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6.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暑假預習部編版歷史九年級下冊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選擇題1.1850年—1914年,歐洲發達國家的城鎮化進程迅速推進。在這個過程中,各國普遍推出了一系列關于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的法律,其中最為重要的內容涉及征地拆遷補償,城市基礎設施、公共交通、公共設施和公共房屋建設,城市治安維護、貧困人口救濟和環境衛生管理等??梢?,歐洲發達國家城鎮化進程迅速推進的原因是( )A.規范拆遷補償 B.改善社會治安 C.政府加強管理 D.公共交通發達2.在工業化的背景下,1840年德國出現了世界上第一個幼兒園,學前教育開始。1870年以后,英國、法國首先對兒童實行免費義務教育。材料表明( )A.西方各國大眾文化水平都在提高 B.大眾教育促進社會發展C.城市發展促進人們生活方式改變 D.經濟發展促進教育發展3.下面是《世界歷史》下冊第6課的結構示意圖,橫線處應填寫的最恰當的內容是A.社會進步 B.工業革命C.社會變化 D.政治制度4.工業革命使工業化國家發生了巨大變化。以下對工業化影響的表述正確的是①加快城市化進程 ②導致人民文化水平下降 ③帶來環境的變化 ④使婦女社會角色改變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5.19世紀以后,歐洲國家開始推廣大眾教育。從1870年以后,英國、法國開始對兒童實行免費義務教育。大眾教育在歐洲開始推廣的原因是( )A.殖民擴張的需要 B.歐洲國家爭奪霸權的需要C.資產階級革命浪潮的推動 D.工業化發展的需要6.觀察下圖表,導致這一時期英國城市人口與農村人口的比例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海外殖民戰爭 B.君主立憲制的確立C.工業化及城市化 D.第一次世界大戰7.下列對19世紀工業化社會表述不正確的是( )A.工業化使人口增長迅速,并越來越集中于城市B.為適應工業化發展需要,歐洲國家開始推廣大眾化教育C.工業化導致人民教育水平下降D.工業化帶來了環境的污染8.《英國社會史》:在這里,文明創造了自己的奇跡,而文明人則幾乎又變成野蠻人。……從這條污濁的排水管中,排出人類工業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潤全世界;從這條骯臟的下水道中,排出純金的潮流。下列史料不能體現“文明人”變成“野蠻人”的是( )A. B.C. D.9.為了適應工業化發展的需要,歐洲國家開始推廣大眾教育。19世紀初,建立系統教育體系的國家是( )A.美國 B.英國 C.法國 D.德國10.下圖是1801—1860年英國城鎮人口比例變化柱狀圖,引起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許多城市成為自由城市 B.君主立憲制建立C.世界大片殖民地被掠奪 D.工業革命的推動二、填空題11.環境污染:是___________帶來的另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工廠排放大量的廢氣和廢水,嚴重污染了大氣和河流,影響著人們的_______________。12.原因:隨著______________的發展,農村人口流向城市。13.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_________隊伍不斷壯大。婦女走出家庭,成為工業勞動者,社會角色發生變化,為婦女_________提高創造了條件。14.人口增長:(1)原因:____________極大地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2)代表:英國、美國。15.在工業化進程中,西方國家也出現了許多______。首先是______。由于________日益擴大,工人對不公平的社會現狀越來越不滿,用________表達自己的憤怒。隨著社會矛盾日趨尖銳,工人的反抗斗爭日益_______。________是工業化帶來的另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影響著人們的身體健康。三、判斷題16.閱讀下列材料,判斷并回答問題:城市從新石器時代起就有了。新石器時代時,農業的發明導致能供養城市中心的余糧的產生。在以后數千年間,城市的規模取決于周圍地區所能生產的糧食的數量。因而,人口最稠密的城市都存在于流域地區,如尼羅河流域、肥沃新月和黃河流域……不過,(第二次)工業革命所引起的近代世界范圍的城市化要重要得多。