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5 干旱的寶地 同步練習--2023-2024學年浙江省人教版人文地理七年級上冊一、單項選擇題1.下面是小明同學摘錄的四張地理知識卡片,其中卡片內容正確的有( )波斯灣沿岸地區(qū)有著豐富的水資源,但石油、天然氣資源匱乏。 安第斯山脈特殊的自然環(huán)境,形成了山上山下不同的自然景觀。 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水城”威尼斯面臨著生存危機。 在廣袤的非洲熱帶草原上,馬賽人進行大規(guī)模的現(xiàn)代化放牧。① ② ③ ④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2.在新疆的綠洲上居住的人們利用的一種典型灌溉設施是()A.坎兒井 B.水渠 C.運河 D.大型水塔有人說:“20世紀,中東曾為石油而戰(zhàn);21世紀,中東將為水而戰(zhàn)!”據(jù)此回答以下各題。3.造成中東地區(qū)水資源緊張的自然原因是( )A.降水季節(jié)分配不均 B.氣候干燥,降水稀少C.人口增長過快,用水量過多 D.石油資源過度開采,地下水位下降4.“沙漠綠洲”以色列是世界農(nóng)業(yè)發(fā)達國家,它的成功經(jīng)驗主要有( )①高效的噴灌、滴灌技術保證農(nóng)業(yè)對水的需求②努力開發(fā)節(jié)水作物,避免種植高耗水的作物③加大種植水果、花卉等附加值高的作物出口④非常重視畜牧業(yè)的研究和機械、技術的應用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5.被譽為“世界石油的寶庫”的是( )A.中國的新疆地區(qū) B.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地區(qū)C.西亞的波斯灣地區(qū) D.美國的墨西哥灣沿岸6.波斯灣沿岸的石油輸出路線中,運載量最大的路線是( )A.陸上管道運輸線B.經(jīng)過蘇伊士運河的航線C.經(jīng)過好望角的航線D.經(jīng)過馬六甲海峽的航線7.下圖所示區(qū)域被譽為“世界石油寶庫”。圖中①海峽和②海域分別是( )A.馬六甲海峽、亞丁灣B.霍爾木茲海峽、加勒比海地區(qū)C.曼德海峽、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qū)D.霍爾木茲海峽、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qū)8.下列關于西北地區(qū)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植被景觀由東到西變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綠洲的水源主要來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C.制約西北地區(qū)農(nóng)業(yè)發(fā)展的主要因素是水源條件 D.我國最長的內流河分布在準噶爾盆地9.我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位于( )A.內蒙古自治區(qū) B.寧夏回族自治區(qū)C.西藏自治區(qū) D.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10.沙特阿拉伯和伊朗是中東地區(qū)重要的國家,根據(jù)下圖,可知兩國相似的自然環(huán)境特點有( ) ①地處南亞 ②瀕臨波斯灣 ③以白色人種為主 ④石油資源豐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關于以色列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敘述,錯誤的是( )A.以色列大量推廣噴灌和滴灌技術 B.以色列被稱為歐洲人的“大菜籃”C.以色列大量種植經(jīng)濟價值高的棗椰樹 D.以色列農(nóng)業(yè)發(fā)達,大量出口糧食及飼料12.由于索馬里海盜猖獗,中國等國家紛紛派軍艦到亞丁灣和阿拉伯海海域護航.如圖是我國軍艦護航路線示意圖.我軍在途中最有可能見到的景觀是( )A.馬來群島上熱帶草原面積廣大 B.印度洋上浮冰漂流C.阿拉伯半島上沙漠廣布 D.非洲東岸袋鼠成群“一帶一路”將沿線各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給沿線國家經(jīng)濟帶來了活力。讀圖,回答下列各題。13.圖1中馬六甲海峽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它連接的兩個大洋是( )A.太平洋和印度洋 B.太平洋和北冰洋C.北冰洋和印度洋 D.大西洋和北冰洋14.圖1中①地區(qū)是世界最大的石油產(chǎn)地,①地區(qū)位于( )A.非洲北部 B.歐洲西部 C.亞洲西部 D.亞洲南部15.內羅畢所在的撒哈拉以南的人種大多為( )A.黃色人種 B.白色人種 C.黑色人種 D.棕色人種16.圖2為圖1中②地的氣溫降水圖,受此影響,②地( )A.冬季寒冷,河流會結冰 B.夏季炎熱,適合日光浴C.夏季濕潤,河流流量大 D.冬季干燥,河流流速慢17.圖1中西安所在的大洲,其主要河流的流向呈放射狀分布,由此推測,該大洲的地形地勢特征是( )A.地形僅以高原為主 B.西部高,東部低C.地形種類復雜多樣 D.中間高,四周低18.我國四大地理區(qū)域中,灌溉農(nóng)業(yè)主要分布在( )A.南方地區(qū) B.北方地區(qū) C.西北地區(qū) D.青藏地區(qū)讀西北地區(qū)圖,回答下列問題。19.圖中甲所在的地形區(qū)是( )A.塔里木盆地 B.四川盆地 C.華北平原 D.云貴高原20.圖示區(qū)域最突出的自然環(huán)境特征是( )A.高寒 B.干旱 C.濕熱 D.多雨21.圖中①→②→③降水量逐漸減少,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因素 B.緯度位置C.海陸位置 D.人類活動22.聚落居民的建筑是居民為適應當?shù)刈匀画h(huán)境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下面地區(qū)、建筑與自然環(huán)境相匹配的是( )A.西亞——墻厚窗小——干旱少雨、晝夜溫差大B.寧波——窯洞一一年降水量大、降水集中夏季C.湄公河平原——高腳樓——全年氣候炎熱、降水稀少D.北極——冰屋——氣候寒冷多雨、山地地形二、非選擇題23.讀北方地區(qū)圖,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數(shù)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①__________(山脈),⑦__________(山脈),③__________(地形區(qū)),④__________(海)。(2)⑨是__________省區(qū),該省主要的糧食作物是__________,油料作物是__________,作物的熟制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_。該地春季最嚴重的自然災害是__________。24.干旱地區(qū)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不僅要考慮 問題,還要考慮作物品種問題。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參考答案:1.C2.A3.B 4.C5.C6.C7.D8.D9.D10.C11.D12.C13.A 14.C 15.C 16.B 17.D18.C19.A 20.B 21.C22.A23.(1)大興安嶺 陰山 內蒙古高原 黃海(2)山東 小麥 花生 一年兩熟 兩年三熟 春旱(干旱)24.水資源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