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0課 遼夏金元的統治》教學設計教學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本課以2017年2020年修訂版高中歷史新課標為指導,以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為理念和目標,整合教學內容,創設歷史情境,融入人物故事,以問題為引領,開展了基于史料的學習活動,形成了如下的教學思路: 以“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為立意,以“少數民族政權的國家治理”為主線,整合了教科書中四目的內容。首先在“政權更替”環節,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注意時空變遷;在“制度建設”這一環節,教師對教材中涉及到的七種制度進行了整合,分類歸納為官僚制度、軍事制度、行政制度和民族制度,有利于帶動學生了解遼夏金元時期的政權發展趨勢和制度建設,構建起時空觀念,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解釋。其次,教師通過“治理貢獻”和“治理啟示”這兩個環節,引導學生認識到少數民族政權“因俗而治”的治國理念推動了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民族觀和對祖國的認同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意識,全面提升核心素養。教學背景分析課題及教學內容分析本課是《中外歷史綱要(上)》第三單元《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一》第10課。這一單元在時段上主要涵蓋了遼宋夏金元,第9課從政治史的角度講述了兩宋的歷史,本課主要講述遼夏金元少數民族政權的政治統治。教材主要有四目:遼與西夏;金朝入主中原;從蒙古崛起到元朝統一;元朝的民族關系。前三目基本呈現出時間上邏輯關系,最后一目單獨把元朝的民族關系作為重要問題來講授。本課主要講述了遼、西夏、金、元諸政權的建立、發展的基本脈絡,以及相關制度建設的基本情況,這些內容對于了解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在歷史上起到的作用有著一定的意義。但由于篇幅局限,教材對于這些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國家治理的特點、效果以及在歷史上的作用沒有明確闡述。學生情況分析學生通過初中《歷史與社會》七年級下年級相關內容的學習,已對遼夏金元的政權建立和發展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大多學生印象不深。高一(…)班學生學習基礎好,具備了史料閱讀與分析能力,課外涉獵廣泛,對于歷史人物故事很感興趣,高一(…)班學生的基礎相對較差,課外涉獵較少。總體上,……個班的學生對于政權建立及發展的基本史實有了一定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可運用圖片、地圖、表格等素材引導學生深入探究遼夏金元政權的制度建設、在歷史所起到的作用以及治理啟示,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運用歷史方法來探究歷史。教學立意及主線設計筆者從課程標準的內容要求中獲取靈感,并結合學生的學習基礎,以“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作為本課的核心概念,將“遼夏金元在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作為關鍵問題,把本課的教學立意凝練為:遼夏金元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在借鑒漢族政權的管理制度上還創新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制度,促進了不同民族之間的交融,和中原漢族政權共同推動了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通過教學內容的分析和整合,構建如下的知識圖示和教學主線:一、政權更替二、制度建設三、治理貢獻四、治理啟示教學目標新課標對本課的要求為:通過了解遼夏金元諸政權的建立、發展和相關制度建設,認識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在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基于課標、教材和學情,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1)通過時間軸、地圖和人物故事,了解遼夏金元政權的建立發展時間、疆域范圍基本史實,概括遼夏金元政權發展的特點。