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3課 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教學設計教學背景分析課題及教學內容分析本課內容分為明朝政治制度的變化、海上交通與沿海形勢以及內陸邊疆與明清易代。本課位于本單元的第一課,對本單元要求掌握的學習目標起到了鋪墊的作用。本著體現明朝的興衰及其內外矛盾的變化這一線索,我將本課整合為四個部分,重點通過學習明朝內外部矛盾的變化,認識到從明朝開始中國社會隱藏的危機。學生情況分析本課的授課對象是高一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掌握了明朝以前內政外交的基本狀況,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另通過初中的學習和一些電視劇形象也對明朝的特色有一定的了解,本課可通過這些興趣點很好地開展課堂教學。明朝時期由于新航路開辟,中國與世界的交流增強,整體的外部環境會更加復雜,需要補充更多的史料、結合地圖,更好地讓學生去感受外部環境的變化帶來的社會危機。教學目標1.能夠通過時間軸和地圖,將明朝置于特定的歷史時空環境下來考察和分析;2.能夠從所提供的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認識到史料實證的魅力,對明朝內政外交政策變化的原因作出合理解釋,分析明清易代的原因;3.能夠從唯物史觀的觀點對明朝興衰作出解釋并總結經驗教訓,從歷史的角度認識中國的國情,形成對國家的認同感和歷史自豪感,并學會對其他國家或民族產生更多的包容。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明朝建立后在加強君權、治理邊疆、海疆等方面的一系列措施難點:明朝內政外交變化的一系列因素,正確理解和評價內閣制度、海禁政策等歷史史實。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一)教學資源 歷史圖片 歷史地圖 文字材料 多媒體(二)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史料研習、課堂講授與教材閱讀相結合板書設計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亂世梟雄文治江山南柯一夢危機四伏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播放關于錦衣衛的影視資料,提問:說出以上影視形象的原型,他們設立于何時,主要職能是什么?在學生回答后揭曉答案,并提問:明朝皇帝為了加強皇權還做了哪些舉措?導入本課《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列出明朝大事時間軸 感興趣,說出“錦衣衛”“明朝”“查案”“抓捕”等關鍵詞 用學生比較熟悉并感興趣的內容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用簡單的問題來活躍學生的思維,并嘗試去解決問題學生首先通過時間軸對整課的內容有大概的了解,培養其歷史時間觀念一、亂世梟雄 展示材料,說明元末農民起義以及朱元璋最后建立明朝的史實 理解明朝的建立 這部分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基礎,不做深入講解二、文治江山 地方制度的建立補充明初地方制度的變化及其原因:廢行省、設三司、分封諸王宰相制度的廢除過渡:中央政府的權力增大,同時中央政府的權力中心丞相的權力也增大,朱元璋時期的丞相是胡惟庸,他是怎樣的一個人?展示材料 提問:胡惟庸的結局會是怎樣?展示朱元璋誅殺胡惟庸的材料展示材料和圖片,提問:朱元璋為什么要廢除宰相制度?引導學生思考展示材料和圖片,提問:廢除宰相制度帶來了什么影響?引導學生從正反面去思考展示材料,提問:皇帝采取了什么措施來減輕負擔?(三)內閣制度的建立展示內閣制度建立的過程,指出明成祖時期內閣制度正式確立,補充張居正的材料展示票擬和批紅的圖片,介紹內閣和皇帝之間的關系展示材料,提問:內閣首輔就是變相重設的宰相嗎?學生討論后,展示表格,從權力來源、職責、任免和對皇權的影響四個角度將宰相和內閣首輔進行對比總結結論,引導學生理解君主專制進一步得到強化(四)監察制度的建立展示權力結構圖和材料,歸納得出專制主義強化,效率低等結論補充介紹錦衣衛、東廠、西廠等監察機構的材料宦官專權展示介紹司禮監的材料,設置討論環節:內閣和司禮監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關系,他們的權力大小是由什么決定的?