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勞動最光榮——小學勞動教育勞動,以身體力行的方式獲取知識,是人類文明起源發展的主要手段。勞動教育是學生全面發展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勞動態度、勞動習慣和勞動觀念,形成日常生活中必備勞動技能的教育。【小學教學目標】1.認知目標:正確認知勞動的價值讓學生意識到我們人類的進步離不開勞動,懂得勞動的重要性。2.情感目標:能堅持參與家務勞動、校內勞動和校外勞動,體驗勞動的歡樂,初步具有勞動觀念和勞動習慣。3.能力目標:通過動手操作實踐,掌握自我服務的勞動技能。4.家校共育目標:家校共育,幫助孩子初步樹立技術意識、實踐創新精神,培養動手能力和審美情趣。【教師解說】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素以勤勞智慧聞名于世。如今我們國家所取得的每一項成就,都是廣大人民用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換來的,中國人民用實干精神創造了今天的輝煌。“勞動節”不僅僅是屬于我們國家的假日,更是一個國際性的節日,“國際五一勞動節” 的由來,背后有哪些故事,其他國家都是怎樣慶祝這個節日的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教師提問,思考分享】1.“勞動節”是怎樣誕生的,它的意義是什么?2.你知道其他國家是怎樣慶祝勞動節的嗎?3.你打算如何度過自己的五一勞動節呢?【教師小結】“五一”國際勞動節是全世界勞動人民共同擁有的節日。這個節日是由十九世紀末千千萬萬的勞動人民通過大規模的罷工和游行示威反抗資本家的壓迫換來的。每個國家都有屬于自己國家的慶祝活動。通過學習,相信同學們對勞動節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新中國成立后,勞動節設為法定節假日,勞動節重要意義就是紀念勞動人民爭取到合法權益的一天、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大步、提醒著人民要有不屈不撓的共同奮斗精神。【設計意圖】通過《五一國際勞動節的由來》讓學生了解到國際勞動節的意義在于勞動者通過斗爭,用頑強、英勇不屈的奮斗精神,爭取到了自己的合法權益,是人類文明民主的歷史性進步,也是五一勞動節的精髓所在。對于學生自己如何過勞動節,有一定的想法。【教師解說】校園里,因為有了值日生的一絲不茍,教室一塵不染。因為有了班干部的默默奉獻,黑板報有了故事,校園五彩繽紛。因為有了保安叔叔的站崗值勤,保潔阿姨的打掃收拾,我們的校園安全、整潔、有序。因此,我們要熱愛勞動,更要尊重所有的勞動成果。【教師提問,思考分享】1.看完視頻,同學們能說說這些勞動者的職業嗎?2.我們的生活能離開這些勞動者的辛勤付出嗎?為什么?3.對待這些默默無聞的勞動者,我們應該怎樣做?【教師小結】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沒有辛勤勞動,就不會有幸福的生活;沒有苦干實干,就不會實現美好的夢想。放眼望去,無數的普通勞動者在各自的崗位上,默默地發光發熱。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一條條道路整潔寬闊,一排排樹木綠道成蔭……這一切都離不開勞動者,任何勞動都應該得到尊重。【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尊重勞動者的品德,讓學生明白職業無分貴賤的道理,從中感悟到勞動最美。【教師解說】習近平總書記曾寄語少先隊員:“生活靠勞動創造,人生也靠勞動創造。你們從小就要樹立勞動光榮的觀念,自己的事自己做,他人的事幫著做,公益的事爭著做,通過勞動播種希望,收獲果實,也通過勞動磨煉意志,鍛煉自己。”疫情來勢洶洶之下,我們看到了許多志愿者奮斗前線,身體力行地保障我們的健康和生活。他們忙碌的背影,疲憊的身軀讓我們好心疼。【教師提問,思考分享】1.看完這則視頻,你感觸最深的是哪個場景?有什么感想呢?2.生活中你還在哪些場景看到過公益志愿者的身影?3.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可以參與哪些社會實踐,公益勞動呢?【教師小結】視頻中、生活中的許多志愿者們逆行而上的身影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感動,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社會的和諧發展離不開這些公益勞動志愿者的無私付出。希望我們新時代的青少年能在未來的日子里多向這些志愿者們學習,參與社會實踐公益勞動,可以是公交車站志愿執勤,垃圾站點分類分揀等,盡自己所能,做一名優秀的小小志愿者。【設計意圖】本次活動通過觀看《人世間》抗疫視頻,增強對勞動人民的感情,作為一名小學生也應盡自己所能參與到公益勞動之中,通過勞動磨煉意志,養成正確勞動價值觀和良好勞動品質。用勞動創造美好的未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教師解說】我國古代有一位出色的發明家,被后世尊稱為中國工匠師祖。他就是魯班。木工使用的不少工具器械都是他發明的,這些工具的發明使當時工匠們從原始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勞動效率成倍提高,土木工藝出現了嶄新的面貌。