由于工廠系統取代了分散在家庭加工的制度,大批的人涌入新的工業中心。巨大的新的城市人口因為能從世界各地取得糧食而得到供養。技術和醫學上的進步使有可能消除以前曾大批害死城市居民的瘟疫,甚至有可能使城市生活較可忍受、較合意?!蚨?世界各地的城市以極快的速度發展,到1930年,它們已包括41500萬人口即人類的五分之一。——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1)以下表述是從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請在括號內填“正確”;違背了以上材料所表達的意思,請在括號內填“錯誤”;是以上材料沒有涉及的,請在括號內填“沒有涉及”。①工業革命之前的城市規模大小主要受制于農業生產水平。 ( )②城市化的原因包括人口的涌入、醫學的進步等因素。 ( )③技術和醫學上的進步使曾大批害死居民的瘟疫被徹底消除。 ( )④第二次工業革命引起了世界范圍的城市化浪潮。 ( )⑤英國的倫敦、美國的紐約等城市發展成了著名的經濟、文化中心。 ( )(2)工業化對于推動城市化有何作用?17.伴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進行,大眾休閑文化在歐美出現,戲院如雨后春筍般建立起來,喜劇和音樂劇吸引了成千上萬的觀眾,足球等大型體育賽事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這反映出當時歐美城市化進程顯著。( )18.在工業化進程中,西方國家也出現了一系列社會問題,社會矛盾激化和環境污染是其中比較突出的兩大問題。19.19世紀中期以后,為適應工業化發展的需要,歐洲國家開始推廣大眾化教育,法國和德國最早建立起國家教育體系。四、綜合題20.保護環境刻不容緩,“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嶄新理念,為我國指明了一條綠色發展之路。閱讀下列材料,完成相關問題。材料一“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晉不入灣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林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林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保ㄒ鉃椋褐灰贿`背農時,糧食就吃不完;不用細密的漁網到池沼里捕魚,水產就吃不完;伐木者按適當的節令砍伐樹木,術材就用不盡。糧食和水產都吃不完,木材用不盡,這樣就使百姓生而能養,死而能葬,沒有什么不滿足的。)—《孟子·梁惠王上》(1)材料一孟子是什么時期哪一學派的代表人物 概括材料一中體現的中國古代資源利用的理念。材料二 清政府……把墾荒成績列為考核地方官員的一個內容。督、撫、布、按,在一年內墾至六千須以上者加升一級;道、府墾至二千頃以上者加升一級;州、縣至三百頃以上者加升一級。若開墾不實及墾而復荒,新舊官員俱分別治罪。—《二十五史新編·清史》(2)材料二反映出清朝在農業方面采取的措施是什么?該措施的過度實施,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什么危害 材料三 自從全球涌現出發明和使用機器的熱潮后,煙囪、廠房、機器轟鳴聲,打破了人們恬靜的田園生活?!?1827年法國數學家富利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會使大氣變暖,在他之后,瑞典學者阿倫尼烏斯提出了“溫室效應”。(3)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促進了經濟發展,但也造成了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請以工業革命對資源的利用為例分析工業革命對生態環境的消極影響。(4)生活中,中學生該如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21.教育隨著時代進步不斷發展。材料一 唐代學校教育主要服務于科舉,是科舉賴以發展的基礎(見右圖)。學生通過參加科舉考試進而成為政府的官員,學校教育往往成為科舉考試的準備。貞觀年間,唐太宗數次親臨最高學府——國子監以示重視,他還下令增蓋學社1200余間以滿足學校需求。唐朝周邊國家如朝鮮、日本等紛紛派遣子弟入學。——摘編自宋大川、王建軍《中國教育制度通史·隋唐卷》材料二 中世紀的歐洲繪畫、雕塑和建筑多由畫工、雕塑工匠和建筑師承擔,行會不僅協調和管理各類技藝行業的生產和交易,還擔負著本行業技藝的傳承和藝徒的培訓職能。隨著文藝復興時代天才和藝術大師的出現,藝術家由一般手藝人轉變為文化人和思想家。傳統的行會藝徒訓練制度已不能承擔起培養偉大藝術家的使命。