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第14課 明朝的統治教學目標1.唯物史觀:通過介紹中國古代君權與相權的矛盾及發展趨勢,加深對君主專制制度的認識,從而培養學生的唯物史觀素養。2.時空觀念:通過識讀“明朝形勢圖(1433年)”,了解明朝疆域范圍和北方存在的政權,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素養。3.史料實證:通過《明太祖實錄》的記載,了解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4.歷史解釋:通過了解明朝強化皇權的措施及影響,理解皇帝專權的種種弊端,進而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能力。5.家國情懷:認識到明朝君權的強化,鞏固了統一多民族國家,但同時又是中國社會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因此必須順應民主、自由與開放的潮流。教學重難點1.重點:明太祖加強君權的措施。2.難點:八股取士的消極影響。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他出身貧寒,從小以給地主放牛為生;他當過和尚,做過乞丐;但他有膽有識,最終站在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權力巔峰,成為一代王朝的開國帝王。他是誰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這位傳奇人物。二、新課講授目標導學一:明朝的建立1.展示“朱元璋像”:2.教師講述: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敗,各級官吏竭力搜刮民財,導致社會動蕩,民不聊生。1351年,黃河下游地區爆發了農民起義。3.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66頁,歸納明朝建立的概況。學生回答: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定都應天府,他就是明太祖。隨后,明軍攻占元大都,結束了元朝的統治。目標導學二:朱元璋強化皇權1.閱讀教材“朱元璋強化皇權”一目,歸納朱元璋強化皇權的措施。學生回答:①在中央:進一步集中權力,廢除丞相制度和中書省,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負責。②在地方:取消行省,設立“三司”,將原來行中書省的權力一分為三,互不統屬,從而使行省的權力分散;分封諸子為王,駐守各地,鞏固皇室。③軍事方面:把原來的大都督府分為五軍都督府,將軍隊調動和武官任命的權力統歸兵部,這樣皇帝就直接掌握了軍事大權。④司法方面:設立廠衛特務機構,朱元璋設立錦衣衛,明成祖成立東廠。2.教師提問:朱元璋對中央官制的改動,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他為什么要采取這些措施?學生回答:中央的各個部門既互不統屬,又互相牽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負責,這樣就使皇權高度集中,君主專制大為加強。3.材料展示:材料 以后子孫做皇帝時,“并不許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請設立者,文武群臣即時劾奏,處以重刑”。——《明太祖實錄》教師提問:朱元璋立下這條“祖訓”的目的何在?學生回答:防止大權旁落,加強君主權力。4.教師補充“宋濂請客”的故事:一次大學士宋濂上朝,朱元璋問他:“昨天在家請客沒有,請的哪幾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如實回答。朱元璋高興地說:“說的全對,沒有騙我。”說著拿出一張圖,上面畫著宋濂請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見了嚇得出了一身冷汗。教師提問:朱元璋通過什么措施做到“安然朝中坐,卻知天下事”?學生回答:朱元璋為了監視官民,設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揮的錦衣衛。5.教師提問:聯系現實,根據你所了解的法律知識,你認為特務機構錦衣衛侵犯了公民的哪些權利?這對社會造成了哪些影響?學生回答:(1)侵犯的權利:侵犯了公民的平等權、人身自由權、政治權、名譽權等。(2)①積極影響:有利于皇帝對臣民的監視和偵察,加強了君權,對維護中央集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②消極影響:但這種特務統治使得臣民們終日誠惶誠恐,唯命是從,凡事按部就班,不求進取,同時,這種做法也使法制受到嚴重破壞。目標導學三:科舉考試的變化1.教師提問:科舉考試開創于哪個朝代?完善于哪個朝代?學生回答:科舉制開創于隋朝(隋煬帝時期),完善于唐朝。2.教師提問:明朝科舉考試發生變化的原因和內容有哪些?學生回答:(1)原因:為了加強思想控制。(2)變化的內容:①科舉考試題目來自“四書”“五經”。②考生對題目的解釋,必須是以朱熹的《四書集注》為標準,不得自己隨意發揮。否則,考生就會被認為是離經叛道,即使文章寫得再好,也不可能被錄取。③考生答卷格式要采用“八股文”的形式。3.展示材料材料一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顧炎武抨擊八股文說:“八股之害等于焚書,而敗壞人材有甚于咸陽之郊……”材料二 八股原是愚笨的產物。——魯迅教師提問:這兩則材料說明明朝的科舉考試有怎樣的影響?學生回答:八股文內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脫離實際,禁錮思想。應試的人為了能夠被錄取,只有死讀“四書”“五經”,成為皇帝旨意的順從者。八股取士扼殺了思想的進步,阻滯了科學文化的發展。目標導學四:經濟的發展1.學生閱讀課本后列表歸納明朝經濟發展的表現。農業 引進了原產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馬鈴薯、花生和向日葵等手工業 棉紡織業在明代已從南方推向北方,蘇州成為明代的絲織業中心,景德鎮是全國的制瓷中心,所產的青花瓷器,暢銷海內外商業 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的商貿城市,出現了有名的商幫,如山西的晉商、安徽的徽商2.向學生展示玉米、甘薯、馬鈴薯、花生、向日葵和絲織品、瓷器等的圖片,使學生直觀地感受明朝經濟的發展。三、課堂總結明朝采取非常手段加強君權,表明封建王朝僅靠正常的統治措施已無法維持其統治,只得依靠極端手段來鎮壓人民和控制思想,說明封建制度已日趨衰落。同時,明朝經濟持續發展,在明朝中后期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四、板書設計五、教學反思本節課通過合作探究,分析圖片、材料等方式,使學生認識到明朝是我國封建社會中央集權高度強化的時期,具有不同于前代的明顯特點。學生學習效果較好,但運用辯證的方法分析歷史現象的能力還是較弱,之后的教學中應多注意這方面的鍛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