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上第二十三課 內戰爆發教案教參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了解重慶談判、全面內戰爆發、解放區軍民的自衛反擊等基本史實,理解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 力,認識國民黨堅持獨裁、發動內戰的本質;思考現象與本質之間的內在聯系。過程與方法:在分析討論重慶談判的過程中,初步掌握解釋和回答歷史問題的方法;在師生共同對歷史問題進行探究與討論 的過程中,增強學生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引導學生自主設計有關內戰初期國共雙方力量對比、戰局分析情況的表格,引導學生逐步掌握學習歷史的一些基本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國家統一、民族團結是中國強盛的重要保證;中國共產黨真正代表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教參重難點:重慶談判是本課重點;一、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 :知道重慶談判,理解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認識國民黨實行獨裁、發動內戰的本質; 了解中共中央轉戰陜北等基本史實。過程與方法 :通過閱讀史料,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素養;通過分析國共雙方參加重慶談判的原因,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歸 納歷史問 題的學習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國家統一、民族團結是中國強盛的重要保證;中國共產黨真正代表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得 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二、教學重難點重點:重慶談判。 難點:中國共產黨真正代表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三、教學方法講授法、多媒體教學法、探究法、小組合作討論法、史料分析法。四、新課講授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多媒體展示毛澤東、蔣介石在重慶談判期間的合影照及相關的公報,提問:它們與我國歷史上的哪一事件有關? 由 此導入新課。(一)和平之邀1、出示《勝利前夜》《炮彈做花瓶萬世享太平》漫話,結合所學,分析抗戰勝利后人民的心情和愿望 2、出示材料,面對人民愿望,分析國共兩黨態度。3、出示史料,思考蔣介石邀請重慶談判的目的4、討論毛澤東去不去赴邀,明確去, 目的在于爭取和平,戳穿陰謀(二)和平之會1、播放視頻,歸納總結談判過程和結果。明確:簽訂《雙十協定》2、出示史料,明確會議期間其他媒體民眾輿論導向變化,明確中共為和平的努力,得人心(三)和平之殤1、播放視頻,思考國共兩黨優勢,梳理內戰進程2、出示史料,小組討論國民黨失利,中共粉碎進攻原因,明確:國民黨失民心,中共得民心,中國共產黨真正代表 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五、小結和作業教師小結:古語有云: “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中國人向來以和為貴,不到萬不得已不會用戰爭的方 式來解決問題,國民黨冒天下之大不韙發動內戰,是對自己在時代重任面前無能為力的一種極端捍衛,肯定是不會 成功。而共產黨理念先進、團結一心,代表人民利益、順應歷史發展和時代要求,受到人民的擁護,有能力、也當 仁不讓的承擔起了歷史重任。這是歷史的選擇,更重要的,這也是人民的選擇。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人民是 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依靠人民才能創 造歷史偉業。課后作業:無六、板書設計講課稿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八上23 內戰爆發 之邀 和平 之會 人心 之殤我是 X 號考生,今天我試講的題目是第 23 課《內戰爆發》,下面開始我的試講。上課,同學們好,請坐。同學們,在上課之前我們先來看這樣一組圖片,這是毛澤東、蔣介石在談判期間的合影照及相關的公報,同學們知 道它們與我國歷史上的哪一事件有關嗎?沒錯,是重慶談判,同學們課下預習的很充分,那重慶談判的內容是什么? 又有何結果呢?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第二十三課《內戰爆發》,一起去回顧那一段歷史。(板書 23 內戰爆發)抗日戰爭的勝利,結束了我國被外國侵略者侵略的歷史,基本解決了中華民族同日本侵略者的民族矛盾。同學們觀 察《勝利前夜》《炮彈做花瓶萬世享太平》漫話想一想,抗戰勝利后人們有什么樣的心情和愿望?第三排這位同學, 這位同學提到了人們喜悅幸福,普遍渴望和平民主的實現。(板書 和平)面對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國共兩黨和美 國的態度又是如何呢? 