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外歷史綱要(上)》第三單元《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一》第11課《遼宋夏金元的經濟與社會》教學設計1.整體設計思路、指導依據說明整體設計思路:根據《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基本理念:以立德樹人為歷史課程的根本任務,堅持正確的思想導向和價值判斷,根據普通高中歷史學科和歷史教學的特點,全面發揮歷史教育的功能,要引領學生通過歷史學習,認清歷史發展規律,對歷史與現實有全面、正確的認識,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歷史觀,不斷增強學生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增強學生的世界意識,拓寬國際視野。 本單元是統編高中歷史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歷史綱要(上)》第三單元《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一》,這一時期上承漢唐,下啟明清,是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和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進程中的重要時期。是中國各民族政權并立、制度趨同、民族交融與經濟社會嬗變的時期。 遼宋夏金元是繼三國兩晉南北朝之后又一個北方少數民族活躍的時期,具體可分為3個階段:北宋與遼、西夏的對峙,南宋與金、西夏的并立,元朝的統一。這一時期,中國的經濟、文化成就在世界上仍處于領先地位。 對本單元的學習,將其放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發展的視角下,考察遼宋夏金元時期各民族在推動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發展和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進程中的作用。 這一時期,雖是多民族政權并立,但通過各民族的碰撞和交流,分布上的交錯雜居、政治上的相互借鑒、軍事上的碰撞(第9、10課)、經濟上的交流互通(第11課)、文化上的相互融合(第12課),元朝大一統(第10課)結束了多民族政權并立的局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北方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王朝,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得到進一步發展。2.教學背景分析教學內容分析:《遼宋夏金元的經濟與社會》是統編高中歷史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歷史綱要(上)》第三單元《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一》的第3課,也是全書的第11課。本課內容分為四個子目,主要介紹了遼宋夏金元時期的農業、手工業、商業、經濟格局以及社會變化的相關內容。對于本課的學習,可以將其放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這個大概念中來審視和考察,要通過認識遼宋夏金元在經濟與社會等方面的新變化來認識不同政權在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學好本課不僅能夠加深理解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交融大背景下經濟與社會的發展情況,而且能夠理解在今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需要鑄牢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學生情況分析:1.學習本課的對象是高一年級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接觸了遼宋夏金元經濟與社會的相關史實,能夠說出遼宋夏金元時期政權的更迭、經濟重心南移等史實,有一定的知識儲備,但是尚不能從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角度全面地認識該時期經濟與社會的發展。 2.當今坐在教室里的學生,乃是2000年至2020年這二十年出生的中華兒女,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正值30歲至50歲的黃金年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是在他們手中實現,……認清歷史方位,審視教育使命,為2049而教學,為培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需要的中華兒女而不懈努力,……因此要提升學生素養,厚植學生的家國情懷。 