歸納出兩者制約關系的實質是君主專制的強化 根據材料可得出被廢的結局根據所學和材料,可概括出中央權力大、胡惟庸擅權、歷史上宰相制度的弊端等原因可得出一方面加強了皇權,另一方面又使皇帝負擔過重根據材料,結合書本可找到相關措施思考討論內閣首輔和宰相有什么區別得出內閣首輔不同于宰相的結論根據材料,得出兩者之間是互相制約的關系,其權力大小由皇帝決定 為理解中央制度的變化奠定基礎引導學生對丞相胡惟庸的事例做出思考,帶出明初廢丞相的原因通過分析廢除宰相制度的原因,使學生學會對歷史事件進行多角度分析,培養歷史解釋素養通過材料和設問,重點解決內閣首輔和宰相的對比,從而得出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的結論,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學生通過解決問題來學習明朝內政的變化,最終得出君主專制不斷得到強化的結論,這是本部分最需注意的核心線索三、南柯一夢 鄭和下西洋展示材料和圖片,介紹鄭和以及鄭和下西洋的路線通過材料得出結論,其政治目的大于經濟目的鄭和下西洋與新航路開辟進行對比提問:鄭和下西洋的條件有哪些?學生討論后教師總結:鄭和個人出色的才能、統治者的支持、先進的航海技術和造船技術等展示材料,設置討論環節:如何評價鄭和下西洋?引導學生從積極和消極兩方面去思考。學生發表看法后教師總結歸納。海防問題展示圖片和材料,提問:為什么要實施“海禁”政策?“海禁”政策導致了什么后果?學生思考后教師總結歸納,重點突出倭亂問題展示材料,提問:怎么解決倭亂問題?展示出課后思考題:如何評價“海禁”政策?提問:還有什么海防問題?用表格展示。展示圖片,大三巴牌坊及其介紹中國海權意識的發展提供《海權論》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等相關材料幫助學生理解海權的含義及發展。 學生對前面的材料進行梳理,得出結論學生根據教師給出的材料,從兩個不同方向去思考從材料和所學可歸納出答案閱讀書上信息可知有和平方式(隆慶開關)和武力方式(戚繼光抗倭)閱讀書上信息可知海防問題包括日本、葡萄牙、荷蘭等。學生通過閱讀相關材料升華民族自豪感和認同感 學生通過鄭和下西洋來感受明朝的強大,樹立起國家認同感;同時也從其外交觀念中覺察出隱藏危機,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通過討論環節訓練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突出戚繼光的民族英雄形象,突顯家國情懷素養提出開放性問題讓學生能夠綜合地思考結合珠海實際和學生學情,采取貼近學生生活的補充介紹,深化知識理解和記憶結合中國古代與當代海洋意識的發展是學生深刻認識海權的重要性,結合中國古代“海禁”,“閉關鎖國”等政策,激發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危機四伏 (一)內陸邊疆問題展示明朝疆域圖,提問:歸納明朝是如何針對不同的民族勢力來治理內陸邊疆的?學生歸納出后,展示文字補充解釋提問:明朝對邊疆的治理有何意義?引導學生從大一統的層面思考過渡:展示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圖片,介紹滿洲崛起(二)明清易代展示圖片,介紹明朝滅亡和清軍入關的情況。展示材料,提問:民眾為什么歡迎李自成?明朝滅亡的原因有哪些?學生概括后教師進行總結展示出課后思考題:從明清易代中你能得到什么經驗教訓? 閱讀書上信息,結合地圖可知明朝針對不同民族的具體措施從材料可概括出:天災不斷、政治黑暗、農民起義蜂起等原因 結合地圖讓學生歸納信息,培養其時空觀念素養和歷史理解能力通過提問明朝對邊疆的治理有何意義,讓學生思考大一統的積極意義,從而對明清疆域治理有更深的理解,培養對國家的認同感從此可得出朝代滅亡原因,做到以史為鑒,有所感悟,增強對我國的制度認同此問題可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其歷史研究的思維,綜合整課所學,總結歷史經驗,有利于學生課后復習回顧課堂小結 幫助學生建立本課知識結構隨堂練習 9道練習題 幫助學生掌握本課重要知識點,做到學以致用課后作業 根據本課所學,課后搜集資料,嘗試解答下列問題。如何評價“海禁”政策?從明清易代中你能得到什么經驗教訓?列出參考書目 從課后思考題中掌握評價歷史的方法。PAGE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