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國的氣候教學設計課題 季風氣候顯著 多特殊天氣 單元 第二單元 學科 地理 年級 八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是中國地理的第二章,是在學習了我國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區劃、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國情和人文地理環境的基礎上學習我國的地形、氣候和河湖知識,它既是中國地理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學習中國地理其它章節的重要知識基礎。本章教材內容多,難度大,在全書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是學習以后各章節不可缺少的基礎知識。學情分析 學生求知欲強,思維活躍,視野開闊,富有個性,他們的感知能力和思考能力明顯提高,比小學時更能自覺而專一地完成學習活動,在教學中為學生留出自由發揮的空間,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第一次學習中國地理對很多知識比較陌生。學生還需逐步學會分析地理特征的一般方法,能夠理論聯系實際去解決身邊的地理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獲得展現、創造才華的機會,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相結合,每一個環節都讓學生“做”,學生在做的過程中,不僅學會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學習,學會應用,學會提高。學習目標與核心素養 1. 結合中國的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圖,說明我國季風氣候的成因、特點,以及季風氣侯對我國降水的影響。(綜合思維)2.借助相關資料,分析我國季風氣候顯著的原因,以及季風氣候對我國有利和不利的影響。(綜合思維)3.結合相關資料,了解我國主要氣象災害的多發時間、多發地區、危害和預防措施。(人地協調觀)重點 說明我國季風氣候的成因、特點,以及季風氣侯對我國降水的影響。難點 分析我國季風氣候顯著的原因,以及季風氣候對我國有利和不利的影響。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北緯30°附近都是沙漠,而我國江南地區確是一片水鄉,這是為什么? 觀看衛星遙感圖,回答問題。 具體情境導入,使學生有代入感。講授新課 學習活動1:探究我國氣候特征 【自主學習】氣候復雜多樣 1.我國地域遼闊,各地 千差萬別,根據各地 和 等特征,可以把我國的氣候劃分為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 、 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和高原、高山氣候五種主要類型。 2. 的氣候,為我國農業生產及動植物的生長,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合作探究一】我國的氣候類型讀“我國氣候類型分布圖”,課件第11-17頁,完成下列問題。1.寫出我國東部的主要氣候類型及其特征:2.我國西北地區的氣候類型以及影響因素。3.寫出青藏高原的氣候類型和影響因素。自然環境經常發生異常變化,其中有些會造成資源破壞、財產損失、人員傷亡等危害,這樣的異常變化叫做自然災害。引導學生理解自然災害的概念,并了解自然災害的自然屬性和人文屬性。自然環境發生異常變化是自然災害的自然屬性;對人類的生產、生活造成破壞性影響,如資源破壞、財產損失、人員傷亡等危害,是自然災害的人文屬性。出示案例,引導學生辨析其是否屬于自然災害,協助學生鞏固對自然災害概念的理解。“一場突如其來的冰雹,把田地里的很多西瓜砸爛了。”屬于自然災害,因為冰雹是自然現象,并造成了損失(砸爛西瓜)。“化工廠廢水泄漏,水田被污染,有刺鼻的臭味。”不屬于自然災害,因為化工廠廢水泄漏是人為原因。“一游客違反規定,在林區吸煙,亂扔煙頭,引發森林火災。”不屬于自然災害,因為游客亂扔煙頭導致森林火災,屬于人為原因。“樓上一塊廣告牌被一陣瞬時的大風刮落,正好砸在樓下的兩輛汽車上。”屬于自然災害,因為大風是自然現象,并造成了損失(刮落廣告牌并砸中了汽車)。出示圖文資料,引導學生分析得出圖中的自然災害屬于干旱。長時期降水異常偏少甚至無降水,形成干旱。