3.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歷史分析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歷史學習能力,同時對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等歷史學科素養有了初步的認識。因此本節課從多角度入手,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和方法。3.教學目標分析1.感受遼宋夏金元時期人們的生活水平,了解這一時期農業、手工業、商業以及社會變化的新變化,認識到經濟的發展對人們生活的影響。認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等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 2.通過政權并立示意圖等,使學生從時空上把握這一時期的經濟與社會的發展以及時代特征。 3.通過適量的、不同類型的史料分析,理解農業、手工業、商業等方面的發展。能夠對一些核心的歷史概念,如榷場等概念作出正確的解釋。 4.通過了解遼宋夏金元時期時期的經濟與社會的發展,使學生感受這一時期中國社會走向合一的內在要求;認識當時中國經濟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增強對中華文明成就的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理解各少數民族在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理解各民族政權在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發展過程中作出的重大貢獻,認識聚多元為一體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4.教學重點、難點分析教學重點:遼宋夏金元時期在經濟與社會等方面的新變化 教學難點:各少數民族政權在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發展過程中作出的重大貢獻。5.教學過程設計步驟1:【新課導入】 (從教材引言中的北宋學者沈括對唐、宋兩朝生活和消費水平的比較和《夫妻對坐宴飲圖》入手,引出“開芳宴”,進而引出宋代經濟的新變化。) 師:唐代人曾認為自己所奉養的器物和衣服很多就是富貴,所以寫下了“奉養器服之盛”這樣的富貴詩,這天北宋的沈括看了,呵呵一笑,作出了這樣的評價:“不曾近富兒家。”意思是沒見過世面,不值一提,沈括這樣說并不是開玩笑,是有依據的。 (PPT展示“開芳宴”的圖片和文字內容) 師:圖為宋墓壁畫《夫妻對坐宴飲圖》,出土于河南禹州白沙宋墓的平民墓葬中,據學者考證,描繪的是在上元節等一些傳統節日,丈夫為了表達對妻子的愛意,特意舉辦的一場家宴,它還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開芳宴”。一個完整的“開芳宴”,不僅有《夫妻對坐宴飲圖》,還有《散樂圖》,據宋人記載,完整的“開芳宴”要具備四個要素:內宅場地、竹簾裝飾、廳前歌舞、廳上會宴。 師:從唐人認為的富貴到宋代平民的“開芳宴”,反映了宋人的生活水平和消費水準明顯超過唐代,其背景是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與前代相比,宋代經濟有哪些新發展呢? 師:讓我們一起解析“開芳宴”,探索《遼宋夏金元的經濟與社會》。(ppt展示課題) 設計意圖:從教材中引言入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感知唐、宋兩朝經濟發展的差異,引導學生回歸教材、關注教材,立足教材。 步驟2:【講授新課】 第一篇章 開芳宴”中的經濟新變化 師: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設,《“開芳宴”中的經濟新變化》。 師:著名學者胡適曾對學習方法做過這樣的概括:大膽地假設,小心地求證。今天我們就運用此法,來解讀“開芳宴”。 師:繡羅衣裳照暮春(展示PPT)宴飲圖中人物的衣服材質可能是什么? 學生:棉 師:確實,棉花在內地的種植始于宋 民以食為天(展示PPT)宴會人物手中所托之物可能是什么呢? 生:桃、包子…… 師:這種猜測是有很大可能性的,宴會中所需的面食和水果蔬菜的獲取應該并不困難,(展示PPT)在宋代,稻麥復種制已經相當普及,提高了糧食產量,一些地區出現了果農等固定種植專業戶,對傳統自然經濟結構有一定突破。 師:玲瓏剔透萬般好,這又是什么呢? 生:瓷器、盞…… 你覺得它是出自哪個窯呢? 生:哥、汝、鈞…… 師:我們能有這么多的猜測,就是基于當時陶瓷業的發展,宋代制瓷技術有重要的改進,以五大名窯為代表(展示PPT)。當時的瓷器風格各異,色彩多變,質感渾厚。自漢代開始我國出口商品中都以絲綢為最大宗,到了宋代,瓷器取代絲綢成為最大宗的出口商品,人們通常所說的“海上絲綢之路”,到宋代也相應地被稱為“陶瓷之路”,可見,瓷器在對外貿易中的主導地位,于是,瓷器成為繼絲綢之后中華文明新的象征(展示PPT)。 師:我們再回到“開芳宴”,猜猜這是什么?(展示PPT) 生:烤火、溫酒…… 師:那你們覺得用的是什么燃料? 生:煤。 師:很好。宋代平民用得起煤嗎? 生:用得起。 