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 原子的構成 參考教案【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知道原子的構成、原子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以及原子質量的計算。2.了解原子結構的表示方法,知道原子結構示意圖的含義。3.了解原子最外層電子數與元素化學性質的關系。過程與方法:1.通過想像、猜想—探索、證明—歸納和學生間相互討論、交流,增強學生歸納知識、獲取知識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培養學生對微觀世界學習的樂趣,初步體會物質構成的奧秘,培養抽象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2.樹立“結構決定性質”、“物質的微粒性”等辯證唯物主義觀。【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原子的結構、離子的形成、原子質量計算。教學難點:核外電子的排布。【教學過程】一、原子的構成1.提問:(1)什么是分子、原子?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2)分子和原子的最大區別是什么?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2.發揮想象,說說你對原子的最初認識,原子的外形可能是什么樣的?(1)猜想:原子不能分。①原子可能是一個實心球體。②原子可能像一個乒乓球。③原子可能像一個櫻桃。……19世紀末前的科學家,如道爾頓。當時人們都認為原子不可分。其實,原子不是一個個簡單的、實心的球體,而是一個空心球,幾個小粒子圍繞著一個大粒子運動。但這些粒子是什么呢?其中居于原子中心的大粒子就是原子核,原子核帶正電;小粒子就是電子,電子帶負電,它們在原子核外的一定范圍內作高速的運動。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帶正電的原子核和核外帶負電的電子構成的。 原子的構成示意圖 原子結構模型圖 (2)原子核還能不能再分呢?想一想原子彈的爆炸?原子彈爆炸正是利用原子核裂變時產生的巨大能量,這說明原子核還能再分。科學研究表明:原子核也不是簡單的、不可分割的,它由質子和中子兩種粒子構成。科學研究還發現,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構成原子的粒子的電性和質量(表1)粒子種類 電 性 質 量質子 1個單位正電荷 1.672 6×10-27 kg中子 不帶電 1.674 9×10-27 kg電子 1個單位負電荷 質子質量的1/1836(3)請你找出不同種類原子的區別。(看下表)原子種類 質子數 核外電子數氫 1 1碳 6 6氧 8 8鈉 11 11硫 16 16氯 17 17鉀 19 19區別:它們的質子數不同,核外的電子數也不同。那么,是否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構成的呢? (看下表)原子種類 質子數 中子數 核外電子數氫 1 0 1碳 6 6 6氧 8 8 8鈉 11 12 11硫 16 16 16氯 17 18 17鉀 19 20 19結論:有的原子原子核中沒有中子,如(有一種)氫原子。(4)觀察下表,你能得出什么結論?原子 原子核 核外電子數 核電荷數質子數 中子數氫 1 0 1 1碳 6 6 6 6氧 8 8 8 8鈉 11 12 11 11氯 17 18 17 17①原子中:核內質子數 = 核外電子數 =核電荷數(原子核帶的正電荷數)②氫原子核內只有一個質子,沒有中子③不同原子的核內質子數和核電荷數不同④有的原子的質子數等于中子數,有的不相等(5)以碳原子為例,可知,原子由質子、中子和電子三種粒子構成。在碳原子中,6個質子和6個中子構成了原子核,6個電子在原子核外的一定范圍的空間里作高速的運動。由于碳原子核內有6個質子,帶6個單位正電荷,而核外有6個電子,帶6個單位負電荷,兩者電量相等,電性相反,所以整個原子不顯電性。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所帶電量相等,電性相反。(核內質子數與核外電子數相等,即電量相等,電性相反),所以原子不顯電性。【想一想】氫原子、氧原子也不顯電性嗎?為什么?二、原子中的電子1.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師:我們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電子在不停地運動,那么,它們是怎樣運動的呢?生:……師:核外電子的運動有自己的特點,(圖)它不像行星繞太陽旋轉有固定的軌道,但卻有經常出現的區域。(圖,介紹一下)科學家把這些區域稱為電子層。核外電子是在不同的電子層內運動的,人們又把這種現象叫做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離核最近的為第一層,依次向外最多有七層,電子就是在這些電子層上運動的。師:好比我手中的這個雞蛋。師:當我們知道了原子核外電子分層排布情況,我們就可以畫出一種示意圖來表示原子的結構了。展示鈉原子結構示意圖。請你結合書本P78第三段,說說各部分的意義。生:閱讀并交流回答。師:再來一個,不看書說說看。順口溜。師:投影,找規律。幻燈片不同區域顯示不同顏色。生:小組討論,找規律。生:交流。同一周期從左往右……同一族從上往下……金屬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金屬元素原子的最外層……稀有氣體元素原子的……師:像這種最外層具有8電子(只有一個電子層的具有2個電子)的結構叫相對穩定結構。師:(圖)他們如何才能達到穩定結構?生:……師:對比表格。生:得出結論,元素的化學性質與最外層電子數關系密切。結構決定性質。2.離子的形成師:和鐵絲在氧氣中燃燒一樣,金屬鈉也能在氯氣中燃燒。實驗。鈉與氯氣在化合的時候,原子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先猜想一下,接中帶著問題在書本中找出解釋,然后用自己的話總結一下。生:看書,總結。師:同時幻燈片顯示。然后微觀顯示一遍。師:引入離子的概念。離子符號的意義,書寫。生:先模仿,回歸原子結構示意圖,總結錯誤,再練習。師:關系圖。生:讀圖并填寫。師: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惑?三、相對原子質量1.提問:原子的性質是什么?(1)質量體積都很小(2)不斷運動(3)原子間有間隔(4)同種原子性質相同,不同種原子性質不同2.(1)幾種原子的質量:一個氫原子的質量約為:1.67×10-27 kg 即 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167 kg 一個鐵原子的質量約為:9.288×10-26 kg 即 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9288 kg一個碳原子的質量約為:1.993×10-26 kg 即 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1993 kg 一個氧原子的質量約為:2.657×10-26 kg 即 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2657 kg提問:用這樣的方法來表示原子的質量,方便嗎?科學上一般不直接使用原子的實際質量,而使用相對質量。(2)相對原子質量①概念:以一種碳原子質量的1/12為標準,其他原子的質量跟它相比較所得到的比,作為這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符號為Ar)②相對原子質量 = (單位:1)注意:它是一個比,是一個相對質量,可在附錄Ⅱ、元素周期表(新華字典上也有)等中查出相對原子質量。說明:平時我們用相對原子質量進行計算不必這么精確,一般取整數或保留小數點后一位。板書設計第一節 原子的構成原子的構成二、離子(一)核外電子的排布1.排布規律:分層。2.原子結構示意圖:3.決定元素的化學性質:最外層電子數。(二)離子的形成1.定義:帶電荷的原子。2.形成過程:三、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原子質量 = (單位:1)PAGE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