干旱會造成農作物減產、人畜飲水困難等。出示圖文資料,引導學生分析得出圖中的自然災害屬于臺風。臺風是一種發源于熱帶洋面的大氣渦旋,常帶來狂風和特大暴雨,形成災害。臺風往往會摧毀港口設施、危及航運安全等。 學習活動2:季風氣候顯著 【合作探究二】影響我國的季風1.根據“影響我國季風分布圖”(課件24頁)觀察我國夏季風和冬季風在風向和源地上的差異。2.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經過哪里?3.我國季風氣候顯著的原因是什么?4.季風氣候有哪些優勢和劣勢?在教師的引導下,理解自然災害的概念,并了解自然災害的自然屬性和人文屬性。結合教師出示的案例,通過辨析其是否屬于自然災害,鞏固對自然災害概念的理解。結合教師出示的圖文資料,分析干旱的概念和危害。出示圖文資料,引導學生分析得出圖中自然災害屬于洪澇。連續性的暴雨或短時間的大暴雨,都可能形成洪澇。洪澇往往會淹沒農田、房屋,沖毀橋梁等。結合教師出示的圖文資料,分析洪澇的概念和危害。結合教師出示的圖文資料,分析臺風的概念和危害。出示圖文資料,引導學生分析得出圖中的自然災害屬于寒潮。寒潮是強冷空氣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圍的劇烈降溫現象,并伴有大風、雨雪、冰凍等,形成災害。往往對農業、交通等造成危害。結合教師出示的圖文資料,分析寒潮的概念和危害。影響我國的氣象災害主要有干旱、洪澇、臺風、寒潮等災害。 溫故知新。加強讀圖訓練綜合分析利弊,形成科學發展觀,培養辯證邏輯思維。課堂練習 完成課件P41-P54練習題思維拓展 結合生活實例,舉例說出自然災害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板書參考答案 學習活動1:氣候特征 【自主學習】氣候復雜多樣 1.氣候 氣溫 降水 2.復雜多樣 【合作探究一】我國的氣候類型1.溫帶季風氣候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溫多雨。 亞熱帶季風氣候 冬季溫和濕潤,夏季高溫多雨。熱帶季風氣候 全年高溫,分旱、雨兩季。2. 溫帶大陸性氣候 位于內陸地區,受海陸因素影響,全年干旱。3. 高原氣候和高山氣候 地形因素學習活動2:季風氣候顯著 【合作探究二】影響我國的季風1.冬季風的發源地是蒙古、西伯利亞地區。夏季風的發源地是印度洋和太平洋。冬季風是偏北風,夏季風是偏南風。2.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大致經過大興安嶺—陰山山脈—賀蘭山—巴顏喀拉山脈—岡底斯山脈以東地區。3.我國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東部,東臨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形成巨大的海陸差異。夏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冬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 4.優勢:雨熱同期為我國農業發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條件。不利:常常帶來各種災害性天氣洪澇,干旱,寒潮等。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56張PPT)中國的氣候湘教版八年級上冊(季風氣候顯著 多特殊天氣)季風氣候顯著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高原山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季風氣候顯著風向在一年中隨著季節的變化而有規律改變的,叫做季風。季風氣候顯著討論交流:觀察我國夏季風和冬季風在風向和源地上的差異。季風氣候顯著討論交流:觀察我國夏季風和冬季風在風向和源地上的差異。冬季風 夏季風發源地風向性質西伯利亞和蒙古太平洋、印度洋西北季風、東北季風東南季風、西南季風寒冷、干燥溫暖、濕潤季風氣候顯著思考:明朝的大航海家鄭和下西洋,經南海到印度洋,為什么安排在冬季啟程,夏季返航?因為冬季盛行北風,夏季盛行南風,所以冬季啟程,夏季返航都是順風航行。季風的影響討論交流:想一想冬季風和夏季風會對氣候帶來哪些影響?冬季的寒潮夏季的降水非季風區季風區受海陸位置、地形的制約,夏季風很難到達,降水稀少,全年干旱。非季風區受夏季風影響明顯,降水豐富,主要集中于夏季。季風區是導致中國降水時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夏季風季風氣候對中國的影響?