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9課 辛亥革命【教學設計】(表格式)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9課 辛亥革命【教學設計】(表格式)

資源簡介

《中外歷史綱要(上)》第六單元 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
第19課《辛亥革命》教學設計
授課教師 授課班級
課題名稱 第六單元 第19講 《辛亥革命》
教學立意 教學主題:辛亥革命——感悟孫中山之“共進大同”理想
課程標準 了解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 理解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建立對中國結束帝制、建立民國的意義及局限性。
學情關注 高一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基礎知識,有一定的概括、分析問題的能力,但是總體來說歷史理解能力,發現、提出、解決問題的能力還需提升,特別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比較欠缺。
教學目標 1、唯物史觀:通過對辛亥革命爆發背景的學習,使學生認識人民群眾對歷史發展的巨大作用;通過對辛亥革命的評價,引導學生運用唯物史觀正確認識辛亥革命的意義和局限。 2、時空觀念:指導學生以時間軸形式1894年至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這段時空發生的歷史事件,使學生樹立時空觀念。 3、史料實證:引導學生對圖片、文本等史料進行解讀與分析,理解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建立對中國結束帝制、建立民國的意義,進而認識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4、歷史理解:引導學生解讀教材中的圖文史料的有效信息,使學生知道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培養學生歷史解釋能力素養。 5、家國情懷:通過讓學生觀看辛亥革命視頻,感受革命先烈為挽救民族危亡勇于奮斗和犧牲的精神,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培養其家國情懷。
教學重點 了解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
教學難點 理解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建立對中國結束帝制、建立民國的意義及局限性。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材料教學,信息技術輔助教學 教學時數 1-1.5課時
板 書 第19講 《辛亥革命》 一、自救與革命(背景) 二、共和與帝制(過程) 1、武昌起義與中華民國的建立 2、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三、遺恨與反思(出路) 1、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2、辛亥革命的局限
教學活動設計
教數活動 學生活動 時間分配 設計意圖
教學導入:展示培元中學校門照片,講述“為國樹人、共進大同”的由來。引導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感悟孫中山先生親筆題詞的“共進大同”的涵義? 學生思考 2分鐘 通過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導入,拉近學生與歷史人物的距離,并感受偉大人物的理想抱負。
解讀課標:了解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理解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建立對中國結束帝制、建立民國的意義及局限性。 新課導入: 播放《辛亥革命》視頻 師問:觀看視頻,指出視頻中所反映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 新課講授: 通過展示《辛丑條約》簽訂的圖片,引導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教材分別梳理清政府和資產階級革命派面對民族危機所做的努力,并分析二者的關系;結合教材112頁“問題探究”進而認識孫中山走上革命道路的原因。 (過渡)師問: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的爆發還具備了哪些歷史背景呢?請同學們閱讀教材108-109頁內容,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概括。 教師通過提供答題模板,指導點評學生分析辛亥革命的背景。最后由老師展示師生共同得出的結論。 師問:如何理解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三民主義的含義? 學生回答同盟會綱領與三民主義的關系和內涵。 師問:閱讀教材109頁“學思之窗”分析三民主義的意義及局限。 (過渡)正是在三民主義的指導下,辛亥革命的先烈們拋家舍業,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投身于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偉大革命事業中。請看下列一道選擇題,請做出正確判斷。 1.(2020-2021學年度上學期泉州市高一期末試卷) 1911年,革命黨人林覺民《與妻書》中寫道:“我至愛汝……使吾勇于就死也……汝體吾心,于涕泣之余,亦以天下人為念。”隨后,他投入的戰斗是() 黃花崗起義 B.武昌起義 C.保路運動 D.護國運動 (過渡)黃花崗起義雖然失敗,孫中山在《黃花崗烈士事略》序文中卻給予了高度評價:“是役也,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含悲,風云因而變色,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則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革命之役并壽。” 請同學們閱讀教材110-111頁內容,了解武昌起義和中華民國的建立,孫中山等人為了維護民主共和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師問:請同學們閱讀《臨時約法》的材料內容,概括其所體現了的民主原則或民主形式,并思考教材112頁“學習拓展”:說明《臨時約法》是中國法制史上的里程碑。 師問:《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有達到限制袁世凱專權,維護民主共和的目的嗎? 學生回答:不行,辛亥革命勝利果實最后落入袁世凱手中,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后,不斷加強獨裁統治,一步步走向復辟帝制。 (過渡):袁世凱篡奪革命果實后,中華民國已無民主共和之實。請同學們思考下面這道選擇題: 2.