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新中國成立和向社會主義過渡》說課稿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同行,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向社會主義的過渡》。我將從以下七個方面開始我的說課。首先教材分析本課選自統編版高一年級上冊第26課,是第九單元的開篇之課,起承上啟下的作用。課標對本科的要求是“認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意義;概述新中國鞏固人民政權的主要舉措;認識新中國為民主政治建設和向社會主義過渡所做出的努力。”本課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思想各大領域,內容繁多,因此,我將本課內容整合如下。二、學情分析本課的授課對象是廣東省某普通中學高一學生。高一學生在知識水平和思維特征上各有優點和不足,針對以上情況,我將采取創設情境和史料教學的策略,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教學目標在教材分析、課標解讀基礎上,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整合如下,重點培養學生的唯物史觀和家國情懷,分別達到課程標準要求的水平二、水平三。教學重難點教學目標的達成有賴于教學重難點的設立,因此,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分別設為“鞏固新政權的主要措施”、“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因為學生思維發展水平有限,理解該內容需要一定的抽象邏輯思維。教法學法為了突破教學重難點,提高課堂效率,本課采用的教法是講授法、歸納法、圖示法、情境創設法、史料教學法。對應的學法是問答法、圖表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發、史料分析法。教學過程基于以上分析,我將本課的教學主題設置為“而今漫步從頭越”,從“站起來、站穩了、走出去、向前進”四個方面進行講述。在新課導入部分,我采用的是時政新聞、圖片導入法,以教師導入的方式迅速進入主題。下面進入新課講授環節歷史新紀元首先是時空定位,利用時間軸,認識本課知識所處的時間區間,培養學生時空觀念,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基礎。我將展示圖片,引導學生了解新政協會議的內容,知道《共同綱領》在新中國建立初期所起的作用。從國歌的歌詞中假發學生的民族憂患意識。接下來講述開國大典,理解新中國成立的偉大意義,激發學生“中華民族從此站起來了”的民族自豪感。鞏固新政權本部分內容龐雜,篇幅較長,因此,我在本部分設置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突破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用表格的形式歸納總結,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有助于學生系統、全面地掌握基本知識。通過展示歷史圖片,感受抗美援朝戰爭的艱苦殘酷,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開啟新外交首先介紹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針。接著拋出“一邊倒與獨立自主是否矛盾”的認知沖突的問題,培養學生的歷史思辨能力。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完整學習國新中國初期在外交上取得的非凡成就,因此,外交成就部分可以略述。建立新制度首先通過史料、圖片,了解新中國處于過渡時期在經濟、政治、思想三大領域建立的新制度,引導學生樹立“四個自信”。重點講述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的總路線,通過圖片和史料,使學生了解三大改造的內容、方式,以及三大改造完成的歷史影響。從《一五計劃成就示意圖》中了解一五計劃在工業和交通運輸業方面取得的非凡成就,體會當時人們渴望改變“一窮二白”的社會心態。最后布置本節課的課后作業,便于學生鞏固理解。在小結部分引用習總書記的發言,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板書設計在板書設計方面,我采用的是線索式板書,體現歷史事件的線索和內在邏輯。以上便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