(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2)理解南北面官制、猛安謀克制、行省制和四等人制的主要內容,通過問題情境,比較聯系前朝制度,探討遼夏金元制度建設的特點和作用。(史料實證、歷史解釋)(3)表格梳理遼夏金元的政權更替和制度建設,與同伴合作交流,討論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在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辯證地認識遼夏金元的制度建設對現實的啟示。(時空觀念、歷史解釋、唯物史觀)(4)感受遼夏金元“因俗而治”的統治智慧,認識到遼夏金元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在借鑒漢族政權的管理制度上還創新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制度,促進了不同民族之間的交融,和中原漢族政權共同推動了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歷史解釋、家國情懷)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遼夏金元時期的制度建設的主要內容、特點及作用教學難點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在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發展中的貢獻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一)教學資源 歷史圖片 歷史地圖 文字材料 多媒體(二)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史料研習、課堂講授與教材閱讀相結合板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武俠人物與遼夏金元的歷史 創設體驗情境引入新課:[ppt展示]:[講述]: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兩宋的政治與軍事,知道了兩宋時期同時并立存在著少數民族的政權。對于這一時期的復雜的政權和民族關系,后世的作家創作出了很多精彩的文學作品。其中,我們杭州高級中學的校友、著名的武俠小說家金庸先生也曾以此為背景,創作了一系列作品。所謂亂世出英雄,在他的筆下塑造出了很多經典人物,營造了詭譎多變的武俠世界。[提問]:同學們知道PPT上的這些武俠人物是誰嗎?他們是屬于哪一民族的?這些少數民族所建立的政權在歷史上有何貢獻呢?[過渡]:看來同學們對于校友金庸的作品有一定的了解,那么金庸筆下的遼夏金元政權是如何建立起來的?它們在中國歷史上作出了哪些貢獻,我們帶著這些問題開始本課的學習。 思考PPT上的武俠人物所處的時代背景和所屬民族。 以學生熟知的…校友金庸筆下的武俠小說中的人物導入,與本節課所要學習的遼夏金元建立起聯系,引導學生快速“神入”歷史時空之中,激發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導入新課學習。一、政權更替 融入人物故事展開本課:[ppt展示]:[提問]:剛剛我們提到契丹族的蕭峰,那么契丹族后來建立的政權稱之為什么呢?[學生回答]:遼。[追問]:遼是何時建立的?[學生回答]:916年。[講授]:注意此時916年時,北宋還未建立,自安史之亂后,唐朝對北方民族地區的控制逐漸衰弱。經歷了五代十國以來的混亂局面,以及受氣候變化的影響,契丹的勢力逐步向南部拓展。宋朝建立時,契丹已經立國50年左右。[設問]:那么契丹是怎么強大起來的呢?這與一位強悍的部落首領建立起來的,請同學們閱讀《遼史》的這一段話,這位人物是誰呀?他有怎樣的功績?[引導學生分析史料回答]:耶律阿保機;他所帶領的軍事力量很強大,征伐其他政權,就像摧毀腐朽的草木一樣輕而易舉。其統治范圍,國勢最盛的時候,東從日本海,西到流沙河,北到大漠,蒙古國的克魯倫河,南到河北雄縣一帶。[講授]:耶律阿保機的威望遠播,雖然這只是中國北邊的一部分邊緣地區,但卻阻斷了中原地區與北亞、西亞的直接聯系通道,以至于當時的亞洲國家,誤以為遼才是中國的代表。現在俄語發音稱中國仍為“契丹”,可見其影響之大。[ppt展示]:[提問]:剛剛導入時我們提到了美麗絕倫的西夏公主,那么西夏政權是由誰建立的?[學生回答]:元昊。[設問]:元昊是怎樣的一位人物?同學們先看元昊的畫像,從中你能感受出他身上怎樣的氣質?[引導學生根據元昊圖片回答]:穿戴具有民族風情的服飾,臉上顯示出嚴肅和殺氣。[設問]:光憑畫像還不行,我們還要從史料中去認識他。請閱讀這一段史料,有沒有同學主動來解讀下這段史料?從中可以分析出元昊是怎樣人?[引導學生解讀史料]:從史料中可以看出,元昊在未稱帝前,就是一個野心非常大的人。[講授]:很好,史料中還記載了元昊拒絕臣服,也拒絕中原的姓氏,在成為黨項人的首領之后,一心想要徹底擺脫宋朝的牽制。他態度堅決,連中原宋王朝賜的趙姓氏也不要了,改姓為“嵬名”。1038年元昊稱帝后開始一步步謀求霸業,創立了新帝國,定都興慶府(也就是今天的寧夏銀川),疆域范圍相當于今天的西北陜北、寧夏一帶。