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探索世界與把握規律第1課 時代精神的精華第2框 哲學的基本問題【學習目標】知識目標 核心素養1.哲學的基本問題及其內容 2.哲學的兩個基本派別。 1.科學精神:能夠理解區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堅持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樹立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培育科學精神素養。 2.公共參與:在生活和實踐中正確處理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自覺堅持唯物主義。【預學案】任務1:梳理知識-根據課本自主完成填空-根據填空自主批注課本二、哲學的基本問題(一)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1.哲學基本問題的內容:哲學的基本問題是 的關系問題,也就是 的關系問題。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思維和存在 的問題;二是思維和存在 的問題,即思維能否 存在的問題。2.哲學基本問題表達方式的差異性: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哲學。不同時代、不同地區的哲學家,其表達哲學基本問題的 和 不盡相同。(二)為什么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1.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首先是人們在 活動中遇到的和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2.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貫穿 的始終,是一切哲學不能回避、必須回答的問題。(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1.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含義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是圍繞 的問題展開的。唯物主義認為, 是本原的,意識是派生的,先有 后有意識,物質 意識;唯心主義認為, 是本原的,物質 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2.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唯物主義在其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三種基本形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1) 試圖從某些具體的物質形態出發來說明世界的統一性,把世界的本原歸結為某一種或某幾種具體的物質形態,如水、氣、火、土等。這就把物質混同于物質的具體形態了,帶有明顯的樸素和直觀色彩。(2) 把自然科學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質結構如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從而使唯物主義克服了原先的樸素性和直觀性,豐富和發展了唯物主義的物質觀。不過,它把自然科學的物質結構直接混同于物質概念,把原子的屬性等同于物質的屬性,把世界萬物的運動歸結為受力學支配的機械運動,因而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和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等局限。(3)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是 。它認為,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唯一特性。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物質概念,概括了宇宙間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和現象的共同本質,而不是指某一種具體的物質形態,或那些不可再分的物質結構。3.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唯心主義在其歷史發展中形成了兩種基本形態: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1) 把人的主觀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覺、經驗、心靈等)理解為世界的本原,認為客觀事物乃至整個世界,都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2) 把客觀精神(如上帝、神、理念、絕對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現實的物質世界只是這些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唯心主義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唯心主義雖然華而不實,但它的長期存在及其與唯物主義哲學的長期斗爭,在客觀上 了哲學的歷史發展。就其 而言,唯心主義哲學也對人們認識的發展有著 的借鑒意義。4.哲學只有兩個基本派別: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在哲學史上,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之間的對立和斗爭長期存在。從派別上講,哲學史上的對立和斗爭歸根到底,只有 和 兩種。正如毛澤東所作的通俗比喻,雖然存在著這樣“兩個對子”,但從獨立的基本派別上看,只能是兩大陣營,而不是四軍對壘。任務2:易混易錯知識自主糾偏1.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2.哲學的基本問題與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標準是相同的。3.唯物主義者都認為世界是可知的,唯心主義者都堅持不可知論。4.唯物主義都是正確的,唯心主義都是錯誤的。5.承認物質決定意識就是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6.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也就是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問題。7.唯物主義回答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問題,唯心主義回答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問題。8.辯證法和形而上學是哲學的兩個基本派別。任務3:根據提示自主學習本框欄目內容-1.課本P8閱讀與思考:哲學的基本問題是什么?問題提示(了解)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可結合課本第8頁相關鏈接理解哲學基本問題的不同表達,領會哲學基本問題的合理性及其依據。2.課本P9第一個閱讀與思考: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問題問題1提示(了解)學習計劃體現了人的思維活動,科學合理的學習計劃要立足于自己學習的實際情況,立足于實際則體現了哲學上所講的“存在”。這說明學生的學習生活也必然面對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問題2提示(了解)上述材料涉及到哲學的基本問題,這也說明在生活實踐中,我們必然會遇到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這是無法回避的。