同學們閱讀材料思考一下。(板書 之邀)有哪位同學可以分享一下你的想法。最后一排這位 男同學,你來說,這位同學談到通過材料得知國民黨已經決定了準備內戰,消滅共產黨,實現一黨專政的態度;而 當時的美國主張采用“扶蔣反共 ”的政策,以維護其在華利益;此時的中國共產黨則是希望堅持和平,民主,團結。你總結的很準確,請坐。面對這種不同態度,國內和平真的可以實現嗎?大家來看這則電報材料,通過閱讀我們得 知蔣介石三邀毛澤東赴重慶商談國家大計,蔣介石未曾真心追求國內和平民主,那他邀請毛澤東前去重慶的真實目 的是什么?我們從大屏幕上出示的史料中尋找答案??看斑@位同學,你來說,這位同學談到蔣介石一方面想為發動 內戰準備時間,另一方面,國內民眾厭戰情緒蔓延,想在政治輿論上獲得主動,就要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強加到中國 共產黨身上。分析的很到位,請坐。當時的中共自然也看出了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的本質,同學們想一想,如果你 是當時中共黨員一員,你得知這個陰謀后,你會建議身處延安的毛澤東深入重慶談判嗎?為什么?同意去的同學舉 手,可以看到大部分同學是不希望去的,那毛澤東面對蔣介石的邀請是如何選擇的呢?我們通過材料可以看到,毛 澤東高瞻遠矚,為了爭取和平,戳穿蔣介石陰謀,表明中共爭取和平的誠意, 以驚人的膽魄親赴重慶,踏上了與國 民黨進行和平談判的路。有同學可能疑惑,為何明知危險還要前行? 同學們,這正是體現了中共領導人為了民族大 義勇敢擔當,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而不顧個人安危的崇高精神。1945 年 8 月 28 日,18 年沒有來過大城市的毛澤東在國民黨代表張治中、美國大使赫爾利、中共代表周恩來和王若 飛的陪同下登上了飛往重慶的飛機,進行和平之會——重慶談判,接下來同學們觀看短視頻《重慶談判》來了解一 下談判的過程和結果。(板書 之會)視頻播放結束了,大家已經對談判有了初步了解,如果你是重慶的一名記者, 請你報道重慶談判的概況。這位紅衣服女同學,你的手舉得最高,你來為大家報道。我們把目光轉移到重慶談判現 場,從會談記錄可以看出中共為爭取和平民主作出努力,一再讓步,經過 43 天的談判,雙方簽署了《政府與中共代 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 ”。雙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團結、統一為基礎,長期合作,堅決避免內戰,建設獨 立、自由和富強的新中國;但在軍令統一和政令統一上等方面還存在分歧,1946 年 1 月重慶政協會議對此進行討論, 重申了避免內戰、和平建國方針。感謝這位同學的報道,請坐。另外通過屏幕上史料可以看出,會議期間中共為和 平民主作的努力得到了認可,媒體民眾輿論導向變化,中共人心所向??梢姾推?、民主、團結、統一的已經成為全 國人民的共識,誰違反誰失信于民。然而這樣的結果,各方滿意嗎?蔣介石不滿意。他的目的是“把共產黨吃掉 ”,重慶談判、政協會議召開這種“軟 的手法 ”沒能達成目的,他轉而要用“硬的 ”方法來解決,那就是發動內戰。1946 年 6 月,國民黨軍圍攻中原解放區,內戰全面爆發。國民黨叫囂 48 小時消滅中原解放區,3 到 6 個月完全消滅 中共控制的解放區。國民黨為什么這么狂妄,他們的自信來自于哪里? 同學們觀看視頻,思考國共兩黨的優勢分別 有哪些呢?(板書 之殤 人心)第一排這位女同學,你已經躍躍欲試,你來說,這位同學談到在兵力、裝備、人口 和控制城市方面,國民黨遠遠強過中國共產黨,其背后還有美國的支持,這是國民黨的優勢;然而古語有云,得道 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蔣介石發動內戰,失信于民,人心所背,而通過視頻中得知面對國民黨的來勢洶洶,解放區 軍民發起自衛反擊,在反擊時,毛澤東提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的著名論斷,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正確的戰 略戰術, 以運動戰形式應對,加之解放軍英勇善戰;人心所向,最重要的是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最終粉碎 了國民黨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你思考的很深刻,請坐。教師小結:古語有云: “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中國人向來以和為貴,不到萬不得已不會用戰爭的方 式來解決問題,國民黨冒天下之大不韙發動內戰,是對自己在時代重任面前無能為力的一種極端捍衛,肯定是不會 成功。而共產黨理念先進、團結一心,代表人民利益、順應歷史發展和時代要求,受到人民的擁護,有能力、也當八上仁不讓的承擔起了歷史重任。這是歷史的選擇,更重要的,這也是人民的選擇。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人民是 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依靠人民才能創 造歷史偉業。好,下課我的試講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ň瞎?/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