在世界北緯15-30度的緯度帶上,西亞、北非沙漠廣布同緯度的我國長江以南地區卻是著名的“魚米之鄉”氣象站名稱 緯度 海拔 1月平均氣溫 7月平均氣溫 氣溫年較差齊齊哈爾 47°23′N 146米 -19.2℃ 22.8 ℃ 42.0 ℃巴黎 48°58′N 65米 3.5 ℃ 18.4 ℃ 14.9 ℃說一說:中國氣候與同緯度其他地區相比,具有什么特征?與世界上同緯度的其他地區相比,中國冬季氣溫明顯偏低,夏季氣溫明顯偏高。季風氣候的影響優勢:雨熱同期為我國農業發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條件。季風氣候的影響不利:常常帶來各種災害性天氣洪澇,干旱,寒潮等。含義寒潮是因強冷空氣迅速入侵造成某地大外圍的強烈降溫;以長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區為例,24小時氣溫下降10℃以上,最低氣溫在5℃以下,并伴有大風。并伴有大風、雨雪、凍害等現象的天氣過程。多特殊天氣蒙古-西伯利亞高壓(亞洲高壓)寒潮源地多特殊天氣多特殊天氣西路中路東路寒潮路徑三月無雨旱風起,麥苗不秀多黃死。九月霜降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白居易《杜陵叟》多特殊天氣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趙師秀(南宋詩人)課堂思考結合夏季風的進退特點,思考為什么會出現梅雨?多特殊天氣田中無水騎馬過,苗葉半黃蟲咬破。五月不雨至六月,農夫仰天淚交墮。——張綱孫(明末清初詩人)課堂思考我國水稻區是亞熱帶濕潤地區,為什么會出現伏旱?多特殊天氣副高控制區域副高控制區域長江中下游地區6—7月華北、東北7—8月梅雨伏旱22含義臺風是在熱帶或副熱帶洋面上形成并強烈發展的大氣漩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在12級以上。多特殊天氣我國臺風分布地區:東南沿海地區(瓊、臺、粵、閩、浙)發生時間:夏秋時節多特殊天氣多特殊天氣課堂思考想一想沙塵暴可能發生的季節及其原因,找出其主要分布。肆多氣象災害云端多氣象災害電影《新宿事件》:由成龍飾演的拖拉機工人鐵頭帶領中國一幫兄弟在日本東京下水道清垃圾,日本東京地下排水系統猶如“地下神殿”,氣勢驚人。含義洪澇災害是因連續性降水或短時強降水導致江河泛濫,或積水淹沒低洼土地,造成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的一種災害。包括洪水災害和雨澇災害。多氣象災害武漢內澇2016年夏天,湖北遭受特大暴雨洪澇侵襲。6月30日至7月6日,武漢累計降水量超過580毫米,刷新了有氣象記錄以來的周降水量最高值。大水圍城,多處道路、橋梁、隧道、地鐵站點無法通行,部分地區供電、通訊中斷。截至7月11日,武漢市有100多萬人受災,8000多間房屋倒塌,直接經濟損失40億元。武漢這次洪澇災害為什么這么嚴重?除了洪澇災害外,還有哪些氣象與水文災害?它們會對人類活動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武漢屬于城市雨澇災害多氣象災害淮河洪水中國氣象局資料顯示,入汛以來(6月10日),淮河流域主雨帶南北擺動,安徽省也經歷了多輪強降水過程,淮河上中游干流及支流16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防汛形勢非常嚴峻。在汛前,淮河流域旱情嚴重,入汛后出現旱澇急轉,水位快速上漲,水庫蓄水趨于飽和。王家壩作為“千里淮河第一閘”,是淮河流域防汛的重中之重。截至22日8時,王家壩閘開閘泄洪已近48個小時,蓄洪區已成一片“洪澤”。淮河屬于洪水災害多氣象災害多氣象災害洪澇危害巨大①洪水常淹沒農田、聚落等,破壞交通、通訊、水利等基礎設施,造成人員傷亡、農作物減產、交通受阻,人畜飲水困難等。②洪澇還會引發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態問題,破壞人類生存環境,制約區域經濟發展。洪澇過后易發疫情,威脅人類身體健康。③人口越密集,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的地區,洪澇造成的損失越大。多氣象災害含義干旱災害是因長時間無降水或降水異常偏少造成的空氣干燥、土壤缺水的現象。當干旱持續時間較長,影響人類生產生活時,稱為干旱災害,簡稱旱災。多氣象災害世界干旱頻發區:非洲、亞洲和大洋洲的內陸地區。全球干旱區分布多氣象災害我國華北、華南、西南和江淮地區是旱災多發區。為什么西北干旱區降水稀少,但并不是我國旱災最為嚴重的地區?答案:西北地區常年干旱,多為荒漠景觀,工農業生產活動較少,受災體少,造成的損失少,干旱并不意味著旱災嚴重。