于是,培養藝術家和人文主義理想的新型機構——藝術學院誕生了。——摘編自張道森《美術教育學》材料三 19世紀中葉在英國爆發了教育史上著名的“新大學運動”。這次運動的實質是大學要適應工業革命的發展需要,教育、教學內容和方式要為工業革命和科技發展服務,高等教育要以技術科學為主體,突出高等教育的技術化。如1823年創立的倫敦機械學院,其目的在于向各行業的工人、技師提供學習物理學的經費和機會,讓他們接受職業教育。這所學院很快成為全國普及技術培訓教育的典范。——摘編自周金玲《現代分階段教育制度與政府籌資的經濟學分析》(1)依據材料一,概括唐初學校教育的特點。結合所學,舉兩個具體事例說明唐代的文化成就對周邊國家產生的影響。(2)依據材料二,說明從中世紀到文藝復興時期藝術教育發生的變化。依據所學,列舉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及其成就。(3)依據材料三,概括19世紀英國“新大學運動”的特點。22.材料一材料二 最初,科學從礦山和工場得到的東西比礦山和工場從科學得到的東西多得多……甚至在18世紀后期和19世紀初期工業革命的早期階段也是如此。但是,到19世紀末,形勢起了根本的變化??茖W不再處于附屬的、咨詢的地位:它已經開始改造舊工業,甚至創造完全新的工業。——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美國的托馬斯·K.麥格勞曾說:“工人的工資翻了一番;住的是舒適的新房;土地、道路和其他環境都有了令人滿意的快速提高?!倍A在《世界現代化進程十五講》中說:“工廠濃煙滾滾,污水橫流,方圓幾英里草木不生……工人居住在骯臟的棚戶區和墻上流著水的地下室,熱病蔓延,貧困和缺乏教育使他們變得自暴自棄,愚昧粗野,酗酒成了唯一的精神安慰。”(1)材料一所示圖片為倫敦水晶宮,是1851年英國舉辦第一屆世界博覽會的展館。結合所學知識,推測英國在這次博覽會上可能展示的產品有哪些 (至少列舉兩例)(2)以第二次工業革命為例,談談材料二中提到的“完全新的工業”有哪些。(至少列舉兩例)(3)分別概述兩位作者的觀點。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工業革命的認識。參考答案:1.C2.D3.C4.B5.D6.C7.C8.D9.D10.D11. 工業化 身體健康12.工業和商業13. 工人階級 社會地位14.工業革命15. 問題 社會矛盾激化 貧富差距 破壞機器_ 強烈 環境污染16.(1)【小題1】正確 【小題2】正確 【小題3】錯誤 【小題4】正確 【小題5】沒有涉及(2)工業化使農業剩余勞動力涌向城市,為城市化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使城市規模不斷擴大。17.正確18.正確19.正確20.(1)戰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因時利用資源,可持續利用資源(或可持續發展)。(2)措施:大力推行墾荒政策,鼓勵墾荒;危害:破壞了大自然的生態平衡。(3)煤、石油等礦物燃料的大量開采,使開采區的植被遭到嚴重破壞;煤、石油等礦物燃料作為能源被大量使用,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引發了溫室效應,同時也排放了大量粉塵和有毒有害物質,使大氣環境和江河湖泊等受到嚴重污染。(4)要有生態意識,參與環境保護實踐;主動向他人宣傳保護環境的觀念和知識;崇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成為健康中國的促進者和實踐者;等等。21.(1)特點:學校教育與科舉相結合;學校教育系統完備;學校教育受到國家重視;周邊國家派人到唐朝留學。影響:唐代政治制度、服飾、建筑、宗教為周邊國家所學習仿效。舉例:日本以唐朝的制度為模式,進行大話改新;日本參照漢字創制了日本文字(舉具體實例敘述正確亦可)。(2)變化:從行會管理下的師徒技藝傳承發展到藝術學院的出現;藝術家及成就:如達·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麗莎》。(3)特點:適應經濟和科技發展需求;突出高等教育技術化;普及技術培訓教育。22.(1)蒸汽機、火車機車、鐵路設備、紡織品等(2)電力、電力設備和各種家用電器、通訊設備、內燃機汽車制造等(3)托馬斯·K.麥格勞:工業革命帶來了巨大的社會進步,董正華:工業革命帶來了負面影響或嚴重的環境污染;認識: ①社會進步:使人類社會進入“蒸汽時代”;工廠制度建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世界各地聯系緊密等。②負面影響:環境污染嚴重;貧富分化加劇等。(言之有理即可)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