3.課本P9第二個閱讀與思考:什么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問題提示(理解)要克服對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庸俗化理解。不能只從兩個范疇的表面意思來理解,不能認為唯心主義比唯物主義高級,材料中對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理解是極其錯誤的。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一對哲學范疇,它們表達的是物質和意識何者為第一性的特定哲學立場,是世界觀問題。4.課本P10第一個相關鏈接:二元論注定行不通理解提示(了解)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都認為世界只有一個“本原”(物質或精神),因而是哲學上的一元論。在哲學史上,還有主張精神和物質同為本原的學說,這就是哲學上的二元論。二元論認為世界有兩個本原:物質和精神是兩個各自獨立、相互平行發展著的實體,誰也不產生誰,誰也不決定誰,共同構成了世界的本原。這一觀點是完全錯誤的:肯定精神不依賴于物質而獨立存在,這本身就是唯心主義的觀點;雖然它承認物質是獨立的本原,但在說明物質和精神的關系時,又不得不設想一個凌駕于二者之上的上帝,同樣陷人唯心主義。這表明,二元論必然導致哲學上的唯心主義。我的預學疑惑【探究案】融入情境/小組合作/按主觀題要求寫出探究成果/展示與評價1.探究情境: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準確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新方位、時代新變化、發展新要求,科學回答了新時代中國發展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把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和實踐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發展。探究任務:請運用哲學基本問題的知識,聯系探究情境,剖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正確性。2.探究情境一:赫拉克利特說:“世界是一團永恒燃燒的活火。”探究情境二:丹尼斯說:“自然界由數目無窮、性質不同的異質元素構成。”探究情境三:毛澤東說:“人的正確思想,只能從社會實踐中未。”探究情境四:王守仁說:“心外無物,心外無理。”探究情境五:黑格爾說:“絕對觀念是宇宙萬物共同的本質。”探究任務1:上述觀點各屬于什么哲學派別?探究任務2:在根本方向上,它們之間存在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3.探究情境:笛卡兒,法國著名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數學家,近代歐洲哲學心理學思想的創始人之一。在哲學上,笛卡兒力圖建立一整套由少數基本公式和基本原理出發推演出的“整整一系列數的真理”,一整套奠基和脫胎于數學的哲學體系。他在“物理學”中堅持物質是唯一的實體,是存在和認識的唯一根據,把機械運動看作物質生命的表現。他在普遍懷疑之后,得出存在三種實體的結論,即精神實體和物質實體并存,而上帝則是最高的、絕對的實體。但他又承認思想獨立于物質,所謂“我思故我在”,只有理性才是真理的唯一尺度,并最終把物質和精神都歸因為上帝的產物。探究任務1:笛卡兒的世界觀對他的科學研究可能產生哪些影響?探究任務2:結合探究情境,運用哲學的基本問題的相關知識,簡要評述笛卡兒的哲學思想。4.探究情境:在古代社會,自然是人類的主宰,人們把自然神化,對自然頂禮膜拜,認為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天旱求龍王降雨,遇事求神靈保佑。近代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工業革命的發展,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機器轟鳴田野,衛星邀游太空、人們認為自然是人類征服的對象,人可以主宰自然。但是,隨著人類活動規模的擴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層空洞,洪水肆虐,物種減少……正嚴重威脅著人類自身的生存,人們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系,認識到自然是人類的朋友,人和自然應該和諧相處,強調保護環境,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探究任務:從哲學基本派別角度看,材料中分別出現了哪些哲學觀點?簡要分析其基本主張。【檢測案】1.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認為,原子和虛空是世界的本原;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認為,人的認識只能停留于現象界,自在之物是認識達不到的。這兩個觀點都是在討論()A.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問題B.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C.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D.思維和存在能否相互轉化的問題2.在鄉村振興建設過程中,要從當地的自然條件和經濟發展的實際水平出發,在尊重當地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習慣的基礎上選擇富有地方特色的發展之路。這說明()A.存在決定思維B.思維影響著存在C.思維決定存在D.思維與存在同為本原3.我國科學家在金沙江中段四川和云南交界地帶的干熱河谷發現了壁虎屬新種——金江壁虎,該新種是目前已知分布海拔最高的壁虎屬物種。這表明()①世界的本原是思維②世上沒有不可認識之物③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哲學的基本派別④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孫育杰課題組與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李棟課題組合作,揭示出線粒體DNA分配新機制。這進一步佐證了()①存在和思維具有一致性②思維能夠正確認識存在③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④思維和存在相互依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鴻靈幽紛,曷可言焉!曶黑晰眇,往來屯屯。龐昧革化,惟元氣存,而何為焉!陰陽三合,何本何化?合焉者三,一以統同。吁炎吹冷,交錯而功。”柳宗元以《天對》一文回答屈原之問,認為在天地未形成之前,元氣已經存在;天地分化之后,元氣充斥于天地之間。可見,柳宗元的觀點()①屬于古代樸素唯物主義②將世界的本原歸結為具體物質形態③屬于主觀唯心主義④認為“天意”決定整個世界的運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中高考前夕,拜“考試必過神”選用“祈福筆”等一些另類的考前“討彩頭”方式在中學生群體中流行。心理專家認為,考生這樣的行為可以看作一種心理減壓方式,但切勿過度迷信。從世界觀角度看,考生的上述做法屬于()A.主觀唯心主義B.客觀唯心主義C.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D.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解讀7.哲學史上存在著“兩個對子”,但從基本派別看,則只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陣營。