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傳統的勞動工具已不能滿足人們生產生活的需要,于是在時代的潮流中,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的新型勞動工具應運而生。46歲的大國工匠劉麗扎根采油井場27年,研制創新成果200余項,用勤奮與韌勁解決了一個個生產難題,成長為享譽行業內外的大國工匠。她帶領“劉麗工作室”全體成員,取得技術革新成果1048項,加工推廣技術革新成果2344件,創效1.2億元,用團結與創新培養了一批批石油工匠。【教師提問,思考分享】1.故事中的主人公劉麗,在勞動中的發明與創造有哪些作用或意義呢?2.你還知道哪些勞動中的發明與創造?3.我們應該學習這些勞動者身上怎樣的精神呢?【教師小結】“民生在勤,勤則不匱。”中華民族是勤于勞動、善于創造的民族,一代一代勞動者在寬廣舞臺上創造價值,沉淀出閃閃發光的勞動精神。正是因為勞動創造,我們擁有了歷史的輝煌:也正是因為勞動創造,我們擁有了今天的成就。讓我們一起學習、致敬勞動模范,繼承、弘揚勞動精神,在勞動中提升自己的智慧。【設計意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讓學生感受新發明在提高生產效率、產品質量及創造性解決問題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感受創新為生活帶來的便利,激發學生進行勞動創新的精神,初步培養學生進行創造性勞動的熱情。勞動最光榮,實踐出智慧。只有讓學生積極關注生活、善于思考、樂于實踐、勤于創造,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解說】生活中有很多被我們忽略的細節蘊藏著勞動人民的智慧,從最早的結繩記事,到后來的 物裝飾、吉祥寓意,中國結 根繩貫穿了中國的歷史, 繁復的繩結連接了中國 化。(《結繩記事》,視頻來于網絡)【教師提問,思考分享】1.人們是從什么時候開始使用繩子作為工具的,繩子除了作為工具還可以用來做什么?2.生活中哪些場景用上了這些繩結技巧呢?【活動提升】以下視頻來源于手工編繩1.小組合作學習三種實用的繩結方法(接繩結、活動套結、絞刑結)。2.學會運用絞刑結來套物品。【教師小結】一根小小的繩子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結成不同繩結,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小難題。通過練習繩結的不同結繩方法,我們感受到了勞動的艱辛和收獲的快樂。在勞動中我們應該學習和借鑒他人豐富經驗、技藝的基礎上,嘗試新方法、探索新技術,打破僵化思維方式,推陳出新。【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尋找身邊的小繩結,學習繩結的不同結繩方法,感受小繩結之中凝聚著勞動人民的大智慧。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志,在勞動中增加自己的智慧。【教師解說】以馬克思的說法,人之為人,正因為勞動,是勞動創造了人。那么遠離勞動,也必然造成人的退化,在下一代身上這種退化已經表現出來,它不止反映在體質上,還反映在品質與意志上。一個沒有經過勞動磨煉的人,是難以懂得生活真味的,他也注定無法擔當“大任”。勞動使人知道生活是怎么回事兒,勞動培養人的堅韌與毅力。我們應將課堂教學和勞動實踐結合起來,通過課堂教學、種植實踐和拓展活動的開展,讓學生獲得知識和能力的雙豐收。【活動提升】1.開展學農活動,識別常見蔬菜,了解其生長習性及其特點。2.種植蔬菜,掌握種植方法及管理要點。3.小組交流在校園中勞動教育基地正確勞動方法。4.分享在教育勞動基地的樂趣和對身體的作用。【教師小結】從古至今,勞動是人生的必修課,唯有勞動,方能增強體質、磨礪意志、鍛煉身心、回饋國家。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在勞動實踐基地里除草、翻土,選種、栽種、管理……小小的實踐基地,實踐加課程,讓學生逐漸知道中國的農耕文化,了解自然更替,農作物生長規律;真正認識到一粒種子到餐桌的艱辛歷程,真正理解到“憫農”真實含義。【設計理念】勞動是艱辛的,但它與民族生生不息、收獲幸福緊密相關。學生通過開展學農活動,磨煉意志,了解一些有關蔬菜的知識,懂得種植蔬菜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希望學生感受到勞動快樂與活力的同時,勞動精神放在心中,落實到勞動實踐中去。我們深信,新的一代會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會有朝氣蓬勃的精神,都能成為我們社會的接班人。【設計理念】勞動是艱辛的,但它與民族生生不息、收獲幸福緊密相關。學生通過開展學農活動,磨煉意志,了解一些有關蔬菜的知識,懂得種植蔬菜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希望學生感受到勞動快樂與活力的同時,勞動精神放在心中,落實到勞動實踐中去。我們深信,新的一代會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會有朝氣蓬勃的精神,都能成為我們社會的接班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