(2012·福建高考·16)雖成“空殼”,但仍作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 ) A.中國同盟會 三民主義 B.中國同盟會 中華民國 C.三民主義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D.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師問:請同學們依據下列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教材112頁思考點:如何理解辛亥革命的意義? 學生思考并書寫于導學案中。 師問:請同學們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辛亥革命的性質,概括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并分析其原因。 學生思考并書寫于導學案中。 (過渡)再次觀看《辛亥革命》視頻,感悟孫中山先生的革命目標,理解孫中山先生的“共進大同”的理想。 師說: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說:“吾心信其可行,則移山填海之難,終有成功之日。”這說明了孫中山先生堅信只要有移山填海之志,必能實現“天下為公,共進大同”的理想世界。只可惜孫中山奮斗畢生,終未能看到大同世界的實現。 而中國共產黨人正是繼承孫先生遺愿,不懈努力,最終帶領中國人民完成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今天,中國人民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想這就是孫先生所期望的“大同世界”吧!因此,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同學們,我們一起努力“共進大同”吧!加油!奧利給! 課后訓練 1.(2014·福建高考·15)旗袍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成為中國城市女性的時尚著裝。其社會原因是( ) A.西式服飾傳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 B.中華民國建立,人們思想觀念變化 C.城市化進程中,女性開始引領時尚 D.旗袍典雅大方,體現女性的曲線美 2.中國近代某一時期,剪辮與留辮、放足與纏足、洋裝與長袍、鞠躬與跪拜、科學與迷信等長期并存。一副聯語在當時頗為流行:“男女平權,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陰陽合歷,你過你的年,我過我的年。”“某一時期”應是() A.洋務運動時期 B.維新變法運動時期 C.清末新政時期 D.北洋軍閥統治時期 3.(2021·福建高考·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陸皓東(1868—1895),生于廣東香山的一個商人家庭。他明辨事理、剛強不屈,自幼與孫中山交好。1883年,孫中山自檀香山回國,兩人交往更加密切,陸皓東接受了許多西方科學文化知識和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1890年,陸皓東自上海南下,往返于香港、廣州,探求革命救國途徑。1893年,他與孫中山等人在廣州籌劃創設革命組織,決定以“驅逐韃虜,恢復華夏”為宗旨。1895年,興中會總部在香港成立,開始策劃武裝起義,計劃襲取廣州為革命根據地。陸皓東親自繪制了起義所用的軍旗,并在廣州協助指揮調度。后起義計劃泄密,陸皓東為銷毀革命黨人名冊而未能及時撒離,在指揮機關被捕。面對清朝官吏的嚴刑審訊;他堅貞不屈,慷慨陳詞:“一我可殺,而繼我而起者不可盡殺!”遂英勇就義。 ——摘編自李新等主編《中華民國史·人物傳》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陸皓東走上革命救國道路的推動因素。(6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述陸皓東在清末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的歷史功績。(6分) 參考答案: 因素:時局影響;個人品格與愛國心;孫中山的影響。(6分) 功績:建立早期革命組織,促進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深入發展; 積極參與資產階級革命派首次反清武裝起義,以自我犧牲精神鼓舞了后來者的革命斗志。(6分) 學生聽講 學生觀看視頻,梳理知識 學生自主梳理時空軸,并理清二者之間的關系。 學生自主閱讀教材,概括回答。 老師引導加點評。 學生利用思維導圖認識三民主義的含義,并通過分析材料,評價三民主義。 學生讀題、解題 學生梳理武昌起義和民國建立的史實 學生通過閱讀史料,思考并書寫組織答案 學生聽講,了解民國共和與復辟的斗爭。 真題演練,學生解題 學生閱讀、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思考、組織和書寫答案。 老師引導加點評。 學生閱讀、分析材料,回答問題。 學生觀看視頻,結合時政,感悟孫中山先生“大同”思想。 師生共同梳理總結 1分鐘 3分鐘 5分鐘 4分鐘 5分鐘 2分鐘 2分鐘 5分鐘 1分鐘 2分鐘 5分鐘 3分鐘 4分鐘 1分鐘 明確本課的重難點,做到有的放矢。 通過觀看視頻,直觀了解辛亥革命的過程,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并梳理時空軸,認識清政府自救與資產階級革命派革命的相互關系,從而理解孫中山走上革命道路的原因。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和唯物史觀 將課本內容作為材料,進行材料教學,引導學生發現有效信息、概括信息,并學會答題模式。 通過思維導圖引導學生理清三民主義的的基本內容,并學會分析材料和結合所學知識,正確認識三民主義的積極意義及局限。培養辯證看待歷史事物的唯物史觀。 培養學生抓關鍵信息和結合所學知識的解題能力。強調對教材史料的重視。 通過學自主學習梳理,掌握主干知識。 培養學生抓關鍵信息和結合所學知識的解題能力,培養論從史出的史料實證素養。 通過知識講解,認識民主與專制之間的斗爭,從而認識共和道路的艱巨性和曲折性,培養學生的唯物史觀。 通過小題訓練,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通過材料探究,培養學生提取有效信息,結合運用所學知識,組織答案的解題能力,培養學生史料實證和唯物史觀等核心素養。 前后呼應,產生思想共鳴,培養學生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感,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 構建知識體系

教學反思:
(
4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白县| 哈密市| 湾仔区| 大方县| 庄河市| 北安市| 泰兴市| 金坛市| 桑植县| 嫩江县| 苏尼特左旗| 芷江| 福海县| 威海市| 南昌县| 文山县| 林甸县| 洮南市| 滦南县| 乐亭县| 万年县| 封开县| 成都市| 苗栗县| 公安县| 庆阳市| 九江县| 静安区| 东乌珠穆沁旗| 东宁县| 隆子县| 临泉县| 寿阳县| 甘泉县| 光泽县| 康乐县| 马公市| 平阴县| 龙岩市| 大悟县| 道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