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7課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與《辛丑條約》簽訂教學目標:1.了解義和團運動的史實。2.知道抗擊八國聯軍侵華的史實。3.結合《辛丑條約》主要內容,分析該條約對中國民族危機全面加深的影響。3.認識帝國主義侵略者兇惡而貪婪的本質,帝國主義的侵略是中國近代貧弱的重要根源之一,從而增強對帝國主義侵略的警惕性,激發愛國主義情感,不忘國恥,以振興中華為己任。義和團的英勇抵抗,顯示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教學重點: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和《辛丑條約》。教學難點:分析《辛丑條約》對中華民族的危害。二、過程與方法1.通過梳理八國聯軍、義和團、清政府之間的活動,學會整理歷史發展線索的方法。2.通過分析《辛丑條約》的內容及其影響,學會透過歷史現象看本質的方法。導入新課:[教師]我們先來回顧所學的內容:1894年中日間爆發了(甲午戰爭),結局是(中國戰敗),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至此,中國的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中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但是侵略者并沒有停止宰割中國的步伐,隨著侵略勢力的一步步深入,中國大地上又會發生什么驚天地泣鬼神的事情呢?中國是否擺脫了任人宰割的命運呢?那么帶著問題我們來學習“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與《辛丑條約》簽訂”。板書—— 第7課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與《辛丑條約》簽訂一、八國聯軍侵華[教師引導]請同學們看課本的導入框和第一目下面的內容,從中找出有關八國聯軍侵華背景的信息。板書——1.背景[學生看書]……[教師引導]同學們看“義和團,起山東,不到三月遍地紅”可以看出義和團運動興起于哪里(山東),什么時候開始興起的(1898年起),同學們能否找出義和團的性質(反帝愛國運動)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發展到京津地區,可以看出義和團速度是非常快的。[教師引導]同學們能否找出引發義和團運動的原因?[學生回答]從“一些外國教會也猖狂地欺壓中國人民”一句可看出引發義和團運動的原因是外國教會的壓迫。[教師總結]正確。義和團運動就是在反洋教斗爭的基礎上興起的。[板書]2.原因[教師過渡]由于義和團勢力的發展,帝國主義擔心他們的在華利益受到損害。因此于什么時候(1900年6月)組成八國聯軍,目的是(鎮壓義和團的反帝愛國運動)。[板書]3.組成[教師引導]請同學們看書,然后回答八國聯軍是由哪些國家的軍隊組成的?[學生回答]由英、俄、德、法、美、日、奧、意八國軍隊組成(學法指導:可采用諧音記憶“因我學習得法,不必每日熬夜”)。當時是由誰率領的?(英國海軍司令西摩爾)。[板書]4.路線指導學生了解八國聯軍侵略路線:登陸大沽——廊坊大捷——攻占天津──侵占北京西摩爾率八國聯軍從大沽到天津乘火車進犯北京。義和團奮勇抵抗,侵略軍在廊坊被義和團包圍。經過激烈戰斗,侵略軍死傷多人,狼狽逃回天津。結合書本講路線:大沽——天津——廊坊[教師過渡]廊坊阻擊戰義和團雖然取得了大捷。但仍然沒有阻止侵略軍攻占天津和北京。在廊坊阻擊戰的同時,集結在大沽口外的各國艦隊奪取了大沽炮臺,天津門戶洞開。八國聯軍源源登陸,隨后攻占天津。慈禧太后急忙派人向列強求和,八國聯軍不予理睬,沿運河向北京進犯,8月中旬,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帶領光緒帝倉皇出逃。路線:天津——北京[教師引導]同學們想一下,在中國近代史上,也是一次列強侵華戰爭,也是最高統治者出逃,也以簽訂了一個喪權辱國的條約而告結束。下面請同學們回憶、討論,這是哪一次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當時出逃的皇帝是誰?(咸豐帝)最后簽訂了什么條約?(《北京條約》)。為什么會在較短的時間內京城被兩次攻破?這說明了什么?(在四十年中列強兩次攻破京城。這一方面表明了列強的船堅炮利,另一方面又表明清朝的腐敗。這說明了清王朝的腐敗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因此,兩次攻破京城都與清政府的腐敗、妥協有絕大關系。)[教師引申]清政府的這種腐敗、妥協,只能給中國帶來災難。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攻陷北京后,火燒圓明園,使聞名世界的皇家園林付之一炬。八國聯軍進北京后,更是肆無忌憚地燒、殺、搶、掠,犯下了滔天罪行。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本彩色字內容。從中了解八國聯軍在北京城欠下中國人民的一筆筆血債。[學生閱讀]……[教師引導]同學們看完小字內容后,再來看課本下面的一組照片,可以看出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城后真的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教師引導]請同學們討論一下,我們如何才能洗刷掉這段恥辱的歷史。