[過渡]:元昊所建立的帝國在強敵環伺下,傲然屹立了近兩百年,成為了威脅宋朝的一支力量。在北宋時期形成了遼、西夏、宋三足鼎立的局面。[ppt展示]:[設問]:遼在公元12世紀走向衰落。遼國所轄屬的東北地區女真族發展起來,建立起金朝。那么金朝是誰的帶領下強大起來的呢?[學生回答]:完顏阿骨打。[設問]:同學們請看,遼天祚帝是如何評價完顏阿骨打的?為何如此評價呢?[引導學生分析史料回答]:連當時的遼天作帝見了都認為其“氣度不凡,意氣雄豪,要找機會把他除掉”。1114年,完顏阿骨打帶領軍隊,曾以一支不過一兩萬人的隊伍把十來萬的遼軍打敗,以少勝多,滅了雄踞東北亞將近200年的遼帝國。[設問]:完顏阿骨打將宋朝打得只剩下半壁江山,入主中原。那么金朝是什么時候建立的?結合地圖分析金朝的疆域范圍?[引導學生結合課本和地圖回答]:1115年,完顏阿骨打建立金朝,定都會寧府,所轄疆域范圍相當于今天的東北和華北地區。[講授]:1153年,遼正式遷都燕京,將燕京改為中都即今天的北京,是北京作為王朝都城的開始。在政治意義上,此后元明清都城都在北京,政治從之前的西安、洛陽到北京,政治意義上也代表著自金朝開始,政治重心向北方移動。[過渡]:好景不長,13世紀以來,金逐漸走向衰落,北方茫茫草原建立起了一個讓全世界震驚的蒙古帝國。[ppt展示]:[提問]:這個游牧政權的建立者是誰呀?我們看史書中如何評價的?[學生回答]:鐵木真,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用兵如神。[設問]:隨后蒙古經過70多年的征服,草原騎士用奔騰的戰馬,丈量出地跨歐亞的超大疆域。元朝是由誰,在何時建立的?結合地圖,觀察元朝的疆域范圍如何?[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和地圖回答]:1271年,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定國號大元,建立元朝,隨后滅掉了搖搖欲墜的南宋,完成了統一。元朝鼎盛時期的疆域北到陰山以北地區,南到南海諸島嶼,西到新疆、中亞地區,東到庫頁島。教師引導學生小結遼夏金元的政權更替情況及政權發展特點。[ppt展示]:[設問]:請同學們挖掘歷史時間軸和歷史地圖中蘊含豐富信息,從時空角度概括遼夏金元政權發展的特點。[學生回答]:時間上,多政權長時間并存,但基本保持和平;空間上,從遼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對峙到元統一全國。[追問]:為何這些少數民族國家要向南拓展呢?并且能夠實現長時間并存呢?[學生回答]:統治者發揮的作用;軍事力量強大;寒潮南下氣候變冷。[追問]:這些少數民族國家在政權拓展的過程中所統治的區域經濟形態有沒有發生改變呢?從唯物史觀的角度來看,經濟形態的改變有何影響呢?[學生回答]:發生改變了,原來的是游牧經濟,現在還要兼顧農耕經濟,走向封建化,生產力大大提高。經濟形態發生改變之后,這些少數民族政權原有的統治政策就不適合當下的統治了。[教師小結]:是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遼夏金元這些少數民族政權正是面臨著統治區域內多種經濟形式、多個民族的狀況,所以才要改變舊制度,實行新的治國制度來保障政權穩固。 思考遼夏金元政權建立的時間及相關領袖分析和解讀圖文材料分析和解讀圖文材料觀察時間軸和地圖,歸納總結。 通過時間軸、地圖和少數民族政權領袖的故事,師生對話,了解遼夏金元政權建立及發展的歷史事實,為探究遼夏金元政權在政治制度上的制度建設作鋪墊。二、制度建設 創設問題情境,開展學生活動:[ppt展示]:[講述]:當我們走進現在的內蒙古的巴林左旗,也就是遼的都城,這里出土的耶律貴族墓志銘中,有一個詞大家注意到沒?鏡頭切轉,我們再來看看契丹等少數民族政權建立之初官員對軍事政務合議的場景,會發現他們一面穿著民族官服,另一面穿著漢服。[設問]:圖一中的“中書令”是漢族的官名,為什么卻出現在少數民族耶律貴族的墓志銘中?這說明了什么?圖二中遼的官員為何會有兩種不同的服飾?開展學生活動:師生研讀史料,探討遼夏金元少數民族政權的制度建設。活動過程:教師提供四組史料,學生自主探究。學生通過四組史料的研討,理解南北面官制、猛安謀克制、行省制和四等人制的主要內容,比較聯系前朝制度,探討遼夏金元制度建設的特點和作用,最后進行小結。[講授]:上述情景的出現與遼朝的官僚制度——南北面官制度有關。下面請同學們看課本54頁,可知這一制度的內容是什么?[學生回答]:指遼朝的官員設置分為北面官和南面官,分別負責契丹游牧事務和漢人農耕事務。問題情境一:材料一:契丹……官分南、北,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北面治宮帳、部族、屬國之政,南面治漢人州縣、租賦、軍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元)脫脫《遼史·百官志一》問題:請同學們結合材料一分析南北面官制的特點是什么?問題情境二:材料一:金之初年……行兵則稱猛安,謀克,以多寡以為號。猛安者,千夫長也;謀克者,百夫長也。 ——《金史》卷44志第25《兵志》材料二:(金世宗)又謂宰臣曰:“猛安謀克人戶,……與漢人錯居,每四五十戶結為保聚,農作時令相助濟,此亦勸相之道也。”