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8張PPT)人教版音樂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蟬 蟲 歌了解貴州的獨特民族文化了解侗族侗族1、侗族是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居住區主要在貴州、湖南和廣西的交界處,湖北恩施也有部分侗族。2、侗族以鼓樓、風雨橋、吊腳樓 等藝術建筑為代表。3、“飯養身,歌養心,”這是侗家人常說的一句話,他們把“歌”看成是與“飯”同樣重要的事。侗家人把歌當作精神食糧,用它來陶冶心靈和情操。侗族人民視歌為寶,認為歌就是知識,就是文化,誰掌握的歌多,誰就是有知識的人。介紹“侗族文化”侗族來源于秦漢時期的"駱越"。古代侗族先民原來居住在廣西梧州一帶,后來一部份向東移動到貴州、湖南一帶;另一部份移至廣西定居下來。12-13世紀,江南一些漢族人因亂戰而遷到侗族地區;14世紀,從江西遷移來大批的漢族農民;14世紀末,又在侗族地區屯軍,軍人多為江西籍的漢族人。以上這些移民和屯軍,以后有大部份融合到侗族中。侗族語言分南北兩方言區,但差異不大。多數人能說漢語,有的地方完全說漢語。侗族原來沒有自己的文字,1958年設計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文字方案,但沒推行起來,基本通用漢語。侗族服飾公侗族音樂雖然聽不懂,但是卻足夠震撼你的心靈侗族音樂特點: 1、只有單聲部民歌,從樂曲結構來看,屬于分節歌的形式,歌節的劃分以歌詞為準。 2、曲調以五聲音階為基礎,常以sol、do、re、la(5、1、2、6)為調式主音。旋律中有時出現上下滑的非調式音,但并不影響調式的確定。在同一歌節內有時有調式、調性的轉換。 3、歌曲中襯詞襯腔較多,這使樂句得到擴充,使曲調更加優美。 4、侗歌一般都押韻,詩行為偶數,韻腳一般在偶數行上。每行字數不定,但必須是奇數。如3777或9797等不同的組合形式,曲調的節奏、結構要與此相適應。聆聽《侗族大歌》侗族大歌是我國最早收集、整理和研究的少數民族多聲部民歌合唱。常見的形式有二聲部或三聲部,主旋律有領唱或者不同聲部輪換擔任。侗族歌曲的風格:多聲部技術”以無指揮、無伴奏、自然和聲的風格侗族大歌《蟬蟲歌》聆聽與思考?1.《蟬蟲歌 》的演唱形式是?A. 對唱 B.合唱2.說一說歌曲中人聲模仿了哪 些自然界的音響?蟬蟲鳴叫、流水聲。侗族大歌《蟬蟲歌》是以無指揮、無伴奏多聲部自然和聲的民間合唱形式演唱。2009年,侗族大歌入選聯合國教科組織“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品”名錄。音樂知識侗族人為什么要歌頌蟬呢?五月鮮花開滿破,山上山下蟬唱歌,唱得蛻皮離世去,留下滿山空殼殼。九月蟬死歌不斷,為給人間留歡樂,姑娘學蟬把歌唱,話語甜甜心更甜,唱出人間好生活。歌頌和學習蟬兒堅持的精神,每天都在堅持鳴叫,知道自己最后會唱得蛻皮離世去,也讓大自然有音樂聲。侗族大歌《蟬蟲歌》以無指揮、無伴奏多聲部自然和聲的民間合唱形式演唱。歌唱自然、歌唱勞動《蟬蟲歌》體現出了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通過優美的旋律讓同學們去感受民間文化的美和內涵,讓學生更好地去喜歡和弘揚中國少數民族民間傳統文化,同時也讓學生去熱愛大自然與保護大自然。小 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