下列能體現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區別的是()①“天地之變,陰陽之化”(荀子)和“人的理性為自然界立法”(康德)②“水是萬物的始基”(泰勒斯)和“氣者,理之依也”(王夫之)③“物是觀念的集合”(貝克菜)和“未有此氣,已有此理”(朱熹)④“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范縝)和“我思故我在”(笛卡爾)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8.英國近代經驗主義哲學家貝克萊有一次與朋友在花園里散步,不小心踢在一塊石頭上。他說,因為我踢到了石頭,石頭才存在,可見“存在即被感知”。中國明代思想家王陽明也曾就路邊的花和朋友說,“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兩個人的說法可謂異曲同工。二者“同”在()①認為整個世界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②把客觀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③把人的主觀精神理解為世界的本原④認為現實物質世界是客觀精神的外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列寧說:“透過許多新奇的詭辯言詞和學究氣十足的煩瑣語句,我們總是毫無例外地看到,在解決哲學問題上有兩條基本路線、兩個基本派別。”這里的“兩個基本派別”是指()A.英雄史觀和群眾史觀B.辯證法和形而上學C.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D.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我的學習收獲參考答案【預學案】任務1(一)思維和存在 意識和物質 何者是本原 有沒有同一性 正確認識 概念 方式(二)生活和實踐 哲學發展(三)物質和意識誰是本原 物質 物質 決定 意識 依賴于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主觀唯心主義 客觀唯心主義 推動 局部作用 或多或少 唯物主義 唯心主義【預學案】任務21.辨析: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問題是哲學基本問題的第一個方面的內容。2.辨析: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問題,或者說思維和存在誰決定誰的問題;二是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標準只涉及思維和存在誰決定誰的問題,也就是哲學基本問題的第一個方面的內容。如果認為存在決定思維,就是唯物主義,反之則是唯心主義。3.辨析:對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標準。凡認為思維能夠正確認識存在的,被稱為可知論;凡否認認識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認徹底認識世界的可能性的,被稱為不可知論。絕大多數哲學家,包括唯物主義者和一些徹底的唯心主義者,都主張世界是可知的。但也有極少數哲學家否認物質和意識具有統一性,否認認識世界或徹底認識世界的可能性,這是不可知論。4.辨析:唯物主義并不都是正確的,唯心主義也有一定借鑒意義,但從根本觀點上看,唯物主義是正確的,唯心主義是錯誤的。5.辨析:承認物質決定意識是唯物主義的觀點,但并不一定是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6.辨析: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是對二者關系的正確理解。7.辨析: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問題,這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這是劃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標準。8.辨析:哲學的兩個基本派別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從屬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探究案】1.①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問題;二是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②從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角度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堅持了存在決定思維,是唯物主義的觀點。③從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角度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準確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新方位、時代新變化、發展新要求,把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這說明了思維能夠正確認識存在。2.(1)赫拉克利特的觀點屬于古代樸素唯物主義;丹尼斯的觀點屬于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毛澤東的觀點屬于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王守仁的觀點屬于主觀唯心主義;黑格爾的觀點屬于客觀唯心主義。(2)相同點:這五個觀點都是對哲學基本問題的第一方面的回答,及思維和存在何為本原這一問題的回答。由于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不同點: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本原,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唯心主義認為,意識是本原,物質依賴于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3.(1)哲學為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笛卡兒的唯物主義世界觀推動了他的科學研究,唯心主義世界觀會阻礙他的科學研究。(2)①與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觀點相比,笛卡兒的哲學體系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它以近代自然科學為基礎,克服了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直觀性,豐富和發展了唯物主義。②但笛卡兒把物質歸結為“物理學”意義上的物質,因而又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和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等局限性。他的哲學體系在自然觀上是唯物的,歷史觀上是唯心的,并把“上帝”當作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③笛卡兒的哲學在哲學基本問題上的回答把物質和意識都看作世界的本原,并用“上帝”來解釋世界本原的問題,最終滑向了唯心論。4.①遇事求神靈保佑屬于客觀唯心主義觀點,認為人可以主宰自然的觀點屬于主觀唯心主義,唯心主義的基本觀點是認為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意識決定物質。②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屬于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其基本觀點是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檢測案】BADCA BCA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