師:為什么呢?煤的開采量如何呢? 生:煤的開采量很大。 師:北宋蘇軾就曾對煤的使用情況進行過這樣的描述:“磊落如 萬車炭”,還“以冶鐵作兵”。(展示PPT) 師:史料實證方可信,(展示PPT)學者考證,我們猜測之物確實存在,在農業和手工業發展的基礎之上,商業又有怎樣的發展呢?我們現在就拿著這一份清單做一個采買者,走出開芳宴,看看宴外的繁華。 合作探究:(展示PPT)我們采取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以四人或六人為一小組,選取一名發言人;閱讀教材61—62頁“第二子目”(提示:圍繞“可以到哪里買?用什么買?有可能看到什么場景?”等方面討論)(2分鐘) (學生展示2分鐘)(展示PPT) 師:在古代常用的貨幣是什么? 生:銅錢…… 師:金屬貨幣,那為何宋代在金屬貨幣之外會出現紙幣呢? (展示PPT) 材料:真宗時,……患蜀人鐵錢重,不便貿易,設質劑之法,一交一緡,……謂之交子。 ——[元]脫脫等,《宋史》,卷181,志134《食貨下三·會子、鹽上》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第4403頁。 師:據《宋史》記載:患蜀人鐵錢重,不便貿易。“鐵錢重”說明此時的商品交易量大,所以紙幣的出現是商品經濟發展的重要表現。 師:不僅如此,宋代商品流通的范圍也廣,大型遠洋海船裝載絲織品、瓷器等,遠銷亞非許多國家和地區,所以宋高宗曾說:“廣南市舶,利入甚厚”。 (展示PPT) 材料:“廣南市舶,利入甚厚,……庶蕃商肯來,動得百十萬緡。” ——[宋]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35《紹興十年夏四月丁卯》北京:中華書局,1956年,第2163頁。 師:反映當時海外貿易非常繁榮,外貿稅收成為宋代國庫的重要財源。 師:商業發展,城市繁華,(展示PPT材料)“東京相國寺,中庭兩廡可容萬人,商旅交易皆萃其中。”所以才有了《清明上河圖》這樣的宏偉畫卷。 (展示動畫版《清明上河圖》) 師:從唐人富貴到宋代平民“開芳宴”,生活和消費水平的變化是農業、手工業發展的結果,正是在此基礎上,帶動了商業和城市的繁榮,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說:“如果讓我選擇,我愿意活在中國的宋朝。” 師: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師:宋代的南方經濟又有怎樣的發展呢?北宋戶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已經定型;(展示PPT)南宋時,完成南移,南方成為經濟重心,南方經濟發展也帶動了文化的進步,朝廷采取了南北分卷制度。 師: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我們再來審思“開芳宴”,(展示PPT材料)在此以前的夫妻對坐宴飲圖,大多出現在貴族官員的墓葬中,場面相當大,著重表現其氣派。到了宋遼金元時期,大多數都是發現于平民的墓葬之中。從貴族官員到平民,又反映這一時期怎樣的社會新變化? 自主閱讀:閱讀教材63—64頁“第四子目”,概括總結出這一時期社會的新變化。(2分鐘) (學生展示) 設計意圖:從“開芳宴”這一遼宋夏金元時期典型的文化因素和社會習俗入手,通過運用“大膽地假設、小心的求證”的學習方法,觀察其中的衣、食、用等方面,來探究宋代農業和手工業的新變化,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的意識;運用合作探究和自主閱讀學習商業和社會變化,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自覺性;從而理解人民的生活水平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密切關系,認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唯物史觀基本原理。 過渡: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 第二篇章 “開芳宴”中的“多元”與“一體” 師:(展示PPT)兩幅地圖向我們反映了遼宋夏金是一個政權并立的時期。但各個民族政權之間是相互隔絕的嗎? 生:不是 師:史料實證方可信,我們在宋、遼、金、元墓中都發現了“開芳宴”,而且都以“夫妻對坐宴飲”的形式出現,所以在并立中有交融,這種交融在農業、手工業、商業等方面都有體現。 材料:金朝經濟是在遼和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上承遼宋,下啟元代,因而在中國經濟發展史上有一定的地位。……金朝的農業經濟不但繼承了中原人民先進的生產技術,還將其推廣到東北部地區,對促進各族人民農業生產進步作出了重要的貢獻。進入中原后,……著名的鈞窯則進入了其發展的黃金時代。 ——戴揚本,《中國經濟史話》,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0年,第129-130頁。(學生齊讀材料) 師:從材料可以得知:金朝經濟是在遼和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上承遼宋,下啟元代,具有交融的特點。金朝還將先進的生產技術推廣到東北部地區,推動了邊疆地區的進一步開發。