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2課 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 說課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課講述的漢武帝統治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的一個鼎盛時期,是中華民族鞏固統一和發展的重要階段。本課為第三單元的中心課,上承已學秦統一中國,下啟絲綢之路,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在這里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本課的課標要求是:知道“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含義和作用。知道漢武帝從思想、政治、經濟等方面鞏固“大一統”王朝的主要史實。2、 教材內容與特點:教材主要從三個方面介紹了漢武帝從政治、思想和經濟方面的治國方略,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本課主體內容旁的圖片、相關史事、問題思考、材料研讀以及課后問題的出現。這也是新教材的一大亮點。二、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了解漢武帝大一統措施的背景;掌握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的具體措施,并分析其影響。【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閱讀圖片、圖表、文字史料,通過創設情景、觀看視頻、小組討論等方式進行學習。【情感目標】通過對漢朝大一統局面的形成的學習,感受杰出歷史人物(劉徹、主父偃、董仲舒等)對民族歷史發展所作出的貢獻,初步培養學生在學習歷史文化中的愛國情懷。三、教學重點與難點:(1)重點: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及鹽鐵專賣,統一鑄幣并分析其影響。(2)難點:理解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的措施,正確客觀評價歷史人物劉徹。四、學情分析1、存在問題:初一學生剛剛進入中學,歷史學科是一新的學科,剛剛經過半學期學習,對歷史學習基本認識還非常有限。2、改進措施:針對初一學生特點,在教學中要幫助學生形成學習歷史的方法與習慣,不斷培養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3、設計理念1、根據教材內容確定課堂的“主題”。 (劉徹的治國方略)2、根據學生認知確定課堂的“情景”。 (創設歷史情境)3、根據新課程理念確定課堂的“活動”。 (為活躍課堂氣氛,學生動靜轉換結合,小組討論等形式開展活動)4、根據教材內容確定課堂的“課魂”。 (以歷史學科五大核心素養為課魂:即時空觀念、歷史解釋、歷史理解、史料實證和歷史價值觀。)五、教學設計(一)導入:談古論今:從當今習近平到古代嬴政再到今天主角劉徹進行跨越時空的情景導入。(二)授新課——4大知識模塊教學:政治方略、思想方略、經濟方略和軍事方略。政治方略1、推恩令:用圖片、圖表、文字材料以及創設歷史情境的方式分析理解推恩令。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思想。2、刺史制度:通過一則史料和圖片展示來實證漢代對地方官員和豪強地區的管理是實行設置刺史。思想方略1、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通過兩則史料,提出問題,得出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培養學生的歷史理解能力。2、興辦太學:運用時空觀念對儒學在中國的演變與發展引入到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具體哪些有儒學思想的體現。培養學生歷史價值觀,增強對民族文化的了解與認同感自豪感。 經濟方略 鹽鐵專賣,統一鑄幣:采用文意疏通法來幫助學生理解材料。并抓關鍵詞解決,找出問題所在。在通過兩個實物圖片展示西漢帶“官”字段鐵器,和五銖錢。特別展示發現于我們身邊的五銖錢(江安縣發現五銖錢)加深學生認識其實歷史就發生在我們身邊。軍事方略反擊匈奴:說明漢代對匈奴的徹底勝利。 本課知識總結:漢武帝從政治、思想、經濟、軍事等方面鞏固了大一統的局面,使西漢王朝開始進入鼎盛時期。(4)個小組討論:評說歷史人物——劉徹對初一學生來說,評價歷史人物較難,老師給出評價示例,引導學生正確評價漢武帝劉徹。最后給出三句話進行總結。六、板書設計把漢武帝在政治上、思想上、經濟上的措施展示出來。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