——《金史》卷46志第27《食貨一》問題一:結合材料一分析,本民族的猛安謀克制度,它是怎樣的一種制度?問題二:從中可以歸納出該制度的特點是什么嗎?那么它在軍事上起到了什么作用?問題情境三:材料一:行省起初是中書省臨時派出,世祖末成宗初演變為地方最高官府。……即使上述演化完成以后,行省仍長期保留著朝廷派出機構的某些原有性質,并非純粹的地方官府。 ——李治安《元史十八講》材料二:行省“掌國庶務,統郡縣,鎮邊鄙,與都省(中書省)為表里,……以省官(中書省官員)出領其事……凡錢糧、兵甲、屯種、漕運、軍國重事,無不領之。 ——宋濂《元史·百官志七》材料三:行省“諸行省用及(超過)千定(錠),必咨都省”“決大獄,質疑事……皆中書報可而后行”。——摘編自宋濂《元史》問題一:根據材料一思考,行中書省具有怎樣的性質?根據材料二、材料三分析,行省的權力范圍是什么?行省制是如何平衡中央與地方的?問題二:課本58頁歷史縱橫提到,元朝對于邊疆地區的統治是前代大一統王朝都沒有做到的,也就是突破性的。那么為何元朝對于邊疆民族地區的治理是突破性的?引導學生結合課本回答:一方面行省制加強了對地方的管理;另一方面,實現了對地方的直接管轄。問題三:為什么說元朝在邊疆設置管理機構就是實現直接管轄了呢?大家和以往朝代的措施對比聯系思考一下。[學生進行比較聯系后回答]:唐朝曾以和親的方式,將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但是沒有做到對西藏的真正管轄。[小結]:教師小結元朝對于地方的治理,并通過表格梳理遼夏金元的制度建設。 帶問題閱讀教材和PPT圖文材料,歸納出答案。分析史料,歸納出答案。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分析史料,回答問題。閱讀史料,分析問題,歸納答案。比較聯系所學,歸納回答。表格梳理,小結制度內容。 通過情境創設,激發起學生的探究欲望,并自然過渡到遼南北面官制度的學習中來。這一環節是本課的重點內容,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和學生的探究活動來推進教學立意的落實。首先筆者對教材中涉及到的七種制度進行了整合,分類歸納為官僚制度、軍事制度、行政制度和民族制度四塊。然后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完成三組史料的研讀以及和前朝制度的對比聯系,探討南北面官制度、猛安謀克制、行省制、四等人制這四種制度的內容、特點及作用,重點培養歷史解釋素養,為下面解決教學難點作鋪墊。三、治理貢獻、啟示 開展學生活動:以“遼夏金元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在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發展中的貢獻及對現實的啟示”為主題,通過小組合作和班級展示的方式,感悟感受遼夏金元的少數民族政權的治國智慧。活動過程:一、根據班級情況,全班分為若干個小組,每小組確定研究問題。問題一:總結遼宋夏金元的疆域版圖變化,探究遼夏金元少數民族政權在疆域版圖方面有什么貢獻?對后世有何影響?問題二:表格梳理遼夏金元的制度建設,探究遼夏金元少數民族政權在制度創新方面有什么貢獻?對后世有何影響?問題三:了解遼宋夏金元的民族交融的情況,探究遼夏金元少數民族政權在民族交融方面有什么貢獻?我們應該樹立怎樣的民族觀?問題四:分析現實中的哪些制度借鑒了“因俗而治”的治理原則?遼夏金元政權的治理措施對于當下有什么啟示?二、確定研究問題后,小組合作進行交流討論。三、各小組派出代表發言,其他小組現場提問和補充。四、師生共同總結。小結1:遼夏金元實行“因俗而治”的制度推行促進了少數民族政權的穩固。遼朝的官僚制度南北面官制度,實行蕃漢分治,體現了因俗而治的治理智慧,此后的西夏、金、元基本沿襲了這一治國原則。比如,西夏實行了蕃漢分治;金朝的軍事制度是猛安謀克制,它最初也是由部族制度發展而來,并借鑒了中原王朝的地方州縣管理制度;元朝行省制借鑒了金朝,保留了本民族同時又在遼國的起源地設置遼陽行省,結合了遼國南北面官制度。小結2:學習歷史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去思考和解決現實的問題。我們要汲取精華,棄其糟粕,比如四等人制度中所折射出的不平等的民族觀。其實古代的很多制度和文化都傳承到了今天,比如元朝的驛站制度,“站”本身不是漢族人的詞匯,是蒙古人留下來的,四通八達的驛道中間有一個停留的地方,就是像高速公路上的服務區,那就叫做“站”。當下中國的“一國兩制”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正是汲取了“因俗而治”的治國智慧,這也啟示了我們在學習其他國家優秀成果的同時,也要汲取本國已有的政治智慧,走自己的道路,創造性地前進。 小組成員合作,探究問題,歸納答案,感悟升華。 這一教學環節是本課的教學難點所在,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學生自主探究,進一步感受這些少數民族政權的治國智慧,形成正確的民族觀和對祖國的認同感。