(展示PPT) 師:我們看這幅地圖,(展示PPT)這是宋金的邊境貿易,這種貿易叫做榷場,我們再看宋金榷場的存在時間,所以交融才是歷史發展的趨勢。 師:我們來看遼宋夏金元時期不同政權的葫蘆形注壺,(展示PPT)他們在形制上都各有特色,體現了交融中有多元,但都稱為葫蘆形注壺,形制上也具有高度的相似性,體現出多元中的一體。 師:(展示PPT)經過了遼宋夏金等各民族政權經濟的發展和聯系,元朝大一統結束了政權并立的局面。棉花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廣,南方植棉逐漸普遍,帶動了棉紡織業的發展,元朝在全國范圍內將紙幣作為主幣發行,元朝時杭州被外國旅行家稱為“世界最富麗名貴之城”;元大都是當時北方最大的經濟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師:隨著元的大一統,各民族更深地融入了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推動了中華民族一體化進程,(展示PPT)說明在并立中交融,聚多元為一體是歷史發展的趨勢。 設計意圖:宋遼金元出土的“開芳宴”具有共同特點:夫妻對坐形式入手,引導學生關注細節,從而引出政權并立中有民族交融,包括農業、手工業、商業等方面的交融;設置“學生齊讀”,是為了通過學生自己的朗讀,感受政權并立中的個民族之間也有交融,是并立而不是隔絕。再利用不同民族政權的葫蘆形注壺和元的大一統引導學生認識遼宋夏金元時期“多元一體”的時代特征,培養學生時空觀念、唯物史觀、史料實證等核心素養。 第三篇章 歷史的合力 師:邦畿千里,維民所止。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大祖國的歷史。 師:遼宋夏金元時期,中國的經濟與社會都出現了許多新變化,平民也都可以舉辦一場既有宴飲又有歌舞表演的“開芳宴”。這一時期中國的經濟地位又是怎樣的呢?(展示PPT) 師:表格的數據告訴我們:公元1000年的中國,GDP占世界的22.7%,(展示PPT)反映了這一時期中國經濟世界領先的地位。 師:(展示PPT)而當時中國的經濟實力并非一族之功,一地之力,而是宋以及遼、西夏等少數民族政權形成合力,共同締造的結果。 師:時至今日,(展示PPT)隨著當今中國經濟的發展,GDP總量世界第二、增速第一,我國經濟今天取得的成就就是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結果,是與我們中華民族每一分子的努力分不開。(展示PPT)習近平總書記說:多民族是我國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國發展的一大有利因素; 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這就是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記使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用13億人的智慧和力量匯集起不可戰勝的磅礴力量。(學生站立齊讀、配樂) 設計意圖:從歷史上中國經濟在世界中的領先地位延伸到今天中國經濟的世界領先地位。旨在培養學生歷史是不斷向前發展的意識,認識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性。古今中國經濟的世界地位,都是離不開中華民族共同體,齊心協力的結果。設置“學生站立齊讀”,是為了烘托氣氛,讓學生感受今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認識到古今中國的發展都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結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增強文化自信、民族自信與涵養家國情懷。 【結語】師:(展示PPT示意圖)我們悠久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書寫的。遼宋夏金元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內,中國各民族在經濟等方面創造出超邁前代,傲視后世的輝煌成就。這一時期中國經濟世界領先的地位,也是由各民族共同締造的結果。今天,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我們依然要堅持“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展示PPT) 板書設計:6.教學反思及其評語教學反思:本節課主題是遼宋夏金元的經濟與社會,從教學的編寫上主要是以兩宋的發展為主線,但是在課堂中對兩宋經濟與社會的分析和重視還顯得不夠,著重從遼宋夏金元這一整體時期出發,將其放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認識上,不知是否偏離課標要求;在學生活動的設計上,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體現得也不夠,主要還是教師教授為主,將在以后的課堂中彌補這個問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