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6張PPT)年 級:七年級 學 科:音樂(人音全國版)《 軍 民 大 生 產 》(人音版)音樂七年級上冊課件復習鞏固1.學唱意大利民歌《桑塔·露琪亞》,初步掌握船歌及二段體的知識;2.欣賞《我的太陽》、《伏爾加船夫曲》,感受理解歐洲民歌蘊含的音樂情感;3.初步了解吉他的音色及藝術表現力。復習鞏固民歌是勞動人民在生活和勞動中自己創作、自己演唱的歌曲,以口頭創作、口頭流傳的方式生存于民間,并在流傳過程中不斷經受人民群眾集體的篩選、改造、加工、提煉,隨歲月的流逝而日臻完美。漢族民歌按照體裁可大致分為:勞動號子、山歌、小調等多種類型。勞動號子勞動號子是產生并運用于勞動,具有協調與指揮勞動的實際功用的民間歌曲。勞動號子根據記載,西漢淮南王劉安在《淮南子·道應訓》中寫道: “今夫舉大木者,前呼邪許,后亦應之。此舉重勸力之歌也”。演唱形式:“一領眾和”節奏練習一嗬 嗨節奏練習二咚大啊大 咚大大大 咚大大大 咚節奏練習二咚大啊大 咚大大大 咚大大大 咚節奏練習二咚大 大 咚大大大 咚大大大 咚節奏特點:簡單、多重復、帶有律動性視唱旋律視唱旋律劃分樂句1.歌曲可以分為幾個樂句?2.各個樂句之間有何異同?視唱旋律視唱旋律1234一段體結構中國五聲調式音階中國民族音樂常用五聲調式,由do、re、mi、sol、la五個音構成。這五個音又依次稱為:宮(do)、商(re)、角(mi)、徵(sol)、羽(la)。以五個音中任何一個音作為主音,都能構成一種民族調式音階。填詞演唱歌曲背景1942年底,中共中央發出了開展軍民大生產的號召,張寒暉用隴東民歌《推炒面》的曲調填詞改編成歌曲《邊區十唱》,歌曲很快傳遍了各個根據地。1964年,《邊區十唱》被選入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歌詞精簡為5段,更名為《軍民大生產》。觀看視頻一領眾和的演唱形式在舞臺上如何表現?觀看視頻觀看視頻一領眾和的演唱形式在舞臺上如何表現?歌曲應和的聲部用齊唱的形式表達,配合統一的步伐、加大力度表現出來。聆聽《哈腰掛》1.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2.歌曲表現了怎樣的勞動場面?聆聽《哈腰掛》1.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一領眾和”。2.歌曲表現了眾人抬大木頭的勞動場面。 對比欣賞聆聽、對比節拍 旋律、節奏 歌詞內容及作用領:和:對比欣賞聆聽、對比節拍 旋律、節奏 歌詞內容及作用領:和:對比欣賞聆聽、對比節拍 旋律、節奏 歌詞內容及作用領:一人 豐富,有變化,多用 或 勞動的提示語言,起到統一指揮,提醒注意的作用。和:眾人 多為單音,節奏簡單,多用單一拍 襯詞,起到呼應領唱,調整動作的作用。課堂檢測判斷哪一首是勞動號子?第一首 第二首課堂小結1.學唱《軍民大生產》,初步了解勞動號子“一領眾和”的演唱形式;2.欣賞搬運號子《哈腰掛》,進一步感受勞動號子的音樂特點。3.在演唱和聆聽過程中,學習了中國民族五聲調式音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