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0.3依法收集運用證據一、教材分析本節課內容是思想政治選擇性必修2《法律與生活》第四單元第十課第三框題。本框主要闡述了訴訟中舉證的部分法律知識,目的是引導學生留心證據,從而學會在社會實際生活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維護自身合法權利,不損害他人的合法權利。本框題共設兩目:第一目是處處留心皆證據,第二目是主張權利靠舉證。根據課標要求,通過學習,學生能夠說明不同訴訟中的舉證規則,樹立正確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政治認同、科學精神與法治意識素養,更好地參與社會實踐。二、教學目標1、政治認同:通過學習主張權利靠舉證的知識,了解我國在舉證方面為實現公正司法采取的措施,體會我國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實現公平正義,增強政治認同。2、法治意識:明確我國訴訟法中規定的舉證責任承擔。結合實例體會舉證對于訴訟成敗的意義,樹立證據意識。3、科學精神:學會全面認識訴訟中證據的種類、作用、收集與運用,明確舉證規則,形成證據意識。4、公共參與:學會收集、保留證據,提高舉證能力。三、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本課以“急剎”事故導致乘客受傷為案例進行分析,教學中以探究學習法、議題教學法、比較分析法為主,通過真實案例及對議學活動的分析、討論,再結合教師的引導及總結,一方面,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本課的知識,突破重點難點;另一方面,增強學生的法治意識、政治認同及科學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公共參與能力。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了解證據的含義、作用 、種類,證據的收集和保存的重要性、要求、體現,民事訴訟的舉證原則,訴訟的基本原則及其意義。教學難點:正確區分訴訟證據和事實證據,準確把握民事訴訟、行政訴訟等訴訟的舉證責任歸屬。五、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古羅馬法諺“舉證責任之所在,即敗訴之所在。”學生思考:同學們還知道哪些關于證據的法律諺語呢?教師:同學們都提到了證據在訴訟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到底什么是證據呢,證據有什么作用呢,還有怎樣用證據證明自己的清白呢。下面我們就來學習依法收集運用證據。出示課題:依法收集運用證據總議題:從“急剎”事故看依法收集運用證據議題一:從提起訴訟談收集證據議題二:從訴訟結果談依法舉證進入議題一:從提起訴訟談收集證據議學活動一:以案釋法2023年5月,王某乘坐公交車去商場購物,在行駛中,該公交車為避讓突然變道的電動車而緊急剎車,導致王某在車內跌倒受傷。王某受傷后被公交公司送往醫院后經診斷,為腰錐體爆裂性骨折,花費醫療費5萬元,因住院導致3個月無法上班,誤工減少收入1.5萬元。王某與公交公司協商賠償未能達成一致意見,起訴至法院。議學問題:學生圍繞如下問題進行分組討論,與老師互動交流:“王某要提起訴訟,需要做好什么準備?為什么?”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議學小結:訴訟的作用①打官司就是打證據。證據是打官司決勝負的關鍵砝碼。證據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是訴訟的靈魂。②對司法機關而言,證據是查明案件真實情況的重要手段,是作出正確裁判的依據。③在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中,證據是當事人主張自己權利的重要工具。④在刑事訴訟中,證據既是揭露犯罪的有力武器,也是保障無辜者不受錯誤追訴的盾牌。議學活動二:角色體驗,模擬法庭活動議學問題:1.在法庭調查階段,原被告提供了哪些證據用于證明案件事實?2.原被告提供的證據分別屬于哪種證據類型?3.為什么原告不認可被告提供的證據?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議學提示:1.證據的種類物證和書證的區別①物證:能證明案件事實的物品和痕跡。如作案工具、血跡、腳印等。②書證:以文字、符號、圖形的思想內容證明案件事實。如合同文本、票據、圖紙等。視聽資料和電子數據的區別①視聽資料:以錄音磁帶、錄像帶、光盤等實物儲存介質。如錄音資料、影像資料等。②電子數據:以電子數據形式存在的電子視聽資料。如手機短信、網上聊天記錄等。2.證據的“三性”:真實性、合法性、關聯性。提醒:訴訟證據不同于生活中所說的“證據”,這里要求我們要分清法律事實和生活事實。最終決定訴訟勝負的是法律事實,而不是生活事實。案例反思:假如原告在住院的時候沒有注意收集保存醫療發票、結算單等,她能獲得相應的賠償嗎?這個案例給我們什么啟示?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議學提示:收集與保存證據的重要性:如果缺乏證據意識,不注意收集和保存證據,一旦發生糾紛,難免處于不利地位。體現:與別人合作要盡量簽書面合同;借錢給別人,要對方寫借條;返還比較重要的東西給別人,要對方寫收條;買東西或者接受服務要盡量索取發票等。議題二:從訴訟結果談依法舉證議學活動三:觀點評析某些人觀點:男子因不服交警100元罰款,將交警告上法庭。法官要求交警依法舉證,以證實其行政處罰的合法性。所以像王某這樣的案件,也應由被告方舉證。議學問題:思考:你認同這一看法嗎?為什么?小組討論并由學生代表分享討論結果。教師活動:點評學生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情境假設一:王某受傷后被公交公司送往醫院后經診斷,為腰錐體爆裂性骨折,結果由于醫生操作不當導致術后傷口感染,產生醫療事故糾紛,王某訴至法院,誰承擔舉證責任?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情境假設二:王某受傷后被公交公司送往醫院后經搶救無效死亡。王某親屬將公交公司訴至法院,誰承擔舉證責任?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議學小結:三大訴訟的舉證責任1.民事訴訟①實行“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原則。②“舉證責任倒置”的原則:當案件當事人因欠缺專業知識或者遠離證據而難以舉證時,法律岀于公平合理的考慮,實行舉證責任倒置原則。2.行政訴訟:作為被告的行政機關應當提供作出該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規范性文件。3.刑事訴訟①公訴案件由人民檢察院舉證。②自訴案件由自訴人舉證。議學活動四:分析說明王某因訴訟證據不全,導致最終的賠償金額低于實際損失,這是不是不公平?請運用“主張權利靠舉證”的知識來說明。學生小組討論并由學生代表分享討論結果。教師活動:點評學生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議學提示: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是任何訴訟都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以證據認定案件事實,是訴訟的靈魂。在這起案件中,法院是在全面貫徹證據裁判原則,面對無法證實的證據,如果依然采納,有可能做出錯誤的判決。不利于正確解決糾紛,不能真正彰顯公平正義。王某如果要依法維權,就應該依法收集運用證據,向法院提供符合法定要求的證據。議學小結:訴訟的基本原則、靈魂、意義1.基本原則: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2.靈魂:證據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是訴訟的靈魂。3.意義:在訴訟中全面貫徹證據裁判規則,有利于正確解決糾紛,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實現公平正義。本課小結:這節課的關鍵詞就是證據,證據對于訴訟過程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它會影響訴訟的成敗,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樹立證據意識,注重收集保存證據,會讓我們在訴訟過程中更好的維護合法權益,能夠促進司法公正。聚焦兩會——2023年最高法工作報告課后作業:以小組為單位,查閱資料或者登錄相關網站,精選相關案例,解讀相關法律條文,談談如何依法收集運用證據。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