引導學生分析明確小說發展的原因,并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概括小說的發展情況。(2)通過文字和圖片,介紹戲曲的發展。3.科技的發展教師給出表格,引導學生根據教材內容完成表格,并分析其明清科技發展的特點。4.總結探討:結合所學知識,探討什么樣的時代造就了王貞儀?教師給出表格,所學的經濟、政治、思想文化和科技等方面,總結明清時期的特征。而這也是王貞儀有所成就的客觀條件。 1.閱讀教材,完成表格內容,并通過文字材料,分析思想領域的變化。2.通過文字材料,分析小說戲曲產生的原因。閱讀教材,閱讀教材,概括明清時期文化和科技的發展情況,完成表格內容。 3.合作探討,對明清時期的時代特征進行總結。 1.利用表格,直觀概括,利于學生理解。2.表格,利于學生直觀感受,突出重點。3.合作探討,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突出重點。三、“即刪且焚”:—社會發展的局限 王貞儀寫下“嘗擬雄心比丈夫”形容自己的詩句,但又有人批評她是“閨閣狂士”。在去世之前,為了不讓自己的著作影響到丈夫及家人,囑咐丈夫將自己的著作“即刪且焚”。為什么王貞儀會有這樣的舉動呢?又是一個什么樣的時代桎梏了王貞儀?合作探究:又是一個什么樣的時代桎梏了王貞儀?1.通過《姑蘇繁華圖》的局部圖片和文字材料,引導學生分析“傳統小農經濟占據主導地位”。2.通過《坤輿萬國全圖》及中國士大夫對其評價、文字材料,引導學生分析明清時期發展的局限性。 合作探討,對明清時期的時代局限性進行總結。 合作探討,明清時期發展背后蘊含的社會危機,突破難點。課堂小結 通過表格,進行總結。 總結。 表格總結知識,學生直觀感受,利于學生理解。教學反思(一)亮點1.以王貞儀的故事來串講整節課,以具體人物入手,創造真實的歷史情境,便于學生理解。2.選用圖片、表格等直觀材料。(二)教學探討如何講清明清時期社會新現象背后蘊含的社會危機還是比較困惑的一個點。通過簡單的文字和圖片,學生是否能夠真正理解。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