[學生討論]……[學生回答]……是的,我們應該努力學習,為祖國的崛起而出一份力。[教師過渡]剛才,我們講了八國聯軍進占北京后所犯的罪行和給中國人民造成的危害。但應注意,殺人放火固然危害很大,但在當時,真正對中國社會造成危害而且影響深遠的事件是《辛丑條約》,下面我們就來學習一下詳細內容。[板書]二、《辛丑條約》1.時間:1901年2.內容[教師引導]請同學們看課本《辛丑條約》一目的內容。然后結合:[板書]“政治、經濟、軍事、外交”,講出哪個涉及政治,哪個涉及經濟、軍事以及外交。[學生看書]……[學生復述]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奧等國(注意不是八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其主要內容是:清政府賠償白銀4.5億兩{《南京條約》賠多少:(2100萬元),《馬關條約》呢?(2億兩白銀)},以海關稅收作擔保(經濟);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政治);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扎在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軍事);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外交)。同學們看書的23頁 談一談”:《辛丑條約》中的“使館界”同今天的使館區有什么不同?(“使館界”形同“國中之國”,界內外國人猶如“太上皇”,中國政府無全無權過問其事務;“使館區”雖然仍是外國使節居住的專門地區,但它完全處于中國政府的管轄之下。)[教師引導]簽訂《辛丑條約》之后,中國嘩然,有人指出清政府已經成為“洋人的朝廷”。有道理嗎?(有)為什么?(帝國主義列強的經濟掠奪更加瘋狂,清政府幾乎成為列強向中國人民征收“戰爭賠款”的代理機構;帝國主義列強武裝控制了清朝都城北京,清政府必須為帝國主義鎮壓中國人民的反帝斗爭,他們完全成了列強的忠實走狗。)那么上面哪個條款最能看出來呢?(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我們知道,中國人民的反帝活動是愛國的行為,那么當時的清政府作為一國的最高政府,不僅不支持群眾的愛國運動,反而嚴禁人民反對外來侵略的反抗,考慮外國人的利益。這不僅束縛了中國人民的手腳,便于列強宰割欺凌中國,而且說明清政府進一步成為帝國主義侵略的幫兇,淪為了“洋人的朝廷”。[板書]3.《辛丑條約》的影響[教師引導]下面我們集體來讀一下本課最后一段關于《辛丑條約》的影響的敘述。《辛丑條約》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教師歸納]同學們,我們講鴉片戰爭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始。到《馬關條約》使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今天我們所學習的《辛丑條約》的簽訂,即標志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總結:無論是從政治、經濟,還是軍事和外交上,《辛丑條約》對中國的損害較之以前的不平等條約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小結】同學們進入20世紀后,新世紀的曙光并沒有給中國人民帶來絲毫喜悅,相反,八國聯軍侵華和《辛丑條約》的簽訂,使古老的中華民族陷入災難的深淵,雖然有義和團和部分清軍的抵抗,但由于封建制度落后于資本主義制度、清政府的腐敗等原因,這種弱勢中的反抗還是失敗了,清王朝成為洋人統治中國的代理人。中國怎樣才能不受外辱?當時的一些有識之士是否已經在積極的搜尋救國之路。下個單元我們即將學化的探索之路。板書第7課 八國聯軍侵華與《辛丑條約》簽訂1、八國聯軍侵華1.原因2.時間3.組成國家4.路線登陸大沽——廊坊大捷——攻占天津──侵占北京二、《辛丑條約》1.時間2.內容2.影響隨堂練習題1.《辛丑條約》簽定后,居住在北京東交民巷的馮某被迫舉家搬遷。其主要原因是( )A.帝國主義國家要在此開商埠B.帝國主義國家要在此建教堂C.帝國主義國家要在此辦工廠D.帝國主義國家要在此設使館2.抗擊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之一。下列體現這一傳統的史實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林則徐虎門銷煙B. 左宗棠收復新疆C. 鄧世昌壯烈殉國D. 義和團擊斃洋槍隊頭子華爾3.“天津臨時政府委員會”第299次會議記錄顯示,該委員會支付給公共工程局的下列款項用于履行這一項條約。這一條約是( )拆除山海關炮臺10000元拆除大沽南炮臺1000 元拆除大沽北炮臺3000 元A.《南京條約》B.《天津條約》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填空1900年春,______運動,是一場_______運動。1900年8月,_______(軍隊)攻占北京。_______年,清政府被迫與八國簽訂《_________》。主要內容是: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辛丑條約》使中國______淪為_________________。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