課堂思考多氣象災害華北春旱原因:1、春季氣溫回升快,蒸發量較大,而降水少,河流徑流小,氣候較干燥。2、春季正值農作物返青和出苗期,農田需水量大,加劇了春旱。課堂思考多氣象災害多氣象災害狂風多氣象災害暴雨多氣象災害風暴潮寒潮災害的危害阻斷交通,破壞通訊設施和輸電線路等伴隨的大風、大雪、凍雨會造成畜牧業損失多氣象災害降 溫大 風大雪凍雨作物遭受凍害吹翻船只、摧毀建筑,破壞牧場通信、輸電線路中斷,交通受阻寒潮不是。寒潮帶來的降水能緩解冬季的旱情(華北);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肥料;同時低溫是最有效的“天然殺蟲劑”;帶來風力資源。寒潮是不是只給我們帶來危害呢?益處寒潮影響多氣象災害CBCBAAADDA乙海洋陸地乙夏夏季風多種農作物可在我國生長夏季南北氣溫都較高旱澇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國的氣候----季風氣候顯著多特殊天氣課后練習基礎練習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及分布1.在廣州上學的朵朵發現冬季國旗向偏南方向飄揚,夏季國旗飄向偏北方向,這種現象與我國氣候哪一特征相關( )A.氣候復雜多樣B.以高原山地氣候為主C.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D.季風氣候顯著2.我國各地產出不同的水果,如山東的蘋果、江西的柑橘、海南的芒果、新疆的葡萄等。這說明我國( )A.夏季普遍高溫 B.全國降水豐富C.氣候復雜多樣 D.季風氣候顯著3.我國東部地區的主要氣候類型有( )A.溫帶大陸性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B.高原山地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C.溫帶季風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D.熱帶季風氣候 高原山地氣候4.我國氣候復雜多樣,下面四圖中,與北京氣候相符的是 ( )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5.如圖是在同一季節從我國黑龍江省和海南省拍攝所得,圖中景觀差異形成的原因是( )A.離海洋遠近不同 B.地形差異大C.東西跨經度大 D.南北跨緯度大6.阿拉伯半島與長江中下游地區緯度大體相同,但阿拉伯半島氣候干旱,而長江中下游地區被稱為“魚米之鄉”是因為( )A.緯度位置的差異 B.海陸位置的差異C.地形的差異 D.人口密度的差異7.我國同時引進世界上的亞熱帶、溫帶、亞寒帶的多種動植物,你認為下列哪一地區能使這些動植物同時生存( )A.長白山區 B.天山山區C.橫斷山區 D.太行山區8. 4月是長江流域油菜花怒放的季節,而緯度相近的青藏高原南部地區油菜花期卻遲至7月。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緯度因素 B.地勢地形因素C.海陸因素 D.人為因素素養提升讀“我國五城市氣候資料圖”,回答1~2題:1.圖中城市氣溫年較差最大的是( )A.烏魯木齊 B.呼和浩特C.銀川 D.南寧2.拉薩的氣溫年較差較小,其主要影響因素是( )A.緯度位置 B.地形地勢C.海陸分布 D.人類活動《中國詩詞大會》引發收視熱潮,古詩詞中也不乏描述地理現象、揭示地理規律的詩句。結合下圖,回答3~4題:3.“五原春色歸來遲,二月垂柳未掛絲。即今河畔冰開日,正是長安花落時”,詩中描述的現象主要影響因素是( )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C.地形 D.冬季風4.“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從地理角度理解是( )①玉門關不受冬季風影響 ②玉門關以西一棵柳樹也沒有 ③受海陸位置影響,夏季風難以到達玉門關 ④玉門關的水分條件不適宜大量柳樹生長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氣候舒適度與氣溫、濕度、風速等因素有關,體現不同天氣、氣候條件下人體的舒適狀態。讀“我國南方部分省區冬季氣候舒適期天數等值線圖”,回答5~6題:5.廣州冬季氣候舒適期的天數可能是( )A.15天 B.20天C.25天 D.30天6.冬季,海南省明顯受益于氣候舒適期的產業活動是( )A.交通建設 B.觀光旅游C.海上航運 D.對外貿易7.[綜合思維]我國各地氣候差別很大。讀圖,回答問題:(1)甲、乙兩地,1月均溫低于0℃的是 地,氣溫年較差較小的是 地。