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校園義賣我參與》教案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了解校園義賣的概念和意義。- 掌握籌備校園義賣的基本步驟。- 學會制定義賣計劃和分工合作。過程與方法:- 發展學生的觀察力和動手能力。- 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溝通能力。-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的勤勞、堅持和奉獻精神。- 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樂于助人的品質。- 培養學生的節約意識和珍惜資源的價值觀。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校園義賣的概念和意義。- 籌備校園義賣的基本步驟。教學難點:- 如何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溝通能力。- 如何引導學生發展創新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學情分析:學生年級為小學四年級,他們具備一定的觀察力和動手能力,但在團隊合作、溝通和問題解決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難。他們對校園義賣的概念和意義可能還不夠清楚,需要通過實際操作和案例分析來加深理解。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能力,提高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教學過程:一、引入(引發學生興趣,激發思考和討論)1. 老師出示一張校園義賣的圖片,例如學生們在攤位前忙碌的樣子,讓學生們觀察圖片內容并思考。2. 老師提問學生:“你們知道這是什么活動嗎?你們有參與過類似的活動嗎?”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和分享自己的經歷。3. 老師播放一個與校園義賣相關的視頻,展示不同學校的義賣活動,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校園義賣的內容和意義。4. 老師引導學生討論:“校園義賣有哪些作用?為什么要參與校園義賣活動?”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并與同學進行討論和交流。二、認知(介紹校園義賣概念和意義)1. 老師簡要介紹校園義賣的概念:“校園義賣是指學校組織學生自發參與的公益活動,通過自己的努力和付出,為需要幫助的人籌集善款。”2. 老師詳細解釋校園義賣的意義:“校園義賣能夠培養我們的勤勞、堅持和奉獻精神,讓我們學會關心他人,樂于助人。同時,通過校園義賣,我們還能學會合理安排時間、制定計劃以及團隊合作等重要的技能。”3. 老師與學生一起探討校園義賣的意義和價值,引導學生思考如何通過義賣活動為社會做出貢獻。三、示范(展示校園義賣案例,介紹籌備步驟和注意事項)1. 老師通過展示一個校園義賣的案例,介紹籌備義賣的基本步驟和注意事項。例如,確定義賣物品、制作宣傳海報、準備攤位等。2. 老師與學生一起討論每個步驟的重要性和具體操作方法。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和疑惑,并進行解答和指導。3. 老師分享一些籌備義賣活動的實用技巧和經驗,例如如何選擇熱銷的義賣物品、如何設計吸引人的宣傳海報等。四、分組活動(制定義賣計劃和分工合作)1. 學生分成小組,每個小組由4-5名學生組成。2. 每個小組討論并制定自己的義賣計劃,包括確定義賣物品、制作宣傳海報、準備攤位等。3. 老師在小組之間巡回指導,鼓勵學生提出創新的想法和解決問題的方法。4. 學生之間展開討論和合作,明確每個小組成員的分工和責任。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來選擇任務,確保每個人都能發揮自己的優勢。五、實踐(進行實際的義賣活動)1. 學生按照自己的計劃和分工開始實際的義賣活動。2. 學生們準備義賣物品,可以是自制的手工制品、烘焙食品或者二手物品等,確保物品的質量和衛生。3. 學生們擺放攤位,裝飾攤位以吸引顧客,同時準備宣傳材料如宣傳海報、小傳單等,以便向他人介紹義賣活動的目的和意義。4. 學生們積極與其他同學、老師和校外人士互動,向他們介紹義賣物品和宣傳義賣活動,鼓勵他們參與和支持。5. 學生們賣出物品并收集善款,同時記錄義賣過程中的收入和支出,以便后續的統計和總結。六、總結(回顧整個義賣活動的過程)1. 學生們回到教室,共同回顧整個義賣活動的過程。2. 老師引導學生討論:“在義賣活動中,你們遇到了哪些困難?你們是如何解決這些困難的?你們從中學到了什么?”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教訓。3. 學生們分享自己在義賣活動中的收獲和感受,包括團隊合作、組織能力、溝通技巧等方面的提升。4. 老師對學生們的付出和努力給予肯定和表揚,鼓勵他們繼續參與公益活動,并提醒他們將所籌集的善款用于有需要的人或公益機構。板書設計:校園義賣我參與校園義賣、概念、意義、籌備步驟、制定計劃、分工合作教學反思: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對校園義賣的概念和意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時培養了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和溝通能力。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和問題解決的過程,提高了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增加互動和討論環節,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同時,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個別輔導和指導,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