課堂小結 遼夏金元北方少數民族和中原漢族政權共同推動了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希望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能夠從遼夏金元的統治中汲取歷史的智慧,樹立正確的民族觀和國家觀! 理解感悟升華 升華教學立意,小結本課。課后拓展 《射雕英雄傳》展現了南宋抵抗金國與蒙古兩大強敵的歷史場景,下面是小說中郭靖和成吉思汗的一段對話。成吉思汗:靖兒,我所建大國,歷代莫可與比。自國土中心達于諸方極邊之地,東南西北皆有一年行程。你說古今英雄,有誰及得上我?郭靖:自來英雄而為當世欽仰、后人追慕,必是為民造福、愛護百姓之人。以我之見,殺得人多卻未必算是英雄。成吉思汗:我一生縱橫天下,滅國無數,依你說竟算不得英雄?嘿,真是孩子話!當晚成吉思汗崩于金帳之中,臨死之際,口里喃喃念著:“英雄,英雄……”[設問]:請同學閱讀這則小說中的對話,探討成吉思汗能不能稱之為“英雄”?并闡釋理由。思考金庸小說中的歷史是真實的嗎? 思考理解 通過課后的拓展作業來鼓勵學生進行拓展延伸。教學反思本課在杭州某高一的三個班進行過試講,所以在導入部分運用了金庸筆下的武俠人物,這主要是因為金庸是該校的校友。那么,如果本課放到其他學校來上,必須考慮學生是否對金庸的作品有所了解,因為現在的學生不一定閱讀過金庸先生的作品,特此說明。本課的教學圍繞“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這一角度展開。“統一多民族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鞏固和發展”是中國古代史一條重要的主線,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已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是對于多民族國家的理解還不夠全面,本課正好彌補了學生對于少數民族國家的認識,并且通過少數民族政權的建立和制度的建設這兩大方面來深入學習,加深了學生對于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理解,從而形成中國的歷史是由多個民族共同締造的的歷史認識。第一,從教學內容的整合來看,教師通過對教科書的內容進行精加工,形成了清晰的教學主線,形成組織化的知識邏輯和教學邏輯,幫助學生形成系統化的知識框架;在“制度建設”這一環節,筆者對教材中涉及到的七種制度進行了整合,分類歸納為官僚制度、軍事制度、行政制度和民族制度。然后通過教師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完成四組史料的研讀以及和前朝制度的對比聯系,探討南北面官制度、猛安謀克制、行省制、四等人制這四種制度的內容、特點及作用。第二,從教學情境和師生活動的開展效果來看,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被調動起來,教學的重難點也得到了解決。導入時呈現體驗情境,很快就和學生拉近了距離,也和本課的教學內容建立起聯系。教師在講授政權更替和制度建設兩塊的內容時會很枯燥,但是通過人物故事的講述和師生活動的開展,使得課堂生動了起來。教學過程中,三個班的學生在聽人物故事的時候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而且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能夠積極地參與進來,在開展學習活動的時候,自身的成就感就被大大激發了。第三,從學習評價來看,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了培育。在此次授課中,筆者圍繞時空觀念,運用了時間軸和地圖,引導學生了解遼夏金元政權建立及發展的歷史事實;圍繞唯物史觀,通過“遼夏金元的統治為何能夠維持長久”和“辯證地認識遼夏金元的制度建設”的師生對話,引導學生認識到“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和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辯證分析遼夏金元的治理措施。圍繞歷史解釋和家國情懷素養,設計了“遼夏金元在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發展中的貢獻及對現實的啟示”的問題探究和課后“小說中的歷史是真實的嗎”等問題,綜合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但本次授課也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二是問題情境的設計還不夠精細,學生沒有真正進入到問題情境中來;三是對教學節奏的把控不到位。最后,本課的成型是在教育實習期間,特別感謝實習導師曹心意老師的指導。本課在內容上的元朝的邊疆治理部分借鑒了李惠軍老師公開課的思路,除外本課的PPT和教學設計在細節上還存在不足。希望通過此次比賽,希望能夠得到各位專家和學者們的批評指正。PAGE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