(2)甲、乙兩地,年降水總量比較多的是 地。 (3)甲、乙兩地降水量季節變化的共同點是( )A.各月降水都很多B.各月降水都很少C.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D.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4)廣東省東莞市屬于圖丙三種季風氣候中的 氣候。東莞市的降水主要是因為 。(填字母) A.受夏季風及臺風的影響B.受緯度位置的影響C.受冬季風的影響D.受地形的影響(5)甲地的氣候類型屬于圖丙三種季風氣候中的 氣候,此類氣候對農業生產有利的影響是 。 參考答案:[基礎達標]1.D 冬季我國盛行偏北風,因而國旗飄向偏南方,夏季我國盛行偏南風,因而國旗飄向偏北方。說明我國季風氣候顯著。2.C 復雜多樣的氣候條件,有利于我國各地出產不同的水果。3.C 我國東部地區為世界上典型的季風氣候區,主要分布有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4.B 北京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B符合條件。5.D 我國南北跨緯度大,受緯度位置影響,南北氣候差異大,所以景觀也有很大差異。6.B 本題考查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阿拉伯半島與長江中下游地區緯度大體相同,但長江中下游地區位于亞歐大陸的東岸、東臨太平洋,海陸差異顯著,深受夏季風的影響,降水豐沛,被稱為“魚米之鄉”。7.C 橫斷山區緯度位置較低,但是海拔較高,氣候垂直變化明顯,有多種氣候類型,適合多地帶動植物共同生存。8.B 本題主要考查地形地勢對氣候的影響。地勢對氣候的影響,主要表現為隨著地勢的升高,氣溫降低。一般情況下,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海拔高、氣溫低,所以4月是長江流域油菜花盛開的季節,而緯度相近的青藏高原南部地區油菜花期卻遲至7月。[素養提升]1.A 2.B 第1題,氣溫年較差是一個地區最高月平均氣溫與最低月平均氣溫的差。讀圖可知,烏魯木齊的氣溫年較差約為26℃-(-15℃) =41℃,呼和浩特的氣溫年較差約為22℃-(-13℃)=35℃,銀川的氣溫年較差約為24℃-(-8℃)=32℃,拉薩氣溫年較差約為14℃-(-2℃)= 16℃,南寧的氣溫年較差約為29℃-12℃=17℃,四項所列城市中氣溫年較差最大的是烏魯木齊。第2題,拉薩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受冬夏季風影響小,氣溫年較差較小。3.A 4.B 本題組主要考查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第3題,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大,影響植物的花期和生長期。五原緯度高,花期晚,西安(長安)緯度較低,花期早。第4題,玉門關深居內陸,遠離海洋,這種海陸位置導致夏季風難以到達。同時玉門關所處地區氣候干旱,降水稀少,無法滿足柳樹的生長需求。5.C 6.B 第5題,根據題中我國南方部分省區冬季氣候舒適期天數等值線圖,廣州冬季氣候舒適期的天數在20天~30天之間。第6題,冬季,海南省憑獨特的地理位置、氣候等條件,其氣候舒適期長,吸引著眾多的游客前往海南島觀光旅游。7.解析:本題考查我國季風氣候的相關知識。三種季風氣候都位于我國的東部地區,并且都具有雨熱同期的特點,利于農作物的生長和成熟。但是由于緯度的差異,溫帶季風氣候的氣溫年較差較大,而且1月最低氣溫在0℃以下,降水比亞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少。廣東省東莞市位于北回歸線附近,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答案:(1)甲 乙(2)乙(3)C(4)亞熱帶季風 A(5)溫帶季風 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對農作物的生長和成熟十分有利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2.3中國的氣候(第3課時季風氣候顯著 多特殊天氣) 教學設計.doc 2.2.3中國的氣候(第3課時季風氣候顯著 多特殊天氣) 精準練習.doc 2.2.3中國的氣候(第3課時季風氣候顯著 多特殊天氣) 精品課件.pptx 中國氣候的特點.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